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G內存跟8G內存的具體遊戲差距在哪?

gregre1


16g內存和8g內存在遊戲體驗有什麼不同

如果是普通的三d遊戲,8g物理內存,再加上1個128g或者256g的固態硬盤,劃分劃分出來1.5倍的物理內存虛擬內存,其實在遊戲的體驗過程中當然不是24小時開機,不關機的狀態下,8g的物理內存和16g的物理內存,沒有很大的區別,如果真的要說區別的話,16g的物理內存和8g的物理內存在開機速度上,還是有區別的,包括遊戲讀取進度條,可能也會有幾秒的差別,這些前提都是同樣的固態硬盤,同樣的處理器,包括同樣的顯卡

如果非得要拿一些吃硬件的遊戲來對比,8物理內存和16g的物理內存區別就大了,可能有的遊戲對內存的需求都是,16g能滿足其運行的需求

8g的物理內存,已經能夠滿足日常的需求,硬件發燒友除外

就像之前,所提到的單根8g物理內存,和兩根8g物理內存,其運行速度的對比,理論上說運行速度可以提升兩倍,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收到CPU運行速度,固態硬盤的讀取速度,以及顯卡在遊戲當中處理數據的速度整體影響

所以,實際的操作中是達不到兩倍,以上的速度提升

當然,如果是遊戲多開,模擬器運行,虛擬機安裝,是需要大內存支持,不然系統會提示運行內存不足,導致軟件運行出現錯誤,甚至十無法正常運行


IT硬件那些事兒


之前我一直認為對於8GB的內存對於遊戲體驗是綽綽有餘的,直到某天同事告訴我8GB對於《絕地求生》其實只算是達到及格線,如果你想在任何地形、任務情況都獲得理想的體驗,那麼16GB的內存帶來的體驗會理想很多。其實按照配置升級的時間年輪來說,8GB已經在歷史上存在的夠久,也是該升級的時候,不過因為高昂的價格,很多人都還在8GB,甚至還是8GB DDR3堅持。

現在接近年底,也正是全世界媒體為年度評測做準備的時候,TechSpot就為內存和遊戲體驗之間的關係做一場非常嚴肅認真的測試。TechSpot這次對測試非常嚴謹,為追求結果的精確提出很多要求,比如說顯卡的因素。比如說我們在之前《絕地求生》就有明顯體驗:就平均來說8GB內存是足夠的,不過如果你使用的是4GB HMB顯存的R9 Fury,那麼內存佔用就將超過8GB。另外一點就是遊戲材質緩存機制的存在,這會讓遊戲的第二次、第三次測試結果高度趨同,所以僅僅跑每次進入遊戲的首次性能才是最真實的,而還有一點就是遊戲後5-10秒內遊戲都還在加載材質,所以需要等待一下再測試,總的來說他們每次測試都只進行一次,每次60秒,但只取後面30秒的數據,我覺得這些平時測試時都可以借鑑。

首先來看看前文所說的不同的顯卡在同樣的遊戲、同樣的測試中不同的內存佔用表現。TechSpot所用的測試平臺使用的是Core i7-8700K、32GB DDR4-3200MHz,遊戲中後臺還有Steam、Uplay、Origin、Discoed、Chrome、MSI Afterburner、RTSS、Fraps等應用。首先在使用GTX 1080 Ti的時候,在《戰地1》當中開啟Ultra畫質、1440p分辨率的時候,使用到的內存佔用到8.2GB、3.8GB顯存,還有11.6GB的系統虛擬內存(本段數字都是記錄中的最高值)。而在使用GTX 1060 6GB的時候,相同的指標得出的數據是8.5GB的內存、3.6GB的顯存,12GB的系統虛擬內存,那麼在更有限的GTX 1060 3GB當中呢?答案是10GB的內存、12.5GB的虛擬內存,還有2.8GB的顯存。顯然對於所述的設定來說,16GB的內存、8GB顯存是理想的,這些已經足夠說明現象背後的原理。

從這張圖開始,下面的都是TechSpot的圖

我們可以換幾款遊戲來試試,比如說現在整個太陽系都在玩的《絕地求生》,依然在1440p分辨率、Ultra畫質,使用GTX 1080 Ti來錄得的數據是7.5GB的內存佔用、13.4GB系統虛擬內存佔用、6.2GB的顯存佔用。而使用GTX 1060 6GB來測試呢?系統內存佔用提高到8.1GB、顯存佔用到5.8GB,系統虛擬內存佔用到14.2GB。而如果使用GTX 1060 3GB就很難接受:內存佔用11.6GB、系統虛擬內存佔用13.77GB,顯存佔用到3.025GB。後面還有《使命召喚:二戰》、《守望先鋒》、《星戰:前線2》的測試,大家可以前往看看,這裡不加以贅述。

不過前面的都是開胃菜,現在開始才是大餐,TechSpot使用GTX 1060 6GB/3GB來搭配4GB、8GB、16GB、32GB,處理器還是Core i7-8700K,內存頻率還是3200MHz。需要注意的是8GB、16GB和32GB都是雙通道,而4GB是單通道。首先來看看《刺客信條:起源》的1080p@VH畫質,從結果來看,如果是使用GTX 1060 6GB的話,那麼平均幀數的話,8GB-32GB的體驗都是一致的,不過16GB以上可以獲得更好的最低幀體驗。而使用GTX 1060 3GB的話。結論也差不多。而在1440p分辨率的話,圖形壓力更高讓大家的數據更接近,8GB和更高內存帶來的體驗差距更小。

而在《戰地1》當中,雖然我們之前用32GB內存測出來的結果是他的胃口不小,不過從單獨針對內存和幀率的測試來看,不僅8GB、16GB、32GB的體驗差距很小,4GB搭配GTX 1060 6GB的時候也沒有很大差距,相同的結論也存在於GTX 1060 3GB,不過本來顯存就不夠,你還有4GB內存的話,最低幀就比較捉急。

次世代後對於顯存比較吃的《使命召喚》結論也差不多,如果在1080p分辨率來看的話,8GB內存可以保證平均幀率不會落後,而要保證最低幀不要太低的話就需要上16GB的更好。而如果是顯存絕對絕對捉襟見肘的GTX 1060 3GB的話,其實8GB的體驗已經和16GB有些差距(不過1440p分辨率帶來的差距就小得多)。

總的來說雖然沒有推翻大家對於內存和遊戲的看法,不過還是把結論更具體的展現出來,大家可以看到8GB基本來說還是很有性價比的一個方案,但是16GB可以確保幀數不會出現劇烈的下跌,這一點可以從最低幀來看到。


超能網


具體體驗體現在遊戲加載速度,過圖中,遊戲結算的時候。而且並不是所有遊戲都是這樣。得看遊戲使用的內存與當前電腦內存總量的比例。舉個例子,運行英雄聯盟,8g內存和16g內存,在最高特效下面,沒有任何區別。如果運行絕地求生,那麼前者的內存佔用就會去到4g以上,配上操作系統的2g的內存使用,總共6g。佔內存總量的80%,這時系統會變卡,遊戲流暢度下降。遊戲結束時結算畫面等待過長,必須降低某些特效減少內存使用率才會流暢。而16g的話,這些問題都不會出現,當然了遊戲中的遊戲畫面主要還是顯卡支撐。結論是如果不是玩的大型遊戲,8g和16g是沒有區別的


棗慎0112


1.《絕地求生》之前8GB已經能應付市面上流行的所有遊戲,所以只要你不玩絕地求生,應該遊戲體驗不會有很大差異。

2.《絕地求生》需要16GB的內存,並不是遊戲很優秀,是因為遊戲優化很差,所以只要後期騰訊代理,能解決這個優化問題的話,我覺得情況會大大好轉。

3.如果你不是絕地求生的玩家,我覺得沒必要升級為16G,現在還貴的不行,純粹浪費錢。


在這裡看見生活


現在硬盤問題解決了,那麼內存就開始了,最近手遊很多,但是很多遊戲用手機體驗並不很好,所以模擬器就成了玩手遊必備的東西了,用模擬器玩手遊首先可以無限多開想無限多開內存必須要跟上,手遊畢竟節奏慢掛機多,那麼用電腦開模擬器多開玩,很多玩家都會這樣,多開掛機,然在在看個視頻玩個端遊啥的,8g內存真心就不夠了,現在我電腦e3+8g勉強可以開三個模擬器掛機手遊,在開一個坦克世界或者戰艦世界。,,任務管理器顯示內存已經佔用滿了,還經常報虛擬內存不夠用,雙開掛機玩其他的就沒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