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爲何要修「止觀」?南懷瑾老師形象說明「止觀」的境界!

一切佛法的修持,由凡夫到成佛之路,修持的路線只有一條,

《楞嚴經》佛告訴阿難兩句話:十方婆伽梵,一路涅槃門。

也就是說十方三世一切佛,只有一條路成佛:“止觀”

一起讀經典《南禪七日》:“止觀”的境界!

修行為何要修“止觀”?南懷瑾老師形象說明“止觀”的境界!

為何要修“止”?

止是修定的功夫。我們人的這個心,這個思想,這個生理,心理、生理像一條流水,就像李白的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像長江大河一樣,我們身心永遠在滾動,譬如我們生理上,心臟的血在流動,我們一天周流全身那個血流動著,血液的流動那個行程,十萬八千里,把它連起來,我們的呼吸往來多少,我們心理思想狀態,所以不能得定,所謂得定要身心兩個靜止下來才能定。

修行為何要修“止觀”?南懷瑾老師形象說明“止觀”的境界!

“止”的境界

如何把這個流動(身心的狀態)止住?你看那個水流,把它止,要清淨下來,寧定了,那個才叫止,寧定了以後,這個水把它停留不動了,寧靜了,然後這個水慢慢寧靜,裡頭的塵渣子灰塵都下去了,下去了,我們一眼這個水,碧清的,清到極點,一眼就看到底,這個才是“止”的境界,

修行為何要修“止觀”?南懷瑾老師形象說明“止觀”的境界!

為何要修“觀”?

觀是修慧的功夫,定跟慧雙修,最後才能夠達到真正圓滿的境界。

“觀”的境界

就像一潭清水,清到極點,慢慢寧靜了,泥巴下去了,塵渣子下去了,一眼就能看到底,看到底了以後呢?一點灰塵掉下去看得清清楚楚,一條小魚過來都清清楚楚,這個就是“觀”的境界!

修行為何要修“止觀”?南懷瑾老師形象說明“止觀”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