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中,負債越多就會越有錢嗎?

小編想說的是,可能題主把因果關係給弄反了,並不是負債越多的人越有錢,而是越有錢的人負債越多。不知道這種邏輯會不會讓人覺得有些繞呢?

越有錢的人負債越多

或者很多人真的不理解,有錢為什麼還要負債呢?

改革開放幾十年以來,我們數數身邊耳熟能詳的企業,包括房地產行業,也包括其他行業,有幾家企業敢說我沒從銀行貸過款的?老乾媽的政策:不偷稅、不貸款、不融資、不上市被無數人傳頌,但老乾媽只有一個,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貸款基本是企業必備技能,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知名企業,包括上市公司,萬達地產今年瘋狂甩賣資產,對外的說法也是要降低公司負債率,雖然王健林一直說萬達的負債率不高。而像馬雲的阿里,馬化騰的騰訊,也都是負債高手,今年初就傳出騰訊正在尋求20億美元貸款,阿里巴巴出手更大方,年初的時候就在尋求50億美元貸款。至於說他們貸款的用途,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但從這些數據中不難看出,大家其實都在貸款。

大家也可以問問身邊做企業的人,有幾個是不貸款、不借錢,完全靠自己掙的利潤滾動發展起來的?非常少。

貸款額度也是根據公司規模決定的,像騰訊、阿里動輒可以貸個幾十億美元,甚至還不需要抵押物,他們每年公佈出來的財報就是最好的抵押物,一些中小企業顯然沒有這麼多抵押物,所以他們貸款的金額也就會少一些。長此以往,也就形成了越有錢的人負債越多的現象。

在當今社會中,負債越多就會越有錢嗎?

銀行的縱容

銀行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嫌貧愛富的機構,他們更願意把錢借給有錢人,原因很簡單,有錢人更有能力還錢。這個道理並不難理解,假如你有錢,同時有A和B兩個人向你借錢,都是和你借10萬,A家庭富裕,每個月收入5萬,B不思上進,沒有穩定收入,趕上運氣好能混個溫飽,運氣不好基本上就是飢一頓飽一頓,或者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如果你必須且只能借給一個人,你更願意把錢借給誰?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吧?

更何況銀行是以盈利為目標,並不論關係的親疏遠近,或者不完全論關係,這種情況下,還款能力決定了銀行是否願意貸給你錢,有錢人更有還款能力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銀行顯然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在當今社會中,負債越多就會越有錢嗎?

越有錢的人越有掙錢的能力和機會

這也是一個非常容易理解的道理,我們舉個極端的例子,同樣是10億美元,給你或者給馬雲,在同樣長的時間內,誰更有能力和把握讓這10億美元增值?顯然是馬雲,因為他已經有了現成的平臺、資源和人脈,甚至不需要做多少前期準備和籌備工作就能讓這些錢開始產生收益,且收益還不低。而把這部分錢給你我,顯然我們都沒有這樣的能力。當然,你也可以說你有這個能力,但這種事情只你自己相信是沒用的,最重要的是得讓出錢的人相信。顯然出錢的人更願意相信馬雲比你多有這樣的能力。因為他們掙錢的能力、機會更多。

在當今社會中,負債越多就會越有錢嗎?

一種錯覺

負債越多越有錢有時候也是一種錯覺,我們再來舉個例子。A和B都是窮光蛋,但A從銀行貸了一千萬,B沒從銀行貸款,這時候顯然A的消費能力會更強,不管這些錢到期後是否能還上,至少現在看來,A手裡比B多了一千萬,足夠A風光很長一段時間了。在B看來,顯然是負債越多越有錢。

當然還有其他因素,這些原因疊加到一起,就形成了一種越有錢負債越多的現象。也會給很多人一種“負債越多越有錢”的錯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