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之王,長槍紅纓穗有什麼作用,爲何槍身卻用脆弱的木頭製作?

經常看到古典小說形容人的武藝高強,就會說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像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魯智深的月牙鏟,呂布的方天畫戟,李玄霸的擂鼓甕金錘等都歸屬於這十八般武器之中。

兵器之王,長槍紅纓穗有什麼作用,為何槍身卻用脆弱的木頭製作?

但是有太多武器對個人武力值的要求非常高,而長槍是百兵之王,也是古代最常見的武器,代替矛被大規模的使用在戰場上。

歷史上有不少使用槍類武器的大人物,比如項羽,又比如趙子龍,拿著龍膽亮銀槍在戰場上殺進殺出,所向披靡。而我們所知道的槍的構造,一般都是金屬槍頭和木質槍桿製成,那麼為什麼古人不全都換成不易損壞的金屬製作呢?

從實際使用的角度出發,槍的主要用處就是刺,因而為增加殺傷力槍頭一般用金屬製造,鐵製或者銅製,過去中國的銅產量本身就很低,用來造銅錢還不夠用,更何況是打造槍身了,所以經常有武將打造一個青銅槍頭就算可以做傳家寶了。

兵器之王,長槍紅纓穗有什麼作用,為何槍身卻用脆弱的木頭製作?

而如果用鐵呢,按照一般長槍四米的長度來計算,一把成型的長槍大概有40公斤左右,從重量上來說,一般人都承受不了長時間的刺殺動作,只有真正勇武過人的蓋世名將才能拿得動,而且過去製作工藝比較落後,製造這麼一根鐵槍桿耗費巨大。

比如後梁鐵槍將王彥章,拿著的那杆鐵槍一百多斤,號稱一人可以打退上千士兵,但是最後卻因為捨不得扔掉鐵槍而被俘。而且鐵槍毫無彈性可言,反震力也容易讓使用之人受傷。

兵器之王,長槍紅纓穗有什麼作用,為何槍身卻用脆弱的木頭製作?

那麼槍桿到底用什麼製作才好呢?木頭在古代是最頻繁的一種選材,只是選材不同。抗倭名將戚繼光所著的兵法書《紀效新書》就曾經寫過,如果製作槍桿的話,稠木是排在第一的,標準的硬木,合木因為稍微軟了點而排在第二。

而太軟的竹木都不可用。明代槍術大家程衝鬥所著的《長槍法選》中,就詳細說了如何選擇槍桿,無論是稠木、檀木、還是牛筋木,茶條木,都要選擇堅固挺拔的直條木,木頭上沒有分支和節疤,自根部朝上會稍微變細,不能軟也不能太硬。

兵器之王,長槍紅纓穗有什麼作用,為何槍身卻用脆弱的木頭製作?

如果選擇用竹竿,最好選擇竹節稠密的苗竹,當然找不到好的竹料,遇到容易裂開的竹竿,用特殊的配方浸潤之後,也是可以使用的。因為古代的交通不太發達,材料產地不同,為了一柄槍桿而特意運輸,耗費太大。

所以啊,無論是從成本,使用效率,取材,使用能力上來看,只有木頭槍桿才是最符合當時情況的。一直到了清代後期,長槍被火槍完全取代,才退出了歷史舞臺。

兵器之王,長槍紅纓穗有什麼作用,為何槍身卻用脆弱的木頭製作?

相信很多人都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中國的長槍槍頭那段,都掛有一束紅纓,那這是為何呢?僅僅是為了作為裝飾物讓長槍好看嗎?其實不然,這裡面實際蘊含了古人的無窮智慧。

兵器之王,長槍紅纓穗有什麼作用,為何槍身卻用脆弱的木頭製作?

古時候士兵上陣殺敵,鮮血會順著槍桿流下來,槍桿上沾了血液,士兵的手握著槍就會打滑,就會握不穩。但掛上紅纓後,纓穗就會把血液吸走,阻止鮮血流到手握的部位,這樣就不會影響士兵作戰了。因此,紅纓又被稱作“血擋”。

兵器之王,長槍紅纓穗有什麼作用,為何槍身卻用脆弱的木頭製作?

此外,大紅色在古代,就是喜慶之色,鼓舞人心的顏色,長槍裝飾上紅纓穗,能夠增強威勢,助長士氣。而且軍隊練兵的時候,還能夠幫助教官分辨清楚士兵的動作。

兵器之王,長槍紅纓穗有什麼作用,為何槍身卻用脆弱的木頭製作?

還有就是,在戰場上,紅纓穗隨著槍桿舞動,能夠起到迷惑敵人視線的作用,從而在戰鬥中處於優勢地位。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覷,他們還會在紅纓穗下安裝鋒利的鐵鉤,接著紅纓穗的掩飾,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