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朋友圈怎麼什麼都沒有?」

“你的朋友圈怎麼什麼都沒有?”

“你的朋友圈怎麼什麼都沒有?”

圖片來自:《歲月神偷》

我跟Z關係一般,卻跟她媽媽私交甚篤。這可能也是我和Z關係一般的直接原因。

Z是我的小學同學,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被稱作發小。Z媽媽在我們小學不遠處開一間雜貨店,就是小學生放學會貢獻80%零花錢的地方。除了購買各種各樣新款式的文體用品外,這類小店還承擔著出售辣條的重任。

我和Z媽媽的友誼一走就是20年。誰也想不到,有了微信後我跟Z不過是點贊之交,和Z媽媽,卻保持著每次回家都要去她店裡買辣條的“親密關係”。

“你們現在這個朋友圈挺有意思的,就是我們家囡囡不常發,她性格就是這樣的,從小到大都很內向的。”

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大學畢業之後,Z在短時間內去了很多個城市,與之相伴的,她換了好幾份工作,以及好幾個男友。她的朋友圈永遠都“活色生香”,有時候在海邊和朋友們一起笑得一臉傻樣,有時候大半夜會在大城市的辦公室裡散播加班雞湯。

“我沒留意呀,我不太看朋友圈,手機快沒電了,阿姨你給我看看?”

Z媽媽的微信好友不超過20人,Z之外,還有常打麻將的幾位牌友、新上任的居委會主任,以及我們幾個酷愛辣條的“中年人”。

Z的朋友圈顯示半年,用Z媽媽的手機刷不了幾下就拉到底了,“媽媽版”朋友圈可以看到每次搬家收拾得乾淨整潔的出租屋、漂亮寬敞的辦公桌,還有生日那天標誌公司企業文化的LED屏“生日快樂”。

“難怪我沒留意呢,她是不太發朋友圈。”

Z媽媽於是又開始誇我,大概意思是,小時候我就跟她親,總是在店裡聊天聊個沒完。“朋友圈也發得很多的,好像你還在我身邊一樣。”

我找了個藉口倉皇逃走。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有點恐懼這種“媽媽們的離愁別緒”。當然,我們是第一次做孩子,他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我們都在慢慢學習分別。

“你的朋友圈怎麼什麼都沒有?”

其實,我不太確定Z媽媽知不知道微信有個功能叫做屏蔽以及分組可見。

母子關係恐怕是這個世界上最曖昧的一種關係,其中充滿著以“保護”為出發點的隱瞞,正如Z輕輕將媽媽屏蔽在自己的複雜生活之外。

“你的朋友圈怎麼什麼都沒有?”

《奇葩說》第二季曾討論過這個話題:朋友圈要不要屏蔽父母。

當時有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大意是)請不要讓父母懷著期待打開你的朋友圈,卻只看到一條灰色的線。

但我仔細想過,其實完全“不讓他們看我的朋友圈”是不太可能的。

之前寫過兩篇文章,分別是講秀恩愛和講秀工作的,內在肌理是想跟大家共同討論朋友圈的社交禮儀,兩次我都說到“朋友圈是個公共場合”,但我們似乎不太經常想起,父母到底在不在這個“場合”裡

“你的朋友圈怎麼什麼都沒有?”

其實,我自己有一種挺“變態”的理解:朋友圈,就是用來鞏固塑料情的。

無論是秀恩愛還是秀工作,既然是“秀”,就一定有相應的目標,期待朋友圈中某個人或某些人看到後的反應,成為了我們反覆糾結措辭、紮紮實實修圖的內在動力。

而我們都明白,這個對象,一定不是父母。

我男朋友是那種每天發很多朋友圈,也從來不屏蔽父母的人。我媽就說,“那誰發這麼多朋友圈的啊,他好忙啊。”

他的朋友圈內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一次我們開車車頭撞了,他的第一反應不是聯繫保險,也不是打給4s店,而是下車後興高采烈地拍照、發朋友圈。

不一會兒,他媽媽就打電話過來了,先是劈頭蓋臉地給罵了一頓,再是連綿不絕的媽媽式擔憂。以至於到後來,每次我們開車,他媽媽就會心有餘悸地叮囑:“慢點兒開!繫好安全帶!後排有沒有人?也要繫好安全帶!”

“成熟的人把父母當朋友”,我那位一向自視成熟的男友也確實是這麼做的——他會跟父母討論工作上的問題,父母還為此常常在家研究最新考古發現(對,他研究考古)。

男友為他的親子關係建設非常得意,認為自己終於實現了反哺,為兩位老人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但撞車事件發生後,他也厭煩於媽媽N個59秒微信語音的“多餘”擔心,最終不得不低下了高昂的頭顱,表示,看起來以後這樣的朋友圈還是應該屏蔽他們啊!

“你的朋友圈怎麼什麼都沒有?”

事實上,我們以為自己用色彩繽紛的朋友圈為父母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拉著他們隨時代快速奔跑。

但是,他們可能對這些事根本不感興趣。

他們在乎的,只是能和越走越遠的我們說得上話,因此不得不瘋狂學習。

前幾天,發現我媽關注了“東七門”。如果當天發了我的文章,她就會仔細讀,然後發微信跟我交流心得。我說:“你其實不用關注,我發到朋友圈你可以看見,有的文章觀點對於你來說太尖銳了。”

可是她說:“你有時候不發到朋友圈我就看不見了,別的作者寫得也挺好的,我也想看看跟你玩兒的人是什麼樣的小朋友。”

你看,只要事關我們,父母的學習能力是超強的,他們如此密切地關注著我們的一舉一動,即便是我爸這種到現在都不會給手機裝app的人,都通過百度學會了怎麼給我微信轉賬。

屏蔽或不屏蔽,有時候也沒那麼值得糾結。畢竟,這世間最厲害的超能力,叫做愛子心切。

“你的朋友圈怎麼什麼都沒有?”

在朋友圈這件事上,請有選擇地屏蔽父母吧。

Z是聰明而柔軟的,她的朋友圈其實就是五個字:“報喜不報憂”。她在健康作息的時間區間內發著陽光明媚的朋友圈,我沒有跟她交流過,但我隱約感覺,那些內容就是發給媽媽看的。

如果用Z媽媽的手機打開Z的朋友圈,半年中的內容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媽媽放心吧,我都挺好的。”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信息爆炸之中,我們把好奇心投向四面八方。朋友圈不應該是一條繩索,拽著父母置身恐懼,逼迫他們不停奔跑。

也想對各位爸媽說,孩子不希望你看到某些生活,一定是有原因的。也別太糾結,畢竟,選擇放棄也是學會分別的一部分。

“你的朋友圈怎麼什麼都沒有?”

山瑟薇,東七門撰稿人,海瑟薇的大表妹。戲劇學習者,real分裂的戲精girl。熱愛逗悶子、看綜藝的偽學者。

“你的朋友圈怎麼什麼都沒有?”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信息爆炸之中,我們把好奇心投向四面八方。朋友圈不應該是一條繩索,拽著父母置身恐懼,逼迫他們不停奔跑。』

“你的朋友圈怎麼什麼都沒有?”

你在什麼情況下會屏蔽爸媽?

評論告訴我們

“你的朋友圈怎麼什麼都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