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8億元修復的安徽千年老街 被譽「楚皖遺珠」卻少有人知!


坐落於安徽桐城市孔城鎮境內的孔城老街,迄今已有1800多年曆史。三國時吳國在此圍牆築城,隋唐時漸成水鎮的雛形。因水路發達,老街自宋代開始繁榮,至明清時期達到鼎盛,素有“楚皖遺珠”,“安徽第一古街”之譽。

孔城老街全長2.2公里,街道兩旁共有房屋118棟,商鋪300多間,整體格局為前店後居或前店後坊,建築飛簷翹角,粉牆黛瓦、融合了江淮水鄉和徽派建築的風格,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

與其它江南古鎮相比,孔城老街幾乎是最為完整的具有徽式風格的皖南老街,然而由於距旅遊景點較遠,這裡的人氣一直不高。2008年,當地投資8億搬遷了老街居民,將孔城老街打造成一個水鄉風情的度假旅遊古鎮。

千百年來,孔城老街一直沿襲著古老的戶口保甲制度,十戶為一甲,十甲為一保,自北向南,共分成十個甲。為了治安,老街的甲與甲之間還砌有隔離牆,這樣的制度在國內其它古鎮可說是絕無僅有。

晚清名臣李鴻章的元配周氏為安徽桐城人,在孔城擁有一棟房產。其擔任駐日本公使的嗣子李經方於1892年回國返鄉時,以李鴻章的名義在孔城老街開辦了“李鴻章錢莊”,從事儲蓄及典當業務,生意十分興隆。

位於小巷深處的倪府,是清末梧州知府倪樸齋告老還鄉時所建“知府祖宅”,也是孔城老街僅存的一座官宦府邸,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府邸內部裝飾考究,知府倪樸齋當年所題寫的家訓、墨寶、字畫以及“文房四寶”至今保存完好。

在孔城老街的二甲地段有一座建於晚清的桐鄉書院遺址。1840年,西方列強用武力打開國門,三個孔城人戴均衡、文聚奎、程恩綬心存救國救民思想,籌辦了這所鄉鎮書院,書院開課三年後即聲名遠揚,享譽全國。

此外,孔城老街還有鄭家大屋、黃家大屋、姚家大屋、蔣家大屋等幾個大戶人家的宅第,歷經一百多年也一直完好無損,假如有機會的話,您也不妨來這裡走走轉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