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欠網貸不還,平台有權利要求父母代還嗎?

子女欠網貸不還,平臺有權利要求父母代還嗎?

網貸強監管時代,催收與借款人之間的博弈可以說上升到了白熱化的階段。

曝通訊錄、各種法院傳票、紅頭文件、上門要債、專人跟蹤等手段集中全上:

“正在上樓的這位小哥是去我家要錢的嗎?”

“法院傳票會不會直接寄到公司前臺?”

“感覺今天一整天都有人跟著我的樣子,什麼情況?”

最近更有貸友反應,有催收直接威脅她的父母,要求父母為貸友代償。

貸友就納悶了,催收或者網貸平臺到底有沒有這樣的權利要求讓家裡人還呢?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梳理下這方面的相關法律規定。

子女欠債,父母是否應該替他們還債?

成年子女是完全行為能力人,自己承擔責任。

成年子女自己欠下的錢,債權人只能讓債務人償還,不能要求其父母還錢,法律上成年子女和父母的財產分的很清楚,不存在連帶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第11條第一款規定:

十八週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如果這個子女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其與他人的借款合同又是合法有效的。

根據《合同法》第八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該借款合同僅對合同雙方有約束力,就是隻能由子女自己還債,父母無還債義務。

當然如果父母經濟狀況良好,而子女目前經濟狀況困難,也可以暫由父母自願代子女償還,待子女有償還能力時再還給父母,其他人不能逼迫債務人的父母歸還欠款。

關於借款人還款,法律又是如何規定的呢?

欠款人暫時無力償還的,可按照《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由欠款人分期償還。

欠款人永久無力償還的,就只能用欠款人的個人現有財產來清償了,這需要經過法院審理、作出判決,再付諸執行。

也就是說欠款人有多少個人財產可供執行,出借人就拿多少。

欠款人的債務,配偶是否有償還責任要論情況。

新婚姻法規定:

共籤=共債=共還

夫妻一方事後追認=共籤=共債=共還

通俗點說,就是:

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借錢為家裡買了一棵大白菜=共債=共還;

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借錢做生意:債權人舉證用於家庭,如舉證失敗=另一方不用還;如舉證成功=共債=共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