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踞世界的中國農業是怎樣在短短的40年裡衰落、凋敝、荒蕪的?

這是一個40年的沉重話題,一箇中國最優勢的產業衰落,13億中國人的飯碗端在美國農民的手裡,用不了幾年,中國先進到消滅農村、農業和農民。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改革開放40年之際,從分田單幹到鄉村振興是中國“三農”得失的深刻反思和重大轉折。

200年前英國經濟學家瓊斯評價中國農業時說:“它所具有的巨大生產力使之鶴立雞群”,然而中美貿易戰暴露了中國每人每年進口糧食200斤,還進口大量豬肉、棉花等鉅額農產品,為中國的鄉村振興提供了數據依據。

中國雄踞世界的農業是怎樣在短短的40年裡衰落、凋敝、荒蕪的?

一、中國農業的難題

雄踞世界的中國農業是怎樣在短短的40年裡衰落、凋敝、荒蕪的?

改革開放40年,中國面臨的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非常嚴峻,已經不是糧食產量高低的問題。

第一,農民絕後。80後、90後的年輕人已經沒有人願意種田,現在還在務農的都是老人和婦女,再過10年,中國可能就沒有農民了,沒人會種田了。

第二,大量農田荒廢。中國的農田是上千年農民開墾的,現在很多山區的土地已經撂荒,地堰坍塌,復耕困難。而靠近市、縣、鎮的大片良田被工業園區圈佔荒廢,中國土地紅線實際上已經不保。

第三,農村荒廢。許多遠離城鎮的鄉村,年輕人進城打工,孩子進城讀書,已經沒有了年輕人,成了留守村,再過幾年,就是無人村。

雄踞世界的中國農業是怎樣在短短的40年裡衰落、凋敝、荒蕪的?

第四,農村打工者進城後,生活艱難,幾代人的積蓄都掏出來買房,大多數人淪為房奴和社會底層。

而年輕人經商創業,因為經驗不足被騙的有很多,不少人背上嚴重的債務,難以翻身。城市化讓中國農民付出了太高的代價,甚至是幾代人的代價。

第五,鄉村組織垮了,村幹部多成了村霸,人心渙散,要想組織起來做點事情非常困難。政府支持農業的資金大多到不了農民的手裡,大部分項目投資都打了水漂,這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

第六,農產品質量下降,高產量的都是化肥農藥催生。糧不香,菜無味,化肥農藥嚴重超標,已經是不放心食品。

雄踞世界的中國農業是怎樣在短短的40年裡衰落、凋敝、荒蕪的?

第七,土地被板結毒化,已經種不出合格的糧食,不用化肥農藥或者化肥農藥用的不多,已經種不出糧食。

目前七八成的土地已經是這種狀況,如果要種出合格的糧食,需要休耕五六年,每畝土地需要投入4萬元,這可能嗎?

第八,生態環境被破壞,不只是城市和周邊的環境被破壞,山區的環境也已經被破壞。

化肥農藥板結了土地,隨著水流侵蝕山地,很多小生物被毒死絕種,動物植物多樣性被破壞,泉水不能喝,農村怪病多發。

現在不是爭議是非功過的時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也就是振興鄉村所需要解決的難題。

我們現在擴大美國及世界農產品進口,意圖為中國農業的恢復爭取時間,把13億人的飯碗端在自己的手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