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買的正規油與農村的自榨油哪個更好?

南皇陽農業


問題描述:超市買的正規油與農村的自榨油哪個更好?

小時候,家裡總會留出一些地塊來種植胡麻或者花生,然後曬乾脫籽後,用小三輪車拉到鄉里的榨油作坊去榨油。當然了,各地方種植的油料作物都有所差異,有的地方是棉籽油,有的地方是種油葵或者油菜等……相信每一個已經吃慣了自榨油的農村朋友,都不喜歡去吃超市賣的正規油。

超市買的正規油與農村的自榨油哪個更好呢?從外相上看,超市裡賣的正規油是要比自榨油清明透亮一些,而自榨油有時候則會有稍許雜質或者比較渾濁。從口味上來看,我個人是更喜歡農村老家自己榨的油的,聞起來也有濃郁的油香。

一些城裡人嫌棄農村自榨油,是因為他們覺得農村榨油作坊或者家裡的榨油工具不乾淨,怕吃了生病,他們只相信只有大超市裡擺的東西才是最乾淨的。舉個例子來說,同樣的蔬菜,在超市裡貼個標籤,就能成為某些城裡人眼裡的高檔蔬菜,而那些流向菜市場的辣椒,則成為了他們心裡的“鄉下菜”。

我們家每年吃的油,都是從鄉下帶上來的,我們家特別喜歡吃父母自己榨的花生油,炒菜非常香。鄉下人榨油,很大一部分是用來自給自足的,所以從原料的選購,到榨油結束,其實過程都挺講究的,畢竟是給自己吃的東西。但是超市裡所賣的正規油就不一定是正規的,牌子那麼多,魚龍混雜。另外,鄉里的自榨油不會添加其他東西的,並且都是自己親眼看著榨完的,心裡放心多了,不用擔心什麼地溝油。

我一個朋友,就在榨油廠工作,他曾告訴我說,榨油廠榨油,也分好幾種,像那些差油,價格比較便宜,就連榨油唱的人也不會去吃,很多都是流向到了周邊市場。我曾經算過,一斤花生才能榨多少油,超市裡有些花生油那麼便宜,幾十塊錢就能買好幾斤花生油,總感覺吃了會不安心。當然了,那些真正的正規油其實也不差,甚至還在某些方面超過農村的自榨油,這一點不可否認。


村郎三農館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對於大多數農村的朋友來說,估計還都是相信自己家所壓榨的食用油品質, 畢竟自己的材料,自己的全程自己都能關注到流程,其實對於自己壓榨的食用油個人相信的可能不是油的品質,更多的是相信自己原材料的品質。

而對於超市選購的食用油來說,由於對於原材料缺乏足夠的瞭解,加工過程也無法做到監測,從大多數人的內心來說會認為缺乏足夠的安全性。

不過上面的想法也僅僅是個人的感覺,不能說超市正規的食用油品質就不如農村自己所壓榨的食用油。就品質來說,正規煉油廠所壓榨的食用油來說,品質還是比較有保障的,畢竟從生產流程來說相對更加正規,全程的品質檢測也更加完備。比如說對於黃麴黴的檢測,對於許多農村榨油小作坊來說,大多數是不具備黃麴黴剔除的工藝的,而個別小作坊即便具備剔除黃麴黴的工序,似乎更像是擺設,而壓榨的食用油還是會出現黃麴黴超標的可能性。

在去年我國所公佈的疑似致癌物列表中,將農村自壓榨花生油列為一級疑似致癌物,很多人看到後表示吃驚不已,畢竟在現代煉油工藝之前祖祖輩輩已經吃了那麼多年也似乎沒有發覺有什麼問題,如此結果著實讓不少朋友意外。不過就事實情況來說,所謂的壓榨花生油 致癌的根源就是在於其黃麴黴超標。這一點也是不得不說的一點事實。

對於自己壓榨的食用油可能口感方面覺得更加香一些,這一方面主要同油脂的提取工藝有較大關係,傳統的壓榨由於將花生或者菜籽進行炒熟,油脂的香味被激發出來,在壓榨之後所出來的油光聞一下味道就足夠香了。

然而對於超市所提取的食用油來說,大多才去的是有機溶劑浸提的方法,油脂提取徹底,煉油率高,不過由於並未將食用油的香味激發出來,油的味道要淡很多。不過如果在食用之前我們將油脂加熱沸騰一次,之後再食用的話,味道也會相對 好很多。

既然說超市的正規油,自然其品質肯定是過關有保障的,而傳統的小農自己壓榨在這一方面就顯得差了許多了。單論品質的話,正規食用油肯定還是高許多的,這一點毋庸置疑的,而論口感的話可能不少人選擇壓榨油。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文章原創版權歸屬科學興農賬號所有,侵權必究。

科學興農


關於這個問題,其他回答裡已經有不少專業角度分析,所以我只延伸一下,做一個觀念分析。

我們身邊有許多人,都對“傳統”極度迷戀,甚至到了病態的地步。在飲食上也是如此,喜歡“古早味”,喜歡“傳統制法”,反感工業化和體系化,他們甚至願意為了這些傳統花更多的錢。最常見的場景就是“我見到街邊一個農村老爺爺,他每天都帶一點點菜來賣,非常新鮮,帶著舊時的味道,讓人感動”。

老實說,這種思維非常無知,也非常愚蠢。

說起這些農村老爺爺自家種的菜,傳統信徒認為沒有農藥,而農藥殘留恰恰是現代農業最讓人擔憂的問題之一。

實際上,農藥殘留固然是現代痼疾,但要說殘留量,農村老爺爺自家種的菜才是最可怕的。道理很簡單:在現代體系下,農藥的使用幾乎是必然,農村老爺爺也無法避免,因為他同樣需要效率,需要賺取收入。可規範化體系能夠確保農藥的使用,以及之後的處理,通過規範化去達到安全指標(當然,不否認黑心企業的存在),但農村老爺爺呢,他的風險如何把控?換句話說,你是更相信體系化的現代企業,還是相信連農藥說明書都看不懂,連用量都不清楚的文盲老爺爺?

自榨油問題也一樣,所謂古法,最大問題在於有害物質的控制,相比之下,現代食品工業的最大優勢就是控制。

同樣道理,現在許多人更相信家庭作坊式的手工產品,比大廠牌的批量化產品質量更出色,也是一種迷思。

現代文明確實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衍生問題,但無論產品質量,還是安全程度,要說現在的東西還比不上以前,那基本就是扯淡。別說現在,哪怕是三十年前,跟現在也是完全沒法比的。


葉克飛


超市購買的正規油與農村的自榨油哪個更好?



我家位於廣西農村,自己從小在農村長大,也在農村生活了二十幾年,關於超市正規油和農村自榨油問題,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小時候我們村和其他村有點特殊,家裡也是通過自榨油用於家庭日常食用,但是不是花生油。而是目前市場賣的比較貴的茶籽油,我家鄉都是丘陵地帶,因此這種茶籽樹特別適合種植,家裡每年都靠收茶籽,然後拿去榨油來食用。



當時的茶籽油沒有現在這麼貴,自己家一直也是靠吃這種油長大的。這兩年茶籽油價格年年攀升,我家現在還有一山15多畝的茶籽樹,捨不得砍,每年也都有茶油收穫。今年當地茶油售價達到了80~100元/斤,我家目前一直沒有賣,留著自己吃,只是偶爾有親戚問要,沒辦法,賣了一點。這種茶籽油在小時候是通過原始方法榨取的。



通過把曬乾的茶籽拿去打成粉末並且把它蒸熟,然後把煮熟的茶籽粉末用袋子裝好,馬上趁熱放進一個準備好的圓形鐵環中,鐵環上下層用木板封住,然後放在千斤頂下面壓,手搖千斤頂往下壓,黃黃的茶籽油便流了出來。現在自榨油大多是去縣城給別人機器榨油了,這種油依然十分的好,營養更豐富。



對於市場的花生油,真的不敢苟同。很多都是調和油,價格也不貴,一般65~100元就可以買到一瓶5升的花生油了。有時候回家煮個菜,如果放少了一點,都沒覺得油膩。而且各種花生油琳琅滿目,競爭激烈,各個廠家都說自己的油好。如果農村家裡有自己的油,那個自榨無疑是最好的。你覺得呢?


鄉村波比


先分享一下小時候全程參與的壓榨花生油作坊的場景。

1.炒花生

一間“三幹”的瓦房(東西朝向,中間是堂屋兩邊是房間,堂屋房間等長,堂屋稍寬)。左邊的房間是一個大個的“炒瓜子機”,花生油菜籽籽都是在裡面炒熟的(花生是帶殼的)。

2.粉碎

炒熟的花生會轉移到堂屋裡的一個粉碎機裡粉碎成粉末,因為量大,所以無論是炒花生還是後面粉碎都直接倒在地上的。

3.蒸粉末

而後再將粉末轉移到右邊的房間裡,這裡面有個特製的灶臺,一口大鍋(不知是否是牛一型號的)加大半鍋水,而後扣一個凸面的粗鋼絲網,網上在鋪上方形的白棉布(其實已經成棕色了),粉末就會鋪在紗布上,而後利用自己家帶了柴火將水燒開利用水蒸氣將粉末“蒸熟”。

4.做榨油餅

每次蒸的粉末是有定量的---一塊榨油餅的量!兩個直徑有一尺左右的鐵箍疊在一起放在地上(4釐米左右厚),將一把整齊的稻草(簡稱齊草)天女散花般的鋪在裡面當內襯,而後直接拎起紗布四角將蒸熟粉末倒在稻草內襯上。

展現技術和亮點的時刻到了---作坊主光著腳丫子,用腳將內襯的稻草回折蓋住粉末的同時用腳將粉末踏實成餅狀,而後用一個鐵片壓住齊草頭,重複這個操作直到把所有的粉末都做成餅。

5.壓榨

壓榨機也在右邊的房間裡,一個東西朝向2米多長的機器,將油餅縱向垛在機器內部架子的東半部(實際上是下方各兩根共計四根不鏽鋼鋼柱)西半部則是帶液壓伸縮臂的不鏽鋼鐵餅,開動液壓機就會產生向東的壓力擠壓油餅

此時就會看的油從餅的側方往外溢,滴在架子下方的不鏽鋼托盤上,托盤東低西高,東端有個引流嘴下班就是自己家裡帶來的油壺。

6.回收鐵箍和粕餅

壓榨結束後,通過人力釋放壓縮頭壓力,此時油餅成粕餅,作坊需要回收餅上的鐵箍,而且需要趁熱將粕餅上的稻草除掉,不然晾乾後很難除去的。粕餅要麼自己拿回去或者賣給村裡養魚的人當魚飼料。

回憶開始了就剎不住,那麼作坊的油有什麼優缺點呢!從上面過程可以看出,一是整個製作過程的衛生措施是肯定不到位的;二是沒有任何質控措施,就是把你送來的花生榨成油,什麼黃麴黴素等啥的壓根沒這個概念。但是這裡的油是實實在在的油!

而超市裡的油基本上都是榨油廠利用現代工藝規模化生產的,其衛生環境和質控指標肯定比作坊強。若也是壓榨工藝的,沒有調和其他油,我想同樣的花生送到工廠肯定比作坊裡的安全性高,味道差不了多少。

科技的進步就是先進生產力淘汰落後落後生產力!但是,不可否認,有些產品的作坊做法是不可取代的,這些作坊是需要保留。比如被舌尖上的中國帶火的一種手工鐵鍋,每一口鍋都一錘子一錘子敲出來的!不同的例子就是瓷器製作,China是中國的英文名,但china原意是瓷器的意思,古代中國因絲綢瓷器聞名於世,所以瓷器china就成了中國的譯稱。然而,當今社會,除了用於收藏的瓷器外,其他生活用高端陶瓷產品幾乎都是外國品牌!

所以,選擇性的淘汰,跟上時代步伐走向新時代!


柳小慶


堅持好幾年了,我一直是自己買花生米,然後在家仔細的把裡面的壞籽雜質分檢出來一直到乾乾浄淨。再拿到榨油小作坊親眼看著把花生米加工成油。自榨的花生油比起什麼大廠什麼名牌,吃著從口感上味覺上完全是兩個級別。比如說炒一個青菜,自榨的花生油如不小心多放了一點點,炒出的菜吃起來就很油膩,如果是用從超市裡買回來的桶裝花生油炒菜,就是特意多放一些油,也沒有自榨的油香。還有一點就是油熱時,自榨花生油那特有的油香味很濃郁,可以說大老遠都能聞到花生油香味。買的桶裝花生油就不行了,油熱時在鍋前仔細聞,也才能聞到一點淡淡的花生油那特有的香味。從這二點對比上我就斷定說:要想吃好油,吃放心油還是自己買原料加工。別聽專家說什麼衛生不達標、什麼指數不達標呀的這些話,都是扯淡。買原料我能做到買好的並仔細分撿,保證裡面沒有壞籽,工廠能做到嗎?做飯用油時都是要把油加熱的,我就不信有什麼樣的細菌病毒能經得住油煎烹炸。


大宋京都


農村自榨油簡稱為“毛油”,國家質監局是不允許毛油上市的,因為毛油的有害物質是國家規定是幾倍或者幾十倍,例如花生毛油,至心腦血管疾病是提煉過後的30-50倍。世界上只有三種毛油在原材料沒有受到汙染的情況下可以直接食用,分別為:橄欖油、山茶油、芝麻油。所以說,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原汁原味的才好。


等風的旗9527


到底用什麼油,我有權威答案。

二十年前,我還在農村做莊稼,吃的是菜籽油。一股濃濃的菜籽香,至今回味無窮。

十年前,我的一個表哥開了一家榨油作坊,我曾經跟他相處半年以上。油作坊經營困難,後來才知道那時候正值美國大豆大肆進攻中國,洶湧而來的轉基因大豆使國內大豆潰不成軍……



表哥人勤勞,腦子活,人緣也好,他的菜籽油在最初的兩年確實賺了錢,賺了大錢。按照當時的展望不日就能蓋上三層大樓房,買上插秧機,什麼大屏電視、進口洗衣機、家庭影院等等都在計劃之列——殊不知一夜之間超市裡的各種食用油價格大降……撐住,撐住,最後再也撐不住。

我的到來,給他出了不少點子。比如轉基因大豆的泛濫勢不可擋;菜籽油裡邊也可以摻一點大豆油;把衛生搞好……但是擋不住轉基因的各種入侵,擋不住鄉親們的口味識別能力,生意每況愈下。

同量的調和油要比表哥作坊裡的菜籽油便宜百分之30!那幾年似乎全國人民都在吃調和油!表哥投資近二十萬,全家人全族人都眼巴巴瞧著這個昔日的能人扭轉乾坤。逐漸地,表哥家的機器裡流出來黑漆漆的東西,我知道,他偷偷收購了一些被雨水浸泡過的腐爛變質的菜籽,因為便宜……

發黴的菜籽裡邊含有黃麴黴素,這是患癌的前奏,萬萬不可呀……勸說無用,表哥無語,表哥昧著良心繼續賣他的土味菜籽油……

表哥的作坊早已作古,他的機器設備破爛價處理了——是超市裡的包裝精美的各種油打垮了他!

那麼超市的食用油又如何呢?



那些年,轉基因——這個名詞尚被大多數國人不瞭解,油包裝上根本看不到提示,哪怕是信息靈通的今日此時,人們又瞭解幾何?

好在是有關部門下了政策,比如“在醒目位置標註”等,但是,在疫苗都敢造假的今天,誰又信得過誰呢?

據說凡紫薯都是轉基因,凡甜玉米都是轉基因……逃得過初一還逃得過十五?日子本來糊塗,那就難得糊塗好了。即使超市裡漂漂亮亮的各種油不含轉基因,誰又敢保證裡邊沒有黃麴黴素呢。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人情世故如此,食用油亦如此。李白如此,我亦如此。

糊塗了這些年,突然看到今天題主的題目,一股哀羞湧上心頭!隨著網購——特別是淘寶的逐漸成熟,隨著網商信譽的逐漸攀升,無奈中作此重大決定:用我的火眼金睛去淘寶,以“中上等價格為參考”——

網上的介紹很詳細,一般都是經過槍林彈雨拼殺過來的有一定基礎的中型企業或大型作坊出品,相對來說可信度高。至於大型企業或者說大品牌,很大部分來自合資或者直接就是小日本的。本著愛國主義紅色接班人的行為規範,還是支持國貨吧,國貨不容易。

我不想頹廢,如果哪天發現我頹廢了,請相信,我曾經雄起過……


洪帥湖浪


我來說幾句,超市賣的油,一般都是大油廠生產的,各項衛生指標符合國家標準,這點不用懷疑,政府職能部門每年都得抽查幾次的,有規模的廠也不敢冒著牢獄之災的風險去弄虛作假。但廠家要賺錢要生存,就得采用新公藝,提高出油率。有人問,為什麼超市的油比農村自榨的油便宜?因為大廠的生產過程採用了新工藝,油料通過軋片,蒸炒,機械壓榨,以菜籽為例,一百斤菜籽可以得30左右的菜油,這種油叫壓榨油,也是很香醇的,農民的自榨油就到這步為止了。但菜籽的含油率在百分之38左右,那麼還有百分之八的油去哪了?在菜餅裡。而菜餅最終是作為原料賣給飼料廠做豬呀雞呀魚呀等飼料的。菜餅還含有那麼多油呢,怎麼辦?這時通過物理的壓榨法已無能為力了。所以,得通過別的辦法來拿油。什麼辦法?侵出法。就是通過溶劑油(類似於汽油)和油脂互融的特性,把菜餅侵泡在溶劑油裡,然後把浸泡後的混合油進行分離,得到菜油,我們稱為侵出油。這種油就談不上香味和口感了。把壓榨油和浸出油混合了再通過一定的工藝脫色脫水脫臘脫臭等等最後得到成品油,通過包裝上市,就是我們在超市裡看到的食用油了。因為和農民的自榨油比,通過浸出法,提高了出油率,降低了成本,油也就便宜很多了。但香味口感比農民的自榨油差遠了!


隨風而逝34330461


超市買的正規油與農村的自榨油那個更好?



下面我就先說說農民的自榨油到底好在哪裡,像我們浙江人農村人主要食用油都是油菜籽油,油菜都是自家種植的,一般情況下油菜是不用打農藥的,油菜籽收穫後一般先曬乾,留作家裡打油的油菜籽還要清洗過再曬乾,然後遠到農村油廠去加工。加工好的菜籽油還要經過脫磷和過慮,基本沒有雜質和油漬,這種自榨油存放時間長,用菜籽油炒菜就是一個香。



而超市的正規油也不賴,看上去非常清純,價格也要比菜籽油便宜。目前,農村的自榨油是10元/斤,而超市買的正宗魯花牌純正花生油5公斤,售價是69.90元,金龍魚特香花生油5公斤,售價是69.80元,兩種花生油都不到7元錢一斤,比農村菜籽油足足便3塊錢。從價格上來說,超市買的正規花生油沒有農村自榨油好,否則不會賣的這麼便宜,大家想,做生意是為了掙錢,賠本的賣買誰都不會做。



涗實話,我在油廠也打過工,油廠加工賣的菜油的確沒有農民自家榨的菜籽油好,老闆是用菜籽餅發酵以後加工出來的油,看上去很清純,但菜油的成分很少,同樣是菜籽油老闆卻賣8塊錢一斤,超市私下訂購的才6.50元/斤。有時老闆還摻其它雜油,以次充好,坑騙購買的人,否則賣的這麼便宜,老闆到那兒去掙錢啊?所以,以我農村人來說,肯定是農民自榨油好。



要是我們到城裡走親戚,手上提著一桶10斤裝的自榨油,保準親戚笑呵呵呵的喜歡。你來說說看,到底是超市買的正規油好,還是農村農民的自榨油好。

[更多三農精彩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老孃舅說事》點贊、評論、轉發、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