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长云共浮,望极天无际

有人说,长江像一条长藤,中游和下游的交界处挂着一只 “宝葫芦”,这就是鄱阳湖。我们伸出手掌,如果把手臂比作长江,把鄱阳湖的五河比作手指,赣江、抚河、信江、修水、饶河,五河汇入掌心,北通长江,鄱阳湖就是我们掌上的明珠。

管理学院江西南昌美丽中国实践团在南昌汇合后,于近日乘火车从南昌出发,抵达了这个被誉为“鄱阳湖上的威尼斯”的县城——鄱阳县,开启了本次社会实践之旅。

源长云共浮,望极天无际

抵达鄱阳当晚,队员们立即开始联系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工作人员,在说明队员们的身份和目的之后,得到了他们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开启了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与民意采访。在这两天中,团队成员不怕苦不怕累,参观了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鄱阳湖湿地科学馆等地,进一步了解了湖泊和湿地的知识,亲眼看见了湿地公园的美景和生态现状,在赞叹美景的同时,队员们不禁想起了一句俗语:“鄱湖鸟,知多少?飞时能遮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与此同时,队员们还与当地群众进行了深入交流,发放了关于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的问卷,受到了他们的热情欢迎和赞赏,并通过采访和答疑了解了当地群众的疑问和企盼。即使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天鹅公园之旅未能成行,但是团队成员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另辟蹊径,积极寻找,终于找到了一所辅导机构,同意让实践团成员为孩子们进行“鄱阳山水复清晖”宣讲会。在宣讲会上,队员们说明了鄱阳湖以及湿地生态治理的现状以及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也介绍了政府为此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宣讲会反响极佳,孩子们在宣讲会结束之后纷纷对团队成员提出问题,并表达了属于他们的独特见解。此行收获颇多,不仅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种子,还得到了他们对于鄱阳湖治理的看法,这让实践团成员欣喜不已。当晚,便紧张而有序地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整理和民意采访问题汇总,准备交给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

源长云共浮,望极天无际

离开鄱阳县,队员们回到了南昌市,前往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进行探访。工作人员热情地为实践团队介绍了毒理学的相关知识和含毒素水质对鱼群的致死研究项目,在研究人员的细致讲解和耐心解答下,实践团成员对鄱阳湖的生态治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科研的角度对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这对于鄱阳湖水质的保护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人员的努力,可以检测某种微量毒素对于鄱阳湖水体的污染以及对于斑马鱼成长的影响,借以加强政府对于鄱阳湖水质检测的重视,或许在将来的某天,可以实现在鄱阳湖增加此毒素的监测指标这一壮举。

次日,实践团成员再次来到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了解到了鄱阳湖生态治理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干旱、生态退化、“人鸟争食”、乱捕滥猎湖床受扰等,这些亟待解决的危机成为了政府和工作人员乃至研究人员的心头之患。实践团成员们借此机会,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整理成文的调查报告,并且展示了宣讲会取得的喜人成果,描述了宣讲会取得的热烈反响,这让鄱阳湖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欣喜不已。他们表示,会认真阅读调查报告,并肯定了团队的调研成果,期待能够从中寻找出新的研究方向。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只有短短五天,但实践团成员得到的反响和成果却是不容忽视的。在这五天中,队员们通力合作,不仅进行了实地考察、问卷调查,采取了民意采访的方式获得了当地民众的反馈,还开展了“鄱阳山水复清晖”宣讲会,并为孩子们普及了鄱阳湖生态治理的相关知识以及保护措施,同时,实践团还通过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之行对科研人员的付出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并将在鄱阳得到的调查结果反馈给了鄱阳湖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期待能以大学生的绵薄之力为鄱阳湖的生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次鄱阳南昌两地之旅意义非凡,愿鄱阳湖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和呼吁下,永存“霁湖光万里,平波色连天”的美景。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管理学院江西南昌美丽中国实践团 供稿)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江西共青团(gqtjxsw)”和微博“江西共青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