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月內傳了4次 喜馬拉雅上市傳言背後的邏輯

兩月內傳了4次 喜馬拉雅上市傳言背後的邏輯

8月13日,自媒體“IPO早知道”消息稱,喜馬拉雅已完成40億人民幣新一輪融資簽約,騰訊、高盛、泛大西洋資本參與投資,投前估值200億人民幣,投後估值240億人民幣。報道還指出,喜馬拉雅已經完成VIE架構的搭建,本輪融資將於近期交割。同時,喜馬拉雅已經啟動港股上市準備工作,將於2019年下半年正式登陸港交所。

對此,全天候科技向喜馬拉雅方面求證,對方回應稱“不屬實”。

兩月內傳了4次 喜馬拉雅上市傳言背後的邏輯

接連三番否認上市

此前,喜馬拉雅多次傳出上市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5月10日,青島城市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城市傳媒”)發佈的一份公告顯示,城市傳媒將以不超過4000萬美元的公司自有資金認購Grand Everlasting Limited Partnership(以下稱“美元基金”)。該美元基金將投資國內某移動互聯網音頻行業企業(以下稱“標的公司 ”),預計間接佔據標的公司1%左右的股權。

有業內人士向全天候科技透露,該標的公司確為喜馬拉雅,此舉是喜馬拉雅想重新搭建VIE架構,把前海興旺等國內老股東“翻出去”,然後在香港上市。據此計算,喜馬拉雅估值將達到40億美元(約合254.64億元)。

不過,對於上述消息,喜馬拉雅公關人員向全天候科技表示:“不知情。”

5月25日,證大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戴志康在中國新時代企業家論壇演講時稱:“2011年,我們投資了喜馬拉雅FM,(是)我們投資孵化互聯網的獨角獸,今年已經估值200億,明年希望能夠進入國家A股上市,正在做這樣的準備。”隨後,喜馬拉雅FM聯合創始人兼聯席CEO餘建軍向全天候科技回應稱:“(消息)不屬實,沒有任何IPO安排。”

7月2日,媒體再度曝出,喜馬拉雅正進行新一輪融資,融資規模為40億元人民幣,騰訊是投資方。同時,喜馬拉雅正在搭建VIE架構,決定明年在香港上市,目標估值500億元人民幣。對此,喜馬拉雅向新浪科技回應稱,目前並無確切上市計劃與時間安排,在與騰訊進行新一輪融資消息不屬實。

焦慮背後變現模式的探索

喜馬拉雅屢次被傳上市背後反映的是企業盈利模式的艱難探索以及資本的焦慮。

此前,移動電臺的商業邏輯單一,主要是通過“免費”的口號,吸引大量用戶,進而以廣告變現。喜馬拉雅FM的營收方式也不例外,但通過流量規模進行廣告營收的方式一直難以盈利。

為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喜馬拉雅FM搭上了知識付費的“班車”。2016年,喜馬拉雅FM上線首個音頻付費節目——馬東的《好好說話》——正式宣佈進軍知識付費。

此外,喜馬拉雅還進行了新的探索。2017年6月,喜馬拉雅FM正式推出了智能音箱小雅,這是喜馬拉雅FM第一次大規模售賣硬件,被預期會成為喜馬拉雅FM重要的內容入口。今年5月,喜馬拉雅FM針對兒童群體,又推出了曉雅mini AI音箱。但喜馬拉雅CEO餘建軍解釋稱,喜馬拉雅FM做音箱不是為了賣硬件賺錢,而是想以此優化自己的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內容付費和知識經濟席捲互聯網為移動音頻帶來轉機的同時,也加深了企業對資本的焦慮。

根據大數據分析機構易觀發佈的《中國移動音頻行業年度綜合分析2017》,藉助專業化製作和高水平主播及運營團隊,音頻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下的內容的承載載體。付費音頻將是移動音頻行業變現的關鍵所在。然而這種商業變現模式是一場消耗戰。

內容付費的核心是頭部內容,為爭搶頭部內容與KOL,即便面臨高額的費用,喜馬拉雅們不得不開始燒錢搶內容,因為越早擁有優質的版權內容和活躍的內容生產體系,就越容易吸引資本的目光,拖下去則是“人財兩失”。

知名互聯網評論家丁道師對媒體曾這樣說過:“知識付費是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但在音頻領域表現力非常有限,而且版權意識還沒達到相對的高度,並沒有形成強壁壘。相比而言,音頻付費遠不及視頻的展現形式好。”

事實上,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一直被業內所詬病,抄襲、盜版困擾著內容創作者。今年3月20日,作者曾鵬宇在微博控訴喜馬拉雅FM侵權,隨後作家蔡春豬、唐小飯、編劇張瑤等留言力挺。彼時,喜馬拉雅FM因版權糾紛被推上了輿論的浪尖。關於知識版權的保護再次被業內熱議。

知識付費狂歡過後,似乎在迅速“退燒”。2017年9月,羅永浩和網紅papi醬先後停更了“得到”和“分答”,其中分答曾因王思聰的付費答題一時火爆異常,隨後逐漸變得沉寂。此前據媒體報道,喜馬拉雅FM已累計擁有4.7億激活用戶,而其爆款產品《好好說話》至今的訂閱人數僅為40萬。換言之,該節目產品的付費用戶轉化率大約僅為千分之一。

對此,丁道師認為:“喜馬拉雅FM的用戶量已經形成規模,但相應的商業化尚未與用戶量形成匹配。音頻付費轉化這個過程並沒有得到用戶的完全接受,所以商業化的轉化率相對低一點。”

伴隨著知識付費的興起,2017年音頻行業如喜馬拉雅FM、蜻蜓FM等都獲得了融資。但進入2018年上半年,音頻行業並不算熱鬧,一方面是知識付費熱度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是開始在尋找新盈利點。

移動音頻第一股花落何處

事實上,儘管還沒有正式正名,喜馬拉雅FM早已成為公眾心中的“移動音頻第一股”。由於喜馬拉雅沒有明確上市的計劃及何時上市,給“移動音頻第一股”是誰這個問題設下了懸念。

移動音頻第一股花落何處,除了喜馬拉雅FM外,又多出了一個聲音。

業內人士認為作為目前移動音頻市場的絕對頭部,“移動音頻第一股”大概率將在喜馬拉雅FM和蜻蜓FM間產生。

兩月內傳了4次 喜馬拉雅上市傳言背後的邏輯

2016年,根據艾媒諮詢的數據,喜馬拉雅FM、蜻蜓FM和荔枝FM在活躍用戶佔比上優勢明顯,領先於市場上其他電臺產品。而速途研究院的調查也表明近9個月內,移動電臺的下載增量以這三者領先。

早在2016年喜馬拉雅傳出上市計劃時,蜻蜓FM就緊跟著傳出了籌備上市的消息,如今喜馬拉雅頻傳上市消息,蜻蜓方也“不甘示弱”地表示“計劃在兩到三年內上市”。據中國經營報消息,蜻蜓FM人士表示,“目前蜻蜓和喜馬拉雅FM都在籌備上市事宜,希望能搶到移動音頻第一股。”“蜻蜓和喜馬拉雅FM都希望成為音頻領域更早上市的企業。”

原文鏈接:http://www.investide.cn/news/3888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