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失敗莊園,都敗在了這個問題上

不算誇張地說,有些莊園剛一開業,大致就能判斷出未來的命運。

這不是玄學,也不是“見的多了,久病成良醫”,而是常識判斷。很多莊園從建設開始,在最基本的思路上就犯了錯誤。

錯誤之一就是:硬件標準化、服務個性化。

乍一看,這沒毛病啊?

現在不是說要“輕建設、重運營”嗎?硬件少花一點心思,把服務搞個性一點,甚至像海底撈一樣打造尖叫服務,不是挺符合市場趨勢嗎?

——這個觀點有錯嗎?聽起來沒錯,但放到休閒莊園領域,就錯大了!

90%的失敗莊園,都敗在了這個問題上

顏值時代,硬件標準化就意味著庸俗化顏值概念,可不是當代小鮮肉流行後才有的詞彙。從古到今,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顏值的價值從來是有增無減,尤其是旅遊業。

當然,顏值,不是指要“美”,而是指要有個性。有個性才有記憶,才能佔領心智,才能有自傳播。

黃果樹瀑布之所以是黃果樹瀑布、長城之所以是長城、婺源之所以是婺源、烏鎮之所以是烏鎮……,除了他們背後的諸多“故事”,更在於他們能夠通過獨一無二的“顏值”形成畫面記憶,進而佔領遊客的心智。到後來,只看畫面,就立刻能對號入座。

不管是傳統旅遊,還是鄉村旅遊,能夠給人強烈記憶的,多數還是獨特畫面感的第一印象。即便現在鄉村旅遊、休閒莊園更強調休閒體驗,但那些自然環境優越或者有獨特印記的項目,仍然“向陽花木易逢春”。

因此,我們的休閒莊園打造,無論是硬件建設、小景觀佈局、設施打造,還是內部裝潢,都應該以塑造非標準化的獨特畫面感為第一要素。

90%的失敗莊園,都敗在了這個問題上

換言之,為何現在很多鄉村旅遊和休閒莊園出現“千村一面”、“千莊一面”的尷尬,事實上就是“硬件標準化”思維的結果。

到處徽派和明清風格建築、到處牌坊式和門樓式大門、到處賓館式的客房、到處酒店式的餐飲大廳、到處3D打印般的遊樂設備,就連一些文創景觀和設施,也都是似曾相識的眼熟。

毫不客氣滴說,很多莊園的宣傳照片如果不帶名字,壓根分不清是哪個莊園,甚至分不清是哪個省份的。

你說,這樣千篇一律的標準化“複製”,特色從何而來?獨特畫面感何來?遊客拍照片發朋友圈的慾望從何而來?

90%的失敗莊園,都敗在了這個問題上

相反,臺灣、日本的很多農場,隨便一張照片,是飛牛農場、勝洋水草農場、頭城農場還是MOKUMOKU農場,一眼就能分辨出來。

為何?除了莊主“用心用腦”之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這些莊園都有很清晰的產業主題。然後圍繞著這些主題,再進行系列的文創硬件打造,最終形成風格鮮明的內容。

所以,我們也能稍稍“理解”下國內農莊的“苦衷”,沒有鮮明產業,既想做這個,又想做那個,做了這個怕丟掉另一個的客戶,糾纏之下,最終就是“一起上”。

當眾多農莊都這樣諸多主題“一起上”的時候,再好的特色也就被標準化,也就沒有特色了。

90%的失敗莊園,都敗在了這個問題上

服務個性化?你還不夠資格

很多人都說,服務應該個性化。只有個性化才能滿足不同客人需求,才有可能產生尖叫感。然後舉例就是海底撈。

沒錯,我們承認“服務個性化”是對的,也是趨勢。但這個趨勢有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服務的個性化,需要建立在強大的規則前提下。

比如海底撈的服務個性化,允許服務員視情況給客人免單,會在單獨用餐客人對面放一隻小熊等等。但是這種個性化背後,是他們實現了強大的標準化。

比如,擦桌子需要幾遍、後廚案板細菌數要低於多少、衛生間配備專職人員遞毛巾、從點餐到上齊菜必須在幾分鐘、小料臺低於多少需要添加等等,全部都有細緻而苛刻的要求。

90%的失敗莊園,都敗在了這個問題上

忽視了這些基礎性前提,只去學習所謂的個性化,那麼就是捨本琢末。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企業學習海底撈,最後都走不下去的原因。

就像我們去學書法,沒有良好的楷書或者隸書基礎,看到草書飄逸,直接上來就去臨摹,結果必然事倍都不能功半。

遺憾的是,我們現在的絕大多數莊園,在經營體系上、在組織架構上、在運營管理上、在流程把控上……,基本功差得都不足以談“創新”。

90%的失敗莊園,都敗在了這個問題上

所以,在追求服務個性化之前,能不能先把菜品擺盤搞好、先把上菜速度搞好、先把廚房汙水搞好、先把餐廳汙漬搞好、先把服務員工作服洗乾淨呢?

事實上,這世上哪有什麼捷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欲速則不達,常識往往勝於小智。

目前的莊園界,還遠不到比拼“服務個性化”的階段。你能俯下身去紮實打造標準化,這個“童子功”就足以讓你領先一眾花拳繡腿的“套路選手”。

如果說捷徑,這不是就是最好的捷徑?

作者:徐一刀(參見莊主·休閒莊園頂層設計研究院/首席架構師)來源:參見莊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