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正年輕》熱播 專家:展現別樣青春

《那些年,我们正年轻》热播 专家:展现别样青春

《那些年,我們正年輕》海報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9日電(袁秀月)收視率排行前三,還獲得不少年輕人點贊。這部反映大三線建設歷史的電視劇為何能取得這樣的成績?9月8日,電視劇《那些年,我們正年輕》在北京舉行專家研討會,來自出品方、播出方的領導及眾多影視領域專家對該劇的創作進行了討論。

《那些年,我们正年轻》热播 专家:展现别样青春

《那些年,我們正年輕》海報

《那些年,我們正年輕》取材於真實的歷史故事。上世紀60年代,在緊張的國際形勢下,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成功,無數熱血青年也投身到國防科研事業中。《那些年,我們正年輕》的故事就發生在當時的大西南研製導彈基地,它講述了張利軍、馬朝陽等一群一心報國的年輕人從大城市來到西南偏遠地區,積極投身到“大三線”建設並奉獻一生的故事。

《那些年,我们正年轻》热播 专家:展现别样青春

研討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自8月15日在北京衛視播出以來,該劇的收視率逐步攀升,穩居排名前三。一個 “老故事”為何能在競爭激烈的暑期檔成功突圍?

該劇的出品方之一,慈文傳媒的董事長、總裁馬中駿說,這個劇看起來也沒有那麼了不起,但是花的心思、精力、情感和情懷一點都不少。他還說,從讀劇本開始一直到成片,他每次看都會感動。

《那些年,我们正年轻》热播 专家:展现别样青春

馬中駿。主辦方供圖

該劇的總製片人鐵佛透露,劇的名字本來是《大三線》。起初,劇本找了三波編劇來改,最後才碰對了人。

編劇王之理曾在導彈部隊當兵多年,也很熟悉這段歷史和這些人物。播出之後,該劇的收視率和點擊率成績都不錯,鐵佛也很開心,尤其看到00後、90後的熱評,他非常感動。

《那些年,我们正年轻》热播 专家:展现别样青春

鐵佛。主辦方供圖

導演韓曉軍講述了該劇的製作過程,他表示,拍攝時,最重要的就是讓演員們相信,在那個年代確實有一幫這樣的人,沒有個人利益,心中只有國家。

“看到這個題材就想怎麼寫,我當時想到三點,第一點,寫他們的情懷。第二個,寫他們怎麼愛國、愛家、愛事業,但不是空洞的。第三個,寫他們的生活,所以採訪了很多曾在大三線生活的人。”編劇王之理說,他本以為45歲以上的人才喜歡看這個劇,沒想到年輕人也在追這部劇,這說明正能量題材仍然大有市場。

《那些年,我们正年轻》热播 专家:展现别样青春

韓曉軍。主辦方供圖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則說,當下影視界有兩個流行的話題,一個是中國的歷史劇出路何在,一個是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出路與困境。

而從《那些年,我們正年輕》的熱播可以看到,只要有做好劇的勇氣、情懷、能力和水平,中國電視劇的創作主流依然是現實題材。

《那些年,我们正年轻》热播 专家:展现别样青春

王之理。主辦方供圖

“為什麼很多年輕人喜歡這部劇?實際上,我們現在的生活有很大的泡沫,年輕人他在看這樣劇的時候,有很多東西是今天所不具備的,可能某種程度上引起了他們的共鳴。” 在文藝評論家汪守德看來,這部劇真實、生動、準確地揭示了那一代人的精神特質。

《那些年,我们正年轻》热播 专家:展现别样青春

李京盛。主辦方供圖

中國作協全委、理論批評委員會主任範詠戈認為,該劇對題材的整體把握、對故事情節的設計、對情感的濃墨重彩,都很紮實,表演、拍攝也非常到位。

而在《人民日報》文藝部副主任袁新文看來,《那些年,我們正年輕》是一部熱血大戲,它的題材、內容、故事、人物充滿了激情和熱血。

此外,這部戲也把青春兩個字進行了生動的詮釋,青春不是以年齡來劃分的,它是一種精神狀態。雖然人可能到了中年,但是依然可以有青春澎湃的心態和激情。(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