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中國」這家企業每年一「砸」 走進技術創新前列

「創新中國」這家企業每年一“砸” 走進技術創新前列

金蝶軟件(中國)總裁孫雁飛接受央廣網記者專訪(央廣網記者 王夢妍攝)

央廣網財經8月27日消息(記者易珏 王夢妍)“中國善於創新,很多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已經走在前沿,但是金蝶走了另外一條不太相同的路,即技術層面的創新,金蝶更側重掌握核心的、自主可控的技術。” 金蝶軟件(中國)總裁孫雁飛向記者表示。

這隻從深圳蛇口飛出的蝴蝶如何在過去25年中不斷蝶變?未來又要走向何方?坐在深圳灣旁的金蝶總部大樓裡,孫雁飛向央廣網記者娓娓道來。

大錘一揮:砸掉舊時代,走向雲端

從DOS到Windows,到ERP,再到雲計算,金蝶一次又一次率先實現自我革命。對於軟件行業來說,這家起源於深圳的企業顯得有些另類。1985年,張瑞敏的砸冰箱轉變觀念轟動全國,而金蝶的每年一砸也成了自我革命的儀式。每年的五四青年節對金蝶來說,都是掄錘砸舊、除舊迎新的大日子。過去幾年,金蝶先後砸掉電腦、砸服務器、砸辦公椅、砸ERP以及砸毀代表財務管理舊世界的圍牆……

孫雁飛告訴記者,過去一系列的“砸”,在外界看起來可能存在一些作秀的誤解,但是在金蝶內部,卻真正改變了很多人。就像公司把筆記本電腦一砸,要求員工用移動手機辦公,這些都在透露金蝶向雲端、向移動互聯網轉型的決心。

金蝶集團董事會主席徐少春此前表示,30多年來,全球ERP廠商都只在關注提升ERP系統的敏捷度,為此,不斷修訂ERP流程系統,卻導致系統的運行效率越來越低,當下正是重構ERP核心理念的好時機。

事實上,近5年來,金蝶已經在企業雲轉型上做了大量佈局:從面向小微企業“精鬥雲”、面向中大企業的金蝶雲、面向電商客戶的管易雲、移動辦公的雲之家,到財務機器人“小K”等。

近日,金蝶軟件還與深圳市稅務局、騰訊聯合打造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打造了“微信支付——發票開具——報銷報賬”的全流程、全方位發票管理應用場景,並將區塊鏈技術運用於金蝶的各款雲產品。

換道超車:30人核心技術團隊,只做一件事

孫雁飛告訴記者,互聯網給了金蝶一個全新的視野,讓金蝶可以基於一個開源的網絡環境和技術,去構建自主可控的新技術,打造中國自己的企業管理軟件系統。過去中國的企業管理軟件是跟隨策略,技術不是自己的,比如以前我們用微軟的技術和數據庫,而現在可以構建一些新的技術突破點。

中國軟件企業抓住機遇,乘勢創新,換道賽車。在轉向雲端的過程中,孫雁飛坦陳,過去幾年的轉型碰到了不少阻力,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制約:

一是思維的轉型。做企業管理軟件或傳統軟件,都有既定的思維,包括軟件開發和服務的方式,成為管理軟件向雲轉型的障礙。

二是技術。在中國,消費級市場的企業如阿里、騰訊都在大規模的分佈式網絡計算、容器技術、微服務技術上佈局。但企業級雲服務與消費級雲服務有很大的不同,企業級雲服務天然是“SaaS+PaaS”的應用模式。企業管理系統是一個邏輯化的體系,需要把企業的業務模型建立起來,通過模型去驅動業務流程的展開。

沒有可以借鑑的經驗,怎麼辦?金蝶把30多名核心技術人員抽出來,用一年時間專心研究新技術,即研究企業級互聯網管理系統應該怎麼做。

三是人才。人才競爭已經到了很白熱化的程度,需要企業在薪酬結構、激勵政策上做出變革,包括一些股票激勵,超額獎金分配等。

經過這幾年的努力,金蝶的雲服務轉型初見成效。 財報顯示,金蝶集團上半年營業額約人民幣12.79億元,同比增長21.3%。其中,雲服務業務實現收入約人民幣3.55億元,同比增長25.6%,佔集團總收入達27.8%,未來三年預計佔比將超過50%。IDC最新數據也表明,今年金蝶再次超越國外廠商,取得了整體企業級SaaS、SaaS ERM和SaaS財務雲的三料冠軍。

今年8月,金蝶發佈了國內首款自主可控及雲原生架構的大企業雲服務平臺——金蝶雲·蒼穹。

“與國外先進廠商比,我們有自己的技術,有能夠支撐大型企業管理應用一整套的技術解決方案和產品方案,我認為已經沒有差距。我們在新的環境下應該是換道超車,今天是怎麼超越,而不是怎麼追趕的問題,”孫雁飛說。

瞄準大企業:構建中國管理模式

通過財務雲一體化和制度化的平臺,東北製藥的財務憑證達到99.9%,年度資金佔有減少20%,實現扁平化的管理,管理層級從4級到2級。

為各大車企提供汽車空調配套產品服務的南方英特,通過實施金蝶雲製造,公司的運營效率整體提升10%,綜合成本下降5%,客戶的交期縮短10%。

華為的門店通過金蝶雲全渠道營銷,有48.3%的門店業務可以通過智能導購、客戶自主在門店完成。粉絲轉會員的轉化率達74%,門店互聯的消費業務佔比達46%。

通過上雲,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同時,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從戰略層面上講,今年我們最重要的戰略目標是將產品應用到更多大型和超大型企業集團的管理實踐中去。”孫雁飛說。

未來越來越多企業上雲,不僅能夠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提升企業信息化運行效率,還將助力國家更清晰掌握到相關經濟發展數據,搭建整個經濟建設的互聯網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