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魚梁河打造公園 龍洞橋被水淹沒

貴陽市南明區龍洞堡的魚梁河沿岸的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範圍內,正在打造一座北靠龍水路、南靠西南環線、東臨機場路、西臨龍洞堡大道的“生態公園”,面積113.06公頃,總投資12.7億元,一共設置了八個核心景觀區,包括杉嶼水趣(親水活動區)、雲谷穿越(谷地遊憩區)、林溪漫步(溼地遊覽區)、柳灣曉憩(濱水遊覽區)、魚粱飛鷺(生態涵養區)、雙龍雲起(山地遊覽區)、虹橋飛渡(展示活動區)、雲盤唱晚(文化體驗區)。該項目屬於貴陽市規劃的28個示範性公園之一,目前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預計2018年10月開園。

貴陽魚梁河打造公園 龍洞橋被水淹沒

俯瞰魚梁河峽谷

今年年初有熱心市民經過實地考察發現,這個所謂“生態”項目,由於不合理的河道改造,實際上對魚梁河的原始的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並且由於見龍大橋拆除重建的施工緻使河水變渾,影響了魚梁河下游東郊水廠的水質,於是及時向有關部門進行了反映。

貴陽魚梁河打造公園 龍洞橋被水淹沒

在施工現場可以看到一則關於整改的通告

昨日又有文物愛好者來到正在修建的公園,發現由於在河上築壩造湖提升了水位,可能給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龍洞橋也造成了一定的隱患。最近連連下雨,若有洪水過境,古橋可能因為過水不暢受到損壞。

貴陽魚梁河打造公園 龍洞橋被水淹沒

龍洞橋,又名見龍橋,俗稱老橋,始建於明朝初年,位於龍洞堡見龍大橋(現已拆除)上游(西南方)300餘米的河灣處,是一座青條石砌成的三孔石拱橋,東西朝向。

貴陽魚梁河打造公園 龍洞橋被水淹沒

龍洞橋長64米,寬的一端8.5米,窄的一端4.7米,依山形水勢,修建得別具匠心,是由一座單孔石橋和一座雙孔石橋銜接而成。

貴陽魚梁河打造公園 龍洞橋被水淹沒

2003年10月,龍洞橋被列為了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貴陽魚梁河打造公園 龍洞橋被水淹沒

明弘治《貴州圖經新志·關梁》載:“龍洞橋,在治城南十里龍洞鋪側。”嘉靖《貴州通志》載:“龍洞橋,在治城南龍洞河上。”清乾隆《貴州通志》載:“龍洞橋,在城南十里頭鋪。”道光《貴陽府志》載:“龍洞橋,在城南十五里頭鋪。”根據《徐霞客遊記》記載的黔遊路線,明代大旅行家徐宏祖應該也曾走過這座橋。

貴陽魚梁河打造公園 龍洞橋被水淹沒

作為公園的一部分,古橋旁邊已經新修了木棧道,但是橋頭原本殘存的幾十米古驛道現在卻消失了。

貴陽魚梁河打造公園 龍洞橋被水淹沒

古龍洞橋頭的古驛道原貌

所幸民國時期修建的那座石拱龍洞橋目前尚在,站在橋頭往下游方向望去,貴州社院大樓正下方的垂直崖壁上,有一些紅色的字跡,那便是1928年時任貴築縣長鬍羽高題刻的龍門摩崖。繁體的“龍門”兩個大字,每個字約有2.5米見方,落款為“民國戊辰”。可惜現在由於附近茂密灌木擋住了摩崖,只能隱約辨認出繁寫的部分“門”字。

貴陽魚梁河打造公園 龍洞橋被水淹沒

龍門摩崖所在的崖壁

宋美齡女士曾在自述文章中提及一處名為“龍門洞”的貴陽風景名勝,原文如下:城南有清溪。我曾與委員長到那裡溪旁散步。這條清溪很紆迴的流過一個秀麗的小山峽,名叫龍門洞,峽旁高巖上面,有人刻了許多字,有的年代已經很久。據說溪水完全流入洞中,就不見了,但是這句話不甚可靠。我們親自去視察過這個洞,一部分的溪水流入洞中,但是其餘的水,蜿蜒如龍,流入山間去了。在這寂靜的山峽裡,美麗的野玫瑰在石上結成天然的文繡,鳳尾草和各種不知名的野花錯錯落落的到處點綴著,使得這個地方顯得又幽靜又秀麗,這是因為無人居住的緣故。

貴陽魚梁河打造公園 龍洞橋被水淹沒

從龍門摩崖處再往下游一點,同一面崖壁下方有一個洞口砌了牆的山洞,疑似南明區文物普查所遺漏的一處躲匪洞遺址,可惜由於“生態公園”築壩後水位上漲,已經無法走到洞口那兒去了。宋美齡說的“龍門洞”,指的或許就是龍門摩崖下面這個山洞一帶從前的模樣。

貴陽魚梁河打造公園 龍洞橋被水淹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