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問:滿族爲何能得天下?皇太極在300年前用此4字道出了原因

900多年前,由女真人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金國南下滅亡了北宋,女真人流連沉迷於漢文化中不可自拔,金國皇帝金世宗感嘆:“會寧乃國家興王之地,自海陵遷都永安,女直人浸忘舊風。朕時嘗見女直風俗,迄今不忘。今之燕飲音樂,皆習漢風…東宮不知女直風俗,第以朕故,猶尚存之。恐異時一變此風,非長久之計。甚欲一至會寧,使子孫得見舊俗。”

毛主席問:滿族為何能得天下?皇太極在300年前用此4字道出了原因

大約500年後的1636年,同樣傾慕漢文化的女真後裔、後金皇帝皇太極改國號“大金”為“大清”,以期與“大明”產生某種關聯,他還命人翻譯漢文典籍、任用漢族文官。皇太極不愧是一位聖君,他在感觸漢文化的過程中深深體會到漢文化對滿文化的巨大沖擊,因此當他讀到先祖金世宗這段憂心後世子孫漸失女真純樸之風的感嘆時,心有慼慼焉。

毛主席問:滿族為何能得天下?皇太極在300年前用此4字道出了原因

此後皇太極率清軍對戰明軍的過程中,他對漢軍的庸懦、文弱和腐朽更是深有感觸,這讓他十分憂慮:倘使清軍入關,在佔絕對優勢的漢文化面前,八旗子弟會不會沾染漢人習氣?是否能繼續保持自己的文化傳承?為此皇太極煞費苦心,甚至他在漢臣勸自己改穿漢服時斷然拒絕,以此來表達自己誓要保護滿族文化精髓的決心。那麼滿族文化精華又是什麼呢?

毛主席問:滿族為何能得天下?皇太極在300年前用此4字道出了原因

20世紀40年代,毛主席有一次在延安散步時問范文瀾:滿族是一個東北的小民族,入關時滿族士兵區區5.5萬人,加上老弱婦孺也不過20萬人,怎麼就能統治關內上億的漢人呢?其實300年前,皇太極就曾給出答案:“我國士卒初有幾何?因嫻於騎射,所以野戰則克,攻城則取天下,鹹稱我兵曰:立則不動搖,進則不回顧,為名震懾,莫與爭鋒。”

毛主席問:滿族為何能得天下?皇太極在300年前用此4字道出了原因

“國語騎射”就是皇太極所說的滿族文化精髓,被稱為滿清國本。國語指的是滿語,熟讀史書的皇太極深知失落本民族語言對少數民族意味著什麼,因此自皇太極起清政府規定:8至18歲的八旗覺羅子弟必須儒學學習滿文。同時,滿人若想通過科舉求得升遷,必考的一科就是翻譯,雍正皇帝還為此增設了翻譯秀才、翻譯舉人、翻譯進士3個層級。

毛主席問:滿族為何能得天下?皇太極在300年前用此4字道出了原因

至於滿清得天下的看家本領——騎射,康熙帝更是明確表示:滿洲若非此業,即成漢人。為此,康熙帝在1681年恢復了古代狩獵制度,在河北建立了木蘭圍場,每逢秋天便率領皇子皇孫、八旗子弟圍獵。康熙帝本人也是一個精於騎射的高手,他曾自豪地向臣子歷數其一生的“戰績”:獲虎153只、熊12只、豹25只、麋鹿14只、狼96只、野豬133口…

毛主席問:滿族為何能得天下?皇太極在300年前用此4字道出了原因

即便清政府苦心積慮地防止滿族漢化,卻仍改變不了滿族漢化的腳步。據《清語易言》記載:清中期時滿人孩子從小先是學漢語,長大入學後才開始學滿語。滿語因此失去在滿族人中的母語地位,甚至於慈禧太后本人也不會說一兩句滿語。至於騎射,鎮壓太平天國時清政府不用八旗兵而是讓漢人秀才率農夫保衛大清社稷重任,可以想象八旗士兵有多麼不堪一擊。

毛主席問:滿族為何能得天下?皇太極在300年前用此4字道出了原因

滿人因“國語騎射”得了天下,可是在上億的漢人以及數千年的漢文化面前,它最終選擇了臣服,喪失了自己的民族特性。甚至清廷嚴令旗女不得裹腳,到了清末裹腳已在滿族女子中盛行,可見滿人受漢文化浸染之深。作為少數民族,滿洲統治者殫精竭慮,企圖讓滿人從政治文化上保持自己的特質和優勢,但那個曾經彪悍、純樸、縱橫天下的馬上民族,還未等到王朝顛覆,就已老邁腐朽!

毛主席問:滿族為何能得天下?皇太極在300年前用此4字道出了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