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環保路:生態建設持續添磚加瓦

雄安新區環保路:生態建設持續添磚加瓦

最新消息顯示,3年內,雄安新區將營造城市森林30萬畝,以白洋淀為中心著力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確保治理、預防、涵養、修復、監管等工作順利實施。

此外,雄安新區還將建立汙染地塊名錄和開發利用負面清單,在2020年底前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省級環境保護督察也會每兩年對雄安新區開展一輪檢查,相關汙染防治攻堅成效考核細則也將相繼出臺。

顯然,作為未來之城的建設範本,雄安新區的生態環境規劃和保護工作受到了極高重視。建設“藍綠交織的新城”,建設“水城共融的樣板”,高標準、高起點讓雄安新區各方面的環境保護佔據了基建、技術、設備和政策利好的多重優勢。

就像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還未開放就被標以“雄安城建第一標”之稱,從規劃到落成,無一不貫徹著雄安新區的環保理念。目前,其已經成為雄安新區的熱門景點,來自全國各地的人都希望一覽其風采。

這裡是綠色智能園區,這裡處處都透著節能設計風,這裡採用裝配式建築模式,這裡響應“公交+自行車+步行”出行方式,這裡引入了光伏儲能一體化技術,這裡實施“海綿化”建設標準……堪稱“論環保的N種實現方式”的典範。

而近段時間,這個備受矚目的“新城”在環保領域又發生了哪些大事呢?一起來看。

綠色技術集成創新中心

就在前幾日,雄安新區迎來了以“生態·創新·未來”為主題的2018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建設論壇。由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英國劍橋大學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永清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的“雄安新區綠色技術集成創新中心”,也在論壇上正式揭牌。

顧名思義,該創新中心的成立將為雄安新區吸納環境保護人才,聚集市場優質資源,打造環保技術高地,創造集成和創新的漩渦效應再添助力。綠色、生態、宜居的雄安新區,需要源源不斷的活力傾注。

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試點

據河北省環境保護廳通知,雄安新區將探索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試點示範的有效解決方案。統籌城鄉汙水治理,尋求因地制宜的管控技術和模式,雄安新區將推動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行、統一管理四大“統一”工作的落實。

自雄安新區被劃定以來,就吸引了各個領域的不少企業爭相佈局。在政策驅動下,雄安新區儼然成為了科技創新新高地,因此,其在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模式、實踐和應用方面的探索有牢固的基礎,有望加速積累可推廣可複製的經驗。

重中之重的白洋淀

說起雄安新區,白洋淀的水環境和生態環境自然是其發展藍圖上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針對白洋淀流域的治理一直不曾中斷,但是雄安新區的設立無異於一針催化劑,在強化源頭治理和汙染管控方面迎來了更高標準。

白洋淀是雄安新區的亮點、地標,生態治理和修復刻不容緩。近日,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才剛剛發佈消息稱,要面向全球招選生態溼地先進治理技術,促進白洋淀水體水質的明顯改善。河北省環境保護廳也曾透露,將“上天入地”治理白洋淀,啟動專項環境執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