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特使給清朝送來「先進」武器,因爲狩獵出現意外,被放棄使用


1792年,英國政府向清國正式派出使節——馬戛爾尼,他想借著乾隆80大壽為名出使清國,意欲通過談判打開中國市場,馬戛爾尼肩負這個艱鉅的任務,能否完成,他心裡也是七上八下。

英國特使給清朝送來“先進”武器,因為狩獵出現意外,被放棄使用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馬戛爾尼,出身於英格蘭的一個貴族家庭,他是英國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乾隆即將舉辦壽宴,因此,馬戛爾尼特意從英國帶了一份厚禮,其中包括:呢料;望遠鏡;2支氣槍;2支漂亮的獵槍,其中一支嵌金,另一支聯銀;二對加長的馬槍;兩箱愛爾蘭特產波紋絹,每箱裝7匹;兩箱高級英國手製華貴地毯。

英國特使給清朝送來“先進”武器,因為狩獵出現意外,被放棄使用

馬戛爾尼給乾隆準備的壽禮看似豐富,但背後卻暗藏“心機”,在當時,氣槍是十分珍貴的,而馬戛爾尼特意拿出兩把氣槍,就是為了彰顯大國的武力,赤裸裸地暗示,英國不是好惹的。

氣槍,是英國在1779年研製成功的,最早被稱為“風之槍”,氣槍的搶柄是一個大茄子形狀的氣筒,它就是氣槍動力的源泉。

馬戛爾尼見到乾隆後,他特意地給乾隆講解了氣槍的使用方法,並當著清朝眾臣的面,展示了氣槍的威力。氣槍打出一顆鉛彈,竟能輕輕鬆鬆便能穿透1寸厚的木板。

英國特使給清朝送來“先進”武器,因為狩獵出現意外,被放棄使用

巨大的“威力”,讓乾隆大吃一驚,但他卻表現得十分淡定。送走馬戛爾尼不久後,乾隆便命人將兩把氣槍從武器庫中取出,因為他想去“木蘭秋獮”,並藉機試試氣槍的威力。( 木蘭是滿語中狩鹿的意思。木蘭圍場,就是獵鹿的獵場)

80歲高齡的乾隆並沒有親自上場,而是將氣槍交給身邊的侍衛,隨著“噗噗”兩聲槍響,侍衛便成功地用氣槍打死一隻小鹿。乾隆看到這一場景也有些驚詫,他正琢磨著能否能將氣槍引進到國內,可下一秒獵場上出現了一起突發事件,讓乾隆徹底放棄了進口這種氣槍的想法。

原來,獵場上突然出現一隻大黑熊,侍衛拿著氣槍正準備從後方偷襲,不料,鉛彈竟打偏了,受到驚嚇的黑熊當場開啟兇狂模式,“嗷”第一聲,衝著侍衛撲了過去。正當侍衛想要再開一槍時,大黑熊一個巴掌拍過去,侍衛的腦袋被打癟,黑熊的第二巴掌,不偏不倚,正拍在氣槍的氣筒上,只聽“砰”地一聲,血花四濺。氣槍的氣筒當場爆炸,直接將侍衛炸成幾段,而黑熊也失去了一隻前爪。

乾隆看到這一幕後,當時就被嚇到了,氣槍沒有殺死黑熊,侍衛反被氣槍的氣筒給炸死了,這要是將氣槍引到清國,不等於在將士的身邊放了一顆定時炸彈嗎?

英國特使給清朝送來“先進”武器,因為狩獵出現意外,被放棄使用

想到這裡,乾隆當即放棄了引進氣槍的念頭,面對此事的結果,我們不得不感嘆,乾隆目光短淺,氣槍是一種遠程射擊武器,敵人還未到面前,就已經被殺死了,只要使用得當,是不會發生爆炸的。乾隆只看見侍衛慘死,就荒唐地做出了一個拒絕引進新技術、新武器的決定。

一個小小的木蘭圍場,卻改變了乾隆的觀念,觀念落後註定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必定會被大潮流所拋棄,而被拋棄的下場,就是落後必然要捱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