如何幫孩子有效避免度過一個「假暑假」?

如何幫孩子有效避免度過一個“假暑假”?

到了暑假,孩子除了課外班和夏令營,就沒處可去;除了寫作業和打遊戲,就沒有能激發他們志趣的活動……

有過暑假生活經驗的孩子與家長,恐怕一到放暑假,就有一肚子困惑要解決。孩子的困惑是:“暑假這麼無聊又漫長,怎麼辦?”

家長的困惑是:“孩子這樣渾渾噩噩沒有計劃地度過近兩個月,把大好時光都荒廢,等到開學,與那些牛娃在各方面的差距不是又得擴大?”

那些“升入新學年,就像換了一個人”的孩子,九成以上都是利用暑假成就了一次飛躍。

作為家長,我們不妨深入思考一下,某些家庭認為是“放羊階段”的暑假,對孩子來說,為何是真正的成長季?暑假規劃為何非做不可?

如果想讓孩子充實地度過暑假,有收穫、有長進、有值得回味的幸福時刻,暑假之初做好規劃非常重要!

一.暑假為什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如此重要?

如何幫孩子有效避免度過一個“假暑假”?

1 學業上的總結髮力,承上啟下

暑假過後,孩子將升入更高一年級,迎接更艱鉅的學習任務。因此暑假不僅僅是修養生息的階段,也需要在學業上悉心梳理,為前一階段的學習內容再做總結,補上短板、夯實基礎。接著,通過一定時間的提前預習,讓自己對新學年的內容有初步的瞭解與領會,面對更深的學習內容,有信心去突破。

2 節奏舒緩下來,利用更多時間打理自己的心靈

平時,過度的學業壓力會讓孩子在情感的發展與心理的健康上,出現一定程度的疏漏,孩子有可能變得逆反、煩躁、情緒不穩定、看問題十分偏激。而暑假讓學業的節奏舒緩下來,正有可能讓家長有更多時間與孩子相處,當孩子的心理與情感發展引導師,讓孩子有機會成為積極向上,善於溝通和管理不良情緒的人。

3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見百樣事

21世紀,需要我們的孩子成長為什麼樣的人?

就是要成為有突破性思維的人。

這就需要孩子善於跨界思考,善於把不同學科的知識綜合起來考慮問題、尋求解決方案。

平時,孩子很少有時間自由閱讀、行萬里路、見百樣事,他想問題就會是一個線性思維,非常淺薄單一。而暑假積累的見識,加上家長反覆引導,他就會找到自己的志趣,並形成遠超同齡人的思維開闊度與縱深度。

4 習得終身受用的能力,才好長大成人

不少能力的習得,包括游泳、騎車、做飯、洗衣、清掃房間、在圖書館借書、去超市按預算採購、詳細做旅行規劃……

從根本意義上說,這些是孩子成人的必備條件。

就是孩子知曉人生之疾苦,父母之辛勞,知曉自己的責任與義務的必備條件。孩子需要一段時間來集中訓練這些能力,並取得嫻熟掌握的自豪感。平時學業忙,暑假是一個好機會。

5 發現志趣:有目標的人生才值得一過

未來,我將在什麼樣的領域貢獻自己的才智,獲得一份尊敬與首肯?這是懂事早的孩子都在考慮的問題。

喬布斯曾經說過:“有目標的人生才值得一過,能在自己最感興趣的領域日夜鑽研,是一種別樣的幸福。”

而尋找自己的志趣需要時間與眼光,暑假期間,豐富多彩的夏令營與興趣班、自由的閱讀與旅行,可以促進孩子發現自己天賦與特長。未來,他才能憑藉這至關重要的發現,去戰勝學習道路上的艱難險阻,這是孩子在學業上擁有充沛的“內生動力”的源泉之所在。

二、這樣的暑假才是“真暑假”

如何幫孩子有效避免度過一個“假暑假”?

通過對上百所小學優等生的調研,布穀聽聽總結出一份暑假規劃的優質模板,家長可以借鑑,並依據自家的具體情況做恰當調整。

第一階段:7月5日-7月15日

查漏補缺的最佳階段

一放暑假,馬上再做一次系統複習,把期末考試暴露的漏洞都補上,並督促孩子將暑期作業完成50%左右。這樣的規劃一定會讓家長大惑不解:剛放暑假,不應該讓孩子先瘋玩幾天麼?

這個念頭可是大錯特錯,暑假有沒有收穫,開端很重要。

一方面,我們要藉著考試講評猶在眼前、遺忘曲線尚未大發威力的時機,幫孩子把漏洞找出來,把學習基礎重新夯實;

另一方面,我們要藉著孩子規律生活尚未被懶散行為沖垮的機會,讓他養成定時作息,有張有弛的暑假生活節奏。

為了強化這一生活節奏,在暑假開始時的十來天,把學習任務安排得密集一些,非常有必要。

具體怎麼做:

A:找準期末考試的漏洞後,佈置孩子針對每個漏洞做三次專項練習,鞏固記憶。

B:安排孩子花三天時間集中背誦不該遺忘的知識點,家長用提問搶答與競賽方式,幫孩子戰勝枯燥感。

C:在暑假作業裡篩選針對孩子薄弱環節的題目,集中刷題,以對抗遺忘。

第二階段:7月16日-7月25日

學習新技能的最佳階段

不會游泳,孩子未來若遭遇洪水就不可能自救;

不會做飯,孩子就會成為生活技能上的懦夫與寄生蟲;

不會做購物計劃,買東西時只考慮自己的需要,孩子就永遠談不上做井井有條的生活小能手,並第一時間感知家人的需求,在情感上體貼父母;

……

所有這些技能,都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孩子整個素養與人格塑造的一部分。在密集學習的階段結束後,趁著孩子學習的勁頭高漲,家長不妨手把手教給他這些生活與運動的新技能。

具體怎麼做:

A:運動新技能學習,教練的作用永遠替代不了家長的陪伴。把運動新技能的學習安排在上午,一來比較涼爽,二來可以讓孩子早起早睡,生活更規律、精力與體力更充沛。

B:生活新技能的學習,可以安排在傍晚家長下班後,一同與孩子體驗烹飪、清潔家居、洗衣曬衣、用烤箱做麵包、去超市採購等,把這一時間段發展為不可替代的親子時光。

C:臨睡前,讓孩子說一說習得的新技能給他帶來的鼓舞與轉變,強化學習帶來的正向效益。

第三階段:7月26日-8月10日

讀書旅行獲得身心自由的最佳階段

孩子如何開拓眼界,變成創意小王子,或見識小公主?

家長一定要帶領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並鼓勵他將閱讀、行走的體會,融入到自己的自由創作中。

在路途中,孩子創作的超萌圖畫;

雨過天晴時,孩子創作的一首小詩;

面對星空時,孩子對外星人的有趣暢想;

讀完童話時,孩子為主人公設計的另一段傳奇……

家長千萬不要認為這些有感而發的體驗很小兒科,這些正是孩子心胸、眼界、情感與創造力的萌芽。

學期中的學習生活不免讓孩子疲倦,不妨在暑假的中段,放一段鬆弛自在的時光,帶孩子來一段沉浸式體驗。閱讀,寫作,發呆,行走,狂想,把靈魂解放出來,家長最終會發現孩子感受力與興趣在拔節生長。

具體怎麼做:

A:由孩子做主體規劃,帶他長途旅行一次,鼓勵他與語言、習俗有差異的當地人交流,並以日記+繪本的方式,將旅行體驗寫畫下來。

B:如果孩子識字2000以上,鼓勵孩子閱讀大部頭文學名著,感應主人公的跌宕命運。家長與他一同討論閱讀感受。

C:鼓勵孩子就自己的感受進行自由創作,並寫信與遠方的長輩分享。

第四階段:8月11日-8月20日

用心交友並感恩回饋的最佳階段

孩子只需要與同齡夥伴一起瘋、一起玩嗎?當然不是。

雖然,同齡人的交往與友誼是孩子成長必不可少的養分,也是孩子獲得情感支持與心理安全感的良好方式,但一般家長都不會意識到,孩子在暑假還需要一個忘年交。

這個忘年交,不是父母,不是與他朝夕相處的長輩與老師,而是偶然闖入他的生活、卻又對其產生巨大影響的成年人。

比如,送孩子回老家時,身為家鄉能工巧匠的舅舅;

比如,送孩子和小夥伴一家外出露營時,小夥伴那位無所不能的爸爸;

又比如,每次暑假都會回來省親的、那位考上名牌大學的大表哥。

家長有意識地安排可能成為忘年交的成年人與孩子會面,安排他們一起活動、交流、談心,安排他們一同做手工、看電影、騎腳踏車、釣魚摸螺螄、用望遠鏡觀察星空、去漫畫展現場,給了孩子一個敞開心扉的機會,也給了他小家庭之外的友誼。

這是未來孩子突破交際障礙、判斷交往的安全性、試探自己在交往對象心中地位的絕佳方案,也是孩子提升情商的有效途徑。

忘年交給孩子帶來的新鮮衝擊,很可能將孩子的眼界與智識提升一個層面,讓孩子找到榜樣,找到人生目標。

具體怎麼做:

A:在安排的忘年交與孩子接觸之前,家長要把雙方的脾性有選擇地告知對方,讓孩子有安全感,也讓對方對孩子建立耐心與好奇。

B:在忘年交與孩子接觸之後,家長一定不要貼身追隨,要為他們雙方的交流與活動留出單獨空間。

C:在忘年交離去之後,家長要鼓勵孩子對其感恩回饋,鼓勵孩子與之經常保持聯繫,贈送親手製作的小禮物,有問題也經常請教,將這段超越年齡與見識的友誼保持下去。

第五階段:8月21日-8月30日

預備開學升級的最佳階段

到了開學前十天,一般家長都會強調“收心”。其實,老是這麼強調將讓孩子對新學期充滿牴觸,也讓暑假的最後階段充滿沮喪和鬱悶感。

沒錯,這一階段暑假規劃的內容,應該向“我如何在下一學年驕傲地勝出”努力。

家長最好想辦法讓孩子對“我將成為學長學姐”充滿自豪,對與夥伴的重逢充滿期待,從而對新學年發自內心地嚮往,同時做好與新學年的銜接工作。

具體怎麼做:

A:家長可帶領孩子提前上一節“目錄課”,通過研究新課本的目錄,讓孩子對下一學年的學習內容有個總體瞭解,從而激發興趣。

B:家長幫助孩子逐漸將日常作息時間調整到與上課基本一致。

C:準備新文具、新的日記本等作為禮物,讓孩子在心理上對下一學年做好充分準備。

三、如何執行,永遠比規劃更重要

如何幫孩子有效避免度過一個“假暑假”?

每年定了暑假規劃,執行起來都虎頭蛇尾;

為了嚴格執行規劃,家長不得不使用高壓政策,搞得親子關係劍拔弩張;

孩子總是拖拖拉拉,導致每一階段的規劃都沒法完成,最後就剩下日以繼夜地趕作業了……

類似的抱怨,是否也在你家發生過?那麼,怎樣將落在紙上的規劃有效執行下去呢?

身為家長,以下幾個原則要記清:

1

把做規劃的主導權還給孩子

如果規劃是家長強加的,實施可能只有兩成左右;

而依照孩子的興趣,由他自己安排暑期規劃,激發他的內生動力,實施的可能性就會上升到六成以上。

2

規劃需要做得有彈性

從早上起床到晚上洗漱睡覺,安排得密密麻麻的時間表,100%不可能得到好的執行。

有彈性的規劃,兼顧這一週或十天的主任務、暑假作業進程,以及孩子放鬆娛樂的需要,才有可能給孩子帶來暑假生活的豐富性與輕鬆愉悅,也讓他對規劃沒有牴觸心態。

3

依據實際情況允許某些規劃做前後調整

說走就走的旅行、親友的到訪、爸媽突然被批准的年假……都可能對規劃造成衝擊。此時靈活調整規劃時間,更容易堅持下去。

4

對規劃制定獎懲政策,並有效執行

對自律性尚不完備的孩子來說,獎懲激勵機制,可以促使他將“他律”逐漸轉化為“自覺意識”,對半途而廢是一種很好的約束。關鍵是父母一定要對獎懲細則,說到做到。

5

父母也要完成自己的規劃,成為榜樣

孩子有規劃,父母沒規劃,怎麼會有說服力?

比如暑假至少讀6本好書,父母也要與孩子一樣,去購書或借書,同時做讀書筆記;

孩子有計劃做公益,父母不妨也安排在這一階段自願獻血、做義工,為孩子做出表率。

布穀說說

中長期規劃對孩子成長有著非凡的意義!

對不超過10歲的孩子來說,暑假規劃,絕對算他們人生中最早的長期規劃。通過家長與老師的引導,一部分孩子可以率先做到——

有規劃的意識,知道珍惜時光是人生素養不可或缺的一環,而荒廢時間將鑄成人生中最大的失敗;

有能力做出一份合理的規劃書,

意識到張弛有度地發展自身綜合能力的重要性,意識到學業與發展自我不是對立的關係,而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有毅力、有恆心,能不折不扣地執行規劃書,而不是虎頭蛇尾或半途而廢……

這一切都表明責任心已經在孩子的心中開始萌芽,這是自律意識的發端,也是孩子找到成就感的開端。

而在幾乎所有成功人士的自傳中,不隨心所欲,不荒廢光陰,不做有始無終之事,都是其夢想得以踐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路走來之時,他們少年時代的規劃意識與有條不紊的執行意識,為他們戰勝困境與惰性都起到了關鍵效用。

身為家長,我們應當捫心自問:我抓緊機會,為孩子創造自我規劃的契機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