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避暑經濟產業發展報告

2018年7月6日下午,以“發展康養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為主題的2018百佳避暑小鎮(曾家山)康養論壇暨“曾家山指數”發佈會在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曾家山成功舉辦。此次會議由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主辦,廣元市朝天區人民政府、廣元市旅遊發展委員會承辦。

在主題報告發面環節,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國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土氣候經濟發展研究課題組組長喬惠民就氣候經濟與鄉村振興探討未來避暑旅遊發展;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盧鳳君圍繞“避暑小鎮與生態產品價值”論述了避暑小鎮的概念產品、物質產品、服務產品及生態價值評估、開發與交換,從而實現曾家山避暑小鎮旅遊品牌價值;中商產業研究院楊雲分享了“2018中國避暑經濟產業發展報告”。

2018中國避暑經濟產業發展報告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中國避暑經濟產業發展報告》指出:避暑經濟是以氣候資源為依託,以避暑旅遊活動為核心而展開的一種系統經濟模式,避暑經濟本質是氣候經濟。依照對氣候資源的利用方式和關聯緊密度,以及避暑經濟體系的推進秩序,可以將避暑經濟體系劃分為三個層級: 核心產業圈、 主體產業圈和延伸產業圈

2018中國避暑經濟產業發展報告

近年來,綠水青山激活了不少地方的“避暑經濟”,避暑經濟成為新的“風口”,避暑遊成為旅遊經濟新亮點,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報告指出,目前我國避暑經濟產業規模達7500億元左右。

避暑氣候+優美生態=避暑資源。只有擁有避暑資源的區域才可能發展避暑經濟,目前中國的避暑型氣候主要包括5種地域類型。:西南高原型、西北山地高原型、中東部山嶽型、環渤海低山丘陵型,最優質的避暑旅居資源在海拔500-2000米亞高原地帶。

而以西南“亞高原-高原型”、東北“森林-溼地型”、環渤“濱海-沙灘型”、西北“山原-草原型”等四大板塊為代表的避暑旅遊目的地正在不斷提質優化,十多年來,各地避暑目的地座標與品牌不斷清晰,空間格局不斷優化,避暑旅遊市場逐步發展完善,已經成為旅遊市場發展的一項強勢主題門類,越來越多的綠水青山、森林溼地、田園草原、藍海寶島等,正在變成避暑、旅居、休閒、康養、修學的金山銀山、金灘銀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