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蘇57爲何落後於中美兩國隱身戰機?終於有人給出真實原因

2011年1月11日堪稱是世界航空史上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在這一天,編號為2001的殲20戰機技術驗證機首飛,不僅預示著中國正式躋身五代機俱樂部,也宣告了航空屆蘇俄紅色時代的正徐徐落幕。因為在此之前,所有人都沒懷疑過一件事,那就是俄羅斯將是全球第二個裝備五代機的國家。

俄羅斯蘇57為何落後於中美兩國隱身戰機?終於有人給出真實原因

在今年2月下旬,俄軍正式下令2架蘇-57啟動實戰環境下測試。這意味不具備五代機隱身標準的蘇-57服役將成定局,蘇聯到俄羅斯五代機計劃的慘淡收場更成為不少軍迷扼腕嘆息的話題。

很多小粉絲可能不知道,前蘇聯是與美國同期開展五代機計劃的國家。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米格設計局和蘇霍伊設計局就展開了名為“I90”的下一代戰機的研製計劃。但相比美國F22順利問世服役,經歷瞭解體的俄羅斯下一代戰機的問世過程則曲折了很多。

90年代,蘇霍伊航空集團一開始推出了具備複合材料,有前掠翼、能以45度迎角戰鬥的蘇47金雕,在97年率先完成首飛;隨後,米格航空器集團推出的米格-1.44也在計劃被延誤9年後,於2000年完成試飛,小編還能記得當年軍事雜誌上對這兩款標新立異的驗證機各種溢美之詞,而俄羅斯雙雄接連登場,對有蘇聯情懷軍迷來說,驚豔程度完全不亞於美帝YF-23和YF-22比翼齊飛。

但兩大設計局費勁心力前腳搞出這兩款驗證機,後腳就迎來了俄當局的冷水。1998年俄羅斯重新制定第五代戰機的技術要求並推出新計劃,蘇-47和米格-1.44先後被終止研發,永久封存。在俄羅斯軍方2002年正式選中蘇霍伊公司的蘇-57戰機的前身T-50技術驗證機,但俄羅斯新戰機研發的顛簸並未就此結束。

俄羅斯蘇57為何落後於中美兩國隱身戰機?終於有人給出真實原因

2011年8月16日,一架T50驗證機在莫斯科航展墜毀;2014年6月10日,另一架T50驗證機發生起火機體燒穿。雖然事故是戰機騰飛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但蘇-57戰機不僅問題不能充分解決,還具備了兩大先天缺陷,則讓大多數軍事專家對這款戰機是否應該劃分為第五代戰機持否定態度。

首先,先後製造了9架原型機的蘇-57,至今仍未公開展示過該機在空中打開彈艙和發射導彈的畫面。讓人對蘇57是否具備使用彈艙併發射導彈的能力保持懷疑,急於推銷T-50的俄羅斯雖然不斷辯駁,卻至今沒有公開相關的資料。

更大的問題是隱身,國內外某航空專業院校和機構曾做過測試,就是蘇57在不同頻率下RCS比隱身修型的四代機好不了多少,更是遠遜於F22和殲20,美國防務專家大衛·馬宗達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也對蘇57做了一個形象的描述:蘇57的雷達信號看起來像是一個“吃豆人”, 因為這款飛機設計不注重全向隱身。

俄羅斯蘇57為何落後於中美兩國隱身戰機?終於有人給出真實原因

從引領行業潮流的航空航天的巨頭,到無法研製出合格的五代機,俄羅斯20年的滑坡折射出的則是國家發展的杯具。

冷戰時期,蘇聯國內曾做過這樣的統計:蘇聯國防工業每年生產的作戰飛機相當於美國空軍全部飛機總和,平均7小時造出1枚導彈,坦克年產量2000輛以上……這些恐怖數字的背後,是蘇聯龐大完整的國防產業鏈條和分工非常細緻的合作生產體系。

但隨著90年代俄羅斯聯邦推行了軍工轉產和裁軍。從90年代起,撥款銳減,熟練幹部加速流向其他業務領域。據評估,1991-1995年國防工業部門流失了250萬名工作人員,研發經費減少91%、軍事產品減少約就成,一大批作戰裝備被裁減。

經過這樣的大起大落,俄政府軍工實力銳減。特別是普大帝上臺後,俄軍工企業總數又將裁減2/3,於此同時,俄羅斯還出現了嚴重的人才斷檔。今天廣泛宣傳很多熱門武器都是蘇聯時期的項目,俄羅斯只不過完成了收尾工程;就算全新的蘇-57,也殘留著上一代戰機的影子,俄羅斯國防工業衰退程度現在已無法評估,可以確定的是,大老哥恢復往昔的輝煌的努力正在變為泡影。

俄羅斯蘇57為何落後於中美兩國隱身戰機?終於有人給出真實原因

蘇57的蹣跚是俄羅斯衰退的寫照,也映襯了中國航空今年的整體升級。在改革開放的近四十年年中,中國航空工業迅猛發展,多個型號的新機型陸續飛上藍天,而殲20,運20等一批先進軍機的研製成功,正是我國當時航空工業飛速發展的集成和寫照。

可以說,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直接決定軍事工業的發展,而軍事工業的發展,則更成為國家戰略提升的基石。老大哥自我實踐給我們上了一堂大課,而我們則要以老大哥為鑑,不讓中國航空重蹈覆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