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畢業是去北上廣奮鬥還是回小城鎮安居?

虔信星影視


這是一個比較典型

選擇理想還是現實的問題,畢竟我們都不願意成為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描述的主角思特里克蘭德那樣,在忍受了幾十年的婚姻生活之後才毅然決然的拋家舍業的去追逐自己的理想,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一旦到了那個年紀幾乎已經很難再有機會去追逐理想,生活的負擔和責任已經不容許我們這麼去做。

所以啊,毛姆只是予以了我們心靈上的慰藉,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行的,倒也並非說絕對不可行,只是到了那種年紀人總是已經身不由己了,必須要對生活負起責任來。

因此,本科畢業後是去北上廣奮鬥還是回小城鎮安居呢?


我的個人建議是去北上廣奮鬥,無關成敗,而是給理想一個機會,給我們的人生增添一段引以為傲的經歷,同時增加你的眼光和格局。雖然種種現實都告訴我們去北上廣是一個具有很大風險的選擇,可是難道因為我們的選擇裡存在一種風險就退縮嗎?我們的生活需要冒險,尤其你現在剛剛畢業,你有什麼負擔呢?基本屬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主,要你承擔起家庭的負擔還有好幾年呢。

雖然我支持你去北上廣,但你也要清楚理智的分析:自己是不是有一技之長,可以保證你在那邊餓不死。自己是不是有一個前景廣闊的創業項目,可以在未來獲得回報。所以,你的奮鬥必須要有目標和方向,而不是一頭扎進去瞎轉悠,忙活幾年下來還找不到奮鬥的方向,如果是這樣你不如就待在小縣城裡過畢業就結婚生子,一上班就退休的生活,畢竟不用承擔任何風險。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要想做成一件什麼事情,手裡一定要有一把可以讓你開疆擴土的武器,它一開始可以是鏽鈍的,但在你不斷的奮鬥中一定會變得越來越鋒利。因此,我只建議在有能力,有技能的情況下去北上廣,而不是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會,沒有一技之長的情況下盲目的去追逐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的理想。

大家有什麼其它的想法呢,歡迎評論賜教哦~


讀書第一線


  • 如果是讓我選擇的話,我會去小城鎮安居,這個的選擇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 住房。假如在大城市上班生活的話,首先是房子我就根本買不起,因為自己沒有那樣殷實的家庭,自己也沒有那樣的能力能拿到那樣幾萬塊一月的工作,所以基本上在這樣的地方買房就是一種奢望了;假如不買房,再這樣的城市裡面生存的話就需要租房了,差一些的租到像北京地下室這樣的環境,時間久了自己內心肯定是很苦悶的,也有可能租住在很破爛的巷子裡面的僅能容下一張床的小房間裡面居住的話,時間久了自己也有可能精神分裂,租住在高層裡面的話可能生活稍微好一些,但是那房租動不動就是好幾千一月,這樣一月也基本上是存不下來錢的,綜合上述情況,在大城市上班是一種很折磨人的選擇。假如在小城鎮上班的話,房價僅有3000多,首付需要10萬元,這個錢家裡供應一部分是可以交上的,再加上一月1000多的月供,還款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壓力的。

  • 婚姻。在大城市裡面打拼的話,因為沒有房子沒有車子,談婚論嫁的壓力可想而知了,可能要熬到30多歲還是單身狀態。假如是在小城鎮的話,到了20多歲有個正經的工作,把房子、車子買了的話,只要不是相貌有問題的話,還是很容易就能找到結婚對象的,而且結婚花費也是家庭能暫時支持下去的。

  • 小孩。大城市裡面養個孩子到20多歲可能就需要花費上百萬了,這個真是難以想象的。但是在小城市的話,雙職工還是能養大一個孩子的。

  • 工作。大城市裡面很多工作都需要績效,工資可能要和工作能力掛鉤,壓力還是較大的。在小城市上班的話,工作壓力稍微小一些。

  • 幸福感。小城市生存的話,幸福感肯定是要比在大城市要高的,這個從房子上面就能體現出來了。


饕餮視聽


總有這樣幾種論調:

  • “北上廣你去了也買不起房,去了幹啥?”

  • “大城市賺得多花的也多,不如回老家,賺得少但手上剩錢多。”

然而支持這些觀點的人,可能從來沒有想明白過

大城市真正給你的是什麼。

下面我資就圖文並茂地來說說

(分割線後正文 ↓ 還有視頻版可以看,點外鏈吧~)


① 在大城市,有更大的幾率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

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城市大了,什麼樣的人都需要。

在大城市,工作多,找工作的人也多,這種協調互動會降低找工作的時間和成本

一個人更有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企業也更有可能招到合適的人幹活兒。這對企業和勞動者來說是雙贏。

企業效率高了,給錢就大方;個人收入高了,消費就會跟著上去;消費,又會創造新的就業崗位。

想一想,懶到出門吃飯都不願意的小白領養活了多少送外賣的小哥和做外賣的黑作坊?


② 待在大城市,你會變得更聰明。

在大城市,各種牛叉閃閃亮的企業多得你都懶得數。大企業成堆,能力高的勞動者也成堆。

高能力勞動者之間有許多交流、學習和互相攀比較勁的機會,這都使得勞動者自身的能力噌噌噌往上漲。

這種現象有一個高大上的名字——梅特卡夫定律

一個網絡的價值,等於這個網絡內的節點數的平方。

在大城市裡,一個人就是一個節點。節點越多,對話交流思維碰撞越多,學習機會也更多。

不但能力高的人受益,能力稍低的勞動者也可以通過模仿學習,慢慢培養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小城市,你現在賣烤冷麵,十年後估計還在賣烤冷麵;在大城市,從烤冷麵的變身互聯網CEO,都不是痴人說夢。

↑ 注意,這一點至關重要。在大城市裡,你擁有小城市永遠給不了的可能性。

適者生存,能留在大城市的人,都是經過一浪一浪還沒有被拍在沙灘上的人。

參考資料:
• 中國大城市的工資高嗎?——來自農村外出勞動力的收入證據,來源:經濟學(季刊)
• 城市規模與包容性就業,來源:中國社會科學
• 城市移民收入增長的源泉:基於人力資本外部性的新解釋,來源:世界經濟
• 中國統計年鑑2016,來源:國家統計局
• 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關注微信公眾號 人生資本論 (szzibenlun),看更多靠譜圖文和視頻,積累人生資本。


人生資本論


我今年也畢業

一個普通211學廣告的

大三實習偶然去了上海,所以當時就想畢業去上海那邊試一試

大四開始找工作,參加各種校招幾乎都盯在工作地點上面

上海來這邊招人的企業不多,自己吧也就一般,學習啊,其他方面都不突出,後面還搞得自己很不自信了……

也因為懶啊,怕麻煩放棄了好幾個機會(特別有一家北京的4a讓我去北京面試,剛睡醒午覺大腦還有點迷糊的我考慮兩秒就拒絕了,現在想起來都還有點後悔)

不過個人運氣比較好,坐上了秋招末班車,簽了一家北京生物科技方面的公司,今年7月就要開始北漂生活了。

我爸特別希望我回去(十八線小縣城考公務員),不用買房,而且家裡房租收入在當地能抵一兩個公務員的工資,回去雖不會過得大富大貴,但比下也有餘了。但是我真肯定不會回去的,畢竟當初出來是很不容易的(全縣最好的高中文科一年只能上4.5個一本,我那年才3個,而且我還是復讀的,自己也不是聰慧之人,到有幾分愚笨,但是不是蠢啊!高中有多慘爸媽親戚同學都知道,經常熬夜複習,現在還神經衰弱)

所以啊,我不想回去,安逸又怎麼樣,我不想以後我家小孩也要重走他爹的老路。我也是那種挺喜歡瞎折騰的人,所以還是在外面比較適合我,反正人也不大,主要是不甘平庸吧,好不容易來到這個世界還是希望能不留那麼多遺憾。

至於去北京以後會怎麼樣,反正盡力而為吧,家裡二三線首付沒大問題但是北上廣那就得了吧,所以過去了一切都得靠自己,有時候和朋友還開玩笑,到時候過去就開始買彩票啊,到時候在北京看到我在當乞丐要給我錢啊……

家裡面知道我找到這個工作都還挺支持的,我爸也沒說什麼別的。但是我知道,自己的選擇是很自私的。有時候也挺幸酸的,那天打電話回去,我爸喝醉了,把我臭罵了一頓,因為我回學校比較早,忙著回來郵寄三方協議,我爸的醉話是這樣的:是不是看不起他,看不起這個爛地方。

儘管知道是醉話,但是確實不好受啊。父母在,不遠遊,讀書走的很遠,工作了更遠。

以前高中同學知道我工作落實工資還行時,為我高興之餘也有一絲羨意,其實我都並不覺得有什麼值得羨慕的,圍城啊,我也羨慕他們離家近啊,羨慕他們早早就能結婚,羨慕他們經常能相聚......

我不知道我的選擇是否正確,但是生活就是在不停的抉擇啊,既然選擇了只能向前了。以後更幸酸的還不知道有多少呢,我應該慶幸現在還有做選擇的機會,就算結果不是那麼好,以後落荒而逃,但現在的我是充滿希望的。


實習的時候在南京路那邊一個鋼琴店拍廣告,直接就在路邊開飯!一點都不覺得幸酸,覺得挺好的。

最後兩句,送給你們!共勉!因為不管選擇如何,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


灑光


年輕人的奮鬥:該去北上廣哭,還是回小城市笑

北上廣 精英聚集地,有著絕對的資源和機會,當然也充滿了挑戰和磨練。能力有機會就會多。當然肯定辛苦,因為物價高,房價高,開車堵,坐車擠,空氣不好。也就是收得到和付出都是相對的。如果保守派人際能力不強喜歡穩定就不要過來。如果相反可以來這裡闖蕩下,畢竟付出多回報更多,機會更大,發展更廣總之還是值得一闖。當然不喜歡適應不了再說。

我去年在北京呆過,可能告訴你,感覺很不好啊,只不過是發展前景比較大,這個大的意思就是說,呆了幾年以後工資長得比較快。但是剛去的時候很難熬。首先那邊的人情冷漠,生活節奏比較快,說個比較簡單的,坐地鐵的時候大家誰也不和誰說話,都是各自拿著各自的手機在翻看或是聽歌。其次,剛去的時候一般會選擇住在五環以外。因為五環內的房租比較高,五環外的話住宿條件會差很多,我當時是租的那種“自建房”,樓間距很近,在北京的時候手機經常沒信號,而且水電費還被房東收的很高。但是那邊的就業機會確實很多,基本上不到一星期就能找到滿意的工作,但是人工作起來都很拼命。這兩天的感受就是在北京,過年過節回家的話,火車票超級難買,基本上都是秒殺。

去北上廣艱苦奮鬥和小城鎮安居樂業哪一種生活方式更好呢?

城市固然好 機會也多 如果家裡就你一個孩子的話,還是回去吧,因為父母需要你,做人不能太自私 父母養那麼大 也該回去孝敬父母,就現在整體的社會環境 能最終留在城市大發展的農村出來的孩子又有幾個?活著都是為了別人,應該好好想想你想要的生活?

在大城市奮鬥,你可能會有真正達到中產階級的機會,當然艱辛自不必說;回到家鄉,你可以輕鬆地享受舒服安逸,但是坦率地說,越是小城市機會越少,結果很可能就是你的孩子到你這麼這麼大時繼續考慮去大城市還是留在小縣城。

另外,容許我無情地提醒一句,刻苦學習和你的成績對你未來在大城市的奮鬥助益並不大。打開思路,時刻保持學習的心態和勁頭,保持對所有不知道的東西的好奇、敬畏和學習的熱情,這對你將來在大城市奮鬥更有幫助。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歡迎大家一起討論,覺得有用記得點亮大拇指哦


邂逅時光的旅行


這個真是要看機會的,不能一概而論。

說下我親戚,當初就要留北京,直到現在住著單位宿舍,拿著微薄工資,不能結婚,連戀愛都難。上次說要不婚。

另一個,當初也是要留北京,他有個直系親屬是某個大公司的主管,把他招聘進去,幹了幾年。發現上升渠道已經非常狹窄,即使公司裡有人有關係。感覺上升週期太長,競爭太激烈,年齡越來越大,遂回縣城成家結婚,不再去北京。

還有一個,在北京做的風生水起,行業精英,大家提起他都是羨慕稱讚。目前還是沒結婚,說沒錢。而且提到留在北京,他說了一堆的問題,戶口,房子首當其衝。估計短期內他還是定不下。

還有倆,也在北京,家裡給解決了北京的房子。日子過得好,結了婚定居北京。雙工作,好幾年了沒孩子。原因大概是負擔吧,沒問過。

另一個,跑南方進大公司,工作做的很累,積攢了些錢,可以在北上深付個首付,但是工作七年之後,執意回縣城,自己當老闆,開幼兒園。不知道賺錢嗎?但是應該比縣城上班的強。他看起來心情不錯,說這種生活很享受。可能他真的經歷過很多大城市的生活,最後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吧。

最後一個,重點大學畢業,畢業回了縣城,學的土木工程,好幾年在小縣城難以施展報復。後來他爹退休,幹了個酒廠,賺到了錢,然後拿地蓋房賣樓做開發商,他跟著他爹,用上了自己的專業,現在身價上億。他家就他一個兒子,估計財產都是他的。這些年商場上的歷練,讓他非同一般。上次見了面,感覺明顯不在一個層次了。哈哈。這個是從小玩到大的發小。

機遇哪裡都有,大城市職場上的機會多些,當然還是靠自己去把握和偶遇。小縣城可能創業機會多些,小買賣進入門檻低些。二十年之後誰知道呢?有在大城市混好的,肯定也有一直潦倒的。小城市有混的身價上億的,也有日子小康幸福開心的,有沒有失敗的?肯定有。一句話,時也,命也,運也。天命不可違,貴在自知!


2011東東家的


北上廣有北上廣的地理優勢: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工資待遇高,發展前景遠大。但是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的消費水平同樣不低,如果自身實力不強,靠一點一點的努力從基層往起來爬真的很難。

小城鎮同樣有自身優勢:消費水平相對來說偏低,而且離家近,可以時常回家看看。在小城鎮的人際關係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生活會比較輕鬆一些。但是工資是沒法和北上廣相提並論的。

至於怎麼選擇要看個人的打算,父母在不遠游,待在小城鎮裡一家團圓過著閒適的生活無可厚非。同樣選擇去北上廣打拼,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是不錯的選擇。


西楚曹青衣


作為大學畢業就在一線城市奮鬥了15年的人,分享自己的一些看法。

1.在一線城市,雖然這裡貧富差距更大,但是這裡永遠有機會,只要你夠努力、夠堅持、對自己夠狠,在這個城市你更多的活在一個靠能力還能生存下去的美好的狀態,如果你能堅持努力、堅持奮鬥、堅持約束和管理自己、堅持學習,用10年的時間你就能活的不錯,也就是說如果你一直在努力,大學畢業之後的十年時間裡你會收穫很多的東西。這些收穫的內容包括:能力、眼界、寬容的對待世界的態度。

2.在小城鎮生活,更多的是一個人情的圈子的文化,如果你在這個人情的圈子裡沒有在那個閉環了,你會發現你的所謂的才華在那裡一無是處,你的夢想在別人的眼裡都是可笑的笑話,你的努力抵不上別人的七大姑八大姨。

這是我看到的。也許有些片面,但是我還是建議如果有可能,到一線的城市去闖蕩、去拼命、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但是不管是哪種選擇,選擇清楚了就別後悔,堅定的走下去。

在一線城市的生活會面臨著極大的壓力,這些壓力包括:可能失業、面臨高額的房價、房租、面臨著各種比你厲害的很多的厲害角色的碾壓。但是隻要你堅持做好自己,堅持去完善自己,就像十幾年前的那句流傳很廣的句子說:“我在這個城市奮鬥了十幾年,才可以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認識到不足、認識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堅持做好自己、堅持完善自己、堅持學習,你會發現你想要的時間都會給你。


九鬥學生心理


程序員,你何時離開北京?

年少不惑

北京是互聯網的中心,也是程序員的天堂。這裡不想辯解什麼,你會說上海、深圳、杭州也有很多優秀的互聯網公司,但是北京的程序員的工資比其他地方還是要高出一塊的。

年輕的時候,應該去大城市看看,有一萬種理由去北京闖蕩,微博紅人一手哥說過:

北京是宇宙的中心,全世界的IT公司在北京都有辦事處,不管你是打工還是創業,你說在咱們家那全是老破國企,哪有搞IT啊? 上網的人都少,不是聊騷就是打遊戲,沒啥前途。搞社交的就更沒有了,東北社交就喝,喝完洗澡,桑拿,然後聽聽二人轉啥的,根本就不行。知道O2O創業不?全國上下,北京氣氛最濃,你學IT還不來北京,算是白瞎你這個人了。

趁著年輕,不懼霧霾;

趁著父母健康,沒有牽掛;

趁著還有夢想,去北京做一名程序員吧。

中年危機

有愛就有痛

你能列出100種北京的好,就能說出100種他的壞。

不管你怎麼奮鬥,發現還是買不起房,還是拿不到戶口,還是搖不到車牌號。

不管你起的多早,或歸的多晚,你都發現地鐵上還是那麼擁擠,馬路上還是那麼多車。

逐漸你會發現,能說話的朋友越來越少,同事之間的交情越來越淺,對工作之外的事物不再感興趣。休息了,不再去周遊世界,要麼宅在家裡,要麼回老家看望父母。

不知不覺,在北京工作了七八年。雖然有點小積蓄,但是高房價望而卻步。年近三十五,父母整天盼望你,快點結婚,快點生子。

人生處處皆圍城

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錢鍾書

每每到過年,跟同學聚會。他們羨慕你在北京的高工資,羨慕你脫口而出的創業、互聯網、融資等新潮的詞彙。但是你看著他們在縣城有車有房,有媳婦有孩子,早八晚五,也挺羨慕的。

短短的新年假期,你還沒有跟媽媽說說心裡話,還沒跟爸爸談談工作規劃,還沒關心關心媽媽的老寒腿,更沒問問爸爸的高血壓,就到了離開的日子。當你離開家的那一刻,轉過身去不敢再看父母的眼睛,不敢說太多的保重話,因為你怕控制不住淚水。在火車站或是機場,你暗下決心,再也不能這樣過,明年過年一定要多休息幾天陪陪父母。結果呢?明天過年還是這樣匆忙,一年又一年重複著昨日的故事。

我的頭髮只剩下從前的一半

更主要的是,你已經到了中年。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45-59歲為中年人。但是按照中國傳統三十而立的說法,過了三十週歲差不多可以叫中年了吧。

熬夜的能力越來越下降,記憶力越來越差,頭髮越來越少,游泳圈越來越大。

或許,你已經再也沒有興趣學習新的互聯網知識,不再關心Google又有什麼黑科技,再也沒有不找出bug誓死不休的毅力。

大家都聽說了吧,某h公司也在清洗35歲以上的工程師。

哪裡是終點

北漂的人最後大概三種結局:在北京過上幸福生活、苟延殘喘在北京過一輩子、逃離北京。這裡補充一句,拼爹的請繞行。

在北京過上幸福生活

這應該是很少數的一部分吧,作為程序員在北京過上幸福生活的唯一途徑就是自己創業或是合夥創業,等公司上市等。我猜這部分人不到百分之一吧,甚至比例更低。而這其中,沒有背景,白手起家的成功創業者所佔比例就更低了。

所有的雞湯都不會告訴你有一個牛的岳父有多重要,但這往往是跟程序員無關的,因為他們呆板、不浪漫、不善於表達。

苟延殘喘在北京過一輩子

一直在搞技術,堅持不懈,工作七八年,月薪在35k以上,每年收入在50萬以上,在北京的城鄉結合部買一套80平米的二居室。這裡說一下,天通苑、回龍觀的房價都會在4萬左右了吧。運氣好了,搖到了車牌,還要入手一輛汽車。

這樣,你再也不敢輕易換工作了,你怕家住北五環、工作在南五環;再也不會辭職一個月去西藏朝聖了,你擔心這個月沒有公積金還不上了房貸;再也不會去聽兒時偶像的演唱會了,你需要把錢花在更重要的地方。

媳婦已經懷孕幾個月了,還不能靜心休息,因為怕你一個人養家壓力太大。等孩子出生後,要麼送回老家父母幫養,幾個月去看一次孩子,跟孩子分別時,遠遠比當年告別父母更加心如刀割。要麼父母過來幫帶,一家三代人擠在80平米的兩居室,時間久了,家庭瑣事,婆媳關係,消耗了你大半的精力。

總之為了當初北漂出人頭地的承諾,為了親戚朋友投來讚許的目光,就這麼硬堅持著,心中的很苦楚也許只有自己知道吧。

我猜這部分會有百分之二十吧。

逃離北京

我想這是最多人的選擇。那些年吹過的牛逼,就讓他隨風而去吧!

有人帶著壯志未酬遺憾離開北京,有人帶著不少存款欣然離開北京。

離開不是失敗,敢於來北京漂泊闖蕩就是一種成功。

離開北京時帶走了什麼?

對於在北京工作幾年的程序員,應該會有不錯的存款了。

  1. 有了更寬闊的視野。一般人真的很難想象二線城市的程序員水平有多low。說了真實的例子,很多二線城市的程序員根本不知道什麼是Github。

  2. 有了面對困難的勇氣。在北京當過程序員,這種高節奏,高壓力下生存。離開北京後,就算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難,也能應對自如,畢竟見過大風大浪。

  3. 有了互聯網思維。回到老家可以做些小買賣,把互聯網思維帶到實體店中。賣笨雞蛋、賣笨豬肉、做一個不推銷不辦卡的理髮店等等。

  4. 把國外的產品或者模式引進中國,成就了一批獨角獸公司。把北京的產品或模式引進家鄉,也許會有不錯的收穫。

歸去來兮

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

離開北京,回家買一套房子,一輛車子。在家鄉的城市找一份工作,做一個小小的技術總監,月薪1萬元。最後, 娶妻生子,孝敬父母。

跟三五知己時而暢飲,聊聊養生,聊聊育兒,聊聊生活中的柴米油鹽。

跟同學時常追憶青春,聊聊同桌的你,聊聊分給你煙抽的兄弟,聊聊全部的少年錦時。

帶老婆孩子去旅行,不僅僅體驗春的柳、夏的荷、秋的菊、冬的梅,更要體會春的風、夏的雨、秋的霜、冬的雪。

孩子漸漸長大,聽你講述著北京的故事,生命中美好的一切願與她分享。


程序員的酒和故事


我有一個學弟,前段時間剛剛辭去了上海月入過萬的工作,回到家鄉三線小城市考了事業編,月入4k。剛畢業的時候,家裡人想讓他回家從事公務員工作,但是他堅持“要在上海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如今工作三年,最終還是感慨“留不下啊”回到了家鄉。

同樣是三年前,有一個大三的學生創業失敗,面臨找工作時來問我的建議。我說,你要離開珠海,去北上廣闖一闖。現在他是北京某知名新媒體公司運營總監,月入5w+。

一個是逃離北上廣,一個是離開小城市去北上廣奮鬥。相同的年紀,不同的選擇,卻有了不同的結局。逃離北上廣的,並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發現自己再怎麼努力也很難在大城市紮根;留在北上廣的,是抓住了大城市的機遇,在這裡取得了更好的發展。

究竟應該選擇北上廣還是回到小城市安居,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人的“心念”。你是否覺得自己“不甘心”平庸一輩子,想要“做出一番事業?還是覺得平平淡淡生活就好,不求大富大貴青史留名?有前一種心態的人,適合在北上廣工作;後一種心態的人,更適合在小城市安居。但是,大城市機會多的同時也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很可能事態並不完全按照你的意願發展。這個時候,要及時調整目標,如果看到向上發展的希望,就值得繼續拼搏下去;如果向前的路已經沒有什麼可能,還是要儘快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