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實施國四排放標準已成定局 農機升級工作緊迫

全生命週期管控也是該政策的另一亮點,從產品開發階段的生態設計、生產階段的質量控制、在用階段的檢測維修、報廢淘汰階段的方式方法等全生命週期提出要求,保證了非道路移動機械全生命週期中的排放控制和管理。

2020年實施國四排放標準已成定局 農機升級工作緊迫

本技術政策不僅給出了滿足排放要求的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控制技術,還給出了超低排放、零排放的技術路線,對於促進非道路移動機械技術升級,將起到積極重要的指導作用。

明確防治技術要求

《技術政策》首先提出了產品設計要倡導低碳綠色發展、綠色生態設計的理念;其次,《技術政策》從機械環保生產一致性、排放在用符合性等多個方面對新生產機械的環保技術管理提出了具體要求,引導非道路移動機械生產企業加強新生產階段產品排放水平的管控;隨著互聯網大數據和傳感器技術的發展,排放遠程監控也將成為未來排放監管的有效技術手段。

此外,該政策還提出了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的維修、保養,只有按照機械說明書要求進行正常的保養、維修,才能確保在用非道路移動機械保持原有汙染物排放水平;非道路移動機械因其無需掛牌的特殊性,增加了有效監管的難度,為對非道路移動機械實現有效監管,應逐步建立在用機械的使用登記制度;另外,針對老舊非道路移動機械保有量大、排放超標嚴重的問題,《技術政策》提出要對具備改造條件的機械加裝或更換符合要求的汙染控制裝置,以大幅降低非道路移動機械汙染物。

2020年實施國四排放標準已成定局 農機升級工作緊迫

提升排放抓住機遇

本次《技術政策》明確了到2020年全面升級國四和2025年與世界最先進的排放水平接軌的時間表。時間表的明確就等於明確了未來8年內我國農業機械發展的大方向必須在環保上下功夫。

目前,農機行業內的大型企業大都採取了積極的態度,如東方紅、雷沃等把國四排放升級作為重點工作高度重視,配置國四柴油機的拖拉機和收穫機已經進入田間測試階段。

據瞭解,國三主要靠提高發動機噴油壓力,提高燃料的燃燒充分性,從而降低排放水平,國四需引入發動機機外淨化技術,即國四階段必須應用一種後處理技術,就是使用排氣後處理技術來控制排放。從主流拖拉機廠家國四產品準備情況來看,實現國四主要有兩類:即:電控+SCR、電控+EGR+POC,主流技術路線是電控+SCR。因此,農機排放標準升級,並非只換個發動機那麼簡單。

2020年實施國四排放標準已成定局 農機升級工作緊迫

相關專家認為,選擇符合要求的國四發動機,僅僅是升級的開端。僅靠換裝國四發動機,不能保證排放合格,需要與後處理器的合理匹配。他表示,大於37千瓦的發動機必須安裝DPF(顆粒捕捉器),一些產品還需要加裝尿素罐。DPF和尿素罐體積較大,可能導致整機結構的變化。特別是聯合收割機,因為DPF工作溫度600度以上,安全問題更為突出。因此,很多產品的國四升級,就是一次新的產品開發。

從目前農機行業的實際情況看,如果《非道路移動機械及其裝用的柴油機汙染物排放控制技術要求》2020年1月1日實施的時間不變,在未來17個月內,一些企業要完成上述工作相當困難。

此外,農機國四後,農機主機企業成為排放升級和監管的第一責任者。新標準明確達標的主體是拖拉機、收穫機等農機整機企業。農機整機生產企業必須確保生產排放達標的產品,並按要求向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提供排放自查報告,主管部門對其進行達標監督抽查。

由此看來,2020年要完全實現技術的轉變達到環保的要求,農機企業今天就需要做好準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