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欠缺父愛和母愛的孩子,成年後內心的缺憾也無法縫合!太扎心

我們總說沒有哪個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因為父母外出奮鬥也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經濟基礎和未來。但凡你有千萬個理由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但童年欠缺父愛和母愛的孩子,長大後內心的那份缺憾卻是永遠無法縫合的。

童年欠缺父愛和母愛的孩子,成年後內心的缺憾也無法縫合!太扎心

01

誠誠是我大學同學,他從四歲半開始,就被爸爸媽媽寄養在伯父伯母家。雖然伯父伯母帶他也不薄,但每次看著別的小朋友有爸爸媽媽接送的時候,內心還是特別羨慕的。

年幼的誠誠也免不了調皮,比如,吃飯前,總想著爭著搶著端碗筷,但不小心摔跤打碎了飯碗之後,就會受到責備“你怎麼弄的!看吧,碗又被打碎了!把賬記好,讓你爸媽回來賠我。”誠誠嚇壞了,害怕父母知道後怪自己不聽話,又不要他了,想著想著眼淚就止不住的往下流。

誠誠睡覺喜歡踢被子,尤其是冬天,踢開被子後就特別容易感冒,經常都流著鼻涕。伯母挺有愛心的抱著誠誠睡覺,讓誠誠的背貼著伯母的肚子,這樣誠誠的背就不容易著涼,感冒也要好得快些。但誠誠每天晚上都要踢很多次被子,有時候伯母生氣了,就會揪幾下誠誠的大腿,這個時候誠誠若是被痛醒了,就會想媽媽:“如果是我的媽媽,她一定捨不得這樣揪我吧。”

放學回家途中,其他小朋友總是嘲笑誠誠:“你就是個沒有爸媽的野孩子!你爸媽都不要你了,不然怎麼會把你留在你伯父伯母家。你就是個可憐蟲,沒人疼也沒人愛。”誠誠一忍再忍,但對方卻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挑釁,最終誠誠和說他的小朋友扭打在一起。

童年欠缺父愛和母愛的孩子,成年後內心的缺憾也無法縫合!太扎心

02

沒有太多文化的伯父伯母知道後,也沒怎麼安慰誠誠,反而責備他:“成天只知道惹事,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嗎?你現在還學會打架了,信不信跟你爸爸媽媽告你!”誠誠很委屈,明明就是他們欺負我,為什麼現在還成了我的錯了。誠誠流著淚水,傷心的在本子上寫下:“爸爸媽媽,你們什麼時候回來接我?”

誠誠上小學後,學會了很多漢字,也學會了寫信。在收到父母來信的時候,他工工整整的開始回信了。剛開始的一兩次,他都會誠實的寫上自己在家裡的各種情況,包括開心的不開心的都會在信中給父母分享。但伯父伯母每次寄信前都會打開看,然後一條一條的指出,讓誠誠修改,不能讓父母覺得伯父伯母對他有半點不負責任。從第三次開始,誠誠學會了報喜不報憂,哪怕自己心中有再多的小情緒都藏起來,不讓任何人知道。

從上幼兒園到小學畢業,整整8年時間,誠誠只見了父母三次面,每一次都不超過七天。

童年欠缺父愛和母愛的孩子,成年後內心的缺憾也無法縫合!太扎心

03

誠誠上六年級的時候,有些親戚得知他父母給他生了一個弟弟,每次遇到誠誠的時候就會說:“你爸媽這次是真的不要你了!他們都給你生了一個弟弟了,以後都只喜歡你弟弟,不喜歡你了。”第一個人這樣說的時候,誠誠反駁道:“你騙人!”第二個人這樣說的時候,誠誠怒吼道:“才不是你說的那樣!”當第三個、第四個人都這樣說的時候,誠誠真的傷心了,每個人每次見著自己都這樣強調,看來事實真的就是這樣了。

誠誠上初一的時候,父母真的回家了,的確給他帶了一個小弟弟回家。誠誠寫作業的時候,弟弟就去撕他的本子,每次誠誠給父母反映的時候,父母不怪弟弟,反而責罵誠誠自己不把作業本子保管好。

爸爸媽媽不再叫誠誠“乖兒子”,反而時時刻刻都叫弟弟為“寶貝”。誠誠很失望,在這個家裡他感受不到愛,更多的時候覺得自己是多餘的,覺得自己就像一個外人。

誠誠心想:“原來親戚們說的,爸媽不要我了都是真的,只是自己一廂情願的不肯承認罷了。”在家裡得不到父母的關注後,誠誠開始以曠課、逃學、早戀等方式企圖引起父母注意。可父母非但沒有明白這一切的初衷都只是誠誠太渴望父愛和母愛了,反而換來的是一頓頓痛打。這樣灰暗的日子持續到高中後,誠誠開始不去計較這些瑣碎的得失了。如今誠誠也為人父母了,但回想起自己童年缺失的父愛和母愛,眼角總是泛著淚花。

童年欠缺父愛和母愛的孩子,成年後內心的缺憾也無法縫合!太扎心

看過身邊太多的例子,我一遍又一遍的勸誡自己,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雖然掙錢很重要,但陪伴孩子健康成長更重要!您覺得呢?歡迎說出您的看法,讓我們一起探討探討。

歡迎大家點擊關注“曦曦媽說教育”,讓我們一同探討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