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素有煤炭之都、中國短道速滑之鄉、世界冠軍搖籃之稱

七臺河,素有煤炭之都、中國短道速滑之鄉、世界冠軍搖籃之稱

【總則】七臺河,位於黑龍江省東部,是黑龍江省最年輕的地級市,南與雞西市、牡丹江市相鄰,北接佳木斯市、鶴崗市,東連雙鴨山市,西通哈爾濱市,周邊有13個縣、7個國營農場,鐵路交通便利。七臺河1958年開發建設,1983年晉升為省轄市。

七臺河市是中國三大保護性開採煤田之一,是一座新興的以煤炭和木材加工工業為主導的城市。七臺河是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山水園林城、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市、全國依法治市先進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素有“煤炭之都”、“中國短道速滑之鄉”、“世界冠軍搖籃”之稱。

七臺河,素有煤炭之都、中國短道速滑之鄉、世界冠軍搖籃之稱

【地理位置】七臺河市位於黑龍江省東部的張廣才嶺與完達山脈兩大山系銜接地帶,東連雙鴨山市,南接雞西市、牡丹江市,西通哈爾濱市,北鄰佳木斯市、鶴崗市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30°06′——131°58′,北緯45°16′——46°37′之間。總面積6223平方公里。

七臺河,素有煤炭之都、中國短道速滑之鄉、世界冠軍搖籃之稱

【歷史前言】七臺河地區,早在遠古商周時代,是中國古老民族之一肅慎族的地域。肅慎族,漢代改成挹婁;南北朝稱勿吉;隋唐稱 靺鞨;遼、金、明稱女真;公元1635年,清太宗改女真為滿洲。漢代,挹婁臣屬夫餘(祖國古老民族之一,居住在今吉林省農安、扶余縣一帶),而夫餘隸屬於漢朝設於東北的玄菟郡(今瀋陽市東郊)轄,挹婁亦附屬於漢。公元220年至公元226年,挹婁擺脫夫餘統治,直接與中原往來。

唐代,公元713年,唐玄宗冊封靺鞨族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兼忽汗州都督。這個 地方政權在歷史上也稱渤海國。渤海國轄5京、15府、62州、130餘縣,七臺河地區歸屬鐵利府(今阿城迤東之地)轄。

公元926年渤海國被契丹滅亡,公元947年契丹改國號為遼。遼在今依蘭縣以東松花江兩岸至烏蘇里江口設五國部,越裡吉(今依蘭縣治)為五國頭城,七臺河地區歸屬越裡吉轄。

公元1115年,金滅遼。地方最高行政機構為路(相當於省),共設19路,七臺河地區歸屬胡裡改路(今依蘭喇嘛廟)轄。

元朝創行省制,將胡裡改路併入遼陽行省開元路(今遼寧開元縣境內)設胡裡改軍民萬戶府(今依蘭喇嘛廟),七臺河地區歸屬胡裡改軍民萬戶府轄。

公元1409年(明永樂7年),明朝政府在黑龍江下游亨滾河東岸特林地方設置奴兒干都指揮使司,下設衛、所。七臺河地區歸屬嘔罕河衛(嘔罕河即今倭肯河,衛址在今依蘭縣東)轄。清代,1714年(康熙帝53年)於三姓(今依蘭縣)先後設置協領、副都統及府、道衙門等軍政機構,七臺河地區歸其所轄。

1916年(民國5年),以桃山腳下的王霸砬子河(今萬寶河)為界,七臺河地區分歸依蘭、寶清兩縣轄。

1918年(民國7年),經吉林省長公署批准設勃利縣。從此,七臺河地區由依蘭縣劃出,歸屬勃利縣轄。

1965 年3月1日,中共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人委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2月2日電示,下發《關於建立七臺河特區的通知》,決定組建七臺河特區。同年5月20日,七臺河特區正式建立,實行政企合一管理體制,七臺河特區和七臺河礦務局一體辦公,屬黑龍江省合江地區轄。

1968年4月20日,經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七臺河特區革命委員會,仍屬合江地區(佳木斯)轄。

1970年4 月1 日,經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批示下發通知,將七臺河特區改稱七臺河市,隸屬關係不變,為地轄市。

1983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七臺河由地轄市升格為省轄市,是黑龍江省10個直轄市之一。同時實行市管縣新體制,合江地區管轄的勃利縣和寶清縣的宏偉、嵐峰兩公社,劃歸七臺河市轄。

七臺河,素有煤炭之都、中國短道速滑之鄉、世界冠軍搖籃之稱

【人口】2016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80.13萬人,其中,男性40.62萬人,佔總人口的50.7%,女性39.51萬人,佔總人口的49.3%。在戶籍人口中,城鎮人口49.81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62.2%,鄉村人口30.32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37.8%。

【交通】鐵路:七臺河市鐵路交通十分方便快捷。牡佳鐵路、勃七鐵路在勃利縣形成“T”字形網絡。

公路:境內有鶴大高速公路、依七高速公路等。

七臺河,素有煤炭之都、中國短道速滑之鄉、世界冠軍搖籃之稱

【旅遊文化】七臺河市有滑雪場1處——萬寶山滑雪場;旅遊景區(點)10餘處,其中包括吉興河水庫旅遊風景區、石龍山國家森林公園、桃山水庫旅遊風景區、桃山公園、仙洞山公園、萬寶湖兒童公園、七臺河觀光塔、湖濱廣場、應龍山森林公園、勃利西大圈森林公園、英倫莊園、越秀湖公園等。七臺河市最高峰“駱駝峰”(位於勃利縣境內),海拔768米。峰頂有元代石刻“山神爺廟”,山勢陡峭。登頂後大地盡收眼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