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飯要一口一口的餵?這個年齡還餵飯,娃就「傻」了!

眼看著要開始上學了,好多寶爸寶媽在暗自慶幸終於要擺脫孩子的“魔掌”了。但欣喜之餘,又忍不住擔心,在家裡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娃到了幼兒園能好好吃飯嗎?

說起寶寶吃飯這件事,家家都有部餵飯辛酸史。擔心餓著寶寶,於是就抱著喂、追著喂、哄著喂......只想在寶寶張嘴那一剎那,趕緊把一口飯塞進去。

孩子吃飯要一口一口的喂?這個年齡還餵飯,娃就“傻”了!

每天都上演“你追我跑”的餵飯大戰,寶寶心煩,媽媽心累。

不當餵養,導致寶寶失去飢餓感

吃飯本是人的天性,寶寶怎麼就不喜歡呢?

在寶寶小的時候,一餓了就會哭泣,媽媽過來喂他就不哭了,由此可見,寶寶並不是生來就討厭吃飯這件事情的。那麼,是什麼導致寶寶失去了吃飯的興趣呢?

很大的原因就在於媽媽的餵養方式不當。

當寶寶喜滋滋的開始張嘴吃飯的時候,媽媽非常開心,因為寶寶能吃飯了,那就意味著可以健康成長!

於是,媽媽開始了自己的喂投大計。當寶寶把頭扭到一邊,銷售一個勁搖擺的時候,其實就是在用身體語言告訴媽媽“我飽了”。

可是,媽媽總覺得在給寶寶吃一些會更好,於是想方設法往寶寶肚子裡再塞一些媽媽自認為的有營養的食物。久而久之,寶寶就會很煩躁,不喜歡吃飯了。

孩子吃飯要一口一口的喂?這個年齡還餵飯,娃就“傻”了!

抓住寶寶獨立吃飯的黃金期

當寶寶有自己吃飯的意願時,“發射”出一些信號,這時候最適合培養寶寶自主吃飯的能力,我們把它稱為自主進食黃金期。

一般來說,8 個月左右是寶寶自主進食的黃金期,但具體“因娃而異”,我們可以根據三個信號來判斷。

① 伸手去抓大人手裡的勺子或食物;

② 搖頭或躲開大人送去的食物;

③ 模仿大人吃飯時的咀嚼動作。

1歲寶寶吃飯時往往喜歡用手抓,家長不要過於糾正這樣“沒規矩”的動作。因為寶寶用手拿、用手抓,就可以掌握食物的形狀和特性。通過這樣反覆“親手”接觸,寶寶對食物才會越來越熟悉,將來就不太可能挑食。

家長不要因為怕寶寶“搗亂”而剝奪了寶寶自己吃飯的權利,可以用一個小碟盛上適合寶寶吃的各種飯菜,讓他/她盡情地用手或用勺喂自己,即使吃得一塌糊塗也無所謂。

孩子吃飯要一口一口的喂?這個年齡還餵飯,娃就“傻”了!

培養寶寶獨立吃飯的好習慣

千萬不要追著喂!

追著為寶寶吃飯,哪個媽媽都不願意,可是很多媽媽都在做。主要原因就是媽媽們怕寶寶餓著,覺得自己麻煩些,總比餓著寶寶強。但其實吃飯是寶寶自己的事情,當寶寶找到了自己當家做主的感覺後,吃飯的積極性也就來了。

媽媽只要準備足量的營養足夠的飯菜就好了,吃多少、吃什麼有寶寶自己來決定。爸爸媽媽們還應該謹記吃得多≠吃得好,營養均衡才是真的好。家長可以參考“健康食物金字塔”為寶寶準備營養均衡的餐單,按時提供早、午、晚三餐。

培養寶寶吃飯的專注力

小寶寶最感興趣的應該就是玩具了吧。剛開始引導寶寶吃主食的時候,媽媽可以適當的允許寶寶手裡拿著玩具。但是在寶寶能夠自己吃飯的時候,媽媽就要讓寶寶將玩具放在玩具箱裡,告訴寶寶:“讓玩具休息一會,寶寶吃完飯有力氣了再好好玩。”

在寶寶能夠獨立吃飯的時候,媽媽就要給寶寶立一些規矩了。比如不能吃飯的時候玩玩具;不要老是從椅子上跳下來;不要邊吃飯邊看電視等等。這樣時間長了就可以培養孩子的條件反射和心理適應規律。

寶寶剛學著自己吃飯的時候,雖然積極性很高,但因為缺少必要的吃飯技巧,會把餐桌搞得很亂。

這個時候,媽媽一定不要喂寶寶吃飯,經過了“抓飯”、“混亂”的局面後,寶寶就能準確的拿著勺子、筷子自己吃飯了。

孩子吃飯要一口一口的喂?這個年齡還餵飯,娃就“傻”了!

營造良好的用餐氛圍

有些媽媽會把餐桌當戰場和孩子鬥智鬥勇,每次吃飯都弄得緊張兮兮的。孩子容易受氣氛影響,如果氣氛過於緊張自然無法輕鬆地好好吃飯。如果是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中,寶寶更能把注意力放到食物上,當然用一些色彩豐富的餐具更能加分。

吃飯的時候,媽媽不要在餐桌上數落寶寶的劣跡,也不要說任何不高興地事情,可以講一些高興的事情,以改善大家用餐的心情。

飯後獎勵?NO!

面對不吃飯的寶寶,很多家長會脫口而出一句經典臺詞:

“如果你吃完,媽媽就獎勵你棒棒糖!”

為了得到這個獎勵,寶寶或許會很快吃完飯,但這完全是應付啊!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消化不良。

吃飯本該是讓孩子自身感到愉悅的行為,一旦他覺得吃飯這件事,是需要得到“回報”的,他就會認為不好好吃飯是應該的。

孩子吃飯要一口一口的喂?這個年齡還餵飯,娃就“傻”了!

多數寶寶從1歲左右開始就有想拿勺子吃飯的願望,如果父母能把握住這個關鍵時機,充分給予孩子練習的機會,許多寶寶到了2-3歲就能完全憑自己的能力吃飯了。

如果你的孩子,還不會自己吃飯,那麼你是否該反思下自己是不是管的太“寬”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