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殖小黃鴨,怎麼區分公母?

農夫也瘋狂


鴨子在農村家庭飼養很普遍,養鴨子可以自己食用還可以賣點錢補貼家用,很多人都喜歡養母鴨子,母鴨的營養價值更高,還可以產蛋深受養戶喜愛。



幼鴨區分公母的辦法主要有:

觀察辨別法,公鴨身材圓潤, 尾巴比較集中較尖,母鴨尾巴相對來說較分散。用手按住鴨子背部觀察鴨子尾巴,鴨子尾巴朝上則是母鴨,尾巴朝下則是公鴨。母鴨頭頂沒有綠色羽毛。


用手按壓鴨子肛門部位,如果鴨子肛門處沒有顆粒物突出的感覺應該是公鴨。母鴨的鼻孔較大稍成圓形,公鴨的鼻孔窄小。

把鴨子放在竹筐裡,母鴨能夠從竹筐中跳出,公鴨則聚著不動。同窩的鴨子公鴨和母鴨對環境做出的條件反射不同。

用手觸摸鴨子的喉嚨部位,公鴨喉部有一個球狀鼓室,可以用手感覺到。母鴨則沒有。

公鴨和母鴨飼養的比例一般為1:20,一隻公鴨搭配20只母鴨為宜,公鴨和母鴨混合飼養可以提高母鴨的受精率,同時提高母鴨的產蛋量和鴨蛋的孵化率。

你對幼鴨公母區分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嗎?歡迎留言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