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波動論》第六章:引力真相(上)

◆◆◆◆◆◆◆◆◆◆◆◆◆◆◆◆◆◆◆◆◆◆◆◆◆◆◆◆◆◆◆◆◆◆◆◆◆◆◆◆◆◆◆◆◆◆◆◆

《時空波動論》 第六章:引力真相(上)

◆◆◆◆◆◆◆◆◆◆◆◆◆◆◆◆◆◆◆◆◆◆◆◆◆◆◆◆◆◆◆◆◆◆◆◆◆◆◆◆◆◆◆◆◆◆◆◆

◎原來她是如此美麗

且將披著面紗的神秘的引力請出來,去其面紗,來看看其真面目--極醜乎?極美乎?

其實,揭去面紗之後的引力,在我的眼中,無法的形容那種心動的感受--真是非常的完美,非常的和諧,非常的自然。這才是真正的美。

美得無比端莊,美得讓人興奮激動。

沒有絲毫誇張。只因,一旦你知道,引力的美,能讓飛船輕鬆達到光速。能讓你穿梭時空,遨遊宇宙。能讓引力與其它三種力統一進量子力學和相對論,萬物至理――-統一場論將因此而成功創建。這一切,難道不足以讓最鎮靜最麻木的人興奮得失去理智?

◇◇◇◇◇◇◇◇◇◇◇◇◇◇◇◇◇◇◇◇◇◇◇◇◇◇◇◇◇◇◇◇◇◇◇◇◇◇◇◇◇◇◇◇◇◇◇◇◇◇

◎看上去很象引力

萬有引力從來都沒有存在過。這句話必定會遭到無數的反對。沒有引力,物體就沒了重力,那重量是怎麼回事?蘋果掉向地面又怎麼解釋?火箭那麼不容易加速,還不是因為地球引力的結果?.....可以舉的反駁例子比比皆是。

且慢,我只說引力不存在。並沒有說過,這些看起來相當象引力作用的現象不存在。

引力並不存在。兩個物體,無論質量多大,靠得多近,它們之間都不會產生任何引力場,不會產生相互吸引的作用。那是隻有電磁力才能產生的現象。電荷與磁體,遵循著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原理,產生電磁場和電磁力。兩個物體之間絕對沒有這個憑空而來的引力場和引力會存在。

那些我們司空見慣的引力現象,都不是因為引力而產生的,而是因為另一種力量的存在,才表現出來。

那個力量作用在物體上,使得,這些物體好象在相互吸引一樣。使得,這些物體好象具有重力一樣。使得,地球好象是萬有引力的源頭一樣,對萬物施加著引力。

兩個人對面站著,他們忽然被人在後面推了一把,於是,他們迎面撞在一起。我們當然知道,他們之所以撞向一起,是因為後面被一個力量作用的結果。但是,如果我們沒有看到有人在後面推他們,也許,就會很傻很天真地認為,這兩個人之所以能撞到一起,是因為兩人之間有萬有引力。

一個人面對著一堵厚牆,突然一個內功高手隔空發力,隔山打牛,使他向牆撞去。我們無法知道,這是因為有人在後推他的結果。所以很自然地得出結論:這堵厚牆必然是對這個人產生萬有引力,使這個人倒向它。

看起來,真是笨。

事實上,一直以來,人類都是這麼看待這種現象的。

蘋果從天上掉下來,牛頓認為,這是因為地球對蘋果的引力。因為,他看不到這是因為蘋果被一個外力推向地球的結果。

兩個物體之間有一定的相互靠近的力量存在,專家認為,這是因為萬有引力。專家沒看到,有一個看不見的外力在兩個物體後面分別推了一把。這使得,它們之間真的很象在相互吸引。

這個看不到的力量,就是宇宙輻射壓力。它屬於電磁力,通過宇宙超級電磁場來傳遞作用。

作為曾經的四種基本力之一,引力不需要再存在了。

◇◇◇◇◇◇◇◇◇◇◇◇◇◇◇◇◇◇◇◇◇◇◇◇◇◇◇◇◇◇◇◇◇◇◇◇◇◇◇◇◇◇◇◇◇◇◇◇◇◇

◎引力的真面目

宇宙大爆炸產生於一個無限高溫高壓高密度的奇點。這個大爆炸產生了驚人的宇宙輻射,其初始速度約30萬公里每秒,飛速地運動,漸漸瀰漫於宇宙空間,包容了宇宙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寸空間。宇宙輻射的初始速度,就是現在的光速。如今,宇宙初始輻射已經由於宇宙的膨脹而不斷紅移,宇宙輻射內含的能量量子―――光子的能量下降,其頻率在逐漸減小,波長在變長,(但速度不會變,永遠是光速,)從而成為了現在著名的宇宙背景微波輻射。

1965年,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彭齊亞斯與威爾遜,在一次微波探測中,無意中發現了宇宙背景微波輻射。

COBE微波探測衛星拍攝出的微波地圖顯示,宇宙背景微波輻射均勻地分佈在宇宙空間,沒有一絲遺漏。WMaP衛星更清楚地拍攝到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分佈特徵。

除了宇宙初始爆炸所產生的輻射外,宇宙在其發展演化中,輻射在積聚著運動著。恆星會在核聚變中釋放出大量的宇宙輻射,如紫外線、光和熱;中子星會發射出大量的X射線;超新星爆發更會釋放出能量高得可怕的頻率最大的伽瑪射線。宇宙輻射的強度,並不會因宇宙的膨脹而減少。

宇宙輻射對物體會產生振動力。這種力就是宇宙輻射壓力。宇宙輻射包括兩種形式:宇宙射線和電磁輻射。兩者區別在於,宇宙射線是帶電的有質量的高速粒子,如電子射線流、質子射線流。電磁輻射則是不帶電的電磁波。電磁波是光子束,光子具有能量與動量,撞擊到物體上,會對物體表面產生作用力。

對於電磁振動產生的光波和電磁波而言,因為光子沒有質量,一旦振動發生,沿著振動方向,光和各種電磁波立刻被宇宙輻射力加速為光速。在宇宙輻射電磁場中,光子所含有的能量將迅速以光速傳播。

宇宙輻射壓力就象是遍佈宇宙的宇宙輻射風,吹指在宇宙的每一處。電磁波能立刻被它加速至光速。

對於有質量有體積的物體而言,這種力來自四面八方,各個方向的力都是均等的,所以大致上能夠相互平衡。對於體積質量非常小的物體,如氣體分子,由於宇宙輻射力作用不均勻,使氣體分子產生無序運動。為什麼作用於大物體時,輻射力能均勻;作用非常小物體時就不能呢?

◇◇◇◇◇◇◇◇◇◇◇◇◇◇◇◇◇◇◇◇◇◇◇◇◇◇◇◇◇◇◇◇◇◇◇◇◇◇◇◇◇◇◇◇◇◇◇◇◇◇

◎分子的運動

大氣的壓力,生存在其中的人很少能夠感覺到。只有通過實驗,才能認識到,遍佈空間的大氣,雖然質量極小,卻是有壓力的。馬德堡半球實驗裡,一個內部抽成真空的鐵球,需要16匹馬才能拉得開。大氣壓力真的不小。而這麼大的壓力,只是一些似乎完全可以被忽略的氣體分子的撞擊造成的。氣體分子質量極小能量極小,為何能產生如此大壓力?只因為它們數目非常的多。對物體的撞擊一刻也不會停止。

宇宙輻射形成的壓力,其原理,跟大氣壓是類似的。大氣壓的產生,在於大氣分子的不規則運動和撞擊。宇宙輻射的壓力,在於在斷作用於物體上的電磁振動能量,在於高能粒子的高速運動。

太陽光照射到人身上時,人的皮膚其實正經受著一定的壓力。這種壓力就象風一樣,吹拂著世界。這就是太陽風。科學實驗已經證明,太陽風的吹拂下作用下,能夠使飛船獲得前進的動力。太陽帆動力飛船,是一個相當可行的探索宇宙的方式。太陽風裡包含大量的高能粒子,這些高能粒子的撞擊會產生相當大的能量。地球由於受到本身磁場的保護,可以不受這些高能粒子的破壞。太陽耀斑時,這些高能粒子密集發出,高速撞擊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象,地球磁場將受到破壞和干擾。

極光產生的原因,就在於太陽風。極地磁場很弱,無法屏蔽掉太陽風中的高能粒子。這些高能粒子大量撞進南北兩極,與空氣發生作用,就產生了炫目美麗的極光。

科學家很早就發現,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氣體卻可以。從而得出結論,固體液體分子間距離很小。氣體分子間距離很大。

布朗實驗表明,固體顆粒在液體裡一直做著不規則運動。

愛因斯坦在1905年這個奇蹟年連發數篇論文,除了 “狹義相對論”“光電效應-光量子”外,還有一篇關於液體分子的運動論。他認為,布郎實驗的結果,證明,液體分子在進行著不規則運動。就象是氣體分子一樣。

氣體分子不停地進行著不規則運動,這是一個科學家早已熟視無睹的科學現象。其中的原因,被解釋為是因為分子相互撞擊。氣體分子相互間不斷地撞擊著,改變著運動方向和速度,形成了不規則運動。

可是,哪怕是隻有單個氣體分子,也同樣在進行著不規則運動。這時已經沒有別的分子去撞擊它了。它的運動動力從何而來?

科學家於是將氣體分子運動歸類為熱運動。因為氣體分子具有熱能,所以展開熱運動。確實,當氣體溫度升高時,分子運動的速度更快。熱能可以轉化為動能。熱能確實是分子運動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果一點也不給氣體加熱, 甚至將氣體降溫至接近絕對零度。這時氣體已經完全沒熱能。在沒有其它分子存在於附近可以撞擊時,用某種手段使這個分子停下來。接下來,會出現什麼情況?按理說,它應該保持在靜止狀態。因為沒有外界力的作功,根據機械能守恆原理,在無外界力作功的情況下,物體的動能和熱能守恆。這個氣體分子的熱能不會變,它無法增加動能。

可是,這個氣體分子立刻就會運動起來,仍然象之前一樣不規則。

還有一種科學現象:科學家發現,每一個原子始終在進行振動,即使原子處於絕對零度時,依然如此。

這是什麼原因呢?這種情況,其實已經不符合機械能守恆原理和能量守恆原理。

只有明白了宇宙輻射力的作用特點,才能揭開氣體分子運動、原子振動的真正原因。

當物體質量比較大時,充滿宇宙空間的宇宙輻射壓從各個方向作用到物體上,物體能夠保持平衡態。

對於體積質量非常小的物體,如氣體分子,由於宇宙輻射力作用不均勻,使氣體分子產生無序運動。

為什麼作用於大物體時,輻射力能均勻;作用非常小物體時就不能呢?

我們可以準確測量出一輛汽車的速度和位置,但在微觀世界,不確定性在發生作用,粒子的速度和位置無法同時準確地被測量到。對於氣體分子這樣微小的粒子,宇宙輻射力也將遵守不確定性原理,無法將力量從各個方向均勻地作用於氣體分子之上。氣體分子從而將四處無序地運動。

這也是氣體分子一直在不停做著不規則運動的原因。

液體分子同樣是如此。液體分子間雖然空隙很小,很難壓縮。但是液體有一個特點--可以自由流動。這表明其分子的構成是鬆散的,分子的運動是自由的。當宇宙輻射壓力做用到液體分子上時,液體分子就在不確定性原理的作用下產生一個不規則力,得以自由運動。

固體分子雖然也受到宇宙輻射力的作用力,但固體分子結構緊密,不僅沒有空隙,而且分子無法自由運動。所以固體分子不會產生無規則運動。但是,其表面原子的電子仍然會受到輻射壓光子流的作用,增加能量逃逸出物體。

原子即便在極低的溫度下也能一直振動,除非溫度降到絕對0度。而某些原子即使在絕對零度時,也還是會保持振動。這種情況,只能用宇宙輻射光子流的衝撞來加以解釋。

◇◇◇◇◇◇◇◇◇◇◇◇◇◇◇◇◇◇◇◇◇◇◇◇◇◇◇◇◇◇◇◇◇◇◇◇◇◇◇◇◇◇◇◇◇◇◇◇◇◇

◎引力的本源

前文說了,當物體質量比較大時,充滿宇宙空間的宇宙輻射力從各個方向作用到物體上,物體能夠保持平衡態。

但,有一種情況例外:

當一個物體的附近,也有另一個物體時。

因為,宇宙輻射壓力是可以被物體吸收的,也可以被物體反彈回去。

一個物體A的右側,如果有另一個物體B,它所受的宇宙輻射壓力還能保持平衡嗎?它將無法再保持平衡。

現在來詳細分析:其他方向的輻射力不會變,右側的輻射力在作用到A身上前,先作用到物體B身上,被B吸收了一部分。左側的輻射壓力作用到A身上後,被吸收一部分,再作用到B上,B還會將這個輻射壓力反彈一部分,再作用到A身上。

向右的輻射壓力→ A● B● ←向左的輻射壓力

所以,這時,作用於兩個物體上的宇宙輻射壓力已無法保持平衡。

這個不平衡,使得左側的輻射壓力在將A推向B,右側的輻射壓力在將B推向A。看起來,A和B之間具有了相互靠近的力量,兩個物體在相互吸引。

這個力量一直被稱為“萬有引力”。

的確,有質量的物體,將會表現出互相吸引的趨向。但是,這只是表面現象。這個力的產生,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如果一直只停留在表面,不去探索科學現象之產生時深藏於背後的原因,科學就無法進步和發展。

◇◇◇◇◇◇◇◇◇◇◇◇◇◇◇◇◇◇◇◇◇◇◇◇◇◇◇◇◇◇◇◇◇◇◇◇◇◇◇◇◇◇◇◇◇◇◇◇◇◇

◎大氣壓與輻射壓的異同

對於宇宙輻射壓力,人們總是難以建立起有效的印象。有虛無飄渺之感―――從來也沒有注意到過,沒有感覺到過。

這並不奇怪,如果有人注意到過,感覺到過宇宙輻射力的存在,引力就不會欺騙世人那麼多年。

大氣的壓力,很久以來都沒有被人意識到。氣體那麼輕,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對生活怎麼會產生什麼影響呢?可是,大氣的壓力,真的不能忽略不計,對生活的影響確實很大。只因,如果沒有它,用吸管就吸不出水來,水井壓不出水來,油井也噴不出油來。

馬德堡半球實驗,讓人們真正見識到大氣壓的威力:一個空心銅球,由兩個半球組成。可以隨意將其分成兩半。現將其空心抽成真空,由於大氣的壓力,就無法將其分成兩半了。用馬來拉這個銅球,直到兩邊各用上八匹馬,費去偌大的力量,銅球才會被拉開。看起來虛無飄渺微不足道的氣體,居然能產生出等於八匹馬的力量。

人們生活在地球表面,一直受到大氣的壓力。一個大氣壓約為10萬帕斯卡。大氣分子首先具有重量,其次由於不規則運動的衝撞,具有動量,撞在物體表面,就會產生作用力。這就是大氣壓產生的原理。

大氣壓=氣壓力F/面積S 大氣壓力F=大氣壓*面積S

這是大氣壓力的計算公式:氣壓力與面積成正比。

宇宙輻射壓力,與大氣壓力是比較相似的。由於宇宙輻射壓力偽裝隱藏得更加巧妙,它的真相,一直很難被揭示出來。

物體存在於大氣中,就會受到大氣壓力。同樣,物體存在於宇宙輻射電磁場中,就會受到宇宙輻射壓力。

因為只有地球表面有大氣,所以離開大氣層就不會受到大氣壓力。宇宙輻射場在宇宙中均勻分佈,在任何地方都會有宇宙輻射存在。但這種電磁輻射是來自四面八方相互均衡的,處於宇宙中,如果四面空間質量均衡,宇宙輻射壓就不會對物體產生影響。一個人遠離地球,在太空中就不會有重力。是因為來自各方的宇宙輻射壓相互平衡的結果。

一旦進入大氣層,物體就會受到大氣壓力。同樣,一旦物體附近有其它物體存在時,由於宇宙輻射的作用壓力不再均衡,就會有一個輻射壓力存在。物體就會受到宇宙輻射壓力。太空中的物體,原本四方宇宙輻射壓力均衡,當它逐漸靠近地球時,由於指向地球的輻射壓不變化,指向太空的輻射壓由於被地球遮蓋阻擋,這時就無法保持平衡。

在地球表面,物體受到向下的宇宙輻射壓力的同時,向上的輻射力由於被地球吸收一部分、再反彈一部分,吸收壓力與反彈壓力不相等,其差值會導致物體產生一個向下的壓力。所以物體將會受到指向地球的壓力。這就是重力產生的根源。

輻射壓力系數(簡稱為輻射壓)P=輻射壓力F/質量M ; 輻射壓力F=輻射壓P*質量M (注意,今後,用P表示物體產生的輻射壓,黑體大寫的Ρ表示宇宙輻射壓。)

與大氣壓不同的是,輻射壓力與質量M成正比。氣壓力作用跟作用面積密切相關;輻射壓的作用則跟作用面積大小無關,只跟作用之上的質量大小有關。

大氣壓的產生,是因物體受到的來自大氣分子各方向作用力不同造成。氣體分子的重力,使無論處於大氣中的何處,都將受到氣體分子的重力。大氣重力的不均勻、分子作用力的不規則,從而形成大氣壓力。

宇宙輻射壓力的產生,並非由於宇宙輻射具有重力。宇宙輻射各方向都是均勻的。宇宙輻射壓力之產生,是由於不同方向作用不均衡所致,原因在於物體附近的其他物質吸收和反彈的輻射力並不相等,這個結果形成了作用於物體上的合力。

馬德堡半球實驗,讓人們見識到了大氣壓的威力。

黑洞可以讓人們見識到宇宙輻射壓的威力:黑洞是一種質量極大、體積極小的天體,完全遮擋住宇宙輻射壓,使黑洞表面的輻射壓太大,以致於連光線也無法逃逸出來。這個力量,比馬德堡那個需要16匹馬才拉得動的球還要驚人。

所以,宇宙輻射壓,絕不可等閒視之。

陽光照射到身上,會讓人感覺得溫暖。其實,在光子的撞擊下,陽光會給人帶來一定的壓力。如果陽光很強烈的話,迎著強光前行,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就象是頂著風前進一樣會受到阻力。

太陽輻射裡含有各種可見光與高能粒子。它能給飛船提供動力。利用由鋁箔製成的太陽帆,將能獲取這種動力,使飛船得到穩定的加速度。根據測算,飛船理論上最終能達到24萬公里每小時的高速。日本航天局利用太陽帆動力製成了太空飛船,於2010年成功飛上太空。

太陽輻射,只是宇宙輻射的一種。太陽輻射有這個能力,宇宙輻射當然也會有。

愛丁頓極限是指某個確定質量的恆星保持穩定狀態的光度極限,每個恆星的光度都只能等於或低於這個極限,如果是高於的話內部輻射壓超過引力,恆星是不穩定的,必須膨脹。因為內部電磁輻射產生的壓力超出了外部宇宙微波輻射作用下恆星所產生的重力,也就是內部光壓超出引力,所以恆星必定會越來越膨脹。光線的強度越大,對目標物體產生的作用力就越高。如果光線強度達到目標的“愛丁頓強度”,就能夠使目標解體。太陽的“愛丁頓強度”為太陽光的三萬倍。如果有一束光,其強度達到太陽光的三萬倍,這束光照到太陽上,就能使太陽解體。如果太陽的光度達到其現在光度的三萬倍,太陽就不會繼續穩定存在,而是會膨脹直至解體。

這種現象,已經在宇宙中發現了。天文學家發現,星系會發生高速噴流現象,這種噴流速度甚至接近光速。原因是大型黑洞不停地吸收星雲與物質,在表面形成一個大吸積盤。這個過程中發射出大量的高強度光線。這種光線使墜落向星雲物質改變運動軌跡,下降的勢能轉化為外噴的動能,星雲再經過黑洞磁場與強光線的共同加速,竟能以接近光速噴射出星系,產生狀觀的星際噴流。這種噴流質量相當可觀,可以產生幾十顆恆星。這也是類星體的成因之一。

◇◇◇◇◇◇◇◇◇◇◇◇◇◇◇◇◇◇◇◇◇◇◇◇◇◇◇◇◇◇◇◇◇◇◇◇◇◇◇◇◇◇◇◇◇◇◇◇◇◇

◎卡西米爾效應

卡西米爾效應,是對宇宙輻射產生輻射壓力的直接證明,清楚表明,地球重力場的來源就是宇宙輻射。可惜的是,知道卡西米爾效應的科學家們之前並沒意識到這一點。

將兩塊金屬板豎直平行放置,讓它們靠得很近。再發射各種波長的不同電磁波通過兩板之間。就能感覺到兩塊板產生吸引力。這是由於兩板的距離一定,只有波長的整數倍等於兩板距離的波,才能停留在兩板之間。兩板之外的電磁波光子個數要多於兩板之間。這些數量不同的光子作用到板上,會產生輻射壓力,使得板受到的外向內壓力要大於內向外壓力。從而使兩板產生吸引力。

電磁波當然並不僅在金屬板上產生輻射壓力。但由於卡西米爾效應實驗中,電磁波強度弱,作用於金屬板上的效應才能明顯測試出來。

◇◇◇◇◇◇◇◇◇◇◇◇◇◇◇◇◇◇◇◇◇◇◇◇◇◇◇◇◇◇◇◇◇◇◇◇◇◇◇◇◇◇◇◇◇◇◇◇◇◇

◎恆星內部核聚變產生的輻射壓

恆星內部進行著核聚變反應。恆星擁有很大的質量,由於引力的作用,這些質量將有向內坍縮的趨勢。但恆星仍能夠保持穩定。其穩定原理在於,由於內部核聚變產生出極高的溫度,產生的輻射具有相當高的壓強。這個壓強與作用到外圍星體質量的宇宙輻射壓強平衡,使恆星保持了穩定。

◇◇◇◇◇◇◇◇◇◇◇◇◇◇◇◇◇◇◇◇◇◇◇◇◇◇◇◇◇◇◇◇◇◇◇◇◇◇◇◇◇◇◇◇◇◇◇◇◇◇

◎宇宙輻射壓為什麼能一直隱身?

日常生活裡,人們從來沒有感覺到過光線、電磁輻射的壓力與推力,哪怕是一粒微小的灰塵,光線也無法推動它。所以大家潛意識裡認為電磁波是不會產生壓力與推力的,這個認識根深蒂固,很難改變過來。

其實正是宇宙微波輻射的存在,使得光線等電磁波無法對物體產生任何可以被覺察的推力。所以,電磁波的力量,從來沒有被察覺過意識到過。

宇宙微波輻射所產生的宇宙輻射壓之所以一直能隱藏自已,就是因為宇宙微波輻射無孔不入,無處不在,使得其它所有電磁波相形之下變得平平無奇相形見絀,不能對物體有任何的推壓之力。這就象是幾十個大力士在拔河,一個小孩上去幫一把,不會對比賽產生任何影響一樣;宇宙微波輻射從所有方向作用到物體上,四方保持平衡,這時一束光線或電磁波照射到物體上,只要物體產生最細微的移動,就會有一個速度。這個速度使得物體運動的前方受到的宇宙輻射壓光子流衝撞速度增加,衝撞力增加;使得物體運動的後方受到的宇宙輻射壓光子流衝撞速度減小,衝撞力減小。這使得物體前後受到的宇宙輻射壓作用力不再均衡,而是會受到一個阻力,類似於摩擦力。所以物體永遠都會受到來自宇宙輻射壓的“摩擦力”,使物體從改變運動狀態變得困難。光線要想移動物體,就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使物體受到的光線推力大於來自宇宙輻射壓的阻力。

由於普通光線的能量與強度遠遠比不上宇宙輻射壓,無法超過宇宙輻射壓給物體帶來的“摩擦力”,所以光線不會讓物體產生任何移動,也不會讓物體產生可以被檢測出來或被覺察得到的推力。因此人類從來沒有發現過電磁波的力量,感受過電磁波的威力。作為電磁波一種的宇宙微波輻射的力量就這樣被人類長期忽視。

我之所以認定電磁波決非教科書上所描繪的平平無奇,而是會產生壓力推力,是從蛛絲馬跡裡分析出來的,比如卡西米爾效應、光電效應。這些細微的線索,很容易被人忽略,所幸我並沒有這樣。

◇◇◇◇◇◇◇◇◇◇◇◇◇◇◇◇◇◇◇◇◇◇◇◇◇◇◇◇◇◇◇◇◇◇◇◇◇◇◇◇◇◇◇◇◇◇◇◇◇◇

◎宇宙輻射壓光子流的阻礙摩擦力為什麼不能使地球停止轉動

物體飛行在空氣裡,會受到空氣的阻力,原因在於向前飛行時碰到空氣分子,空氣分子有動量有質量,所以物體會在這種阻擋中漸漸慢下來。

那麼物體飛行在充滿著宇宙輻射壓的真空裡,會不會受到宇宙微波光子的阻礙而慢下來呢?實踐表明,真空裡物體飛行不會受到任何的阻礙。所以宇宙微波光子並不會阻礙物體的飛行。按常理說,光子有動量有能量,撞擊在物體上,會對物體產生一個衝量,減少物體的速度。就象在水裡,如果想向前遊動,就會受到水的阻力。

不要高估電磁輻射光子流的作用力。我們平時在生活中,接觸過各種各樣的光線電波,它們很多頻率能量要高於宇宙微波輻射,但對我們的運動不會產生任何看得見的影響。其實還是會有影響。前面說了,在強光的照射下,我們會感覺到一定的壓力。但這個壓力畢竟是非常小的。

絕大多數時候,一個普通物體放在太空中,靜止時來自四面八方各向同性的宇宙微波輻射作用在它身上,各向保持平衡。一旦它開始運動,開始穿越宇宙微波輻射時,前方碰到了微波光子多於後方碰到的微波光子。就象穿越空氣時前方碰到的空氣分子多於後面碰到的空氣分子。由於微波光子只作用於物體質量,普通物體質量不大,宇宙微波輻射不會在它身上產生什麼阻力,這個阻力仍然還是存在的,但這個阻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一旦物體以超高速開始飛行,就會明顯感覺得到來自宇宙微波輻射的阻力,相似於摩擦力。飛碟在宇宙以高速飛行,就必須認真考慮這個摩擦力的影響。

行星高速圍繞太陽公轉,由於行星質量巨大,將會受到明顯的來自宇宙微波輻射的摩擦力。那為什麼行星並沒有因此而減小公轉速度甚至停止公轉呢?

首先行星公轉速度表面上很高,達到幾十公里每秒,但這個速度其實相對於光速而言,不值一提。光子都是以光速在運動的。行星以這個幾十公里每秒的速度運動,使得行星前方碰到的光子與後方碰到的光子數量差別並不太大。

但是毫無疑問,行星會在公轉時受到一個來自微波光子的摩擦力的影響。為什麼行星並沒有因此而減速呢?別忘記,行星的質量是巨大的,慣性是巨大的。巨大的質量除以很小的光子摩擦力,可想而知這絕對是一個可以忽略的數字。有人會說,就算可以忽略,但這個減速摩擦力終究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會顯示出一定的影響來,會減小行星的公轉速度。

我們首先來看行星公轉的動力是什麼。動力是宇宙輻射壓,這個動力使行星不得不繞著太陽公轉。在沒有考慮光子摩擦力時,行星公轉離心力與行星受到的宇宙輻射壓力相平衡,兩個力都與行星與太陽的中心連線方向完全一致,但方向相反。當存在光子摩擦力時,行星公轉離心力與微弱的光子摩擦力形成一個合力,這個合力的方向稍稍與行星與太陽的中心連線不同,微微偏斜,但這個偏斜角是非常非常小的,就最精密的顯微鏡來放大才能看得到。這個摩擦力將使行星試圖脫離公轉軌道,並降低速度。

那為什麼這一切並沒有發生呢?

這是因為,行星公轉會帶動周圍的光子流,使這些光子流隨著行星一起運動。宇宙輻射壓光子流垂直作用到行星時,會被這些光子流乾擾,無法垂直產生作用力,而是會產生微小的傾斜。帶動的原因是光子流之間有粘性。熱力學指出,這種層流之間的粘性是由於層流之間的自由粒子相互碰撞交換動量所致。

由於行星公轉的動力――宇宙輻射壓力雖然總體上說是指向太陽中心的,但行星在快速運動時,宇宙輻射壓力作用到行星上會有一個很小的偏折。就象是輪船行駛在大海中,我們會看到輪船周圍很多水流由於其粘性力而會跟隨著輪船向前運動,如果這時候有人在海水中向輪船垂直噴出高壓水流,這股水流受到被輪船拖拽的水流的影響,無疑很難完全垂直作用到輪船上,而是會向著輪船前進方向有一個傾斜,從而這股高壓水流會使輪船受到一個前進的加速力,可以部分抵消輪船受到的水的阻力。

再舉個例子,用高速水槍向一個高速運動的火車垂直噴出水龍,會發現水龍的作用方向有些向著火車運動的方向傾斜,變得不再是絕對與火車垂直。這是因為火車會帶動周圍的空氣一起高速運動。水龍在射到火車之前,會在這風力的影響下,傾斜地作用於火車上。火車自然會受到一個來自水龍的壓力,火車靜止時水龍是絕對垂直作用在火車上,火車高速運動時,水龍就無法絕對垂直將力量作用到火車上,而是受到火車周圍風力的帶動,稍微有些傾斜地作用於火車上。傾斜的方向與火車運動的方向相同。火車向右運動,水龍力作用方向就稍向右傾斜。就象有個力量以傾斜的角度在後面推著火車,這時候水龍的力量還會轉化為火車前進的加速力。使火車獲得一個向右的加速度。當然前提是水龍的力量不致於使火車脫軌。在火車未脫軌的情況下,這種垂直射來的水龍頭的確會使高速火車獲得一個前進的加速力。

現在解釋行星在公轉時的受力情況就很明瞭簡單了。行星在高速運動時,行星周圍的微波光子流都會受到行星的影響,形成一個被行星拖拽的光子流。行星雖然受到的宇宙輻射力與行星公轉方向完全垂直,指向太陽中心,將行星拉向太陽,但行星在高速運動,周圍是被行星拖拽的光子流。所以宇宙微波輻射的壓力作用到行星上時,受到拖拽光子流的影響,力的作用方向會稍微偏向行星運動方向,給行星一個向前的加速力。這個加速力恰好與行星所受到的宇宙微波輻射光子的摩擦減速力平衡。當然有時候兩個力不可能完全一樣大,無法完全抵消。但也沒有關係。因為這兩個力原本就屬於可以忽略的範圍,現在相互抵消了一部分,剩下的就是完全可以忽略了,不會對行星的公轉產生最細微的影響。就好象子彈在陽光下飛行與在沒有陽光的陰天飛行,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的區別一樣。

◇◇◇◇◇◇◇◇◇◇◇◇◇◇◇◇◇◇◇◇◇◇◇◇◇◇◇◇◇◇◇◇◇◇◇◇◇◇◇◇◇◇◇◇◇◇◇◇◇◇

◎質量子

唯一能對物體輻射壓力產生影響的,就是物體的質量。在接收宇宙輻射力上,質量決定了物體這個能力的大小。無論物體的面積有多大,體積有多大,這些因素都無法影響其對輻射力的吸收與反彈。把一塊黃金打成一個面積巨大的金箔,宇宙輻射力作用於它的表面積大大增加了,但這塊黃金受的輻射壓力並不會有變化。

在宇宙中,面對著無孔不入的宇宙輻射壓,“質量是關鍵”,是一個真理。一個物體,在吸收和反彈宇宙輻射上,只有質量才是決定這個能力大小的唯一因素。

質量越大的物體,吸收和反彈的輻射力就越大。

量子力學認為,在微觀世界,能量是不連續的,分成一份份相同的大小,來進行傳遞。這一份最小的能量值,就是“量子”,量子是不可繼續分割的。

質量與能量,愛因斯坦證明,它們是相互等價的。所以,在微觀世界,質量也不是連續的,而是應該有一個最小的單位,即“質量子”。質量子的具體組成有三種可能。1、質量子相當於構成有機生命體的細胞,由一些基本粒子組成。2、每個基本粒子都可以包含一些質量子。3、質量子就相當於原子。原子是組成物體的基本單位。具體是哪種情況呢?

無論是上面的哪種情況,都不影響本文的科學結論。《時空波動論》將質量子作為質量的最小單位,這是物體與宇宙輻射壓發生相互作用的最小單位。

《時空波動論》對質量子的定義是:

兩個質量子之間的勢能乘引力作用時間,即勢能作用量,等於普朗克常數。

在此聲明,這個定義是一個假定。尚無證據證明這一結論。之所以引入質量子的概念,是為了更形象化展開本理論。

勢能作用量的含義是什麼呢?一個物體,從地面被提升到十米高的臺上,勢能增加。它在臺上置的時間越長,勢能作用量就越大。放置時間與勢能的乘積,就是勢能作用量。普朗克常數h來源於量子力學裡最小的能量劃分h=6.62606896(33)×10-34 J·s。德國科學家普朗克發現,能量不是連續的,而是會有一個最低的量子值,普朗克光子的能量為光線頻率與h的乘積:E=hf。對於電磁波而言,光子的能量除去頻率E/f是一個不變常數。這個常數被命名為普朗克常數h。

設質量子的質量為M,距離為r,G為萬有引力常數。則兩粒質量子之間的引力為GM2/r2,引力乘距離r得出的結果為質量子之間的勢能GM2/r。引力的速度為光速C,引力作用於兩個質量子需要的時間為光飛過它們距離r的時間,即r/C。勢能作用量為勢能乘引力作用時間GM

2/r*(r/C)=GM2/C。兩個質量子離得越遠,則引力聯結它們所需的時間越長,勢能作用量就越大,但由於兩個質量子之間的引力應就越小,所以勢能作用量將保持不變。勢能作用量GM2/C與兩個質量子的距離無關。由於質量子的質量M其實是一個常數,所以勢能作用量GM2/C也是一個常數。當這個

______

常數等於普朗克常數時,質量子的質量就確定下來了。GM2/C=h,M=√hC/G。這樣計算出來的質量值為質子質量的一千億億倍,10-5 g,約為一粒灰塵的質量。

普朗克於1912年提出普朗克質量這個概念。如果一個光子的能量大於等於普朗克質量,它將塌縮成為一個微黑洞這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樣算出普朗克質量為√hC/G,正好是質量子的質量。

質量子是物體質量的基本單位,等於普朗克質量,相當於一粒灰塵的質量。對於質量低於一粒灰塵的物體,就無需以此為單位來形成質量子。

在宇宙輻射場中,物體接收輻射力、反彈輻射壓力,都是由一個個質量子來進行的。每個質量子吸收一點輻射壓,反彈一點輻射壓。所有質量子吸收的輻射壓、反彈的輻射壓,就是一個物體的總吸收、反彈輻射壓。

宇宙輻射壓 是作用於質量子上的。每一個質量子,在被宇宙輻射壓作用後,都會產生一個質量子輻射壓 P質量子。對於物體而言,它的總輻射壓,就是所有質量子輻射壓總和。設物體含有的質量子個數為n,物體產生的輻射壓總和P=n*P質量子。可見,物體的質量越大,所含質量子數越多,其產生的輻射壓就越大。

大氣壓同宇宙輻射壓有類似之處,大氣壓力同作用面積成正比,作用面積越大,大氣壓力越大。所以可以將面積分成一小塊一小塊,每一塊都受到一個大氣壓的作用,產生大氣壓力,再將所有面積的大氣壓力相加,總和就是物體受到的大氣壓力。每一塊小面積,都受到一個大氣壓壓強的作用。F=P*S 。這就是大氣壓力公式。

宇宙輻射壓是作用於每一個質量子上的,每個質量子受到的宇宙輻射壓都是

,產生一個輻射壓力,吸收一定量的輻射壓光子,並反彈一定量的輻射壓光子,讓其餘的輻射壓光子流穿越物體。單個質量子的吸收壓與穿越壓都是很微小的,所有質量子的吸收壓總和,是P吸收。所有質量子的穿越壓總和,是P穿越。

物體在宇宙輻射壓的作用下,產生輻射壓P。注意P與P並無大小可比的關係。宇宙輻射壓可以很小,而天體產生的輻射壓係數P卻可以很大。黑洞的輻射壓係數可以達到無窮大。因為黑洞能完全吸收遮擋宇宙輻射壓,使黑洞表面的輻射壓比達到無窮大。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宇宙輻射壓的作用方式是很特別的,它是直接作用到每一個質量子上的。每個質量子都會受到一個宇宙輻射壓的壓力。一個物體上會含有難以計數的質量子,相當於將宇宙輻射壓的強度擴大了無數倍。這樣綜合來說,物體所受到的宇宙輻射的壓強是其質量子數乘以宇宙輻射壓。所以即使宇宙輻射壓非常弱,但一個物體只要質量大,就能產生較大的輻射壓係數,就能對其它物體產生引力。

地球的輻射壓係數P就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公式1:輻射壓力F=輻射壓係數P*質量m

這就是質量為m的物體,在輻射壓係數為P的天體的表面,所受到的輻射壓力的大小。本公式為《時空波動論》輻射壓理論的基本公式之一。

◇◇◇◇◇◇◇◇◇◇◇◇◇◇◇◇◇◇◇◇◇◇◇◇◇◇◇◇◇◇◇◇◇◇◇◇◇◇◇◇◇◇◇◇◇◇◇◇◇◇

◎受力分析

定義宇宙輻射壓為,作用於n個質量子上,每個質量子都受到大小的宇宙輻射壓作用。一個物體受到的輻射力合力為F輻射壓力。 F 為作用方向向右的輻射壓力, F 為作用方向向左的輻射壓力。Pb吸 為B所吸收的輻射壓。Pb彈 為B所反彈的輻射壓。 -Pb吸-P

b彈

→ B ● Pb彈` P ● A  ←

宇宙輻射壓作用於B質量子部分吸收和反彈後剩餘壓力值為:-Pb吸-Pb彈 向右作用於A

B反彈宇宙輻射壓產生壓力Pb彈`,也向右作用於A

由於Pb彈`的源頭是來自經過了A的輻射壓,而輻射壓經過A之後,必然會受到削弱,有一部分被A吸收和反彈。故似乎Pb彈`會比Pb彈要小。但後面將會指出,由於質量子的特性,每次吸收與反彈光子的數目都是固定的。

故Pb彈=Pb彈`。

宇宙輻射壓力向左和向右具有壓強。物體A向左壓強原本等於向右壓強,都是 。現將物體B置於A的左側。B會吸收一部分向右的壓強,同時向右方向反彈一部分向左的壓強。物體B先反彈一部分宇宙輻射壓,再吸收一部分宇宙輻射壓,剩下的輻射壓才能穿過B,作用於A。P

b穿- Pb吸-Pb彈。這個力再與B反彈的宇宙輻射壓 Pb彈 合併,形成一個合壓,就是A受到的向右的壓力,其值為- Pb吸-Pb彈+Pb彈- Pb吸。

A受到的向左的壓強為,所以A所受的輻射壓強度為P-(P- Pb吸)=Pb吸 。

也就是說,A受到的輻射壓強度,等於B的吸收壓。比如,人在地球表面受到的輻射壓強度,也就是重力加速度,等於地球的吸收壓。地球吸收的宇宙輻射壓越大,人受到的重力加速度就越大。

另外,物體反彈輻射壓時,等於是把以光速撞來的光子再以光速反撞回去,故物體受到的壓力會是 P反彈 的兩倍。

不過這對物體的受力分析不會有影響。原因在於,物體會從各個方向去反彈輻射壓,這種反彈造成的壓力無論是兩倍還是三倍,都會全部抵消掉。即使由於有其它物體在附近,使得周圍的輻射壓不均衡,但並不會影響反彈壓的大小。後面將會解釋這一點。其實,無論宇宙輻射壓是多大,質量子每次吸收和反彈光子的數目都是固定的。

◇◇◇◇◇◇◇◇◇◇◇◇◇◇◇◇◇◇◇◇◇◇◇◇◇◇◇◇◇◇◇◇◇◇◇◇◇◇◇◇◇◇◇◇◇◇◇◇◇◇

◎輻射壓

P為物體在宇宙輻射壓的作用下會產生在輻射壓。A受到B的輻射壓力的大小,不僅同B產生的輻射壓有關,也同雙方質心之間的距離r有關係,雙方距離越遠,產生的輻射壓力就越弱。雙方距離越近,產生的輻射壓力就越強。由於光子的輻射壓力與距離r的平方成反比。

所以可以推導出這個公式:

公式2:P=P吸/r2

這是輻射壓理論的一個基本公式。

從質量子層面,來分析的話。A的質量為Ma,含有的質量子數目為n,每個質量子的質量為Ma/n,A產生的總吸收為n*Pb質量子吸

輻射壓力F=輻射壓P*質量M,每個質量子受到的輻射力為Pb吸*M質量子

故可得A受到的來自B的總輻射壓力為:Fa輻射壓力=Pb吸*M質量子*nPb吸* n * Ma/n= Pb吸* Ma。A受到的輻射壓為

公式3:Fa輻射壓力= Ma *Pb吸/r2

舉個例子,A為蘋果,B為地球,r為雙方的距離。則蘋果受到的總輻射壓為地球的吸收壓除去雙方距離平方,即P

b吸/r2,這個輻射壓其實就是地球的重力加速度。蘋果的重力就是蘋果的質量與這個輻射壓的乘積。

物體B天然具有由於質量子對宇宙輻射壓進行吸收和反彈後形成的這個輻射場,從而產生壓強,作用於四周。就象一個電荷會在周圍形成靜電場一樣。這個壓強將作用到它附近的物體A上。場的強度隨著物體A的質量而變化。A的質量越大,場強越大;A質量越小,場強越小。場強大小由A的質量決定。產生的壓力的大小則由A和B兩個物體質量與距離共同決定。

同樣,可得物體B所受的輻射壓力

Fb輻射壓力= Mb *Pa/r2

輻射壓力錶現為兩個物體之間相互靠近的吸引力. A似乎是在“吸引”著B,B也似乎是在“吸引”著A,這兩個力是相等的,只是作用方向不同。

Fa輻射壓力=Ma*Pb吸

/r2= Fb輻射壓力=Mb*Pa吸/r2

Ma*Pb吸/r2 =Mb*Pa吸/r2 。原因顯而易見。Ma*Pb吸=Mb*Pa吸,Ma/ Mb=Pa吸/Pb吸。

A與B的質量之比,等於兩者的吸收壓之比。只要物體質量與吸收壓之間成正比就可以了。這是事實,質量越大,物體吸收壓就越大。

這個輻射壓力,在牛頓的經典理論裡,其實就是萬有引力。引力其實是對輻射壓力非常形象的比喻。但既然明白了物體之間之所以產生引力,是因為宇宙輻射壓不均衡的緣故,對這種力那就應該換一種稱呼。現將其稱為:輻射壓力。輻射壓力是宇宙天體、萬事萬物所時時經歷的最平常的力,是宇宙天體之所以能保持現在運行模式的根本原因。

物體對宇宙輻射壓強的吸收、反彈能力,就是它的吸收壓係數K、反彈壓係數K。Pa吸 為物體A的吸收壓,其值為質量與吸收壓係數的乘積M*K;Pa彈 為物體A的反彈壓,其值為質量與反彈壓係數的乘積M*K

Pb吸 與Pb彈 由物體B的質量子與宇宙輻射壓相互作用後產生。B由質量子組成,質量子個數為Mb個。單個質量子對宇宙輻射壓產生吸收,值為:“Pb質量子吸收”。再對宇宙輻射壓進行反彈,值為“Pb質量子反彈”。

請注意A的輻射壓與A受到的輻射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比如地球的輻射壓是地球的重力加速度,地球受到的輻射壓則要看是誰在對地球起作用。是蘋果的話,地球受到蘋果的輻射壓完全可以忽略不計,非常非常微弱。地球在宇宙中主要是受到了來自太陽的輻射壓,使地球受到吸引力,而數十億年來一直圍繞著太陽公轉。

宇宙輻射壓從根本而言,是作用於單個質量子上,對每個質量子而言,這個壓強都是相同的。質量子對宇宙輻射壓 吸收一部分,讓一部分輻射壓穿越質量子到另一邊,再反彈一部分輻射壓,產生一個質量子輻射壓,由於質量子會分別從兩個相反方向來反彈輻射壓,所以這兩個反彈壓就抵消了。真正起作用的是吸收壓。這些質量子輻射壓再匯聚起來,合為物體的輻射壓。質量子數目越多,輻射壓也就越大。這表明,物體的輻射壓與其質量子數即質量成正比。

由於物體由許多個質量子組成,每個質量子都對發生作用,吸收和反彈一部分壓力。P 為所有質量子吸收壓之和,P 為所有質量子反彈壓之和。儘管每個質量子吸收壓很微弱,但只要質量子總數足夠多,總吸收壓會遠大於,總輻射壓P=P/r2,如果物體質量很大,其輻射壓P

 有可能會遠遠大於宇宙輻射壓P。 如果物體質量小,物體輻射壓P 也會遠遠小於宇宙輻射壓。對於特殊天體,如黑洞而言,由於半徑r很小,儘管吸收壓與其它質量相當的恆星相比差不多,但其表面的輻射壓P就是宇宙輻射壓的無窮數倍。

物體吸收多少宇宙輻射壓,由它的吸收能力決定。令P為物體的輻射壓。質量越大,吸收壓越大;質量越小,吸收壓越小。

輻射壓力F=P*m。這個公式同大氣壓力的計算公式很類似。大氣壓力同受力面積成正比,大氣壓力F=大氣壓*受力面積。

其意義是,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在受到大小為P的輻射壓作用下,會產生的輻射壓力。比如一公斤的蘋果放在地球的表面,地球的輻射壓是地球的重力加速度,為9.8米/秒2,那麼蘋果受到的輻射壓力,也就是重力F=1*9.8=9.8牛頓。

根據萬有引力的引力公式,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在距離為r的地方,受到質量為M的天體的吸收力為F=GMm/r

2。G為萬有引力常數。

可得P=GM/r2。它的意義是一個質量為M的天體,在距離為r的位置產生的輻射壓為GM/r2。如果天體的半徑為R,那麼天體表面的輻射壓是P=GM/R2。用這個公式算出來的,就是天體的重力加速度。

P=P吸/r2 ;P=GM/r2 。根據這兩個公式,可以得出:

P吸=GM

也就是說,物體吸收宇宙輻射壓的能力,與物體產生的輻射壓,與質量的大小成正比,也只跟質量有關係。質量越大,吸收的宇宙輻射壓就越大,物體產生的輻射壓就越大。

物體之所以能產生輻射壓,就是因為物體遮擋住了一部分宇宙輻射壓,使得附近其它物體將處於一個並非四方均衡的宇宙輻射壓環境裡。可以看出,這個遮擋的效果是可以量化的,就是物體吸收宇宙輻射壓的總值P吸收。物體無論是反彈或穿越的光子量,不能算作遮擋的效果量。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物體吸收的光子,不會回到宇宙中去,而反彈和穿越的光子,重新回到宇宙中,物體只有吸收光子,才會打破宇宙輻射壓的均衡。如果物體只反彈光子和讓光子穿越過去,那是不會打破宇宙輻射壓的均衡而產生輻射壓的。

◇◇◇◇◇◇◇◇◇◇◇◇◇◇◇◇◇◇◇◇◇◇◇◇◇◇◇◇◇◇◇◇◇◇◇◇◇◇◇◇◇◇◇◇◇◇◇◇◇◇

◎輻射壓力與質量成正比

不僅物質自身的輻射壓同其質量成正比,其受到的輻射壓力,也同其質量成正比。

一個物體吸收和反彈的宇宙輻射壓大小,隨著質量改變而改變。

由公式Fa輻射壓力=Ma* Pb吸/r2,可知,輻射壓力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物體質量越大,受到的輻射壓力越大。也就是通常說的重力就越大。

◇◇◇◇◇◇◇◇◇◇◇◇◇◇◇◇◇◇◇◇◇◇◇◇◇◇◇◇◇◇◇◇◇◇◇◇◇◇◇◇◇◇◇◇◇◇◇◇◇◇

◎“所受輻射壓”

為了更方便計算物體所受到的輻射壓力,也就是重力,在此引入一個概念:“所受輻射壓”。要計算蘋果的重量,需要先計算出地球產生的輻射壓。地球的輻射壓,就是蘋果的“所受輻射壓”。這與蘋果的“輻射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蘋果的輻射壓是蘋果產生的輻射壓場的強度大小,並不能用來計算蘋果的重量。要計算蘋果的重量,必須計算出地球的輻射壓。地球的輻射壓,就是蘋果的“所受輻射壓”。這個概念相當於牛頓力學裡的地球的重力加速度。

物體A的輻射壓為Pa = Pa吸/r2。而A受到的輻射壓力為:Fa輻射壓力=Ma*Pb吸/r2。Pb吸 是物體B的輻射壓。這說明:物體A受到的輻射壓力與自身輻射壓Pa無關。而是附近物體B的輻射壓Pb有關。

物體B的輻射壓Pb=Pb吸/r2為物體A的“所受輻射壓”。

Pb=Pb吸/r2為“物體B的輻射壓”或“物體A的所受輻射壓”。物體B的“輻射壓”與物體A的“所受輻射壓”都由B質量決定。這兩個名稱指的是同一個值。

可以將“所受輻射壓”這個情況名稱用希臘字母 “Φ” 來代替。定義 “Φ” 為物體的“所受輻射壓”。它與物體自身產生的輻射壓P相區別。

可知,物體A的“所受輻射壓”,由物體B的質量和兩者距離決定。A所受的輻射壓力,由A的質量乘以A的“所受輻射壓”。

物體A的輻射壓力計算公式: Fa輻射壓力=Maa

根據萬有引力公式:Maa=G* Mb/R2 ;可得:Φa=G*Mb/R2

根據定義:A的所受輻射壓是B的輻射壓。P =G*M/R2 可得:Pb=G*Mb/R2。同樣得到

公式4:物體A的所受輻射壓Φa=Pb吸/R2=G*Mb/R2

A的“所受輻射壓”則由B的質量和距離R決定。

之所以要定義一個“所受輻射壓”,是為了在計算輻射壓力時更加簡便更加容易理解。A的輻射壓由A質量與半徑決定。B的輻射壓由B的質量與半徑決定。“A的所受輻射壓”則相反,由B的質量與半徑決定。

計算物體A所受的輻射壓力,先計算出物體B的“輻射壓”。再用這個值乘以A的質量,就行了。B的輻射壓,就是A的“所受輻射壓”。

蘋果的輻射壓,由蘋果的質量決定:P蘋果=G*m /r2。但在計算蘋果受到的輻射壓力時,用的並非這個由蘋果質量決定的“蘋果輻射壓”。而是“蘋果的所受輻射壓。這個值則由蘋果附近物體的質量決定(比如說是地球):Φ蘋果=P地球=G*M地球/r2。這才是計算蘋果輻射壓力所需使用的壓強值.

一個質量為0.2公斤蘋果。如果它位於宇宙中,附近沒有其它物體,它受到宇宙輻射的一個均衡作用力,輻射壓力為0。如果它在地球上,則地球是位於它的附近的物體,蘋果將受到一個宇宙輻射壓力。地面人看來,這個蘋果受到一個下落的力,通常將它稱為“重力”。要計算這個輻射壓力的值,先要算出蘋果的所受輻射壓Φ的值。蘋果正好放於地球表面,蘋果到地球的距離可以看成是地球半徑R,地球的質量、引力常數G、都是一個特定的常數,所以,這個Φ的值可以算出來,等於9.8,由此算出蘋果所受輻射壓力為0.2*9.8=1.96 單位是“牛頓”。單位之所以是牛頓,是因為萬有引力常數用的是根據牛頓公式測定的值。

可以看出,蘋果的所受輻射壓Φ ,在值上等於地球重力加速度。用Φ=G*Mb/R2 這種方法算出來的其實正是地球輻射壓,和重力加速度是一樣的。

◇◇◇◇◇◇◇◇◇◇◇◇◇◇◇◇◇◇◇◇◇◇◇◇◇◇◇◇◇◇◇◇◇◇◇◇◇◇◇◇◇◇◇◇◇◇◇◇◇◇

◎當物體A的質量m改變時,其受到的輻射壓會改變嗎?

物體質量改變,它自身的輻射壓會改變。輻射壓同質量成正比。蘋果的慢慢長大,越來越重時,它的所產生的輻射壓場強會越來越大。

但物體A受到的輻射壓並非它自身的輻射壓,而是它附近物體的輻射壓。這就是A的“所受輻射壓”。它與A的質量無關,只由A附近物體的質量和兩者距離決定。

A的所受輻射壓Φ=Pb=Pb吸/r2 是由B的吸收輻射壓的能力與兩者之間的距離決定的。

所以,當A質量m改變時,A受到的輻射壓不會改變。

也就是說,A受到的輻射壓,與物體自身質量大小無關。只由其附近那個吸引它的物體質量決定。

◇◇◇◇◇◇◇◇◇◇◇◇◇◇◇◇◇◇◇◇◇◇◇◇◇◇◇◇◇◇◇◇◇◇◇◇◇◇◇◇◇◇◇◇◇◇◇◇◇◇

◎輻射壓場

天體吸收宇宙輻射壓,從而產生輻射壓,同時也會產生一個輻射壓場。類似於電場,這個輻射壓場以天體質心為中心,向外輻射擴散。離天體越近,場強越高;離天體越遠,場強越低。半徑越大,體積越大的天體,表面的輻射壓就會越低。因為天體表面到天體質心的距離增加了。

天體輻射壓場的場強由天體吸收的宇宙輻射壓 P吸 決定。半徑為R的天體,其表面的輻射壓場場強就是P吸/R2,所以P=P吸/R2=M*10-11/R2 ,R為天體的半徑。天體表面的質量為m的物體,其受到的輻射壓力,即重力為F=P*m= P吸*m =mM*10-11/R2。距離天體越遠的宇宙空間,天體輻射壓場的場強就越低。在距離天體r的地方,這裡的天體輻射壓強度P=P吸/r

2= M*10-11/r2

黑洞表面的輻射壓場非常驚人,原因在於黑洞的半徑很小,表面距離質心距離很短。所以黑洞表面輻射壓強度高到連光線也無法逃出去。

物體的質量子的吸收光子能力是固定的,質量子最低的單位時間只能吸收特定數目的宇宙輻射壓光子。無論宇宙輻射壓強度怎麼變化,無論一次有多少光子發射到質量子上,但質量子分身乏術,光子只能排隊由質量子來吸收,質量子一次就是隻能吸收特定數目的光子。其它的光子要麼被反彈,要麼被穿過。所以如果質量不變,P吸 是恆定不變的。物體以質心為中心點,P吸 形成一個輻射壓場。這個場類似於點電荷產生的電場,在大於或等於物體半徑的範圍之內,隨著距離質心的距離增加,輻射壓場場強減小。

無論物體的體積如何變化,其吸收光子的能力也不會改變。一個物體,質量不變的情況下,體積半徑增大,那麼P吸保持不變,物體的輻射壓場場強密度也不會變。距離物體為r的地方,輻射壓場強度為M*10-11

/r2。在物體的周圍輻射出一個個圈,物體位於圓心。離圓心越近,輻射壓越大,離得越遠,,輻射壓越小。點電荷的靜電場強度,E=KQ/R2。跟這個特點是一樣的,公式很相似,彷彿在暗示著兩者存在著非同一般的關係。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不過物體表面的輻射壓場場強會隨著體積增加而減小。因為從表面到質心的距離r比以前增加了。如果地球因為某種原因膨脹,半徑增加,但質量保持不變,那麼地球表面的輻射壓場強會減小。物體的重力加速度會下降。但地球以質心的中心點形成的輻射壓場密度是不變的,只由地球質量子吸收宇宙輻射壓總值決定。

需要注意的是,天體輻射壓場從天體中心出發,發散到周圍的宇宙空間。輻射壓場強度為M*10-11/r2。r為距離天體質心的距離。但這個公式不能推導成,離天體質心越近,輻射壓場強度越大。這個公式裡的r,必須大於或等於天體的半徑。一旦進入了天體內部,那就不能使用這個公式。在天體的中心,輻射壓場強度為0,而這個公式卻會計算出一個無窮大的結果。天體中心,由於各個方向的質量都相同,會受到各方相同的壓力作用,而保持平衡,不會有輻射壓力。那麼在天體內部如何計算輻射壓力呢?只能根據質點所在的位置各方向的質量差異,來計算出質量差。質量差才能產生輻射壓差。這個計算並不複雜。有後文對銀河系的分析裡,我對銀河系裡一個位置的天體所受到的質量差進行過詳細計算。銀河系的形狀是飛碟形,比圓球形要複雜得多。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具體的計算,在此就不展開了。

◇◇◇◇◇◇◇◇◇◇◇◇◇◇◇◇◇◇◇◇◇◇◇◇◇◇◇◇◇◇◇◇◇◇◇◇◇◇◇◇◇◇◇◇◇◇◇◇◇◇

◎質量子吸收光子能力即吸收係數不會改變

由於物體的輻射壓只與其吸收係數有關,與反彈係數和穿越係數無關,故在此只研究吸收係數。

質量子的吸收光子能力即吸收係數是質量子的一個內在屬性,由物體質量子吸收光子的能力大小決定。它是一個常數,保持穩定不變。

所以物體吸收宇宙輻射壓的能力,不會變化。所以物體的輻射壓不會變化。

由於質量子吸收係數不變。質量越大,物體吸收的光子數目越大,吸收的宇宙輻射壓就越大,物體產生的輻射壓就越大。質量越小,物體吸收的光子數目越小,吸收的宇宙輻射壓就越小,物體產生的輻射壓就越小。

◇◇◇◇◇◇◇◇◇◇◇◇◇◇◇◇◇◇◇◇◇◇◇◇◇◇◇◇◇◇◇◇◇◇◇◇◇◇◇◇◇◇◇◇◇◇◇◇◇◇

◎輻射壓同宇宙輻射壓強 的強度無關

現在在量子層面來解釋輻射壓為何同宇宙輻射壓的強度無關。

以質量子吸收光子能力為1來舉例說明這個吸收光子的過程。

宇宙輻射壓強為1個單位強度時,單位時間內會有1個光子作用到質量子,質量子將這個光子吸收。此時不會有光子穿過質量子,也不會有光子反彈。

宇宙輻射壓強為2個單位強度時,單位時間內會有2個光子作用到質量子,2個光子必須排隊等候處理,質量子能力所限,一次只能吸收一個光子,另一個光子要麼被反彈,要麼穿過質量子。

宇宙輻射壓強為10個單位強度時,單位時間內會有10個光子作用到質量子,10個光子必須排隊等候處理,質量子能力有限,一次仍然只能吸收一個光子,另外9個光子要麼被反彈,要麼穿過質量子。

這是質量子的本性決定的。一次只能處理特定數目的光子,一批同時到來的光子要麼被吸收,要麼走其它渠道。未被吸收的光子是無法持續等候的,只要未被質量子吸收,就立刻奔向另外兩條道路。因為後面還有無數的光子在趕到,必須騰出位置讓給後面的光子。

所以無論宇宙輻射強度如何改變,一個物體的質量子最低單位時間內只能吸收固定數目的光子。物體的光子總吸收量保持在一個常數,不會隨著宇宙輻射強度的改變而變化。P

輻射壓=P吸收/r2,都與宇宙輻射壓強度無關。所以物體的輻射壓不會隨著宇宙輻射壓強度的變化而變化。

這是非常關鍵的,這使得,地球的輻射壓,也就是地球的重力加速度,不會隨意的變動。不會因為白天陽光強度大,人的重量就會變得更重。不會因為晚上沒有了陽光,人的重要就會變得更輕。對於宇宙輻射壓力而言,由於宇宙各地千差萬別,各時都有不同。宇宙輻射壓也會經常變化,就象是一個企業的利潤一樣。但無論宇宙輻射壓怎樣變化,都不會影響一個物體的吸收係數,不會改變一個物體吸收宇宙輻射光子的能力,物體的輻射壓將不會變。

這,就是在量子層面上,對宇宙輻射壓力的量子解釋。

上面描述的情況,是假設了光子能量相同的情況。但由於光子的頻率與能量並不相同,質量子在吸收光子時,會怎麼處理不同能量的光子呢?光子是排隊等候處理的,質量子就按順序進行吸收,使吸收的總能量越來越大。質量子單位時間內吸收光子的總能量有一個上限,一旦達到這個上限,質量子就飽了,無法再吸收,就將無法吸收的光子送入穿越通道或反彈通道。所以,對於不同頻率與能量的光子,以質量子吸收能量的能力為上限。

量子力學的獨特性,就在這裡。正如費曼所言:如果你沒有被量子力學弄昏頭,就說明你還沒有完全理解量子力學。

總而言之,對於物體而言,無論宇宙輻射壓的強度和量子值如何變化,它都不會受到影響。它所產生的輻射壓是固定的,這個值只由其質量大小決定。

吸收係數就象飛行的光線。光線的速度是恆定不變的。無論宇宙輻射壓強度如何變化,光線的速度一直都是光速。吸收係數也與物體的質量體積無關。吸收係數K吸與物體的質量的乘積等於物體的吸收壓,P吸收=K吸*M。

物體的輻射壓P=P吸收/r2=K吸*M/r2,可以看出,K吸是常數,質量M保持不變時,無論宇宙輻射壓如何變化,物體產生的輻射壓場在距離質心為r的地方,強度不會改變。

◇◇◇◇◇◇◇◇◇◇◇◇◇◇◇◇◇◇◇◇◇◇◇◇◇◇◇◇◇◇◇◇◇◇◇◇◇◇◇◇◇◇◇◇◇◇◇◇◇◇

◎質量子在處理宇宙輻射壓光子時的三種處理方式

質量子在處理宇宙輻射壓光子時,有三種處理方式。

1、 質量子有吸收光子的能力,第一時間會吸收固定能量的光子,只要天體的質量一定,質量子吸收光子的能力不會變,這個能量上限就不會改變。宇宙輻射壓強度再怎麼變化,質量子在最短的單位時間裡一次也只能吸收這個能量之和的光子,不可能多吸一個,也不會少吸一個。

2、 質量子也會反彈光子。其每次反彈光子的數目由其反彈通道的通行能力決定,不會改變。宇宙輻射壓強度無論怎麼變化,質量子在最短的單位時間裡一次也只能反彈特定數目的光子回宇宙空間。

3、 質量子並不是嚴絲合縫的,內部有穿越通道,光子可以通過這個通道穿越過去到達天體的另一面。經過吸收和反彈後,還會有很多光子在等候處理,此時質量子已經吸飽了,反彈的額度也沒有了,只能將這些等候的剩餘的光子全部送到通道去。這些光子會穿越過物體。

天體的內部有三條通道:質量子通道、反彈通道、穿越通道。質量子通道連接到一個個質量子。每一個質量子好象是一個房間,這條通道就是過道。通過這條通道,光子迅速到達每個質量子房間,進入房間排隊等候處理。質量子吸收特定數目的光子後,再通過穿越通道穿越特定數目光子。既沒有吸收,也沒有被穿越的剩餘光子就全部被送入反彈通道,穿過天體到達對面的宇宙空間。

單個質量子吸收光子的能力是恆定的。任何物體,其質量子吸收光子的能力P都完全相同。物體在吸飽光子流後,應該就不會再多吸收。宇宙輻射壓在穿過物體時,卻仍然會下降相同的幅度,P穿不變。這是什麼原因呢?

這是因為質量子每個固定的單位時間,比如每秒都需要吸收固定數目的光子,這樣質量子才能產生引力質量,對其它物體產生吸引力。如果下一秒就沒有光子來吸收,質量子就會失去引力質量。這就象人每天都需要吃飯一樣,一天不吃飯,人就會餓得受不了。質量子吸收的光子去哪了呢?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吸收的光子作為一種能量被消化了,不存在了。還有一種可能是吸收的光子被送入反彈通道反彈回去。這兩種可能也會同時發生。

單個質量子穿越光子的能力是恆定的。質量子越多,那光子被遮擋的數量就越多。這就象一個過濾器會過慮50%的雜質,那兩個過濾器就能過濾掉75%的雜質。每個質量子都相當於一個光子過濾器,會使光子穿過物體變得更加困難。物體的質量越大,宇宙輻射壓在穿過物體後其強度就會下降越多。對於黑洞這樣的超巨質量天體而言,光子流是無法穿透過去的,宇宙輻射壓將會被黑洞完全遮擋。黑洞吸飽了光子流後,就會將所有的光子流全部反彈回去。可由於黑洞的引力極大,光子流也無法擺脫,所以這些光子流會將黑洞牢牢地圍住。

P=P-P-P穿。P固定,P不變,故P+P穿也不變。兩者是此消彼長的交系。質量子穿越光子的能力增加,則質量子反彈光子的能力就會減小。質量子穿越光子的能力是固定的,所有反彈光子的能力也是固定的。

◇◇◇◇◇◇◇◇◇◇◇◇◇◇◇◇◇◇◇◇◇◇◇◇◇◇◇◇◇◇◇◇◇◇◇◇◇◇◇◇◇◇◇◇◇◇◇◇◇◇

◎物體吸收光子所表現出來的現象

現為什麼物體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物體會吸收光子所致。

電子環繞著原子核作高速運動,其運動軌道分為好幾層。離原子核越遠,能級越高,電子的能量越大。電子吸收光子能量後會躍遷到更高能級的軌道層。當光線照射到銅化合物上時,銅原子高能外圍軌道的電子比較活躍,會吸收2電子伏特的光子能量而躍遷到更高能級。這2電子伏特的光子其顏色是桔紅色的。那麼銅原子反射的光子流就不會包含這桔紅色的光子。缺少桔紅色光子的光線就會表現為綠色。所以我們看到的銅化合物顏色就是綠色的。

銅化合物在被宇宙輻射壓所作用時,對吸收的光子會有所選擇,並不是什麼能量的光子都吸收。符合能級躍遷要求的光子才會被吸收,不符合的光子就被反彈或透射出去。所以銅化合物始終都會表現出綠色。

那麼有的物體是透明的,比如玻璃。光線照到玻璃上,會被透射出來。那是怎麼回事呢?本來玻璃也是要吸收光子的,這樣才會形成輻射壓。玻璃都是已經吸夠了光子的。光線再照上去,除非這個光子的能量剛好符合玻璃內電子的能級躍遷標準,才會被電子吸收。這些電子可以吸收的光子剛好都不是可見光的光子,而是其它波段的光子。所以可見光的光子都被透射或反彈了。所以玻璃就看起來很透明。

有的物體看起來是黑的。那是因為它將可見光的光子都吸收了,只反彈或透射不可見波段的光子。只要光線照上去,可見波段的光子就會都被吸收。那物體本來是吸夠了光子的,怎麼還能繼續吸收可見光的光子呢?這是因為每當這個物體的原子吸收了可見光子後,由於物體吸收光子的能量是有限的,就會有一部分以前吸收的光子的能量被釋放出來。不過釋放出來的光子就不會是可見光波段,因為可見光子一旦出現就會被原子中的電子吸收,是無法釋放出來的。這些能量會成為紅外波段光子流,表現出熱量,即熱輻射。這種熱輻射眼睛是看不到的。所以,無論用多強的光照射一個純黑物體,物體也沒有可見光反射出來,而是越來越熱。

◇◇◇◇◇◇◇◇◇◇◇◇◇◇◇◇◇◇◇◇◇◇◇◇◇◇◇◇◇◇◇◇◇◇◇◇◇◇◇◇◇◇◇◇◇◇◇◇◇◇

◎天體受到的宇宙輻射壓如果不是完全相同會怎樣?

天體比如地球受到的宇宙輻射壓很多時候並不是嚴格的各方均等的。比如有陽光的半球和黑夜中的另一半球,其受到的宇宙輻射壓會有所不同,因為陽光作為一種輻射壓,無疑會使兩個半球受到的輻射並不完全相等。此時兩個半球產生的輻射壓會是怎樣的?還能不能完全相同?

無論宇宙輻射壓如何變化,地球質量子單位最短時間只能吸收特定數目的光子,反彈特定數目的光子,然後就會把剩下的無法處理的光子全部送入穿越通道。質量子吸收能力是有限的,反彈能力也是有限的,畢竟反彈通道就那麼大,一次只能反彈特定數目的光子。所以宇宙輻射壓的增加,只能增加質量子穿越的光子數目,吸收光子與反彈光子的數目並不會改變。

而前面已經證明,地球的輻射壓由地球的吸收壓決定,與反彈壓與穿越壓無關。無論宇宙輻射壓怎麼變化,地球的吸收壓是不改變的,由地球的質量子數目決定。故地球的輻射壓不隨著宇宙輻射壓的強度而改變。白天地球承受的宇宙輻射壓會略高於夜晚,但地球吸收壓不變,故地球輻射壓與由此產生的重力加速度均不變。所以,人們在白天與黑夜時的重量不變有差異。

◇◇◇◇◇◇◇◇◇◇◇◇◇◇◇◇◇◇◇◇◇◇◇◇◇◇◇◇◇◇◇◇◇◇◇◇◇◇◇◇◇◇◇◇◇◇◇◇◇◇

◎密室內的物體重量為什麼不會減小?

現在可以解釋為什麼走進密閉的室裡,人的重量不會發生改變了。密室具有一定的屏蔽性,能將一些波長的部分宇宙微波輻射擋在屋外,無法作用到人身上。雖然作用到人身上的宇宙微波輻射少了,但真正使人產生重量的是這個公式P=(P1-P)-(P1彈-P)+P地球吸,其中P1為作用到人身上的宇宙輻射壓,由於身處密室,P1會比平時的宇宙輻射壓小。P為從人所在的半球另一側作用到地球上的宇宙輻射壓,P為地球背面反彈的輻射壓,P1彈為地球反彈的輻射壓,會作用到人身上。

(P1-P)與(P1彈-P)是相等的,原因是,宇宙輻射壓的改變數量,會完全反映到反彈的光子數目上,輻射壓改變多少,反彈的輻射壓就改變多少。所以這兩者是可以抵消的。於是,身處密室的人,其受到的輻射壓仍然是P

地球吸,不會有任何改變。

那麼,如果在地球表面向地心挖一個洞,一直通到地球中心。再把物體送到這個洞裡去,會發生什麼情況?物體的重量會發生變化嗎?

先來看物體放在地球中心的情況。在這裡物體是不會有重量的,因為作用於物體上的宇宙輻射壓是各向均衡的,這就象物體放在太空中一樣,附近沒有大質量天體,所以物體不會受到輻射壓力,就不會有重量。

如果處於這個大洞的其它位置,物體的重量會比在地球表面要小。其重量隨著離地球質心的距離增加而增加,直至到達地球表面,重量回復到其原有正常重量。

◇◇◇◇◇◇◇◇◇◇◇◇◇◇◇◇◇◇◇◇◇◇◇◇◇◇◇◇◇◇◇◇◇◇◇◇◇◇◇◇◇◇◇◇◇◇◇◇◇◇

◎天體輻射壓不會因附近的天體而改變

地球的輻射壓會因為太陽的存在而改變嗎?假設太陽與其它行星都不存在,地球受到的宇宙輻射壓是完全均衡的,地球產生的輻射壓P=P吸。

當太陽出現在地球的一側時,太陽將會遮擋住很大一部分宇宙輻射壓,地球靠近太陽的那個半球受到的宇宙輻射壓將會大為減少,成為P近陽,背對太陽的那個半球受到的宇宙輻射壓仍然是

這個情況同地球受到太陽的照射而導致宇宙輻射壓不均衡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在受到太陽照射時,地球接近太陽的半球受到的宇宙輻射壓大於背對太陽的半球。而在被太陽遮擋住宇宙輻射壓時,地球接近太陽的半球受到的宇宙輻射壓小於背對太陽的半球。

最後結果都是一樣,因為地球對宇宙輻射壓光子的吸收值與穿越值固定不變,宇宙輻射壓雖然不均衡,但都不影響地球兩個半球產生的輻射壓,其值都是地球吸收的宇宙輻射壓光子值。保持固定與相等。

◇◇◇◇◇◇◇◇◇◇◇◇◇◇◇◇◇◇◇◇◇◇◇◇◇◇◇◇◇◇◇◇◇◇◇◇◇◇◇◇◇◇◇◇◇◇◇◇◇◇

◎能量產生壓強

質量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使作用在物體上的宇宙輻射壓不再均衡。

天體吸收的光子總能量為e,吸收的宇宙輻射壓是P吸收,產生的天體輻射壓是P吸收/r2。質量子吸收的是光子能量,是怎麼轉換成輻射壓的呢?這一切具體是怎麼一個機制呢?換句話說,能量是怎麼轉換成壓強的?

在我們的印象裡,力量是可以產生壓強的。能量其實也可以。氣體分子具有動能,所以大氣壓就這樣產生了。

天體吸收了能量為e的光子流能量,使得宇宙輻射光子流不再均衡作用到天體上,天體會感覺到能量為e的光子流從各個方向衝撞自已。輻射壓就這樣產生了。天體輻射壓使得天體表面的物體吸附在天體表面,不會掉到宇宙深空裡去。

地球表面的物體,會受到重力,mg,勢能為mgr,r為物體離地球表面的高度。P是地球輻射壓,其實就是地球的重力加速度g。

能量為e的光子流衝撞天體而來,會使天體產生一個輻射壓場,場內的每個點,都會有勢能mPr=mP吸收/r2,r為這個點到天體中心的距離。勢能e=勢*r=mPr=mgr。位於這個點的質量為m的物體也會有重力,重力=mP=mg= mP吸收/r2。這個場的一個點的場強或重力加速度P=P吸收/r2。P吸收的大小決定著能量e的大小,決定著輻射壓場場強的大小。

◇◇◇◇◇◇◇◇◇◇◇◇◇◇◇◇◇◇◇◇◇◇◇◇◇◇◇◇◇◇◇◇◇◇◇◇◇◇◇◇◇◇◇◇◇◇◇◇◇◇

◎電子為什不會掉到質子上去?

原子內部,電子圍繞原子核高速運動,原子核由質子與中子組成,具有正電荷,電子具有負電荷,電子被質子以電磁力牢牢吸引。麥克斯韋電磁理論認為,電子繞核運動由於軌道與速度方向經常改變,電子的軌跡將是一段不斷變化的電流,產生變化的電場,必須向外輻射電磁波,電子能量逐漸降低,最終落入原子核,質子與電子中和成為中子。原子將不能穩定存在。但事實上原子可以穩定存在,這一切並不會發生。這是什麼原因呢?

不確定性原理被用來解釋這個現象:不可能同時知道一個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粒子位置與粒子速度的不確定性之乘積,必然大於或等於普朗克斯常數除於4π(ΔxΔp≥h/4π)。電子如果落到原子核裡,電子的速度與位置就得到確定了,這不符合不確定性原理。

可這又有另一個問題,質子本身作為一種基本粒子,也必定符合不確定性原理,具有一個無法同時確定的速度與位置。為什麼電子與質子結合成為中子,就違反了不確定性原理呢?

而且,中子星的存在,就使這個解釋不再合理。中子星的產生,就是因為電子全部墜落到原子核上,同質子結合成為中子。這說明,電子墜落到質子上,是可以發生的事情。

玻爾的電子的能級軌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量子力學的對此的合理解釋是:玻爾假設電子處於某些定態(即我們現在所說的軌道)時,由於速度不改變,電子形成的電流與電場不會改變,所以不會輻射電磁波。到了薛定諤仍然沿用這個假設,只不過將定態波函數理解為駐波(這是量子力學另一個假設)以解釋它的穩定性。駐波即繞著圓轉動的波,在轉了一週後能完美地光滑銜接起來。這樣就不會發生自我疊加而干涉抵消的情況。這要求電子軌道的周長必須是電子波長的整數倍。

電子在原子內部的運動,是有不同能級的,每個能級形成一條軌道。當然這種軌道上的電子,並非直線運動,而是一種概率運動,按照波函數的概率展開,離軌道越遠,電子出現的次數就越少。離核越遠的軌道,其能量級越高。軌道線附近電子出現的次數就越多。相對於電子而言,原子是一種很大的空間,相當於行星環繞的太陽系。電子並非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出現,軌道能級也並非在任何位置都可以。電子吸收光子後,就會發生能量躍遷,跳到離原子核更遠的高能級軌道。電子發射出光子,就會跳到離原子核更近的低能級軌道。電子是一種波,有一定的波長。電子軌道的周長,必須與電子的波長相對應,周長需要是電子波長的整數倍。所以電子能在哪條軌道上運動,不是隨意想去哪就去哪的。電子只能在一些特定的軌道上運動。電子如果掉到質子上去,那軌道周長為0,那電子就是再是波了。那是不可能的。除非被施加非常巨大的壓力,使電子被壓迫而與質子結合,否則電子是不會掉到質子上去的。

但是,軌道能級的理由並不能完全解決其中存在的疑問:電子這麼快的速度,是怎麼來的?天生的嗎?可就算是天生這麼快速度,電子是有質量的,就算最初的速度再快,隨著能量慢慢消耗,也會慢慢停下來的。

電子在目前的穩定高速狀態,的確可以避免掉進原子核裡。但電子不可能一開始就天生這麼快的速度吧。假設宇宙創始之初,電子速度很慢,那麼電子在繞原子核飛行時,就會被質子越拉越近,離心力小於吸引力,電子就會掉到原子核上去。由於這個過程並不是因為電子吸收光子而發生的,所以並不受能級軌道周長必須是光子波長整數倍的限制。故這是可以發生的。

可不可以這麼認為:電子在宇宙創生之初,速度並不快,所以相當多的電子被質子吸引,兩者吸在一起成為中子。後來電子慢慢速度越來越快,開始穩定繞著原子核旋轉。

這並不符合現實。宇宙的中子並沒有顯得比質子多很多。相反,氫原子是宇宙裡最多的原子,由質子與電子組成,並不包括中子。可見宇宙裡的中子相比質子電子而言,還要少很多。

所以,創始之初,電子的速度就肯定很高,使得質子無法捕獲電子。這當然不是因為宇宙大爆炸的初速度。由於電子有質量,宇宙大爆炸的初速度再大,電子都會慢下來,直至停止運動。

而且,電子的速度從開始到現在,就一直沒有慢下來過。一直以很高的速度在運動。使得質子始終無法捕捉到電子。

這需要一個理由。

結合分子的運動,我們可以清楚了,電子高速運動的原因,在於宇宙輻射壓光子流的衝撞。宇宙輻射壓光子流從宇宙大爆炸之後,就開始衝擊電子質子等基本粒子。由於質子中子質量較大,所以速度還不算很快,但會一直保持振動狀態,即使在超低溫也如此。但電子因為質量很小,所以運動速度非常快。質子從一開始就無法用其電磁力來捕捉到電子,只能使電子圍繞其旋轉形成一個微型太陽系。原子就這樣形成了。如果沒有宇宙大爆炸形成的輻射光子流對電子的衝撞,原子就無法形成,質子全部被電子中和,宇宙就只剩下一個個中子,只是一片沒有任何意義的中子宇宙。

即使在現在,質子捕捉電子的難度如此大的原因,也有一部分要歸功於宇宙輻射壓光子流。光子流的衝撞、電子吸收光子能量,使電子始終能在損失很多能量後也能以高速運動,不被質子抓獲。

所以對於“電子為何不會掉到原子核上去與質子中和”這個問題,《時空波動論》提出了與量子力學並不相同的解釋。《時空波動論》認為,電子之所以能夠避免消耗光能量掉到原子核上去,是因為宇宙輻射壓光子流充滿著宇宙,每個原子內部也到處都是光子,電子可以隨時吸收光子來補充能量。每當電子就要掉到原子核上去時,就會由於新吸收一些光子的能量,而重新恢復活力,保持在原軌道,甚至躍遷到更高能級軌道上去。

光子的高速碰撞,使電子始終能夠保持高速繞核運動,不會衰減其動能。

金屬中自由電子的平均速度非常大,現已證明,即使是在絕對零度,銅內部自由電子的平均速度約106m/s。原因何在呢?因為絕對零度的狀態,熱運動不存在了,自由電子從哪裡得到高速運動的能量?

只能是來自宇宙輻射壓光子流的衝擊。金屬看起來非常緻密瓷實,但在光子這種微觀粒子看來,其實金屬充滿了空隙,可以自由地進入。因為金屬原子核只佔去原子體積的非常小比例,原子絕大部分空間都是空的。光子可以自由進入這個空間。從而衝撞自由電子,使電子逸出金屬表面。

自由電子的運動雖然非常激烈,但它們不會跑到金屬外面去。這表明金屬表面存在一種阻止自由電子從金屬逸出的作用。因為從能量角度看,電子處在金屬內部時的能量一定小於它處在金屬外部時的能量,電子欲從金屬內部逸出到外部,就要克服阻力。光電效應就是光子衝擊電子,使電子獲得能量逸出金屬表面的過程。

只是光子無法順利地穿透金屬。正象電子如果沒獲得額外能量就無法逸出金屬表面一樣,光子在金屬內部飛行速度大大下降,在金屬內部的能量是低於光子處於金屬外部的。光子以低速運動在金屬內部,要想穿透金屬,就必須得到額外的能量激發。只有少數光子能夠在沒有額外能量的激發時可以穿越金屬,因為金屬內部有一個穿越通道,每次都會有特定數量的光子被質量子頒發通行證,送入穿越通道,直接穿透金屬。其它的光子,如果沒有被金屬吸收,都會被通過反彈通道被反彈回去。

行星為什麼能高速運動?這跟電子這種微觀粒子不一樣。宇宙輻射壓光子流作用到行星上,是四處均衡的,行星不會因此而受到影響。這跟電子不一樣。電子作為基本粒子,光子流無法均衡作用到電子上,使電子始終具有很高的動能。行星運動的動力,來自於太陽的輻射壓。

用輻射壓理論,可以解釋任何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從宇宙到原子的各種原本無法解釋的現象,從此都可以被理解被掌握,簡潔而完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