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生前最後一計,要求他的棺材往南擡,繩斷便葬,所謂何意?

願做菩薩身邊那朵蓮


諸葛亮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為傳奇的人物了,一生神機妙算,更有後世的文學作品褒揚,因此成為了人們眼中智慧的代名詞。而其最後一計也為人津津樂道。



事件經過

四人抬棺說

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之前,下達了命令,要求自己死後挑選4名壯漢抬棺,一直向南走去,等到什麼時候棺槨上的繩子斷裂開了,什麼時候就地下葬。

當諸葛亮去世之後,劉禪也按照諸葛亮的吩咐去做了,於是找了4名壯漢抬棺一路南行。但是一連好幾天,諸葛亮棺槨上的繩子根本沒有絲毫要斷裂的意思。於是4人決定就地掩埋,回去後直接報告劉禪說繩子斷裂了。劉禪覺得事情蹊蹺,這4個人在撒謊,於是就把這4個人全部處死了。



五人抬棺說

諸葛亮去世之前,安排了5個人去掩埋諸葛亮的棺槨,其中4個壯漢抬棺,1個伙伕負責做飯,並且給了他們4錠銀子。

5個人一路向南而去,4個壯漢密謀決定把諸葛亮埋好,然後打死伙伕,這樣4錠銀子就可以平分,不用給伙伕了。說幹就幹,4個人趁伙伕做飯的時候,把諸葛亮埋好,然後趁機打死了伙伕。吃了飯之後準備各奔東西。結果4個人紛紛中毒身亡。原來伙伕想獨吞4錠銀子,把飯菜裡面下了毒。這樣一來,諸葛亮的墳墓根本沒有人知道在哪兒。5個貪心的人也命喪荒山。



設計謀的原因

東漢末年,盜墓猖獗,甚至割據的軍閥公然命令軍隊挖掘墳塋。諸如董卓盜掘漢武帝墳墓,曹操盜掘梁孝王墓等等,為了盜墓,曹操甚至設置了摸金校尉一職,專門負責盜掘墳墓。

在這種背景下,諸葛亮下令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也就是說諸葛亮下葬之時,根本沒有陪葬任何金銀器皿。其根本原因就是為了防止其他人盜自己的墓。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諸葛亮生前樹敵太多。本是荊州派的人,但是掌握了益州所有的管理大權,難免和益州本土派系發生矛盾。因而害怕有人存心報復。



挑選人員一路向南的原因

諸葛亮挑選四名壯漢一路向南,等到繩子斷裂之後,就可以回去覆命了。實際上諸葛亮早就知道了他們會耍滑頭,所以已經和劉禪商量好處死這四個人。這樣可以達到對自己墳墓的保密。

或者還有一種解釋就是,諸葛亮命令四人抬棺,等到繩子自動斷裂,四人已經走出了蜀國的領土,這樣也不用回去覆命,也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

5個人分4錠銀子的事情,完全是二桃殺三士的翻版重現。諸葛亮料定了5個人會因為銀子的事情產生隔閡。利用這一矛盾讓他們自相殘殺。這樣就可以達到為自己墳墓保密。



當然以上也只是野史傳說,我也是就事分析而已,如有失誤、請多斧正。


我是越關


諸葛亮的智謀我們是有目共睹的,是劉備身邊重要的謀士,為劉備打下了諾大的江山,似乎任何事情都在他的謀算之內,如草船借箭、智謀荊州、五伐中原。

但凡事都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諸葛亮畢竟不是神,就算他再怎麼鞠躬盡瘁,蜀國也不能光復漢室,而他自己也過度勞累而死,在他死之前,他留下了最後一個計謀,1700年來無人能解。

這個計策是這樣的:諸葛亮吩咐,在他死後,讓劉禪不要將他下葬,用最新的繩子綁好棺材,再由四名士兵抬著他的棺材一路往南走,繩子在哪裡斷了,就把他葬在哪裡。

四名士兵怎麼可能違背已故丞相的遺願?剛開始四人抬著走了一天,但是棺材太重了,四人覺得再這麼扛下去都要累垮了,於是就想了個辦法,找了個地方把諸葛亮埋了,再回去覆命就好了。

可劉禪也不是真的傻,一根諾大的、嶄新的大麻繩,才走了一天,說斷就斷?嚴刑逼供之下這四人說出了實情,劉禪震怒,將四人處死。

那麼諸葛亮的用意何在?一介丞相,蜀國最偉大的軍師,卻要把自己埋在荒野?如果是別人我會覺得他可能是短路了,但那個人是諸葛亮。

一個原因是為了防止仇家尋仇,諸葛亮在幫助劉備建立蜀國的道路上,肯定樹立了很多敵人,蜀國在還好,若蜀國亡國了呢?仇家可能會掘了他的墳,你像關羽,蜀國沒了之後,關羽後人被屠殺殆盡。別人找不到他的埋葬之處,自然無法報仇,所以這是為了死後的安寧。

第二個原因,防止盜墓賊,盜墓賊最可恨,不僅破壞墓葬,還造成了文物的流失,諸葛亮一生勤儉節約,是不會便宜盜墓賊的,所以諸葛亮的衣冠冢——武侯墓裡只有幾件衣服而已。

那諸葛亮為什麼能考慮到這麼多呢?前面說過,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計算的不僅僅是事態的發展,更可怕的是他會計算人心,他生前的計謀都能起到作用,其實在於一個人的內心,性格往往是一個人最大的弱點。

就比如空城計,面對司馬懿十五萬大軍絲毫不膽怯,還在城樓上彈琴,這琴音是在告訴司馬懿:抓我?你自己也玩完。司馬懿善於隱忍,抓了諸葛亮代表過早出頭,這不是他的性格。

所以這最後一計,他早就料到,新繩不容易斷,四個士兵一定會偷懶,而劉禪一定會追問清楚,在得知士兵欺君之後一定會處死他們,這樣就再也無人知曉諸葛亮的埋葬之處了。


逸聞軼事


曹操打造“七十二疑冢”,諸葛亮最後的這一個計策也是掩人耳目,讓人不知道自己葬在什麼地方。



這一計很簡單,很多人可能不相信,但進一步分析,細思極恐。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在明知自己時日不多時,交代國家大事,賣力處理身後之事。臨終時,他特意寫信叮囑劉禪,把我埋葬定軍山,陵墓不講究,穴無須多大,能容下一口棺材就行,節儉下葬。

這是一個衣冠冢,當煙霧彈,真身怎麼處理,諸葛亮也另有交代。讓劉禪選四個壯實的士兵,用繩抬棺,一直朝南走,繩斷之地,就是埋葬之地。沒有花哨的禮儀,沒有熱鬧的儀式……



走了很久,差不多三天三夜吧,可這繩子依然完好如初,試想一下,現在抬棺材那種繩子,怎麼會輕易斷絕?

於是四人一商量,琢磨隨便找一地,下葬算了,然後興沖沖回去覆命。劉禪得知後,感覺不對勁,繩子那麼容易斷?不可能吧。嚴刑審問,這才知道實情,一怒之下,隨即斬殺了四人,回過神來,原來忘記了問地址。

繩子難斷,人定會偷懶,士兵豪爽,口定會不實,知道真相的劉禪也定會不饒恕四人,說白了,諸葛亮算準了劉禪,借他的手殺四個抬棺人。這樣,沒有人知道諸葛亮的墓在哪裡了。



諸葛亮真神機妙算?不,他知人性,懂人心罷了。


非常茴香豆


諸葛亮,相信不用介紹,大家都對他有所瞭解。諸葛亮預料到自己命不久矣、會命喪五丈原,於是連夜給劉禪寫信交代國事與自己的後事。

他在信中交代,自己死後不必厚葬,只需選一口棺材,由四名壯漢用全新的麻繩挑著棺材一直往南走,期間不可換人,直到麻繩磨斷為止,繩子斷在哪,棺材就埋在哪。劉禪當然遵從諸葛亮的意思,精心挑選了四名壯漢,並命他們即刻上路。這四個人開始還算老實,加上第一天也輕鬆,四個人一直抬著棺材在趕路。可到了第二天,繩子絲毫沒有磨損的痕跡,就有人開始抱怨了:“這要走到猴年馬月繩子才會斷啊,莫不是想累死我們幾個?”一個人開始懈怠,其餘人也會跟著怠慢。於是四個人合計不管繩子斷沒斷了,就地掩埋了棺材,回去後和劉禪彙報說一切已安排妥當。劉禪聽後很高興,給了四個人一些賞錢。這四人剛準備走,劉禪回過神來:才短短兩天時間,繩子這麼可能就斷了呢?於是對這四個人嚴加審問,終於說出了實情。劉禪氣急,立刻下令殺了這四人。就這樣,最後送諸葛亮的四個人就這麼死了。

劉禪事後冷靜下來才醒悟,殺他們之前還沒問清楚到底把諸葛亮葬哪兒了!可惜事已至此,死人不會開口說話,後人也永遠不會知道諸葛亮到底埋葬在了哪裡。

諸葛亮生前最後一計用意何在?大致可以總結為兩個原因:

1、 樹敵太多,避免仇家找上門。諸葛亮在輔佐劉備的時候,得罪過不少人,肯定有人要藉機尋自己報仇,為了讓自己死後可以安寧,設了此計。找不到墳,自然找不到人報仇了。

2、 防止盜墓賊偷盜。諸葛亮一生節儉,也最痛恨盜墓賊偷墓葬裡的東西,所以他的衣冠冢裡也僅有幾件衣服而已。

諸葛亮生前就算到了自己死後會發生什麼,算到了抬棺材的人會偷奸耍滑,算到了劉禪知道後一定會怒殺這四個人,這樣酒再也沒有人知道自己的埋葬之地了。

事態、人心走向,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老照片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死之前認定一塊千古難得的風水寶地,聽我細細說來,諸葛亮為劉備爭天下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終病死五丈原。


五丈原山脈,壯觀的自然平臺一望千里,諸葛亮死前那天去看了一眼,也是最後一眼!我想他在看什麼?看他的墓地之處!

諸葛亮死之前交待過不能哭喪,不要讓司馬懿知道諸葛亮病終,有續撤退,並令四名壯漢和一名監工抬著棺材一路向南定軍山走去,麻繩斷處,就是安葬之地,四名壯漢一路走啊走啊!停停歇歇,有點煩躁一名壯漢雖口說到這麻繩碗口粗等麻繩斷了我們也累死了,監工同樣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最終五個人合夥商量不如就在定軍山下埋葬吧,五個一致認為定軍山這麼大不可能走的過去,就這樣諸葛亮就埋葬在此。


五個人就這樣回到蜀國面見劉憚,劉禪問義父埋葬何處,監工答定軍山腳處,麻繩斷否,監工和抬棺的四名壯漢一起答到,因棺材木質太重,麻繩不堪重負,已磨斷!丞相交待過,麻繩斷處,是下葬之地!劉憚因義父諸葛亮去世內心很亂怒火攻心,這個時候聽到騙人的話,一氣之下將五人全部斬殺!從此諸葛亮墓地無人知道了,

後聞:劉伯溫找到諸葛亮墓地,想打開看看同行中的神才諸葛亮死後是什麼樣子!剛打開墓地上層土,上面有一塊青石板,寫到,伯溫可否是你來看我!劉伯溫嚇出一身冷汗!


據歷料記載:《水經注》中記載:“葬於其山,因即地勢,不起墳壟”。現存墓冢系後代起封。

諸葛亮墓周圍有定軍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條小山崗環抱,九條山崗由青溝、罔子溝、井溝、斬地溝、田家溝、牛角溝、瓦洞溝、龍嘴溝八條小溪分割而成。墓前上崗三層,自定軍山向西疊浪而來,約三里許至此成眠弓形,古稱“三臺書案”。從少祖山下六崗向東勢若游龍,倏起忽落五六里,至墓後形成新月者半里許,傳為墓之正脈。新月之下,眠弓之內,豁然開張平地三百餘畝,左右前後九支環抱,其天造地設實為人工所不能者。


宇宙DE黑洞


這是一個民間傳說,查了一下正史上並沒有這個記載。但是並不妨礙,這個故事和曹操設置72疑冢是一樣的——怕被盜墓。

作為蜀漢丞相,諸葛亮在五丈原得知自己命不久矣,於是班師回朝。在路上諸葛亮上表給劉禪,說自己命不久矣。安排了後事,並且提出自己想安葬隨天意:讓四個士兵抬著他的棺材往南走,中途不停,繩子磨斷了,棺材在哪裡落地就在哪裡安葬。

於是劉禪就按照諸葛亮的意願,找來四個身強力壯的士兵,讓他們抬著諸葛亮的棺材往南走。這四個士兵抬著諸葛亮的棺材往南走,走了很久很久,繩子也沒有斷。士兵也很累,於是商量一下,把繩子割斷了,隨便找了個地方把諸葛亮給安葬了。然後四個人就回去覆命了。

劉禪一看,這麼快就回來了。肯定在騙我,於是立刻把這四個人推出去殺了。

殺完了,劉禪猛然想起來,忘了問丞相葬在哪裡了。從此以後,任何人都不知道諸葛亮葬在了哪裡。

其實,三國眼裡寫的葛亮是葬在了定軍山。歷史上也記載了諸葛亮,這個故事只是個杜撰的而已。

曹操設置72疑冢;這個歷史上有記載,但是民間也加工過。

曹操死前,讓安排葬禮的官員從四個門一起出殯;並且不準穿孝服。在回來的時候,還要敲鑼打鼓的開開心心的,放聲開懷大笑。還告訴他們,誰笑得最開心,誰就會得到的賞賜越多。

於是,手下的官員就照辦了。可是,他們忘了。曹操召回了守邊關的兒子。他們回來一看,自己爹死了,這幫人居然這麼開心。於是二話不說,直接把這群人全都殺了。

殺完了,猛然想起來,忘了問他老爹葬在了哪裡。所以現在專家們也沒有找到曹操的墓。

其他還有很多民間杜撰的故事,如死諸葛算死活仲達。


嘟嘟讀讀


諸葛亮一世料事如神,且算計手段高深莫測!最讓人稱奇的當屬他的葬地一說。相傳諸葛臨死前要求抬棺人必須一路向南,繩子斷了就把他葬於此地。


沒有說目的地,也沒有說理由。一項神氣洋洋的諸葛亮的吩咐,蜀國上下也是從來沒質疑過,一直都是讓幹什麼就幹什麼。所以只知道照吩咐去辦。

於是就找了幾個壯丁和負責人,用尚好的材料做成棺材,並用粗大的麻繩抬著一路向南行走。以現在眼光看,諸葛亮其實壓根就料不到具體自己被葬在哪裡。因為人心叵測,是最難把握的一個環節,更不要說其他因素。


所以,本人認為,諸葛亮之所以出這麼一策略,主要是不讓其生憑所對付的敵人,知道他的葬身之地,因為從古至今,挖墓鞭屍侮辱對手的不在少數,更不要說盜墓的了!所以諸葛亮本意也是儘可能的不讓人知道其具體的葬身地點。怎麼說自己也是一生地位顯赫,料事如神,死後被侮辱怎能忍受?

(諸葛葬於定軍山)

至於抬他的人和負責人被劉嬋殺了,也是諸葛亮的意料之中。

首先,麻繩那麼粗想要抬到自然短,那得什麼時候?人都累死了估計繩子都沒斷,所以抬棺的人,必定在極其不耐煩的時候將其葬於一地,至於葬那諸葛亮到時不是太注重,應該是他生前最後一次瞭望的地方,心理上也是有大致的判斷。

其次,抬棺的幾人受不了這苦,必定在極度累的情況下找個地方下葬,回去也必定會向劉嬋說謊,劉嬋又不傻肯定殺了幾人。(通常情況下,君王等古時候的大人物,葬後所知之人都是從不留活口),那麼這樣一來,知道其具體位置的人也沒了!諸葛亮的墓地便無從知曉了!



所以,諸葛亮的意思很簡單,就是不讓任何人葬的具體地點,用繩短便葬之計,只是用來滅知曉人的藉口罷了!

你們怎麼認為此事呢?(謝謝觀看,別忘了關注一下哦!)


逍遙白帝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這是一幅掛在成都武侯祠的對聯,

而武侯祠的大門上,卻掛著“漢昭烈廟”的大匾,

明明白白的告訴人們這是劉備的廟,

但我們耳熟能詳的是,武侯祠,是紀念諸葛亮的所在。

民心所向,可見一斑。

劉禪朝廷,是反對給諸葛亮建廟的。

諸葛亮身死五丈原,蜀漢老百姓就要求總要有個地方祭祀一下丞相吧。

那就在成都建個廟吧。

劉禪朝廷認為,不妥,不合規矩。

沒辦法,老百姓只好在路邊祭奠。

有兩個小官員實在看不下去了,鼓足勇氣上書後主。

大意是,有漢以來,有給功臣立廟的先例,

丞相功勞這麼大,祭祀他不應該是個人的事,

不能鬧得老百姓只能在路邊祭祀,更不能“戎夷野祀”。

習隆與向充提出了一個新想法,不如在沔(音,免)陽(沔水之陽)諸葛亮墓旁建個廟吧。

劉禪朝廷終於同意了,大概是眼不見為淨吧。

我們可以猜測諸葛丞相在劉禪心中留下的心理陰影。

但是,民意難違。

這劉備廟,唐朝時就成了武侯祠了。

杜甫詩: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錦官城,古成都也。

繩斷便葬,精彩十分,但這小說家言,比起老百姓的擁戴懷念,卻顯得小氣了十分。


好玩有用的歷史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神機妙算。當他用七星燈續命失敗後,就算出自己大限將至。而中國盜墓祖師爺就是曹操,所以他就開始為自己後事考慮,要想一個讓別人找不到自己的安身之地,更為了防止自己暴屍荒野。所以才想出讓四個壯漢抬著自己的棺槨一路向南走,等有一天繩子自然斷裂,棺槨落地就是自己的安身之處。剛開始幾天,那幾個壯漢沒覺得什麼不妥,抬累了就停下來休息,休息完就繼續抬。時間一天,兩天,三天……過去了,他們發現,這綁棺槨的繩子是新的。像他們這樣抬下去,繩子還沒斷,他們自己先累死了。所以他們四個就協商,隨便找個地方埋了,就回去領賞。剛開始阿斗劉禪還信以為真,給他們各自發了獎賞。後來細想不對啊?繩子是新的,怎麼可能這麼快就會斷呢。就把他們抓起來拷問,最後得知真相,把他們以其君之罪處死。其實,這一切都在諸葛亮的預料之中,這樣就沒人知道他最後的安身之處。




名鞋o屋


其實這是諸葛亮用的一個計謀,所為何意?(秉燭讀春秋)先給你講講這個故事。然後你就會明白諸葛亮的計謀了。

話說孔明命斷五丈原之前,感到自己時日不多了,連夜寫信給劉禪交待了國家大事,其中包括自己的後世如何處理。

他信中寫道:我死後,置辦一口棺材,不可厚葬,然後挑選4個精壯的漢子,用新麻繩捆好棺材。抬著棺材一直往南走,中途不可換人,日夜兼程不得耽擱,當新繩子磨斷時,在那個地方就地掩埋,(繩斷便葬)。

劉禪接到了孔明的信,對丞相最後一計言聽計從,接著就挑選了4個漢子,對這4人交待清楚,4人欣然接受。

這4個漢子,頭一天抬得比較輕鬆,到第二天上午,看了看新繩依然毫無斷掉的意思。4個漢子沒辦法,繼續抬著往南走。

到了下午,4個人看了看繩子,依然沒有變化,年長的一個人說:繩子斷掉,“這到猴年馬月了”,這樣一直往南抬還不累死咱4個人?

於是4個人一合計,決定就地掩埋。管它繩子斷不斷呢?

4人說幹就幹,一陣忙乎,墓坑很快挖好了。孔明的屍體就地掩埋。弄好這一切,4個人打道回府交差去了。

話說4個人見到了劉禪,敘述了早已編好的謊言。說遵照指示:繩斷便葬了孔明。劉禪很高興,重賞了4位漢子。

當4個人領了賞錢剛要走,劉禪突然覺得不對頭,嶄新的繩子,怎麼兩天就斷掉了呢?劉禪懷疑其中有貓膩,把4個人嚴刑拷打,4個人撐不住了。對劉禪道出了實情。

劉禪聽了勃然大怒,恨恨的說:丞相最後的一次囑託被你們4個人弄砸了。沒啥說的,刀斧手聽令,給我把這4個人砍了!

就這樣,4個人稀裡糊塗的把命喪了。


等過了一會,劉禪冷靜了下來,一拍大腿,懊惱的說,我還沒有問清楚,丞相到底埋在那裡呢!

這4個死人永遠不會說話了,丞相諸葛亮到底埋在哪裡也永遠沒人知道了。孔明為了防止敵人對自己的墳墓不利,故意用了此計。
原來孔明活著時候,就算計到了,一切盡在孔明掌控中。

(撰文:秉燭讀春秋,歡迎點評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