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整天抱著手機玩,家長呼籲取消寒暑假,能行嗎?

學生整天抱著手機玩,家長呼籲取消寒暑假,能行嗎?

策劃劉冷絲

欄目絲說教育改革

《中國青年報》8月27日報道說,每年暑假前夕,總有網友發帖質疑教師寒暑假的合理性,建議取消教師們的寒暑假,以至於曾有地方教育管理部門提醒教師,不要在微博和朋友圈曬假期的旅遊照片。

現在是“手機控”時代,很多學生,尤其是大學生一到寒暑假就窩在家裡抱著手機玩,家長們更是眼見心煩,呼籲取消寒暑假的呼聲更甚於往年。

學生整天抱著手機玩,家長呼籲取消寒暑假,能行嗎?

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

先來看看,實行寒暑假制度的原因是什麼?

很好理解,地球人都知道。冬天太冷,夏天太熱,不宜開展教學工作。這也是符合教育心理規律:氣溫超過一定限度,由於生理上的不適,會造成人在知覺、情感、記憶、思維等心理機能上的一系列問題,從而影響學習效果。

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是一個獨立的特定系統,當人在特定時間內的學習達到一定程度後,需要給大腦一定的休息時間,而在休息時間裡,大腦並不是完全處於停滯狀態,而是對已經輸入的各種以知識為表徵的信息進行自組織,從而實現知識的系統化,進而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結構上的準備。

因此,上述這些原因就是寒暑假制度的心理學理論根據。

現在很多家長和整個社會都有人提出一個問題:寒暑假針對的是學生,老師為什麼也跟著休息呢?

學生整天抱著手機玩,家長呼籲取消寒暑假,能行嗎?

一群大學生正在做問卷調查

正面的解釋也很有道理。作為教師,和學生一樣,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工作之後,一線教師當然需要休息。教師們還有一件事情必須做:反思、備課、進修,為下學期的工作做準備。作為學校行政管理、後勤工作、教學輔助人員則需要對各類管理方案進行修訂,對教學設備、生活設施進行維修,對教學科研資料進行整理。

但是,仔細分析,你會發現,寒暑假主要針對的還是學生,而不是教學、管理、後勤服務等等教職員工。

實際情況是,我國一直實行的是教學、管理、後勤所有人員跟著學生全部放假。如果是在大學,放假期間,大學生沒有作業,教師除了科研和一定的備課意外可以去旅遊觀光,管理人員、後勤人員則回老家探親訪友,要麼在家睡大覺。學校的一些維修工作由臨時工、民工去做。一旦上級單位有工作要求要做,校長、處長們便四處找人。最後,還得給找來的普通工作人員一些加班費用。

學生整天抱著手機玩,家長呼籲取消寒暑假,能行嗎?

大學生利用暑假在貧困山區支教

很多家長看見寒暑假在家沒有作業的大孩子,他們心裡很煩。這些大孩子們要麼晚上不睡覺大白天睡覺,整天抱著手機、電腦等等玩遊戲、聊天。

因此,這幾年社會上一直有人呼籲取消教師的寒暑假,尤其是大學教師。

寒暑假制度讓高等學校疏於管理,教師和學校發展也受到限制,大學生也因此收到發展的制約。那麼,我們怎麼看這個問題?有改進措施嗎?

學生整天抱著手機玩,家長呼籲取消寒暑假,能行嗎?

部分大學生在工廠打工

比如,可以把大學校園的一年分為4個學期,學生的春秋兩學期為知識技能學期,夏冬兩學期為實踐應用學期,學生根據各自專業必須完成實踐項目。目前,很多高校實行了“小學期”,其實就是對過長的暑假進行一些彌補。教師的春秋兩學期為教學期,寒暑兩學期為進修備課期。不僅如此,學校還應當對教師的備課、學習結果進行學期性的檢查考核。

唯有如此,高校才能適應學習型社會的要求,高校自身的教育資源才能被有效利用。

學生整天抱著手機玩,家長呼籲取消寒暑假,能行嗎?

敬告劉冷絲所有文章首發『百家號』,如有錯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將在首發媒體評論版塊及時更正和補充,也請各位網友批評指正,謝謝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