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特刊」聽聽!平涼教師的幸福事兒和煩惱事兒

「教师节特刊」听听!平凉教师的幸福事儿和烦恼事儿

平涼教師:有幸福 有煩惱

本文有刪減

完整文本請關注

2018年9月9日平涼日報《平涼週刊》

「教师节特刊」听听!平凉教师的幸福事儿和烦恼事儿

隨著秋季開學,第34個教師節如約而至。

儘管這一天,對於平涼近3萬名教師來說,和任何一天沒有太大區別,可這一天依然是一個提醒,提醒社會勿忘教師,提醒教師勿忘使命,提醒每個人勿忘師恩。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陽光下最崇高的職業。同時,也是最為普通的人,並不比任何其他個體更加神通廣大、更加堅不可摧、更加人格超群。

作為平凡中的一員,他們需要關心、渴望關照,他們需要保護、渴望理解。

鄉村教師

政策疊加幸福感提升

曾幾何時,針對鄉村教師的培訓少得可憐,出國培訓更是想都不敢想。可這兩年,莊浪縣朱店中學英語教師趙芳莉和在另一所鄉村中學任教的姐姐趙芳紅,就先後被派往澳大利亞公費學習了三個月。

在國外留學三個月,每人配套五萬元經費,自己幾乎不花一分錢,還能增長見識、拓寬視野,這不僅對趙家姊妹是一個天大的好事,也對其他鄉村中學英語教師是一個值得期待的好事。

趙家姊妹的幸運,來源於國家的一個扶貧項目。

2013年,為了推動西部貧困地區教育發展,提升當地教育理念和教學水平,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專門針對貧困地區中學英語教師,設立了西部連片貧困地區中學英語教師出國研修項目,實施對口支援。

作為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平涼教育局積極銜接爭取,從2015年開始,先後選派了81名趙芳莉這樣的中學英語教師,分別到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四個國家進行了培訓。特別是今年,出國培訓人員全部是來自鄉村中學的英語教師。

作為一名經年累月埋首鄉村學校的農村教師,朱云云對近年來國家、省、市各級政府對鄉村教育及鄉村教師的關注和重視深有感觸,也親眼見證了一所鄉村學校的發展和變化。

她告訴記者,過去是鄉村教師羨慕城裡教師,現在是城裡教師羨慕鄉村教師。因為除了各級各類培訓機會日漸增多以外,鄉村教師職稱晉升方面也放寬了條件,工資待遇、教學和住宿條件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

記者從市教育局瞭解到,2015年省上下發《甘肅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實施辦法》以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在紮實開展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平涼市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實施辦法》。《辦法》要求各級有關部門要在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提高鄉村教師各項待遇、改善鄉村教師工作生活條件、重新核定鄉村教師崗位編制、推進鄉村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推動城鄉教師合理流動、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等方面重點發力突破。隨後,一項項政策措施,猶如一個個幸福禮包,給鄉村教師帶去了希望,也帶去了幸福感。

“過去鄉村教師待遇低,現在加上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200-550元不等的鄉鎮工作補貼,鄉村教師不低於300元的生活補助資金,同類情況下鄉村教師要比城區教師工資高六七百元。”市教育局人事科負責人告訴記者,不僅如此,為了保證鄉村教師隊伍的身心健康,各縣區還健全完善了鄉村教師定期體檢制度,截至目前大部分縣區都能組織鄉村教師進行定期體檢。

城區教師

壓力大期待社會關注

相對於鄉村教師群體普遍提到的滿意度、幸福感和知足心態,城區教師的情況比較複雜。

據調查,儘管在普通市民眼裡,教師是一份光鮮體面、受人尊重、有成就感,而且還會被人“巴結”的工作,可不少教師卻深表無奈。他們認為,作為教師不管多累,只要看到學生考出好成績有個好表現,就會很幸福很有成就感。可當今社會對教師要求過於嚴苛,每當遇到家長和學生的不理解,外界對教師這個職業的誤解,他們又會倍感失落,產生消極情緒。

除此之外,記者採訪發現,大多數城區女教師覺得教師雖然忙一點,累一點,但人際關係簡單,還有兩個寒暑假加持,平日也能照顧上家庭,對自己的職業普遍感到滿意。

然而,大多數城區男教師卻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生存焦慮。工作壓力大、福利待遇低、社會地位不高,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和重視是他們普遍的槽點,職業榮譽感和滿意度相對較低。

除了城區男女教師的感受不同外,記者還注意到,學校不同,教師的感受也不盡相同。重點學校教師教學任務重、壓力大,但得益於生源好,容易帶出成績,也容易得到職稱晉升、評先選優、外出培訓等機會,社會上的認可度高,大多數存在感、幸福感較高。

城區普通中小學相對生源普通,教師很難在縣區甚至省市帶出成績,因而在職稱晉升、評先選優、培訓深造等方面普遍感到困難。加之社會認可度一般,自身存在感較差,幸福感也一般。

以晉升職稱為例,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後,鄉村教師可以享受“農村中小學教師中男年滿55歲、女年滿50歲符合評審條件的教師,不佔崗位限額直接評審中級職稱”、“在鄉鎮教育教學工作累計12年以上,且年度考核有兩次優秀者直接評審高級職稱”的兜底政策,還可享受“排名加分”、“取消論文限制”、“評審小範圍有效職稱”等“綠色通道”。

城區優秀學校的優秀教師也有諸多照顧。譬如今年新出臺的政策規定,在縣城及以下事業單位工作滿兩年的研究生,可以直接評定中級職稱。

然而,據記者調查,城區普通學校教師即使工作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也不一定能拿上高級職稱。

在城區某學校任教的劉琪告訴記者,她能理解大家都在努力工作,都不容易,可是教師職稱晉升確實很難,自己工作十五年了,到現在評定中級還沒有希望。

“大多數教師沒有額外收入,拿的是死工資,職稱高低直接影響著工資水平,也影響著生活水平,所以大家很看重職稱的晉升。”劉琪有些無奈地說。

教師心聲

不要對老師道德綁架

教師節,在普通人看來是一個值得慶祝的節日,可很多教師自己卻覺得“過不過這個節沒什麼實質意義。”一些老師甚至將教師節戲稱為“教師劫”。

談及理由,有的教師認為,教師節不放假,和任何一個工作日沒有區別。當天,先進教師去參加表彰會,其他教師要在完成自己教學任務的情況下給他人代課,導致教師節那天比平時更忙。

還有不少教師認為,教師節是對教師群體的一次大規模的精神拔高,一個個普通教師被集體“神化”,教師這份職業又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陽光下最崇高的職業”等虛妄的稱謂。在這種宣傳語境下,人們對教師總是高標準要求,甚至進行道德綁架,不允許他們犯錯誤,也不允許他們出差錯,這導致教師的精神壓力會更加大。

“要說教師是最神聖的職業,那麼次神聖、第三神聖的職業是什麼,我認為‘教師是陽光下最神聖的職業’是一個偽命題。”平涼五中教師祁鎮平認為,教書育人是一份需要大家用良心來對待和完成的工作,也和任何一個職業一樣,是一個普通人謀生的手段。教師並不比別人高尚和偉大,也是一個很平凡的人,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他們都有,普通人的俗世煩擾他們也都會遇到,將他們“奉上神壇”有失公平。

平涼七中教師路桂梅也認為,社會對教師一直存在道德綁架。教師首先是人,其次才是老師。希望對老師多一點理解,不要在道德上過於苛責。“現在一味的強調未成年的各項權益及身心保護,卻對師道尊嚴提及甚少,法律也一直對體罰、變相體罰和教育懲戒沒有細分,讓我們很被動,有時也很受傷。”她坦言,不讓教師懲戒體罰學生,掣肘老師教育學生,這一現象已成了嚴重困擾教師群體的一個問題。

採訪中,很多教師渴望被社會視為普通人,同時也認為教師自己必須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以德育人,以德服人,做好為人師的本分。

“我發現好教師的幸福感都不會低,所以我們還是要多從自身著手,摒棄浮躁,潛心教書。多讀書、多學習,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培養好學生,也不枉當初的選擇。”平涼四中教師張雅彬如是說。

「教师节特刊」听听!平凉教师的幸福事儿和烦恼事儿

往期精彩回顧

調整平涼城區居民供熱價格聽證會公告

「教师节特刊」听听!平凉教师的幸福事儿和烦恼事儿

分享快樂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快樂。快把快樂分享給您的夥伴們吧!

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朋友圈”。

微博號:plrbtxwb123

出品:平涼日報社融媒體工作室

技術:崔烘獎

監製:李建軍

法律顧問:張忠義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