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的理財產品可靠嗎?安全嗎?

飛飛魚46


對於很多人來說,銀行在大家的眼裡就是安全可靠的代名詞,萬一銀行倒閉還會有國家背書,完全不用擔心風險問題。如果有這樣的想法,你就大錯特錯。銀行的保障僅僅限於銀行存款這一塊,銀行理財產品是不包括在裡面的。你要明白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打破剛性兌付之後,銀行理財產品不得承諾保本保息,這就意味著銀行理財產品也是有風險的。所以大家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詳細詢問銀行工作人員,千萬不要大意。

那麼到底銀行理財產品安全嗎?銀行理財產品一般分為銀行自營和代銷,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儘量選擇銀行自營的產品,代銷的產品一般和銀行沒有什麼關係,相對來說風險更大,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大家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詳細詢問,千萬不要怕麻煩,問清楚了也放心些。最後希望大家都能收穫滿滿。


環球老虎財經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連跌,成為現實。實際上,我們也能說,這是一種理性的迴歸。

監測數據顯示,4月為4.85%,較3月下降0.03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下跌。5月以來,收益率連續數週走低,上週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80%,繼續小幅下降0.02個百分點。

主要原因是因為今年4月末,《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正式發佈。指導意見被稱為“資管新規”,這意味著資管行業中舉足輕重的銀行理財市場也拉開了商業模式轉換和行業格局重塑的大幕。

因為新規定出臺,打破了剛性兌付的原則

,在新規落地之後,銀行理財已經出現了發行數量持續下降、保本型產品預期收益率下降、非保本型預期收益率上升的顯著變化。

以前,選擇購買銀行理財,很多人會因為保本及收益穩定。所以,在銀行理財中,保本保息的預期收益型產品,的確是佔據著重要地位。

不過,現在銀行理財不再承諾保本。這是個比較厲害的轉折點。


常規來說,銀行理財產品,我們排除基金類代銷,主要投資方向有這麼幾個,包括保險投資、貨幣基金、信託產品等。其中又以信託投資回報高為人所青睞。但所謂的信託投資,其實通過銀行理財模式銷售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投向房地產行業,而且房地產信託回報普遍比較高。

在新規出臺後,房地產信託發行受到不小的抑制,這樣整體收益下降成為必然。

而外幣理財產品,因為近期人民幣匯率處於弱勢狀態,出於風險把控原則,收益下降也是市場化調整的需要。

尤其是資管新規出臺後,保本收益理財產品發行數量有減少趨勢,這對於理財收益也帶來一定影響。

資管新規中部分條款對銀行理財業務影響巨大。數據顯示,4月以來銀行理財產品從發行數量、平均期限和預期收益率等方面均出現明顯變化。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自3月開始驟降,4月環比減少20.42%至10846款。進入5月後,產品發行數量持續走低,5月18日-5月24日,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共1938款,較5月11日-5月17日一週減少317款。

數量減少,收益下降,但銀行理財逐漸向更理性方向演進,越理性應當是越靠譜。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最近也說了句十分靠譜的話,因為十分靠譜所以廣為流傳。這句話是這樣的:“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波士財經


只要是理財產品,不管銀行的還是互聯網金融平臺的,亦或是其它金融機構的,沒有百分之百的安全可靠。但是個人認為,銀行理財產品是所有理財產品中最安全可靠的,起碼比互聯網金融平臺上的強。

第一,現在銀行都是費非保本收益的。以前理財還分保本保證收益型、保本浮動收益型、非保本浮動收益型,保本保證收益型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雖然最低,可是有保證收益的。現在規定不讓有剛性兌付承諾,導致理財產品收益只能是個預期收益。

第二,銀行經營的是信譽。理財產品在互聯網金融平臺上經常發生經濟糾紛,畢竟互聯網金融平臺是網上買賣,虛擬化服務,而銀行憑藉其特殊的信譽,讓客戶現場瞭解理財產品的相關業務,客戶可以參照其他客戶的理財實例,也可以參考銀行理財經理提供的資料,詳細考察。



第三,風險和收益成正比。別看互聯網金融平臺上的理財產品標著年化收益率常常在8%以上,但是高收益是有高風險相伴的,預期收益和實際收益還是有差距的,實際收益有可能低於銀行存款利息。銀行理財產品有5%左右的年化收益率,但是很少曝出風險問題。


現在理財客戶去銀行的不在少數,還是相信銀行理財產品的,雖然門檻高於其它平臺,5萬起購,但是安全穩定才是理財考慮的第一要素,否則資金損失了談不上收益。


財富公元


以前大家都說銀行理財很快就會被互聯網理財所取代,因大家自認為互聯網理財的安全性並不低於銀行理財產品,但收益率和流動性又大大超過了銀行理財,但是我對這種說法一向是嗤之以鼻的。

因為“收益和風險成正比”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不是銀行心黑,而是預期收益率超過了6%的理財產品絕對是有潛在風險的!果不其然,今年的情況大家都看到了:P2P行業面臨大洗牌、每天都有平臺跑路暴雷;股票、基金跌跌不休,以前賺的現在估計也都賠進去了;餘額寶收益率每況愈下,現在其實就是用低收益率換安全!所以說,銀行理財產品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的,銀行作為體制、規模最龐大的金融產業,它們的產品研發都是處於領域最前端的,有些時候、有些產業、有些單位走了捷徑,但是早晚有一天會為當時的投機取巧買單,這也算是一種平衡吧!

至於大家要問的銀行理財產品安全可靠嗎?我想告訴大家的就是多去看、多去想、多去體驗!我回答的說白了只是我個人的看法,不能代表所有人的內心想法。只有大家都覺得一款產品好的時候,那才是真的好。最起碼在目前來說銀行理財產品就是安全、可靠的代名詞,預期收益率也一直很穩定,這些年一直在5%-6%之間徘徊,雖然不是很高、但是是在保證了安全性的基礎上,這樣的產品可能不會讓你在短時間內收益暴增,但也絕對不會出現本金虧損甚至全賠的可能性!


銀行小學生


我們對於銀行有一種天然的信任感,覺得什麼東西只要跟銀行產生關係就覺得很靠譜,很安全,這種感知的產生是計劃經濟時期國家信用對銀行背書造成的,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銀行參與市場經濟的程度越來越深,銀行的市場角色正在發生變化。明確了以下幾點後我們就知道銀行產品是否可靠,是否安全了。

1、銀行理財產品不能保證穩賺不賠

銀行理財一般分為保本保收益產品和非保本保收益產品。

隨著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的出臺,銀行理財產品的剛兌將逐漸被打破,保本收益的產品將逐漸消失。

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是指商業銀行根據約定條件和實際投資收益情況向客戶支付收益,並不保證客戶本金安全的理財產品。

投資者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諮詢清楚。

2. 投資需在自己能承受的風險等級之內

任何理財產品都存在一定風險,理財產品也都會有風險等級的劃分。根據產品風險特性,一般銀行將理財產品風險由低到高分為R1-R5 5個等級:

R1(謹慎型)該級別理財產品保本保收益,風險很低

R2(穩健型)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本,風險相對較小

R3(平衡型)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本,風險適中

R4(進取型)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本,風險較大

R5(激進型)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本,風險極大

購買理財的時候要清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避免受理財經理的推銷而購買了不符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應當按照風險評估結果購買與自己相應或更低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

3. 銀行理財不一定是銀行自己發行的

銀行裡的理財產品主要分為自營銀行理財和代銷的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是指我國商業銀行在法律法規核准的經營範圍內,運用銀行在金融市場上的專業投資能力,按照既定的投資策略代理投資者進行投資而推出的理財產品,或稱理財計劃。

而銀行代銷的金融產品由其他金融機構進行產品設計、投資及管理,而商業銀行僅承擔對第三方產品的產品推介、產品銷售和資金代收付等職能。也就是說,這時候銀行就是一箇中介,一單出了問題銀行將不負責後續問題的處理。
所以銀行理財產品,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穩健。


度小滿金融


  安全可靠,但投資標的風險還是以投資收益為參考,即收益越高風險越大,反之相反。

  其實,我很不明白大家為什麼對銀行理財牴觸心理那麼強,難道就因為網上流傳的買理財買成保險,然後自身就被這種流傳感染中毒了?

  謠言止於智者,不是智者比他人多多少知識,而是願意去追尋根底,並不是標題黨,不會看到標題就斷章取義。當然了,如今的媒體人也有很大責任(特別是如今的自媒體),為了吸引人眼球,往往把標題搞的誇大不真實,起碼與文章內容不太相稱。



  不管銀行業務員怎麼忽悠,如果是保險在你籤合同的時候必然會寫著保險。即使當時懵懵懂懂的簽了合同,拿回家去瞟兩眼都能識別其合同是保險。即便沒去瞟兩眼(好像買理財幾萬十幾萬投進去跟打水漂一樣,不去理會),保險還會回訪,必須要本人知曉其內容保險才會生效。

  而這一流程下來,只要其中一環節知道其是保險,那麼在15天之內如買的是保險都是可以退保的。

  所以,綜上所述,不是購買者不知道買的是保險,而是被收益矇蔽了雙眼。

  其實呢!再退一步說,是銀行理財還是保險並沒有多大沖突,保險也是理財方式中的一種。如果該保險是純收益型的,那麼跟銀行理財是沒有多大區別的,收益和風險都差不多,我老姐就經常買這種純收益類的保險(沒有到櫃檯,網上買的,有一年的兩年的)。

  說回銀行理財吧!

  銀監會於2011年8月28日正式發佈《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辦法》進一步要求了商業銀行對於理財產品的銷售必須明示風險。



  也就是說,銀行理財是存在風險的,虧則虧,賺則賺,但相對應收益低風險就低,虧損的可能性極小,但並不是沒有。

  銀行理財並不像銀行存款一樣,銀行存款是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的,即銀行倒閉,50萬及以下存款也是全額賠付的。

  存款的話,存款人是銀行的債權人;而銀行理財,它屬於所有者權益,一般並不是到期還本付息的,所以叫預期收益率,並不是準確的收益率。市場行情好收益高則高,低則低,但因其投資標的確定和風險性確定,那其預期收益率跟實際收益率是相差不遠的。



  銀行理財一般五萬十萬起投,其投資標的五花八門,但是大多數僅是投資短期貨幣工具,與餘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投資標的一樣,也因其風險較低,這樣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一般在五個點左右。

  如果你追求高收益,也可以投資銀行理財中的較高風險產品,例如投資標的是短期貨幣工具+債券+股票等等,這樣的理財產品收益率相對會高,但是風險性較高。

  總而言之,銀行理財不是單指某一理財產品,但是我們一般是指收益在5%左右銀行的理財產品稱為銀行理財。如果這樣的話,那其是很安全的,跟餘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一樣安全。


三人聚眾


在銀行的服務人員口中,理財產品簡直全身都是優點。低風險的收益當然低,高收益伴隨而來的風險,本金都要縮水。所以購買一項理財產品之前,一定要仔仔細細的瞭解這支產品,而不是全部從銀行從業人員口中瞭解。

想當年我去銀行存錢,就不止一次被忽悠的去買理財產品。然而有一個銀行出身的家人,從小被耳提面命著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對那些花樣繁多的理財產品,我一向敬而遠之。如果不是事先有準備,一來就打算買,我是不會去買那些東西的。


歡迎在下方討論:你的銀行理財產品,有跌到割肉的地步過嗎?


雲凌霞海


銀行理財產品按照大類分為非自營理財產品自營理財產品。

非自營理財產品

銀行代為銷售的理財產品,這類產品信譽上無法保證、投資方向多樣化,一般投資人很難甄別,所以存在一定的風險。

以前銀行經常曝光理財產品違約問題大多數來自於這類產品。

自營理財產品

在傳統銀行理財產品中,銀行自營產品一般會分為保本保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本保收益理財產品兩種。

1.保本保收益理財產品安全係數基本上不會有任何問題,本金和收益都有保障,一直以來銀行理財已此類產品為主,同時也是穩健型投資人選擇的主要投資方向。

2.非保本保收益理財產品就是銀行規定預期收益率,但是並不保證到時候就是按這樣的收益率兌付,收益有可能變動甚至本金也有可能出現損失。但實際上銀行非保本保收益理財產品基本上都能實現按預期收益率兌付,因為銀行一旦某一款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低於實際收益率,則直接影響到其他理財產品的發售,所以銀行一般都會隱性兜底。

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這也意味著自去年11月份開始徵求意見稿以來,新規終於落地,資管新規倡導打破剛性兌付,對產品實施淨值化管理。

淨值型理財產品,其運作模式與基金類似,非保本浮動收益,投資者購買產品前無法預知產品實際收益率,而是根據產品實際投資運作情況定期在產品開放申購或贖回日公佈產品淨值,投資盈虧由投資者自負。

隨著資管新規的出臺,保本保收益、非保本保收益類理財產品形式將發生變化,最終會向淨值型理財產品方式靠攏。

為了規避資管新規規定,滿足大部分穩健型投資人對低風險的要求,銀行發行具有“保本”性質的收益憑證類產品漸漸受到歡迎。

收益憑證作為債務融資工具,約定本金和收益償付需要與投資標的掛鉤,不屬於資管產品範疇,因而不受資管新規影響。

收益憑證可分為固定收益型和浮動收益型。

固定收益型收益憑證是在保障投資本金的基礎上,到期還會按預先約定的固定收益率計算支付給投資者收益;

浮動收益型產品是除了保障本金和一個較低的固定收益外,還有可能獲得與標的資產表現掛鉤的浮動收益,這種產品有存在損失認購本金的風險。

為了滿足不同客戶的投資要求,銀行理財產品方式將更多樣化,同時對於理財產品市場這塊大蛋糕,各銀行都在籌劃成立資管子公司來專業運營。目前包括招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已向銀監會遞交了資管子公司申請批准,意味著銀行理財正式拉開了市場化運作的大幕。

作者簡介:財務專家、財經問題研究專家,具有多年的不同行業財經領域實戰經驗。本頭條號解讀大眾關心的樓市、財經話題,用專業眼光幫你分析問題背後的真相。如果你對本內容感興趣,請點擊關注吧!


財經微世界


本人從事金融行業多年,和大家分享一下個人感悟。

曾經和我的同事,客戶探討過這個問題。現在國家的意思是,銀行銷售理財產品時,不允許提保本保息,這種情況怎麼辦?

實際上可以通過評級來解決這個問題。像美國標準普爾公司對國家,對企業評級一樣,中國可以設立這樣的公司,對所有理財產品進行評級,國債可以評級到AAA,銀行的理財產品AA級等。

目前來說,老百姓認為銀行的理財產品是可靠的,安全的。但銀行銷售不說保本的話,老百姓會沒有安全感,評級也許會解決這個問題。

個人觀點,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大家指正!


自助者天助888


小馬說券回答您的問題。所有的金融投資工具都有風險,只看風險程度的高低。是的,所有金融工具,包括銀行儲蓄。根據相關條例規定,商業銀行破產,儲蓄最高保障金額50萬元。

所以,在投資一種金融工具時,不要問可不可靠,有沒有風險,因為風險肯定是有的,只是看風險大小,可控程度和可控週期。

你問的銀行理財產品,從風險程度來說,屬於低風險的工具,而且屬於長期可控,可控程度很高。主要控制手段是在投資前期,通過鑑別發行機構和投資範圍控制風險。發行機構一定要是正規合法的金融機構,如果是大型國有機構更好。投資範圍很重要,主要投資範圍貨幣市場和高等級債券,沒有權益類和項目投資,這種理財風險極低,兌付能力也很強。

所以產品是否低風險可控,要通過自己去鑑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