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大智慧,卻創造了「仁宗盛治」,駕崩後百姓啼哭不止

他沒有大智慧,卻創造了“仁宗盛治”,駕崩後百姓啼哭不止

後世人都敬佩勤政愛民又有仁愛之心的皇帝,也不吝嗇各種讚美之詞。比如唐太宗、康熙、乾隆等等,都是創造盛世的千古帝王。有一位帝王被大家忽視了,他就是宋仁宗。

他沒有大智慧,卻創造了“仁宗盛治”,駕崩後百姓啼哭不止

這位皇帝的本名是趙受益,是宋朝第四任皇帝。如果大家對他不熟悉,還記得聽過的"狸貓換太子"嗎?就是發生在宋仁宗年間的故事,是不是不陌生?他是宋真宗唯一的兒子,八歲被立為太子,改名趙禎。別看他生在帝王家,卻沒有那麼薄情與狠心。

他沒有大智慧,卻創造了“仁宗盛治”,駕崩後百姓啼哭不止

小時候趙禎就是寬厚仁慈,當宋真宗駕崩後,十三歲的趙禎繼位。因為年紀很小,不能親政,所以大權落在了劉太后手裡。十一年的時間,朝廷被劉太后掌管,趙禎沒有什麼建樹。24歲時,劉太后駕鶴西去,趙禎開始親政。不過他不是一個有政治眼光有大智慧的人,但是對百姓很仁慈很大度。最重要的是,他懂得利用人才,也會積極採納令國家有好發展的建議,創造了"仁宗盛治"。

他沒有大智慧,卻創造了“仁宗盛治”,駕崩後百姓啼哭不止

先不說別的,宋仁宗能夠重用包青天,足以說明他的大度。包拯特別耿直,不管是誰直接懟。如果換成別的皇帝,早就將其殺頭。比如,有一次皇后的叔叔對於自己的官職不太滿意,想再晉升一下。於是,皇后吹了耳邊風,她叔叔成為了類似於今天財政部長。

他沒有大智慧,卻創造了“仁宗盛治”,駕崩後百姓啼哭不止

本來皇帝安排自己的親戚做大官,好像也是很正常的。可是當時作為監察御史的包拯不願意,認為皇后的叔叔沒有能力,在朝堂上與皇帝一番爭辯,甚至將唾沫星子都噴到了皇帝臉上。最後皇帝權衡之下,向包拯妥協了。如果換成其他皇帝,包拯還有名流千古的機會嗎?

除此之外,宋仁宗也會廣納諫言,並且大膽的進行改革,令大宋的文化欣欣向榮。比如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都是宋仁宗時期出現的;四大發明中,三種發明出現在宋仁宗時期,實在了不得。

他沒有大智慧,卻創造了“仁宗盛治”,駕崩後百姓啼哭不止

有野史記載,宋仁宗駕崩的消息傳出來之後,男女老少都痛哭流涕,洛陽的上空飄滿了紙錢。甚至遼國聽到了,舉國悲痛。可以說,宋仁宗的後半生也是輝煌的,百姓安居樂業。遺憾的是,他們的兒子早夭,女兒也是所剩無幾。最後只能將皇位傳給樣子趙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