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在工地上打工一個月就可以掙6000多,大學生讀書是不是真的沒用了?

花開隴上


農村人打工6000賺的是辛苦錢,多髒多累的活他們都去做,他們的辛苦遠遠6000都換不來。可他們沒有文化,只能咬牙堅持做這些辛苦活養家戶口,除了這些他們還會做什麼呢?


相反現在的年輕人,不讀大學可以,你問問自己我可以做這些辛苦活嗎?有人說只要賺到錢,我可以。可想想這都是暫時的。不要把目光放的這麼短淺。大學生讀書是是最有用的,不要相信讀書無用論,農村人就因為是讀書少,被多少黑心老闆所矇騙,討薪路上有多少淚水?

對比一下讀完大學和沒有讀大學的同學,你就知道有沒有這個必要。沒讀大學的不說在社會上賺了多少錢,我覺得讀完大學和沒有讀大學的人交流起來就是障礙,還有在氣場上,都是有區別的。

大學有才藝的人很多,在這些出色的校友同學當中你也可以確立一下自己的位置,也可以考慮讀完大學後該適合做什麼,讀大學後你才會覺得未來的選項很多,因為在大學裡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所以我覺得讀大學更是人生的一個最重要的轉折點,不管學到多少,但是你看到的聽到的遠遠都是最出色的。

並且大學生都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他們有知識、有技術、有想法。幾十萬上百萬的年薪的大學生多得是, 但沒聽說過哪個農民工年薪過百萬的。這就是智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


新華融媒新消費


並不是這樣的哦。

工地上的工作,有一天沒一天的,颳風下雨的很可能連續幾天就沒有收入了。而且是按工程項目結算,有時候老闆要拖欠好幾個月才發工資。平時只發生活費。並且,沒有醫社保,沒有公積金,這些保障都沒有。而且沒有升職加薪的空間。就算一個月累死累活能拿1萬,但是全年平均下來,又能有多少呢?

而大學畢業生留在大城市,起薪可能比6000低。但是一般的公司,都有基本的醫社保交了。並且,在公司裡是有升職的機會的。隨著工作經驗和能力的提升,工資和職務也會隨著提升。

所以這個問題其實真的不需要多解釋就知道答案。在工地打工是吃青春飯的體力活。年紀越大獲得的回報越少。但是大學生找個城市工作,卻是能隨著年紀的增長,獲得的收入越來越多。所以說大學生讀書沒用,真的是目光看的太短了,就看到了2,3年內吧。把時間拉長,絕對是讀書更有用的。

農資免費記賬軟件“店管家”產品體驗師,農資電商領域資深顧問——牛小妖


今日新農人


這是個秀逗又辣眼的問題!雙重謬誤!農村人工地打工一天200多,就秒殺大學生讀書價值?價值不等於價格更不等於尊嚴!農民工天然就該比大學生低人一頭嗎?

南瓜小主,可以用三個小故事來秒殺這個問題嗎?

一、藍領假裝白領的故事

今天正好讀到個小故事,MIKE在一家知名公司做保潔工,他一直瞞著妻子,說自己是職員。每天假裝穿著西裝白襯衣上班,到公司前換掉。後來他終於在這個公司謀了小職員,工資確是當保潔工的一半,他真的幸福了嗎?

的確,不同的階級地位常會讓人們的虛榮心作祟,但是勞動不分貴賤,每種工種都彌足珍貴,藍領白領如藍天白雲一樣互相映襯。農民工工地打工和大學生讀書不要機械對比,勞動光榮!學習光榮!

二、大學生糞池救老農去世 引多輪全國爭議

這是真實發生的故事。1982年,第四軍醫大學24歲的大三學生張華,為搶救暈倒在糞池裡的69歲的老農民,獻出了生命。圍繞大學生救老農“值不值”的問題,媒體從那時一直到1997年《中國青年報》“冰點”欄目都在爭論此事,南瓜那時上中學,看到作家梁曉聲因為這個討論感慨“人性的冰冷”。

當時大辯論的背景是改革開放剛興起,經濟與道德關係引發關注。價值當然不僅僅是經濟概念;“價值”也是一個道德概念、價值論的概念,改革發展到今天,和諧社會,以人為本、尊重生命是今天更多的共識。大學生和農民,都是平等的生命。

三、父子騎驢的故事

《父子騎驢》是篇寓言,父子倆進城趕集。天氣很熱。父親騎驢,兒子牽著驢走。過路人說:“這個當父親的真狠心,讓兒子在地上走。”父親於是讓兒子騎驢,他牽著驢走。一位過路人又說:“這個當兒子的真不孝順”,於是父子二人共同騎驢往前走。走了不遠,一個老太婆見了父子倆共騎一頭驢,便說:“這爺倆的心真夠狠的”父子二人一聽也是,又雙雙下得驢背來,

一個老頭說:“這爺倆都夠蠢的,放著驢子不騎,卻願意走路。”

講這個故事是想說,無論你是工地上的農民工,還是教室的大學生,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不用在紛雜的口水中迷失了自己!

總之,我們祝福在工地揮汗如雨的農民工有好的報酬,不要受欠薪、保障缺失等困擾,也祝福寒窗十年的大學生,用知識充分實現自己的價值!

喜歡南瓜小主的秀逗回答,趕緊點擊關注吧,探村博士聯盟還有更多大俠都在悟空問答耕耘+


南瓜博士劉楠


誰要是和我討論這個問題,對大學生讀書的作用表示懷疑,我就想用棍棒伺候!

我自己就是農民家庭,當年有幸考上了大學,現在輪到我兒子,動不動和我討論這個問題,深有體會,對這個現象的普遍性還是認可的。

這個比較的方法論上就是錯誤的:一是有用與沒有用僅拿工錢來比較的麼?二是現今和將來能這麼比較的麼?這麼比較純粹是給自己找個藉口而已。你剛大學畢業,而他呢?五年、十年以後,誰發展得快?當然如果你非得大學畢業與農村人做一樣的活,同崗崗酬;即使是這樣,大學畢業的人處理問題的靈活性和主意也一定多,因為理論指導實踐,眼界也開闊。

看到了現在有一些大學生畢業後混得並不是很好,甚至比小學畢業的還要差,而有一些當年小學沒有畢業的,也順利當上了老闆。只是一種片面的、短視的認為讀書無用。


大學生讀書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歷:現在就連考公務員來說,很多大專及以上學歷才能報考,大專學歷能報考的崗位也是越來越少,還有一些崗位更是要求研究生。數年以後,大專生是不是連報考的機會也沒有了呢。一些事業單位,更是沒有一個本科學歷,連報名考試競爭的機會也沒有。國家單位如此,一些事業單位也是如此,很多對學歷的把控也很嚴,沒有學歷的硬性條件,根本就沒門。不好好讀書,連找份好點的工作都難,所以不管怎麼樣,趁著年輕就好好學習,沒事的時候就多看書,不說馬上起到作用,但是根本沒壞處。

2.提高文化修養,文化知識就是數理化語數外,文化修養體現一個人的素質。

3.掌握獲取知識的能力,大學期間一晃而過,畢竟在社會上要很長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如何獲取更多的知識來豐富自己,提高自己也是一種要修練的技能。

4.結識更多的同齡同層次人,下棋找高手,通過大學期間把自己的交際提高一個臺階和層次。所以大學,起碼提供給了底層可行的前進捷徑,終其一生或許談不上逆襲,但在人生的接力賽中,你可能是自己孩子的起點。

在這樣一個多元化的世界裡面,每個人因為智商、資源、視野不一樣,每個人都在走著不同的道路。國家領導人很大一半都是清華北大畢業的吧,那些鉅富的子女幾乎也都是一水的哈佛,斯坦福等頂級名校的。


學識影響眼界,眼界決定格局,而格局影響人一生。

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拽著油腔飆氣話


這個說法有點以偏概全,可能表面上看到的只是農村人一個月工地上掙的六千塊比現在大學生出來的四五千塊錢多,的確,六千塊錢是比四千塊錢多,但並不是大學生讀書沒有用,而是真的有用。



在工地上打工的農民工,掙得是自己的辛苦錢、血汗錢,相對於是賣命來賺錢,每天辛辛苦苦,同時還有很多安全問題,也不是全部農民工都有六千多的工資,也有三四千的,落後一點的都不一定能夠有。

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你難道能夠一輩子待在工地上嗎,很多人去了工地,過了十來年,或許你就幹不動了,我叔就是落了一身病,現在四十多歲吧,都是在家休息,重一點的活都不去做了。


為什麼說讀書是有用的,試想一下,如果全中國的人都不去讀書了,都去工地工廠打工,社會會是什麼樣子,別的國家又會是怎麼看我們國家,一個國家文明需要靠教育去學習去傳承。那些高新技術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是需要有技術的人才去研發去創新發明的,以前用諾基亞的,那時候還沒有智能手機,不去學習不去讀書,誰能夠弄出來呢,所以說,讀書還是很重要的。

當前幾年新聞上看到,中國製造產品很多是輸往發展中國家時,西方國家民眾說不會用中國製造產品,說這是低廉產品,我們更應該反思,中國製造更應該向中國智造發展,走向世界。



外國人來中國了,不讀書不學習英語聽得懂他們的語言嗎,當自身沒有點知識和本事你也不敢別的國。所以,不要說大學生讀書沒有用,是為了培養中國新生代。


國際先鋒


問這個問題的你肯定沒有去過工地,根本就不瞭解農民工的辛苦。如果你去過,你在工地工作過,你肯定會選擇好好讀書。

我在鄭州大型工地幹過,我比較瞭解農民工的工作狀況。在工地工作的農民工,很多人其實都不想幹這份工作,為了生活迫不得已。



在農村本村的建築工,每天早上5點多就要起床,下午天黑才能回家,每天回家都搞得很髒,看上去很疲勞。每天工資130左右。而且並不是每天都有工作,碰上颳風下雨就得停工。

在鄭州大型工地工作的農民工工資其實並不高,就我所在的工地。木工師傅一天200-260左右,根據你的工作時間長短和技能給工資。小工工資一天130~160左右。鋼筋工一天200左右。水泥工一天大約160~200左右。

那麼他們一個月到底能不能得這麼多的工資呢?不論在家還是在外邊,實際上他們都不可能拿到滿月工資。在工地碰見高溫,颳大風,下雨,下雪等天氣是不允許工作的。沒工作就沒有工資。家裡有事,農忙還要回家幫忙。有的工地不管吃住。那麼實際拿到手的大概也就3000到5000左右。


下面再說說工地的辛苦,在工地不比做辦公室。那辛苦程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很多人只要去過工地幹個幾天,絕對不會再想去。去工地工作的一般都是年齡比較大,沒有一技之長,家庭負擔比較重的農村人。在工地工作累不說,還很容易受傷 ,不是腳被扎到就是手被碰到。安全事故不斷,時刻威脅著農民工的安全。經常在工地工作的農民工很容易出現身體上的病痛。很多人頸椎,腰椎,肩膀都因為工作勞累出現很嚴重的疼痛。很多農民工到老了沒有生活保障更是難上加難。可以說農民工在工地賺的都是血汗錢。都是拿命再換錢。

看了上面的介紹,你還覺得農民工賺錢嗎?你還覺得農民工不辛苦嗎?

大學該不該讀,我認為千萬要認真讀下去。就算是讀大學改變不了什麼?最起碼工作的時候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北方的田野


這個問題真的扎心啊!問到我心裡了!一直在想讀書無用論是不是真的成立?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人云亦云,觀點不同,只談自己!



還記得當年上學大家都熟記於心的那句話嗎?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知識改變命運!

時至今日,難道這些名言警句都失效了嗎?其實不然,是我們沒有與時俱進的看待問題!隨著國家教育制度的改革,大學已經不再是過去人們眼中的獨木橋,伊甸園,象牙塔!而是變成了我們人生路上的一段美好的經歷,豐富自我的一段時光!大學不再是成功的唯一,而是成就自我的一部分!所以今天要轉變對於大學的觀念!

如果單從收入角度來看,今天的大部分大學生的收入肯定是完敗。我身邊的例子就很多,我有幾個表弟,其中一個普通二本畢業,目前工資月收入4000左右。而我另外的表弟車間工人初中畢業月收入都在5000左右,這是現在的普遍現象!但這只是考量的一部分,受經濟發展的影響,現在大部分人都是用錢來衡量一切,好像只有收入才能決定社會地位!

其實包括我自己在內,大家都在不斷的用物質做橫向比較,我們身邊我們耳朵裡充滿了誰~哪個誰~哪個誰誰誰買了奔馳,買了寶馬,買了大House,月薪幾萬,年薪上百萬!我相信大家都會有同感,大家不會關注知識都改變了什麼?成就了什麼?其實我們今天的一切都是在用科技不斷的推動,但是沒有知識沒有那麼多堅守的學者,我們能有今天的現代生活嗎?

所以知識不能只用收入衡量,我們的生活裡不能只有物質,其實你不覺得精神需求也很重要嗎?你有同感嗎?期待我們一同討論!今天冬至了,大家別忘記吃餃子哦!


串圈雜談


你這是典型的讀書無用論。

第一,在工地打工需要年輕力壯,如果你身單力薄或者年齡超過45歲,基本上就沒人會用你了,除非是學一門手藝如瓦匠、木匠....,你學習手藝其實也是學習,只不過學習的不是大學課程。

第二,在工地打工危險係數高,工傷事故比較多,稍有不慎就會受傷、致殘甚至死亡。

第三,讀書讀得好的人,工資水平不見得就低,很多大學生畢業不久工資就在1萬元以上,如果是自主創業,收入更高。

第四,即使讀書就業後工資不高,但是畢竟識文斷字,對帶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都會有所提高,同時願意學一門其他知識,也可以快速進入角色。

所以說讀書是有用的,並不是讀書無用。另外上大學也不是成才的唯一渠道,學一門技藝,在社會上闖蕩增加閱歷,都可以成才,每個人有每個人適合發展的方向和途徑,不能一概而論。


越來越沉靜


呵呵了,我前夫在工地一個月八千呢!還照樣讓我借錢打零工過日子。天天的看親戚臉色過。一年八個月睡覺,四個月工作,我看娃種地打零工,十幾年不買新衣服總穿姐姐的。工地上聽著工資高,有活才有錢,沒活就餓著肚子。到現在他也不改變,今年從過年歇到現在,才出去工作了。幹工地的人,其他活還不幹,認為工資低。就守著那活,餓死也不幹其他的工作!


恨滿天下不公事


這個問題提的太尖銳刻薄,只看到了勞動成果現象的表面,未看到這6000元的報酬的背後是汗水、心血和冷嘲熱諷!肯定的給你回答,儘管農村人在工地上打工一個月掙6000多元,但大學生讀書是最有用的,不要相信讀書無用論,農村人就因為是文盲,被多少黑心老闆所矇騙,討薪路上有多少淚水?

農村人乾的是體力活,靠的是身強力壯的身體,風裡來雨裡去,夏天一身泥,冬天一身土,再苦再髒再累的活,他們都無怨無悔的幹,只是為了掙錢,他們沒有節假日,沒有朝九晚五的上班習慣和要求。只要有活就是他們最大的要求,因為他們沒活幹就沒飯吃,就掙不到錢,他們要養家餬口!農村人付出的勞動可以說是常人的幾倍,夏天再熱也要幹,冬天迎風站。不要只看到他們用勞動換回的6000元錢上,要看到這些錢的背後是汗水,是勞動!

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他們有知識,有技術,可以說有才能的一個大學生比十個,甚至上百個農村人創造的價值要高得多。幾十萬上百萬的年薪的大學生多得是, 但沒聽說過哪個農民工年薪過百萬的。這就是智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

再說一點,大學生可以創造工作的方法,同樣在工地幹活,農民工按部就班的勞動,而大學生可能會想到省時省力的勞動方法,這就是知識的力量,好多發明創造是一線有知識的員工發明創造的。在現在的社會里,大學生如果像農村人那樣俯下身子,腳踏實地的工作,他們的報酬不只是6000元,至少現在的老闆絕大部分重視知識分子,重視知識,讓他們幹技術活,既輕鬆又賺錢。再從大學生的衣著和農村人的衣著看,一切不言而喻!敬請關注【宗元】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