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和元帥是校友

原来,我和元帅是校友

順慶青年

與你的美好相遇

有一個故事

我們從春天講到了冬天

有一個故事

我們從昨天講到了明天

有一位老人

從中國影響到了全世界

有一位老人

從上個世紀影響到了下個世紀

今天

再道一聲

小平,您好

原来,我和元帅是校友

今天

鄧小平誕辰114週年

他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他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

他恢復高考

他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命運

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1997年3月2日上午

一架銀色專機離開北京西郊機場

飛向祖國的遼闊大海……

捐獻角膜、解剖遺體

不留骨灰、撒入大海

——這是鄧小平的遺願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

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他用行動踐行了他的誓言

紀念

是為了更好地前進

原来,我和元帅是校友

而以“三總之鄉”“中國綢都”“果城”“三國文化發祥地”等著稱的“成渝第二城”南充,也為中華文明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原来,我和元帅是校友

中國

綢都

四川·南充

數千年來,南充這塊土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英雄豪傑,有抗金名將張憲;明有父子宰相陳以勤、陳於陛、"嘉靖八子"之一的任翰、詩書雙絕的黃輝;此後又有吳玉章、楊暗公等在南充開展革命活動;更以開國元勳朱德元帥、民主革命家張瀾、大將羅瑞卿以及共產主義戰士張思德等聞名於世。

他們中有的故事成了爺爺口中的“想當年”

開口談起時,滿是激動與讚歎

有的則成了爸爸口中的“歷史書上的老鄉”

翻開書時總想把他的故事補充完

而今這些故事,

將在我們、我們後代身上繼續流傳,

乃至浸入我們的血液

原来,我和元帅是校友

這些故事,請聽我們娓娓道來

朱德

原来,我和元帅是校友

他的故事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南充市儀隴縣人,字玉階,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毛澤東主席的終身親密戰友,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八路軍總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十大元帥之首,中華人民共和國全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1893年,朱德6歲時入丁傢俬塾讀書。

1906年春,在席老師同窗好友劉壽川幫助下,朱德考入張瀾為校長的順慶府中學堂(今南充市第二中學)

1911年10月30曰(農曆九月初九),雲南新軍37協協統蔡鍔響應辛亥革命,在昆明發動"重九起義",派朱德帶一個連攻打總督衙門,活捉總督李經羲,取得圓滿成功,次年升為營長。

1922年3月朱德離開昆明,剛到達重慶,楊森請他擔任師長,他謝絕了。

1922年11月下旬,朱德和孫炳文找到了周恩來,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要求。

1925年朱德到蘇聯學習軍事,次年回國。

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

1930年起,朱德任工農紅軍第一軍團軍團長、第一方面軍總司令、工農紅軍總司令,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1940年提出南泥彎開荒種地政策,粉碎了國民黨對抗日解放區的封鎖,有力保障瞭解放區軍民的抗曰活動,為革命作出重大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朱德任黨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庶,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央軍委副主席。

1955年授予元帥軍街,1959年起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

羅瑞卿

原来,我和元帅是校友

他的故事

羅瑞卿(1906年5月31曰-1978年8月3日),南充市順慶區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1920年春考入川北大林寺高等小學。1923年在張瀾創辦的南充中學讀書。在張瀾引導下,開始接受新文化和信仰共產主義。

1926年6月同黃埔軍校畢業的李介等參加聲援南充六合絲廠工人罷工鬥爭。

1932年3月任紅四軍政委。6月任紅一軍團政治保衛局局長,參加第四次反圍繅戰爭。

1940年,任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主任,參與百團大戰的組織指揮。

1975年8月,任中共中央軍委顧問。1977年8月任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

1978年8月3曰在德國治療腿傷時因突發心臟病去世。

張瀾

原来,我和元帅是校友

他的故事

張瀾(1872年4月2曰-1955年2月9日),字表方,原南充縣中和鄉,今西充縣蓮花鄉人(1952年劃歸西充)。清末秀才,偉大的爰國主義者,著名的民主主義革命家、教育家,德高望眾的國家領導人之一,中國民主同盟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

1894年張瀾22歲考中秀才。1902年進入四川尊經書院深造。

1906年任四川省遊學預備學堂學監。

1907年回南充,任順慶府官立中學堂監督,並先後創立初、高等小學和南充端明女塾(今南充第五中學)。

1911年任川漢鐵路股東會副會長,發起組織四川保路同志會,與四川立憲派首領蒲殿俊等領導四川人民開展保路運動。

辛亥革命後,張瀾被任命為四川軍政府川北宣慰使。

1913年4月,張瀾當選為國會眾議院議員,結識蔡鍔,並加入進步黨,任該黨四川支部常務委員。

1914年,袁世凱解散國會,張瀾回四川任順慶府中學堂(今南充第二中學)校長。創辦南充縣立中學(今高坪區白塔中學)和南充實業學校(今南充蠶絲學校)。

1916年8月14日北京政府任命張瀾為四川嘉陵道尹,主持川北政務。

1917年11月,張瀾被北洋政府任命為四川省省長。

1949年9月,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選舉張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政協常委。同年10月1曰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開國大典。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張瀾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2月,第二屆全國政協會議上當選為政協副主席。

1955年2月9曰在北京病逝,享年83歲。

司馬相如

原来,我和元帅是校友
原来,我和元帅是校友

他的故事

司馬相如(前179--前118) 字長卿,因仰慕戰國名相藺相如而改名。出生成都,僑居蓬州(今蓬安縣)。西漢官員、辭賦家。工辭賦,代表作巜子虛賦》使其成為辭賦代表作家,有"賦聖"和"辭宗"的稱號。

公元前135年,相如任郎官已數年。正逢唐蒙受命掠取和開通夜郎及西面的僰(bo)中。徵發巴、蜀二郡吏卒上千人,徵調陸路及水路運輸人員一萬多。百姓大為震驚和恐懼。皇上聽說這種情況,派司馬相如去責備唐蒙。相如告之百姓,唐蒙所為,並非皇上本意,發《諭巴蜀檄》公告,恩威並用,效果良好。相如回京向皇上彙報。唐蒙巳開通了夜郎及西南夷的道路。這時,卭、笮(zuo)的君長聽說南夷已和漢廷交往,請求漢廷也委託他們官職。皇上授司馬相如中郎將,持節出使,平定了西南夷,使各少數民族與漢廷合作,為開發大西南做出了貢獻。不久,相如被告發受賄,遭免官。歲餘,重新啟用,仍為郎官。

公元前118年因病免官,住茂陵,同年病故。

陳壽

原来,我和元帅是校友

他的故事

陳壽(233-297),字承祚,三國時期蜀漢,四川南充市順慶區人。著名史學家。

陳壽少時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蜀漢時任衛將軍姜維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屈意附從。陳壽不肯屈從黃皓,屢遭譴黜。蜀國滅亡時,陳壽36歲。入晉後任著作郎、長平太守、治書侍御史、太子中庶子等。

280年晉滅吳即太康元年,陳壽48歲開始撰寫巜三國志》。巜魏書》30卷,巜蜀書》15卷,巜吳書》20卷,歷時10年,記敘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至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共60年曆史。

陳壽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元康7年即297年病逝,享年65歲。

陳以勤

原来,我和元帅是校友

他的故事

陳以勤(1511-1586),字逸甫,號松谷,別號青居山人,明代,南充市高坪區青居鎮人。明代中期名臣,與其子陳於陛人稱父子宰相。

1541年陳以勤考上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後為裕王講官,遷修撰,進洗馬。

1567年穆宗(裕王)繼位後,多次上書進諫,得罪內閣首輔高拱而致仕。

1586年病逝,追贈太保,諡號"文端"。

陳於陛

原来,我和元帅是校友

他的故事

陳於陛(1543-1596),字元中,號藎齋,陳以勤之子,今南充市高坪區青居鎮人,明代萬曆年間禮部尚書。

1594年首輔王錫爵辭職後兼東閣大學士,進入內閣,成為宰輔,參預機務。

陳於陛任內政績突出,得例金三十萬,一半救濟貧生,一半送給養濟院。對窮苦百姓極為關心。

1596年陳於陛在京城南郊外患傷寒病逝。歸葬南充城西火鳳山下桂花坪。

原来,我和元帅是校友

他們的事蹟世代流傳

他們的故事膾炙人口

他們的故事刻在我們每一個南充人的骨子裡

你珍藏著他們的哪些故事呢

評論區等你講故事原來,我和元帥是校友

來源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