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野漫步到餐桌美食 一隻雞的進化之路有多長

我是劉瀟文,我曾經是一枚愛吃雞的IT項目經理,現在則專注於養雞,而且養的是網紅跑步雞。我們這裡還有擅長游水的鴨和能飛翔的鴿。我們自己養雞養鴨、種菜種豆,希望能給大家的餐桌帶來不一樣的美味。

從山野漫步到餐桌美食 一隻雞的進化之路有多長

從愛吃雞的IT男到真養雞的神奇故事

我是真的愛吃雞,尤其愛吃我們東北的農家大鐵鍋燉土雞。直到現在,最想念的,還是小時候我姥姥燉的那一口雞肉的鮮美。

天剛亮,她就會在微黃的燈下處理新殺的雞,架在土灶上用柴火燉五六小時。等到快中午的時候,雞肉已經爛熟,雞湯也已經呈現出來淡淡的黃色。撕咬的時候,雞肉纖維不停地滴著肉汁兒,鮮嫩的肉質裡夾著鮮美的湯汁立馬佔領整個口腔。這時候,誰要敢從我眼前把一盆燉雞搶走,我一定得和他拼命!

現在,姥姥年紀大了,已經下不了廚房了,我也很久沒有吃到她燉的雞了。我也曾去過很多飯店,尋找記憶中小時候燉雞的味道,可是無論怎樣都再也找不到了。

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找不到記憶中的味道?問題到底出在了哪兒?後來,在一次和長輩的交談中,才知道,小時候姥姥燉的雞都是自己養的,吃的都是自家弄得土飼料,放在大自然裡隨它自在行走,不像現在市場上買的,都是養在統一雞舍中吃統一飼料的白羽肉雞。沒想到,後來居然真的像姥姥一樣養雞了。

從山野漫步到餐桌美食 一隻雞的進化之路有多長

我們養的雞叫做跑步雞,可比小時候姥姥養的雞威猛多了。在我們這裡,跑步雞要帶上計步器,160天裡跑夠100萬步,才能上市。這個過程中,要餵給它們京東專門定製的食料。童年記憶裡的那一口美味就這樣被複原——這就是我們團隊努力的意義。

養雞的日子充滿挑戰 每天過得像《人在囧途》

從山野漫步到餐桌美食 一隻雞的進化之路有多長

養雞這事兒,我從沒幹過,而養跑步雞,更是充滿挑戰:跟這些運動健將鬥智鬥勇,每天過得像《人在囧途》。

養雞比做IT最大的不同,就是不用宅在辦公室。我們團隊在河北武邑的樹林裡搭建了一個佔地210畝的散養基地。這裡綠意盎然,適合跑步雞雄赳赳氣昂昂地踱步。

白天,我們就把它們放出去撒歡。晚上我們得探探雞窩,看看回來了多少。伸手一摸,呵,不對啊,怎麼少了這麼多?正鬱悶著呢,有個哥們用手電筒一照,好傢伙,咱家的公雞母雞都會上樹!一排排全在枝丫上千姿百態。嘿,它們爽了,我們可遭殃了。

接下來幹啥?擼起袖子抓雞!我們幾個大男人沒有一個會爬樹的,只好疊羅漢,用樹枝把雞懟下來,然後再抓。懟下來的雞被人追急了,又飛上樹枝……這一晚上真夠忙活的,可比在健身房擼鐵過癮多了。

即使被玩得團團轉,我們團隊還是把跑步雞寵上天。飼料是走訪了多位專家、綜合多方意見設計的,獨家配方,全宇宙其他雞壓根沒口福享受。這還不算,我們還給他們吃曬乾的蔬菜、應季的瓜果當零食。我們團隊伺候它們的時候,自己都沒有這麼好的待遇。

從山野漫步到餐桌美食 一隻雞的進化之路有多長

好在它們還算爭氣,全國很多地方的人民都喜歡它們的味道。它們也給當地貧困戶帶來福利:我們會給參與跑步雞飼養的貧困戶每年3000元左右的幫扶資金。某次電視臺採訪,從村口隨機邀請一位路過的大爺講跑步雞,大爺講得頭頭是道,居然被人懷疑是托兒!我們團隊也因為跑步雞上了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多個央視節目。未來,我家的跑步雞一定能紅遍全宇宙!

從山野漫步到餐桌美食 一隻雞的進化之路有多長

我們的事業還在繼續 未來要讓網紅美食更多

不瞞你,我媳婦生孩子的時候,我忙到沒怎麼陪家人,只好每天燉一隻跑步雞來賠罪。作為一介糙老爺們,我也不會做,好在買雞的時候網頁就有做法。照著頁面一步步操作,白切雞、山東辣子雞、紅燒雞塊天天變著花樣做,總算換來老婆大人的芳心。

吃過就會明白,跑步雞為什麼能成網紅雞。這種"跑"出來的雞,適合滷、燉等深度烹飪的方式,特別入味。雞肉纖維質地很好,用擀麵杖都砸不斷!這種雞熬出來的雞湯不會黃黃一層厚油,只是在湯麵浮著一顆顆的油珠,因此熱量更低,吃起來更健康——那層黃油,早就在這隻雞一生的100萬步裡消耗掉了。

從山野漫步到餐桌美食 一隻雞的進化之路有多長

能養出這麼好的雞,我特別有成就感。現在,我算得上是半個專家了吧。比如,我現在知道,養雞需要在乾爽的條件下飼養,適宜的空氣溼度為10日齡前60%--70%,10日齡後50%--60%,全程電子數據控溫,溫溼度不夠精準,雞就會生病。

對我們而言,養好雞隻是一個開始。最近,我們團隊在謀劃著怎樣也讓游水鴨、飛翔鴿也紅遍全宇宙。到時候,信不信我卸載了微信,用我家鴿子給你發信息?千萬不要以為,雞跑起來、鴨遊起來、鴿子飛起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在高度流水線作業的現代養殖業當中,大部分家禽都天天養在籠子裡,終其一生不曾體驗真正的雞生、鴨生、鴿生。只有在我們的散養基地裡,它們才能享受作為動物的快樂一生,並由此帶來大自然最原汁原味的味道。

我們雖然有熱情,但也得耐得住打擊。散養真心是一項容錯率極低的高科技工作。代碼寫錯了可以刪掉重新寫,散養過程出了錯,就只能以家禽的生命為代價。所以,我們格外小心。比如,養鴨的過程,我們特別注意飼養密度,密度過大、擁擠,會導致溼度大,空氣混濁,不利於鴨子的生長髮育,而且鴨子喜水,所以一定不能只是籠養。再比如,養鴿子必須注意鴿舍的安靜,鴿子喜靜怕鬧,懼怕驚擾,然後定時、定點、定量飼餵。

有人說我真是找虐受,沒被雞玩夠,還請來鴨子、鴿子了。想想看也是,雖然我會游泳,但也遊不過鴨子;我不會飛,萬一鴿子不進窩,該咋整?不過,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能給大家帶來健康美味的食物,再苦再累也值得!這就是我們在做的事兒:通過我們的努力,幫你找回記憶中最紮實、最健康的味道。

我是劉瀟文,我養雞,希望你喜歡我們的勞動成果。

從山野漫步到餐桌美食 一隻雞的進化之路有多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