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人組成的四口之家|李長孝

2018第535期

中國文學網 •《執子之花》

——

四代人組成的四口之家|李長孝

四代人組成的四口之家

***

在永善縣蓮峰鎮官寨村的蘇家寨村民小組,有這樣一個四口之家的彝族同胞家庭,九十七歲的老母親已癱瘓近二十年,三十七歲的兒子因從事農活摔傷致殘癱瘓十六年,最小的十六歲還是一名在校學生。一九五零年出生的李開榮是這個家的戶主,他那清瘦的身板,花白的頭髮,走路的姿態,很難與他六十八歲的年齡相匹配。

第一次見到圖片中的這個家庭,是咱們蓮峰鎮助殘志願者分隊替縣殘聯送輪椅發放是時看到的,土牆青瓦房,簡單的生活用具,石板鋪就的院落裡,坐有一老一小,他們除能夠正常說話交流外,其餘一切得靠人幫助,否則連把食物遞進嘴裡都成了問題。讓人潸然淚下的是快到百歲的老奶奶說出的話:“我們倆奶孫成了我家李開榮的累贅了,自己死不了,找一條死的路自己都辦不到……,他(指李開榮)出去放牛馬,每隔一個多點小時要回來一趟的,怕他(指孫子)打溼褲子不舒服……”。

曾經的這個家條件雖然不算太好,卻是一個有幸福感的四代同堂的6口之家。李開榮一九六五年初中畢業,是當時村裡唯一高學厲的才子,任過生產隊會計,社長,之後入黨,先後在五個村當過村長、支部書記長達十六年。然而是一場接一場的意外才徹底打破了這個家庭的寧靜。母親八十歲後,就直不起腰來癱瘓了;兒子在十幾年前摔傷,經過治療,受傷的腿稍微有所好轉,因李開榮擔任著一個大村的支書,很多工作脫不了身,還沒等兒子完全痊癒,就只好帶回家中慢慢調養,由於家裡農活太多,兒子傷輕微好轉就下地幹活,不幸又摔倒水溝裡造成再次傷害,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他帶著兒子去了縣城醫過一段時間,把家裡的財產能賣的都賣成了錢,實在是沒得變賣的了,只好帶回家中等待奇蹟;長期的治療給這個並不富裕的農村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不堪生活重負的兒媳丟下一個嗷嗷待哺的孫子,選擇遠走他鄉另嫁他人;上天並沒有因此眷顧這個家庭,不幸又再次降臨,老伴本來身體就不太好,拖著孫子的勞累和兒媳婦的出走,看到不能動彈的兒子,天天以淚洗面,在那個冬天病倒了,李開榮又拼勁全力不惜舉債盡力挽留妻子的生命,兩個多月後,老伴帶著憂慮與不捨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四代人組成的四口之家|李長孝

面對年邁的老母親,癱瘓的兒子,年幼的孫子,李開榮選擇了堅強,決定了廝守孝道和親情。他說“我必須愛我的兒子和孫子,無論他(指兒子)變成什麼樣,也要給孫子留著父親。我必須孝敬我的母親,因為她養育我。我必須守住這個家,因為要有家才有親情。我必須堅強,因為我是黨員,也曾經在幾個村都要求過村民凡事帶頭”。平凡的話語,執著的追求,他用瘦骨嶙峋的身體詮釋著一切,用盡全身力氣撐起了這個家。

李開榮經歷著常人沒有的不幸與痛苦,但他從未埋怨生活!是生活的困難逼他“發明”了家裡的一些“方便”。在母親趟臥的身邊,我看到一個下邊裝上輪子的食槽,他說:“有時候要到二十多公里的街上買點生活用品或辦些事情,不可避免的要出一下門,沒在家的時候,母親就可以靠著柺棍推一下食槽,幫忙餵養家禽”。院壩裡面有一個奇特的椅子,椅子原本的支撐腳變成了輪子,椅子上有用破布縫製的坐墊,這是給他老母親做的椅子,97歲的老人有了這把椅子就能夠在小範圍內自由活動。

每天早上起床,他得給母親和兒子穿戴好衣服,或揹或抱送上各自的座位,然後燒水為他們洗臉,做飯,喂進嘴裡。等一老一小吃飽後自己匆忙填飽肚子,再將兩頭牛一匹馬放上山坡,固定好放牧的位置,又到八畝多土地裡忙一會兒農活,土裡種有馬鈴薯和蕎子。要是晴天,他把一老一小的坐位搬到院裡,先將母親的左手扯到肩上,連揹帶提送上座位,兒子就不行了,四肢無力還疼痛,必須採用“公主抱”才讓兒子減少痛苦。

他是兒子吃飯的手,是兒子和媽媽行走的腳,是母親、兒子和孫子唯一的依靠。在一處背開兒子和母親的地方,他對筆者說,他最牽掛的還是兒子,“他還年輕,而我的身體狀況感覺到越來越老了,我不知道還能照顧他幾年,再過些時間我種不起地和放牧不了牛馬的時候,他吃什麼?誰照顧他?”談到兒子,他的臉上出現了無盡的心酸和無奈。

四代人組成的四口之家|李長孝

為了緩解懂事的兒子心裡壓力,這個內心堅強的人,時不時也會給兒子來一個幽默的玩笑,彼此相視看到對方的快樂。把種種的不幸在此時放於腦後,給這個困難與痛楚的家多一分溫馨和陽光。是啊!“有愛才有家,堅強才能重拾希望”。

在這個四代同堂的家中,李開榮是兒子,是父親,是爺爺;他是這個家的頂樑柱和主心骨,他用人間最美的孝道和慈愛,將這個破碎的家凝聚起來,用實際的行動把孝與愛無限放大,將心酸與磨難種成花朵盡情綻放,他用不屈的脊樑撐破黑暗。我們真誠地希望,他的所有付出能夠迎接到新生活的曙光。

四代人組成的四口之家|李長孝

李長孝,熱愛文字,喜歡寫詩歌、散文,有多篇在地方報刊發表。立足基層,描寫農村、農民,尋找正能量。

.

【注:一個人的力量十分有限,在艱難困苦中能夠把孝與愛無限放大的人越來越少,只希望這樣的正能量得到傳播,也盼望有愛心的機構和人士能夠幫他一把。】

——————

出品:中國文學網 、《 執子之花》 文學社

運營:古瑞和文化

社長、主編:夢行千古

_______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