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幹部過度提拔,從打破「彼得原理」開始

(點擊右上角“+關注”【合易人力資源】頭條號,有職場攻略、管理策略、乾貨、詳解)


近期遇到幾家企業,老闆都在為同一個問題煩惱:陸續提拔了一些管理幹部,後來逐漸發現有些人根本不稱職,不能勝任崗位工作,但考慮到面子與感情,也不想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又不好直接撤職,進退兩難。

防止幹部過度提拔,從打破“彼得原理”開始

我們來分析下這種提拔過度現象是怎麼產生的。管理學中有個“彼得原理”:在一個等級體制中,員工往往因為在原崗位上表現優秀、業績出色,就會被上級賞識,進而被提拔到更高一級的崗位;如果繼續表現優秀則將進一步被提拔,直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崗位。而一旦被推到不稱職的崗位上,就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導致每個員工總是趨向於被提拔到他不能勝任的崗位。那麼怎樣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呢?

防止幹部過度提拔,從打破“彼得原理”開始

首先,改變“唯業績論”的觀念和晉升機制。員工當前的工作業績與更高級的崗位任職能力並無必然的關係,在某個崗位上工作出色,只能說明他很適合當前的工作,不一定具備更高級崗位的任職能力。尤其是從執行者轉變為管理者,兩者的任職要求是完全不同的,一個優秀的專業人員未必能做好管理,一個出色的基層管理者也不一定具備中高級管理者的能力。

防止幹部過度提拔,從打破“彼得原理”開始

其次,建立不同管理崗位的任職標準,並按標準選拔、培養人才。不同的管理層級、不同崗位在領導力、知識經驗、技能等方面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必須建立明確的任職標準,並通過人才測評選拔出符合崗位任職標準的人才,這樣才能保證人崗匹配。同樣,也可選拔有潛質的後備幹部,制訂實施培養計劃,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使其具備擬提拔崗位的條件。關於領導力發展,給大家推薦《領導梯隊》這本書,書中“領導梯隊模型”教會我們如何將一個高潛質的員工一步步培養成長為優秀的管理者。

最後,員工的晉升過程要避免直線式提拔,而應遵循“螺旋式晉升”的原則,每一次晉升前都要完成相應的“功課”,做好厚實的積累。管理層級越高,涉及的領域越多、應對的局面越複雜、能力要求越高,不僅需要一定的專業深度。同時還需要通用化和靈活多變的各種技能。對標擬晉升崗位的任職標準要求,為員工安排工作實踐、輪崗、職責擴展、代理職務、培訓學習等方式,使其接受充分的教育和鍛鍊,跨領域、跨專業擴展知識能力,鞏固基礎,增強適應性,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逐步達到目標崗位的要求。同時,對經過較長時間培養仍不能達到擬提拔崗位要求的人員,要果斷的給予調整,移出後備幹部庫,防止出現過度提拔。


大家有好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

作者/編輯:合易諮詢(nj_heyeehrm)

相關內容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