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可以偏心到什麼程度,心理傷害有多大?

一個人的幼年時期,是三觀形成的時

間。小時候所經歷會有重大的影響,好的壞的都會隨著一個人直至生命的盡頭。說個大部分人都有經歷過的吧,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家裡有親戚帶著小孩前來拜訪,剛好親戚的小孩看上“我們”的玩具,而我們的家長在這個時刻,沒有做出正確的決定。往往只是隨手那麼一順,就把孩子的玩具送出去了,沒錯對大人來說這些玩具並不是什麼值錢或者重要的事物,可是那個年齡段的孩子,玩具即是他的所有。

父母可以偏心到什麼程度,心理傷害有多大?

這時候家長正確的做法,是要自己的孩子決定面對其他人的需求,怎麼抉擇自己的選擇。讓孩子知道家長是站在自己這裡的,這便是孩子心裡的歸屬感,一個細節對孩子的心理與性格影響悠遠。身邊所知所聞每一天重複著這樣傷害下一代的劇情。

父母可以偏心到什麼程度,心理傷害有多大?

我說一個我看到的吧。

有次我坐車,旁邊是一家人,爸爸媽媽姐姐弟弟

弟弟大概四五歲

姐姐十三四歲

弟弟要喝酸奶,那種小盒子的酸奶,媽媽掏出一盒,然後對姐姐說:“弟弟喝不了,剩下的給你喝。”

姐姐沒吭聲。

弟弟果然沒喝了,媽媽就把剩下的給姐姐了,姐姐接了,沒說話,像拿垃圾那樣拿著。

過了一會兒,弟弟要吃桃。

媽媽拿出一個桃,對姐姐說:“弟弟吃不了,剩下的給你。”

弟弟果然啃了幾口就不吃了,媽媽又把剩下的桃給了姐姐,這次姐姐沒接。

全程,姐姐都拒絕和家人交流,一句話都不說,甚至不願意看家人一眼。

多聆聽孩子的心聲吧,為了他以後的未來,也為更瞭解他們。

父母可以偏心到什麼程度,心理傷害有多大?

從上面這件事得知,很難以想象“姐姐”以後的感受,即是父母怎麼去教育,或許她心裡面也存在著反感與厭惡吧。要是看到本文的各位,請多轉發告訴自己身邊的愛人朋友,不要再讓自己的下一代繼續承受著這樣的痛苦了。不要因自己的行為,讓孩子們帶著反感與厭惡看待這個世界。孩子們是一張白紙,上面需要畫著亮麗的色彩與動感的線條,還有一顆對於未來期待的心;而不是單調昏暗的色彩,還有對世界歧視與絕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