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專注一件事——教育

一辈子专注一件事——教育

潛心育人

一生只為做好一件事

改革開放40年來,一代又一代江蘇教育人以執著的事業定力、持續的學習力、恆久的專注力,在各自領域裡沉潛耕耘,傾盡心血,積澱出江蘇教育的深厚底蘊。

“我用一輩子來備一節課。”說這話的,是著名教育家於永正。自1962年師範畢業直到2017年逝世,他從沒離開過課堂,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孩子。調任教研室工作,當上了特級教師,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不管在什麼崗位、獲得什麼樣的榮譽,他都心繫教學,情牽課堂;雙鬢染霜,身體抱恙,仍初衷不改,堅持到學校上課、聽課、評課,開展教學實驗和改革。

一辈子专注一件事——教育

於永正身體力行的“教無定法”閱讀教學、生動活潑的作文教學,對當時陳舊的教育理念、封閉的教學思想形成了強烈衝擊,為上世紀90年代推行素質教育帶來了一縷先行之風。1999年,教育部在南京召開“於永正語文教學方法研討會”,推廣他的“五重”教學(即“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自此,於永正教學思想走出江蘇,在全國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作為教育部在“跨世紀園丁工程”中面向全國推出的首位名師,於永正身上滿溢著愛的智慧,充盈著童心和童趣。他說,“歲月的刀能在我的臉上刻下深深的、密密的皺紋,卻刻不到我的心上”。他研究兒童,瞭解兒童,洞悉學生的心靈世界。在學生面前,他總是微笑著,滿臉是抑制不住的孩子氣。在課堂上,於永正像個“老頑童”一樣,與學生同唱、同跳、同喜、同悲,啟迪學生智慧,挖掘學生潛能,激發學生創造天賦,帶著他們遊歷神奇的語文世界。

名師之“名”,是明心、明德、明燈。在搖曳著美麗波光的南通濠河之畔,“吉尼斯”見證了一位常青樹般的傳奇名師——她堅守講臺60餘年,創造了“連續任職時間最長的班主任”世界紀錄,如今以80歲的高齡仍堅持每天帶班上課;她執教了數以千計的公開課、錄像課,“全國56個民族的孩子都聽過她的課”,報告講學的足跡更是遍佈祖國的大江南北……

她,就是“從課堂裡走出來的教育家”李庾南。

“人是要有點精神的。”李庾南口中的“精神”,就是善抓機遇的敏銳、自覺自主的反思、挑戰權威的勇氣、樂於奉獻的境界。1978年,伴著改革開放的腳步,李庾南提出“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40年間,儘管有質疑、有誘惑,但她堅持“學生自主發展”這一核心理念不動搖、不放棄,從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到研究學力的形成與發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再到“學法三結合,學材再建構,學程重生成”“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不斷豐富、日益完善。如今,它已延伸到包括數學在內所有學科,覆蓋了中小學所有學段,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已轉化為強大的教育生產力,澤被實驗區、實驗學校數十萬師生。各級學業質量監測顯示,實驗校學生的學業綠色指標和綜合素養均有顯著提升。

一辈子专注一件事——教育

李庾南接受採訪時說:“選擇了做教師,就是選擇了一生的修煉、一生的勤勉、一生的清貧——它不僅指向職業修煉,更指向由內而外的專注與平和的力量,一種永不懈怠的自我躍升和精進……在教育發展的大潮中,我僅僅是一粒火種,只有形成燎原之勢,才能迎來欣欣向榮的教育春天。”

改革開放40年來,像於永正、李庾南這樣傳遞不息動力的教育“火種”,在江蘇大地上還有很多。在日復一日的平淡教育生活中,他們心無旁騖,不忘初心,日進日新,生生不息,以“一生只為做好一件事”的匠心人品,為推動江蘇教育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貢獻智慧和力量。正因為這些名師的前行引領,改革開放40年的江蘇教育,始終呈現出碧波激盪、水韻悠悠的美好姿態。

83歲高齡的著名火炸藥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學教授王澤山一輩子專注於火炸藥研究,60餘年全情投入,書寫了一甲子的新傳奇。從教以來,他共培養百餘名碩士,90多名博士;他的團隊中,有10多人獲得國家科技獎一等獎,30多人在攻讀學位期間多次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和國家專利。

為幫助學生更好成長,王澤山非但“扶學生上馬”,往往還會再親自“送一程”。他也常為科研院所和企業悉心培養技術人才。改革開放初期,企業專業人才斷層問題十分突出,王澤山多次組建講師團隊,系統地向技術人員傳授火炸藥專業的理論知識。如今,這些科研人員在跟王院士的合作中漸漸成長起來,成為一支帶不走的骨幹力量。

一辈子专注一件事——教育

教育如同涓涓細流,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自己就要如長流之水,不斷吐故納新。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附屬幼兒園園長吳邵萍

自1983年工作以來,35個寒暑,從教師到園長,從“南京市名教師”到“江蘇省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從未間斷過學習。從教初期,為了給自己充電,她選擇了最“笨”的方法:抄書,不懂的地方就畫圈。薄薄的一本書,吳邵萍抄了厚厚一大本。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她從一箇中師畢業生一直學到大專、本科、研究生課程班,成長為本領域的領先者、智慧型園長,形成了具有個人獨特見解的幼兒音樂教育教學法。

一辈子专注一件事——教育

職業教育是強國利器,大國工匠乃時代先鋒。“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能工巧匠”,是

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學校破格聘用的最年輕教授李忠的心願。從教10餘年來,李忠只專注一項技術——網絡綜合佈線。簡單枯燥的動作,千百萬次的重複,成就了一個又一個能工巧匠。他的學生是按秒訓練出來的:一個簡單的上螺絲動作,學生們掐著碼錶練了成千上萬次,最終每個學生上一顆普通螺絲的時間都控制在1.4~1.6秒之間。只要說是李忠培養的學生,企業都搶著要。

一辈子专注一件事——教育

在平凡中詮釋非凡,在盡頭處實現超越。正是精益求精踐行

“工匠精神”,一輩子專注一件事,江蘇教師以共同的職業追求,讓每個學生都有了人生出彩的機會。

詳細報道請見江蘇教育新聞網、2018年9月7日《江蘇教育報》

作者:孫其華 繆志聰 李大林 潘玉嬌 梅香 於國寧 蔡麗潔 李劍 許妍 蔣保華 趙瑋 許南欣

一辈子专注一件事——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