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善」 學會「善」 踐行「善」

看到“愛心冰箱”報道的那一瞬間,筆者想起了幾年前在微信上朋友圈裡刷屏的“愛心牆”。那時,“愛心牆”就設在赤坎立交橋底的一面牆上。寒風裡,許多充滿愛心的湛江市民提著一袋袋衣服,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為的是給有需要的人一件保暖的冬衣。幾年後,赤坎立交橋拆建工程的施工工地旁邊,一臺冰箱出現了,冰箱裡裝滿了瓶裝水。烈日下,交警、施工人員、環衛工人以及快遞、外賣小哥都可以免費喝上冰水解渴。從“愛心牆”到“愛心冰箱”,我們看到了湛江文明在進步,湛江人的文明素養在提高。

一臺普普通通的“愛心冰箱”放在了人來人往的熱鬧街區,它的作用卻是巨大的。

首先,這臺“愛心冰箱”讓人們看見了“善”。來來往往的路人,都能從“愛心冰箱”上張貼的溫馨提示裡看到“善”。前來喝水的人,都能從一瓶瓶普通的瓶裝水中喝出“善”。“愛心冰箱”的存在,讓人相信“善”是真實的,而且就在我們身邊——關懷別人高溫下作業的善意、對勤勞工作表示感謝的善念、酷暑中免費提供冰水的善行。

其次,這臺“愛心冰箱”教人們學會了“善”。報道中一個愛心故事讓筆者印象很深,說兩位母親帶著三個孩子從超市中走出,推著載有兩箱飲用水的購物車來到了“愛心冰箱”前,兩位母親將礦泉水逐瓶交到孩子手中,再讓孩子逐一放進冰箱。這一幕實在暖心至極。這手手相傳的礦泉水,其實也是母親教給孩子的“善”。孩子通過母親和身邊陌生人身體力行的善行,受到了教育,會學習到了“善”。

最後,這臺“愛心冰箱”引人們踐行了“善”。同樣是報道里的一個愛心小故事,兩個健身教練誤拿水喝後,趕緊開車到附近便利店,多買了幾瓶水回來放進冰箱裡。雖說這看起來好像是把誤喝的水“還”了回來,但我們不能忽略了他們多買了幾瓶水放進冰箱的細節,這其實就是踐行了“善”。正因為有了“我覺得有些人比我們更需要這些水”的想法,所以他們會主動買更多水放進冰箱,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需要水的人喝上水。

從“愛心牆”到“愛心冰箱”,筆者感受到了文明的力量、湛江文明的進步,希望“愛心冰箱”能克服“愛心牆”曾經遇到過的困難,堅持下去,讓更多湛江人看見“善”、學會“善”、踐行“善”。(湛江日報 米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