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學》膽鹼能神經、腎上腺素能神經

《生理學》膽鹼能神經、腎上腺素能神經

膽鹼能神經

膽鹼能神經(cholinergic nerve)是指自末梢釋放乙酰膽鹼作為化學傳遞物質的神經纖維,它是生物學上的一個概念。

中文名

膽鹼能神經

外文名

cholinergic nerve

實質

神經纖維

學科

生物學

學科

生物學

釋文

膽鹼能神經(cholinergic nerve)是指自末梢釋放乙酰膽鹼作為化學傳遞物質的神經纖維。其主要包括支配汗腺的分泌神經和骨骼肌的血管舒張神經、全部副交感神經的節前纖維和節後纖維、全部交感神經的節前纖維、極少數交感神經的節後纖維、運動神經、軀體神經屬膽鹼能神經。

膽鹼能神經遞質

Ach是膽鹼能神經的遞質。在膽鹼能神經末梢,膽鹼乙酰化酶(choline acetylase)催化乙酰輔酶A和膽鹼結合形成Ach,Ach生成後即轉運至囊泡,並以高濃度儲存於囊泡內。當神經衝動到達神經末梢時,囊泡膜與突觸前膜相融合,通過裂孔將囊泡內的遞質排出至突觸間隙,這種排出方式稱為胞裂外排。釋放出的Ach擴散至突觸後膜並作用於膽鹼受體,同時迅速被突觸部位的膽鹼酯酶(cholinesterase,ChE)水解成膽鹼和乙酸,終止其生物效應。膽鹼可被攝入膽鹼能神經末梢內,作為合成Ach的原料。


腎上腺素能受體

《生理學》膽鹼能神經、腎上腺素能神經

是介導兒茶酚胺作用的一類組織受體,為G-蛋白耦聯型。根據其對去甲腎上腺素的不同反應情況,分為腎上腺素能α受體和β受體。相對來說去甲腎上腺素對於α受體的作用較腎上腺素更為敏感,而腎上腺素對β受體的作用會更敏感一些。皮膚、腎、胃腸的血管平滑肌以α受體為主,骨骼肌、肝臟的血管平滑肌以及心臟以β受體為主,還有主要分佈在腎及腸繫膜血管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某些區域的多巴胺腎上腺素能受體。

中文名

腎上腺素能受體

外文名

adrenergic receptor

地點

交感神經節後纖維支配的各種器官

分類

α和β兩類

定義

腎上腺素能受體 adrenergic receptor在接受交感神經節後纖維支配的各種器官中存在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和拮抗劑

著與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起反應的受體,稱為腎上腺素能受體。其化學性質尚不清楚。

分類及作用

用對藥物反應的方法,腎上腺素能受體可分為α及β兩個類型。腎上腺素對α及β兩型受體均起作用,且作用較強,而去甲腎上腺素主要對α型起作用。α型受體與兒茶酚胺結合產生的平滑肌效應主要為血管收縮、瞳孔擴散、子宮收縮、虹膜輔散狀收縮等,但也有抑制型的,如小腸舒張。α受體可被dibenamine、麥角毒等α阻斷藥所抑制。β受體所引起的反應為支氣管擴張、血管擴張等,β受體可被3,4-dichloroisoproterenol(D-CI)等阻斷藥物所抑制。

腎上腺素能受體可分為α和β兩類。

α受體分α1和α2。

α1分佈在突觸前膜和血管平滑肌上,興奮時主要引起血管收縮,阻斷劑:哌唑嗪;α2主要分佈在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的突觸前膜上,興奮時對NE的分泌產生負反饋調節抑制作用,阻斷劑:育亨賓。

β受體分β1、β2和β3。

β1和β3主要分佈在心肌細胞上,β1受體激動後可對心肌產生正性作用,導致心肌興奮產生一系列反應,如:收縮加劇、心臟射血速度加快、心率上升等,阻斷劑:普萘洛爾、阿替洛爾;β3受體激動後可產生負性肌力作用,可能參與了心衰的病理生理過程。目前認為β3受體通過抑制性G蛋白引起負性變力效應,也可能是通過一氧化氮途徑介導。β2受體主要分佈在平滑肌上,如血管平滑肌、消化管平滑肌、支氣管平滑肌等,該受體激動後可引起平滑肌舒張,阻斷劑:納多洛爾。

《生理學》膽鹼能神經、腎上腺素能神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