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在民間(民間故事)

在福建泉州灣裡有一個小漁村,這裡的人們每天日升開始勞作,日落而息。一切都是那麼的祥和。

在這裡曾有這樣一個婦人,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白天熱鬧的大街已失了喧鬧,只是偶爾有行人打著傘行色匆匆,這時在大街上卻有一個黑影在慢慢的移動,但由於大雨的原因根本看不出是人是鬼,只見黑影越來越慢,最後好似倒下了。

屋內,一個美麗的婦人正藉著燈光,右手拿著針線,左手撐著衣物,一針一線的縫著,臉上帶著些擔心的神色。這時門外“撲通”一聲,婦人一驚,放下手中的針線衣物,小心翼翼的去開門,開門一看,在門口躺著一個衣衫襤褸,全身溼透了的老太婆,婦人把老人扶進了屋內,給她換上了乾淨的衣物,喂她喝了熱湯,但是仍然擔心老人緩不過來,索性讓老人和自己同床而眠。第二日老人醒來,原來老人無兒無女只好靠著乞討過活,昨夜大雨傾盆,在加上已經幾日沒吃過什麼了,最後終於捱不住了,剛好倒在了這婦人家的門口。婦人見老人的身體弱,所以就又挽留老人在自己家多留幾日,這使老人深受感動,臨別時說:“得到您這樣的關照,我又沒有什麼可以報答你的,就祝願您世世代代都有好兒孫。”

還是在這個漁村,已過了百年,這裡白日仍然熱鬧,晚上依舊安靜。早春的海風吹拂著這個歷經滄桑的漁村。本應是安靜的夜晚,但是,農戶施大宣家卻是燈火通明,一家之主施大宣也是坐立不安,面上帶著焦慮地在內屋的門口,屋子裡傳出了女人的叫喊聲,原來是施家的第二個孩子就要降生人世。屋裡女人躺在那裡滿頭大汗,接生婆也是神經緊繃,突然屋子裡充滿了紅光,好像時間在那一瞬間都靜止了,沒有了女人的叫喊聲,也沒有了屋外人的踱步的聲音,突然,哇的一聲打破了這寂靜。生了,生了,恭喜老爺夫人喜得一小公子,隨著接生婆的聲音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併為這孩子取名字為施琅。後來,施琅的母親回憶起來,原來在生下這小兒子的前一個晚上,曾有馬氏娘娘託夢說,這孩子本是自己座下的童子,由於生性頑劣而觸犯天規,現在罰他在人間歷練,望能善待,待孩子成年一定帶他去寺廟,方能保他平安,切記。說著笑著消失了。

施琅家裡對施琅的期望甚高,從小開始培養他,但是他卻不喜四書五經,卻對兵法打仗方面表現的頗有天賦,詩詞歌賦不在行,但是用兵之法卻是不在話下。

等到施琅十八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帶他去寺廟還願,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劫匪,路人都驚慌失措,施琅為了保護母親,讓母親先走並且約定在山下的王老伯家碰面。自己一個人去對付劫匪,可畢竟寡不敵眾,雖然打跑了劫匪,自己也是傷痕累累,這時,天已經暗了,施琅拖著渾身是傷的身體往山下走去,去找自己的母親。到了山下卻沒看到自己的母親,他知道母親一定會守約的,索性就蹲在了王老伯家的門口。夜裡,王老伯聽見屋外有聲音,就披上衣服去外面瞧瞧,誰知,一開門,就看見一隻獵豹蹲在自己家的門口,兩眼放著綠光,一動不動,嚇得王老伯一下子腿軟癱坐在地上,這時,施琅站了起來,老伯哪裡見過能站起來的豹子,連忙喊著救命,並想要起身關門。“王老伯,是我”,老伯一聽,說的是人話,聲音還挺耳熟,顫抖的問了一聲“施琅?”“哎!是我!”施琅回答。老伯一聽趕忙站起來,請施琅進屋,並告訴施琅他的母親等他好久,沒等到,就回家去找救兵了。後來,母子倆來王老伯家道謝,王老伯講到那晚的事情,並說施琅身有豹子的天性,有將才之相,是個要做大事的人,並把自己唯一的女兒嫁給了施琅,兩家結為了親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