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找到《千字文》逐句解釋的文本,這回能讀懂了,非常不容易

難得找到《千字文》逐句解釋的文本,這回能讀懂了,非常不容易

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 蒼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黃色的;茫茫宇宙遼闊無邊。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張: 太陽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圓;星辰佈滿在無邊的太空中。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 寒暑循環變換,來了又去,去了又來;秋季裡忙著收割,冬天裡忙著儲藏。

閏餘成歲 律呂調陽: 積累數年的閏餘併成一個月,放在閏年裡;古人用六律六呂來調節陰陽。

雲騰致雨 露結為霜:雲氣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結為霜。

金生麗水 玉出昆岡: 金子生於金沙江底,玉石出自崑崙山崗。

劍號巨闕 珠稱夜光:

最有名的寶劍叫“巨闕”,最貴重的明珠叫“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果子中最珍貴的是李和柰,蔬菜中最看重的是芥和姜。

海鹹河淡 鱗潛羽翔: 海水鹹,河水淡;魚兒在水中潛游,鳥兒在空中飛翔。

龍師火帝 鳥官人皇: 龍師、火帝、鳥官、人皇:這都是上古時代的帝皇官員。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有了倉頡,開始創造了文字,有了嫘祖,人們才穿起了遮身蓋體的衣裳。

推位讓國 有虞陶唐: 唐堯、虞舜英明無私,主動把君位禪讓給功臣賢人。

弔民伐罪 周發殷湯: 安撫百姓,討伐暴君,有周武王姬發和商君成湯。

坐朝問道 垂拱平章:

賢君身坐朝廷,探討治國之道,垂衣拱手,和大臣共商國事。

愛育黎首 臣伏戎羌: 他們愛撫、體恤老百姓,四方各族人都歸附嚮往。

遐邇一體 率賓歸王: 遠遠近近都統一在一起,全都心甘情屈服賢君。

鳴鳳在竹 白駒食場: 鳳凰在竹林中歡鳴,白馬在草場上覓食,國泰民安,處處吉祥。

化被草木 賴及萬方: 賢君的教化覆蓋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恩澤遍及天下百姓。

蓋此身發 四大五常: 人的身體髮膚分屬於“四大”,一言一動都要符合“五常”。

恭惟鞠養 豈敢毀傷: 恭蒙父母親生養愛護,不可有一絲一毫的毀壞損傷。

女慕貞潔 男效才良:

女子要思慕那些為人稱道的貞婦潔女,男子要效法有德有才的賢人。

知過必改 得能莫忘: 知道自己有過錯,一定要改正;適合自己乾的事,不要放棄。

罔談彼短 靡恃己長: 不要去談論別人的短處,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長處就不思進取。

信使可復 器欲難量: 誠實的話要能經受時間的考驗;器度要大,讓人難以估量。

墨悲絲染 詩讚羔羊: 墨子為白絲染色不褪而悲泣,「詩經」中因此有「羔羊」篇傳揚。

景行維賢 克唸作聖: 高尚的德行只能在賢人那裡看到;要剋制私慾,努力仿效聖人。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養成了好的道德,就會有好的名聲;就像形體端莊,儀表也隨之肅穆一樣。

空谷傳聲 虛堂習聽: 空曠的山谷中呼喊聲傳得很遠,寬敞的廳堂裡說話聲非常清晰。

禍因惡積 福緣善慶: 禍害是因為多次作惡積累而成,幸福是由於常年行善得到的獎賞。

尺璧非寶 寸陰是競: 一尺長的璧玉算不上寶貴,一寸短的光陰卻值得去爭取。

資父事君 曰嚴與敬: 供養父親,待奉國君,要做到認真、謹慎、恭敬。

孝當竭力 忠則盡命: 對父母孝,要盡心竭力;對國君忠,要不惜獻出生命。

臨深履薄 夙興溫凊: 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那樣小心謹慎;要早起晚睡,讓父母冬暖夏涼。

似蘭斯馨 如松之盛: 能這樣去做,德行就同蘭花一樣馨香,同青松一樣茂盛。

川流不息 淵澄取映: 還能延及子孫,像大河川流不息;影響世人,像碧潭清澄照人。

容止若思 言辭安定: 儀態舉止要莊重,看上去若有所思;言語措辭要穩重,顯得從容沉靜。

篤初誠美 慎終宜令: 無論修身、求學、重視開頭固然不錯,認真去做,有好的結果更為重要。

榮業所基 籍甚無竟: 有德能孝是事業顯耀的基礎,這樣的人聲譽盛大,傳揚不已。

學優登仕 攝職從政: 學習出色並有餘力,就可走上仕道〈做官〉,擔任一定的職務,參與國家的政事。

存以甘棠 去而益詠: 召公活著時曾在甘棠樹下理政,他過世後老百姓對他更加懷念歌詠。

樂殊貴賤 禮別尊卑

:選擇樂曲要根據人的身份貴賤有所不同;採用禮節要按照人的地位高低有所區別。

上和下睦 夫唱婦隨: 長輩和小輩要和睦相處,夫婦要一唱一隨,協調和諧。

外受傅訓 入奉母儀: 在外面要聽從師長的教誨,在家裡要遵守母親的規範。

諸姑伯叔 猶子比兒: 對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長輩,要像是他們的親生子女一樣。

孔懷兄弟 同氣連枝: 兄弟之間要非常相愛,因為同受父母血氣,猶如樹枝相連。

交友投分 切磨箴規: 結交朋友要意相投,學習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

仁慈隱惻 造次弗離: 仁義、慈愛,對人的惻隱之心,在最倉促、危急的情況下也不能拋離。

節義廉退 顛沛匪虧: 氣節、正義、廉潔、謙讓的美德,在最窮困潦倒的時候也不可虧缺。

性靜情逸 心動神疲: 品性沉靜淡泊,情緒就安逸自在;內心浮躁好動,精神就疲憊睏倦。

守真志滿 逐物意移: 保持純潔的天性,就會感到滿足;追求物慾享受,天性就會轉移改變。

堅持雅操 好爵自縻: 堅持高尚鐵情操,好的職位自然會為你所有。

都邑華夏 東西二京: 古代的都城華美壯觀,有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

背邙面洛 浮渭據涇: 東京洛陽背靠北邙山,南臨洛水;西京長安左跨渭河,右依涇水。

宮殿盤鬱 樓觀飛驚: 宮殿盤旋曲折,重重迭迭;樓閣高聳如飛,觸目驚心。

圖寫禽獸 畫彩仙靈: 宮殿上繪著各種飛禽走獸,描畫出五彩的天仙神靈。

丙舍傍啟 甲帳對楹: 正殿兩邊的配殿從側面開啟,豪華的賬幕對著高高的楹柱。

肆筵設席 鼓瑟吹笙: 宮殿中大擺宴席,樂人吹笙鼓瑟,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

升階納陛 弁bian轉疑星: 登上臺階進入殿堂的文武百官,帽子團團轉,像滿天的星星。

右通廣內 左達承明: 右面通向用以藏書的廣內殿,左面到達朝臣休息的承明殿。

既集墳典 亦聚群英: 這裡收藏了很多的典籍名著,也集著成群的文武英才。

杜稿鍾隸 漆書壁經: 書殿中有杜度的草書、鍾繇的錄書,還有漆寫的古籍和孔壁中的經典。

府羅將相 路俠槐卿: 宮延內將想依次排成兩列,宮廷外大夫公卿夾道站立。

戶封八縣 家給千兵: 他們每戶有八縣之廣的封地,配備成千以上的士兵。

高冠陪輦 驅轂振纓: 他們戴著高高的官帽,陪著皇帝出遊,駕著車馬,帽帶飄舞著,好不威風。

世祿侈富 車駕肥輕: 他們的子孫世代領受俸祿,奢侈豪富,出門時輕車肥馬,春風得意。

策功茂實 勒碑刻銘: 朝廷還詳盡確實地記載他們的功德,刻在碑石上流傳後世。

磻溪伊尹 佐時阿衡: 周武王磻溪遇呂尚,尊他為“太公望”;伊尹輔佐時政,商湯王封他為“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孰營:

周成王佔領了古奄國曲阜一帶地面,要不是周公旦輔政哪裡能成?

桓公匡合 濟弱扶傾: 齊桓公九次會合諸侯,出兵援助勢單力薄和麵臨危亡的諸侯小國。

綺回漢惠 說感武丁: 漢惠帝做太子時靠綺裡季才倖免廢黜,商君武丁感夢而得賢相傳說。

俊乂密勿 多士寔寧: 能人治政勤勉努力,全靠許多這樣的賢士,國家才富強安寧。

晉楚更霸 趙魏困橫: 晉、楚兩國在齊之後稱霸,趙、魏兩國因連橫而受困於秦。

假途滅虢 踐土會盟: 晉獻公向虞國借路去消滅虢國;晉文公在踐土與諸侯會盟,推為盟主。

何遵約法 韓弊煩刑: 蕭何遵循簡約刑法的精神制訂九律,韓非卻受困於自己所主張的嚴酷刑法。

起翦頗牧 用軍最精: 秦將白起、王翦,趙將廉頗、李牧,帶兵打仗最為高明。

宣威沙漠 馳譽丹青: 他們的聲威遠傳到沙漠邊地,美譽和畫像一起流芳後代。

九州禹跡 百郡秦並: 九州處處有留有大禹治水的足跡,全國各郡在秦並六國後歸於統一。

嶽宗泰岱 禪主雲亭: 五嶽中人們最尊崇東嶽泰山,歷代帝王都在雲山和亭山主持禪禮。

雁門紫塞 雞田赤城: 名關有北疆雁門,要塞有萬里長城,驛站有邊地雞田,奇山有天台赤城。

昆池碣石 鉅野洞庭: 賞池赴昆明滇池,觀海臨河北碣石,看澤去山東鉅野,望湖上湖南洞庭。

曠遠綿邈 巖岫杳冥:

江河源遠流長,湖海寬廣無邊。名山奇谷幽深秀麗,氣象萬千。

治本於農 務資稼穡: 治國的根本在發展農業,要努力做好播種收穫這些農活。

俶載南畝 我藝黍稷: 一年的農活該開始幹起來了,我種上小米,又種上高梁。

稅熟貢新 勸賞黜陟: 收穫季節,用剛熟的新谷交納稅糧,官府應按農戶的貢獻大小給予獎勵或處罰。

孟軻敦素 史魚秉直: 孟軻夫子崇尚純潔,史官子魚秉性剛直。

庶幾中庸 勞謙謹敕: 做人要儘可能合乎中庸的標準,勤奮、謙遜、謹慎,懂得規勸告誡自己。

聆音察理 鑑貌辨色: 聽別人說話,要仔細審察是否合理;看別人面孔,要小心辨析他的臉色。

貽厥嘉猷 勉其祗zhi植: 要給人家留下正確高明的忠告或建議,勉勵別人謹慎小心地處世立身。

省躬譏誡 寵增抗極: 聽到別人的譏諷告誡,要反省自身;備受恩寵不要得意忘形,對抗權尊。

殆辱近恥 林皋幸即: 知道有危險恥辱的事快要發生,還不如歸隱山林為好。

兩疏見機 解組誰逼: 疏廣疏受預見到危患的苗頭才告老還鄉,哪裡有誰逼他們除下官印?

索居閒處 沉默寂寥: 離群獨居,悠閒度日,整天不用多費唇舌,清靜無為豈不是好事。

求古尋論 散慮逍遙: 想想古人的話,翻翻古人的書,消往日的憂慮,樂得逍遙舒服。

欣奏累遣 戚謝歡招: 輕鬆的事湊到一起,費力的事丟在一邊,消除不盡的煩惱,得來無限的快樂。

渠荷的歷 園莽抽條: 池裡的荷花開得光潤鮮豔,園中的草木抽出條條嫩枝。

枇杷晚翠 梧桐蚤凋: 枇杷到了歲晚還是蒼翠欲滴,梧桐剛剛交秋就早早地凋謝了。

陳根委翳 落葉飄搖: 陳根老樹枯倒伏,落葉在秋風裡四處飄蕩。

遊鵾獨運 凌摩絳霄: 寒秋之中,鯤鵬獨自高飛,直衝佈滿彩霞的雲霄。

耽讀玩市 寓目囊箱: 漢代王充在街市上沉迷留戀於讀書,眼睛注視的都是書袋和書箱。

易輶攸畏 屬耳垣牆: 說話最怕旁若無人,毫無禁忌;要留心隔著牆壁有人在貼耳偷聽。

具膳餐飯 適口充腸: 安排一日三餐的膳食,要適合各位的口味,能讓大家吃飽。

飽飫烹宰 飢厭糟糠: 飽的時候自然滿足於大魚大肉,餓的時候應當滿足於粗菜淡飯。

親戚故舊 老少異糧: 親屬、朋友會面要盛情款待,老人、小孩的食物應和自己不同。

妾御績紡 侍巾帷房: 小妾婢女要管理好家務,盡心恭敬地服待好主人。

紈扇圓絜 銀燭煒煌: 絹制的團扇像滿月一樣又白又圓,銀色的燭臺上燭火輝煌。

晝眠夕寐 藍筍象床: 白日小憩,晚上就寢,有青篾編成的竹蓆和象牙雕屏的床榻。

絃歌酒宴 接杯舉觴: 奏著樂,唱著歌,擺酒開宴;接過酒杯,開懷暢飲。

矯手頓足 悅豫且康: 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真是又快樂又安康。

嫡後嗣續 祭祀烝嘗: 子孫繼承了祖先的基業,一年四季的祭祀大禮不能疏忘。

稽顙再拜 悚懼恐惶: 跪著磕頭,拜了又拜;禮儀要周全恭敬,心情要悲痛虔誠。

箋牒簡要 顧答審詳: 給別人寫信要簡明扼要,回答別人間題要詳細周全。

骸垢想浴 執熱願涼: 身上有了汙垢,就想洗澡,好比手上拿著燙的東西就希望有風把它吹涼。

驢騾犢特 駭躍超驤: 家裡有了災禍,連牲畜都會受驚,狂蹦亂跳,東奔西跑。

誅斬賊盜 捕獲叛亡: 對搶劫、偷竊、反叛、逃亡的人要嚴厲懲罰,該抓的抓,該殺的殺。

布射僚丸 嵇琴阮嘯: 呂布擅長射箭,宜僚有弄丸的絕活,嵇康善於彈琴,阮籍能撮口長嘯。

恬筆倫紙 鈞巧任釣: 蒙恬造出毛筆,蔡倫發明造紙,馬鈞巧制水車,任公子垂釣大魚。

釋紛利俗 竝皆佳妙: 他們的技藝有的解人糾紛,有的方便群眾,都高明巧妙,為人稱道。

毛施淑姿 工顰妍笑: 毛嬙、西施年輕美貌,哪怕皺著眉頭,也像美美的笑。

年矢每催 曦暉朗曜: 可惜青春易逝,歲月匆匆催人漸老,只有太陽的光輝永遠朗照。

璇璣懸斡 晦魄環照: 高懸的北斗隨著四季變換轉動,明晦的月光灑遍人間每個角落。

指薪修祜 永綏吉劭: 行善積德才能像薪盡火傳那樣精神長存,子孫安康全靠你留下吉祥的忠告。

矩步引領 俯仰廊廟:

如此心地坦然,方可以昂頭邁步,應付朝廷委以的重任。

束帶矜莊 徘徊瞻眺: 如此無愧人生,儘可以整束衣冠,莊重從容地高瞻遠望。

孤陋寡聞 愚蒙等誚: 這些道理孤陋寡聞就不會明白,只能和愚味無知的人一樣空活一世,讓人恥笑。

謂語助者 焉哉乎也: 編完「千字文」烏髮皆白,最後剩下 “焉、哉、乎、也”這幾個語氣助詞。

難得找到《千字文》逐句解釋的文本,這回能讀懂了,非常不容易

《千字文》解讀

關於《 千字文》

《千字文》根據史書記載,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時期(502 —549 年)編成的,其編者是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古人多簡稱其為《千文》,它在“三、百、千”中雖排在最後,但其成書時間卻是最早的,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確切知道成書時間和作者的一部書。

《 千字文》問世1400 多年來的流傳表明,它既是一部優秀的童蒙讀物,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得到了人們的普遍重視和喜愛,這足以使它流傳到將來。

《千字文》在中國古代的童蒙讀物中,是一篇承上啟下的作品。它那優美的文筆,華麗的辭藻,是其他任何一部童蒙讀物都無法望其項背的。

《梁史》中說:“上以王羲之書千字,使興嗣韻為文。奏之,稱善,加賜金帛。”唐代的《尚書故實》對此事做了進一步的敘述,該書說:梁武帝肖衍為了教諸王書法,讓殷鐵石從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個不同的字,每個字一張紙。然後把這些無次序的拓片交給周興嗣,讓他編成有內容的韻文。周興嗣用了一夜時間將其編完,累得鬚髮皆白。這件事在唐宋兩代多有記載,如《劉公嘉話錄》、《太平廣記》等書都曾加以記錄,其內容與《尚書故實》基本相同。

《千字文》每4 字一句,共250 句,一千個字。一些古人曾試圖加以修改,如宋人吳枋、明人郎瑛等。《千字文》通篇用韻,朗朗上口,其用韻數字是7 個。

《千字文》實錄九百九十四個漢字,重字凡六,以漢語拼音為序列於下:

“發”:周發殷湯;蓋此身發 “巨”:劍號巨闕;鉅野洞庭

“昆”:玉出昆岡;昆池碣石 “戚”:戚謝歡招;親戚故舊

“雲”:雲騰致雨;禪主雲亭 “資”:資父事君;務資稼穡

《千字文》行文流暢,氣勢磅礴,內容豐富。但由於時代久遠,內容已不易於理解,現依據清人汪嘯尹、孫謙益的說法,對《千字文》的內容作一大致介紹。

由汪嘯尹纂輯、孫謙益參注的《千字文釋義》將《千字文》分為四個部份,他們稱之為四章。

從第一句“天地玄黃”開始,至第三十六句“賴及萬方”為第一部份;

從第三十七句“蓋此身發”開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靡”為第二部份;

自第一百零三句“都邑華夏”起,至第一百六十二句“嚴岫杳冥”為第三部份;

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於農”起,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誚”為第四部份。

最後還有兩句“謂語助者,焉哉乎也”,沒有特別含義,將其單列出來。

《千字文》第一部分從天地開闢講起。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雲雨、霜霧和四時寒暑的變化;也就有了孕生於大地的金玉、鐵器(劍)、珍寶、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飛鳥游魚;天地之間也就出現了人和時代的變遷。在此,《千字文》講述了人類的早期歷史和商湯、周武王時盛世的表現,即文中所說的“坐朝問道,垂拱平章。愛育黎首,臣伏戎羌。遐邇一體,率賓歸王。鳴鳳在竹,白駒食場。化被草木,賴及萬方”。

《千字文》的第二部份重在講述人的修養標準和原則,也就是修身工夫。指出人要孝親,珍惜父母傳給的身體,“恭惟鞠養,豈敢毀傷”,做人要“知過必改”,講信用,保持純真本色,樹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譽,“信使可覆,器欲難量。墨悲絲染,詩讚羔羊”及以下四句講的就是這個意思。接著文中對忠、孝和人的言談舉止、交友、保真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闡述。

《千字文》的第三部份講述與統治有關的各方面問題。此章首言京城形勝,極力描繪都邑的壯麗,“宮殿盤鬱,樓觀飛驚”。京城之中彙集了豐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既集墳典,亦聚群英”,這是第三部份的第二層意思,重在敘述上層社會的豪華生活和他們的文治武功。這部份最後描述了國家疆域的廣闊和風景的秀美:“九州禹跡,百郡秦並……曠遠綿邈,巖岫杳。”

《千字文》第四部份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園生活,讚美了那些甘於寂寞、不為名利羈絆的人們,對民間溫馨的人情嚮往之至。汪嘯尹、孫謙益的《千字文釋義》認為這部份是講“君子治家處身之道”,其觀點有一定道理,但顯得牽強,所以不加採用。《千字文》第三部份講述上層社會,第四部份講述民間生活,在層次上是清楚的,完全不必從“治家處身”的角度去理解。

《千字文》與“三、百”相比,基本不存在被後人反覆修改增補等問題,因而版本清楚,面貌原始,這給我們的閱讀,帶來了許多方便。

《千字文》點評

《千字文》在中國古代的童蒙讀物中,是一篇承上啟下的作品。它那優美的文筆,華麗的辭藻,是其他任何一部童蒙讀物都無法望其項背的。

我國很早就出現了專門用於啟蒙的識字課本,秦代出現的有《蒼頡篇》、《爰歷篇》,漢代則有司馬相如的《凡將篇》、賈魴的《滂喜篇》、蔡邕的《勸學篇》,史游的《急就章》,三國時代有《埤蒼》、《廣蒼》、《始學篇》等等,這些被稱為“字書”的作品多數影響不大,只有《急就章》對後世產生了影響。《急就章》雖然是《蒼頡篇》之後較突出的小學之書,但由於流傳中出現了種種問題,其權威性到南北朝時已大不如前,而這一時期出現的一些啟蒙讀物如《庭誥》、《詁幼》之類,可讀性有限。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千字文》問世了。一則《千字文》內容精、文辭美,二則《千字文》是皇室用書,知名度高,所以,《千字文》漸漸地成為《蒼頡篇》之後,又一突出的童蒙讀物。顧炎武說:“讀者苦《三蒼》之難,便《千文》之易,於是至今為小學家恆用之書。”《千字文》在內容上熔各種知識於一爐,並通篇貫穿以統一的思想,脈絡清晰,語言洗煉,這些長處是此前讀物所缺少的。它的長處後來為《三字經》所吸取,為這部優秀童蒙讀物的出現提供了借鑑經驗,這隻要對二者稍加比較就可明白。

《千字文》之後,尤其是宋以後,童蒙讀物層出不窮,數目眾多,這些作品在通俗性和知識性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各有長處,但它們的一個共同缺點就是文采稍遜,即使像《三字經》這樣的作品也存在這一問題,它們都無法與《千字文》的文采相比。章太炎曾說《三字經》與《千字文》比較,有兩個不足,即“字有重複、辭無藻採”。《千字文》在文采上獨領蒙學讀物風騷,堪稱訓蒙長詩。

在《千字文》的流傳過程中,隋唐之際的智永和尚功不可沒。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他用30 年的時間,摹寫了800 本真草《千字文》分贈浙東各寺廟。智永的這一舉動,既保存了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又使《千字文》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智永之後,歷代書法大師寫《千字文》者比比皆是,著名的有懷素、宋徽宗、趙孟頫、文徵明等。他們的作品流傳很廣,書體與風格各異,可謂千字千姿,影響也很大,無疑大大促進了《千字文》在民間的傳播,大大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而且也為世人留下了這些偉大的藝術瑰寶。

宋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現被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許多人不但把它當作一部啟蒙教材來讀,而且作為學習書法的絕好範本,直到今天,此風依然長盛不衰。

唐朝以後,《千字文》這種形式被人們廣泛地加以採用和學習,出現了一大批以《千字文》為名的作品,如唐朝僧人義淨編纂了《梵語千字文》,宋人胡寅著有《敘古千字文》,元人夏太和有《性理千字文》;明人卓人月有《千字大人頌》,呂裁之有《呂氏千字文》,清人吳省蘭有《恭慶皇上七旬萬壽千字文》,太平天國有《御製千字詔》等等。這些所謂的《千字文》內容各異,但都以《千字文》為名,足見《千字文》影響之大。

《千字文》在古代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宋代真宗時,編成了一部4359卷的《道藏》,分裝在400 多函中,每一函都按《千字文》的順序編號,起於“天地玄黃”的“天”字,終於“宮”字,所以人稱這部《道藏》為《大宋天宮道藏》。明清時期,用於科舉考試的貢院,每一間用於考試的號房都用《千字文》來編號。《儒林外史》第二回描寫了一個屢試不中的周進到省城參觀貢院時的情景:“到了龍門下,行主人指道:‘周客人,這是相公們進的門了。’進去兩邊號房門,行主人指道:‘這是天字號了,你自進去看看。’周進一進了號,見兩塊號板擺的齊齊整整,不覺眼裡一陣酸酸的。”

古代一些需要用較大數字編號的項目,多采用《千字文》,這是周興嗣始料所不及的。

《千字文》作為一部有影響的作品,在很早就涉洋渡海,傳播於世界各地。日本不僅有多種版本的《千字文》,而且出現了很多內容各異但都以《千字文》為名的作品。1583 年朝鮮出版了以朝語釋義注音的《石峰千字文》。

1831 年《千字文》被譯成英文。此後數十年中,相繼出現了《千字文》的法文本、拉丁文本、意大利文本。《千字文》的影響達到了海外。

[釋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昆岡。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鹹河淡,鱗潛羽翔。

[譯文]開天闢地之後,大地處在一派矇昧原始的狀態。日月時盈時虧、時明時晦地運轉著,眾多星辰佈列在天際。隨著日月星辰的運行,氣候的寒暑交替出現,秋天人們採集食物,並儲藏過冬。人們開始懂得用閏月來彌補一年三百六十天的不足、甚至想到借用音樂(律呂:古代樂律的統稱)的規律,來安排一年四季。雲氣升降會變成雨,露水冷凝後結成霜。黃金出產在麗水(今雲南省境內,一名金沙江)中,美玉出產在崑崙山上。珍貴的寶劍名叫“巨闕”(春秋時鑄劍名家歐冶子所制),美麗的珍珠號稱“夜光”。美味的水果有花紅、李子,重要的蔬菜是芥菜、生薑。海水鹹而河水淡,魚兒在水下潛游,飛鳥在天空翱翔。

[釋文]龍師火帝,鳥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讓國,有虞陶唐。弔民伐罪,周發殷湯。坐朝問道,垂拱平章。愛育黎首,臣伏戎羌。遐邇壹體,率賓歸王。鳴鳳在竹,白駒食場。化被草木,賴及萬方。

[譯文]三皇五帝時,由賢能的人來治理天下(龍師:伏羲氏時以龍為官員稱號。火帝:燧人氏時開始鑽木取火,故稱。鳥官:少暤氏時以鳥為官員稱號。人皇:即天皇、地皇、人皇之一。)開始制定了文字,人們也穿起了衣服。那時出現了堯(陶唐)和舜(有虞)把治理天下的天子之位,禪讓給賢人的美事;也出現了殷王成湯和周王姬發,為拯救萬民而討伐有罪君主的盛事。古代的有道君王,端坐在朝廷上,多方諮詢治世之道,不用操勞,就把天下治理好這些君王愛護百姓,使得周邊的部族也來表示歸順;民眾無論遠近親疏都一樣對待,所以天下百姓都表示擁戴,瑞祥風鳥在竹林中鳴叫覓食,白色小馬在打穀場上吃草,連草木也享受到君王的仁德,天下萬物都沾了光。

[釋文]蓋此身發,四大五常。恭惟鞠養,豈敢毀傷。女慕貞潔,男效才良。知過必改,得能莫忘。罔談彼短,靡恃已長。信使可覆,器欲難量。墨悲絲染,詩讚羔羊。

[譯文]一個人的肢體和膚髮,其外在表現著“四大”(地、水、火、風)的關係;(“四大”是每個物體自身所固有的物性,而不是單指自然界的大地、河流、日光、風力。就人的身體而言,皮肉筋骨屬“地大”,汗血津液屬“水大”,體溫暖氣屬“火大”,呼吸運動屬“風大”)。其內在含容了“五常”(仁、義、禮、智、信),是得自父母的養育,怎能夠隨便去損傷。女子講究的是在節操上沒有汙點,男子追求的是才能和德行。知道有過錯就一定要改正,對已具備的美德就不能再失去。不談論別人的缺點,不誇耀自己的長處。說過的話要兌現,要能經得住反覆考驗,為人器量要大,要讓人難以估量。一個人培養自己的“五”,要求純一而不摻入別的雜念。所以,墨子(翟)看到素絲被染上顏色而悲哀,《詩經》有讚美羔羊的篇章。

[釋文]景行維賢,克唸作聖。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傳聲,虛堂習聽。禍因惡積,福緣善慶。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資父事君,曰嚴與敬。孝當竭力,忠則盡命。臨深履薄,夙與溫清。似蘭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淵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辭安定。篤初誠美,慎終宜令。

[譯文] 一心景仰和效仿具備“五常”的善人的行為,最後自己也可成為聖人。“五常”的德行具備了,聖賢之名也就樹立起來了;就如立身端正,影子也會端正一樣。空曠的山谷,能遠遠地傳播聲音;在高大的廳堂中說話,會有共鳴。災禍降臨是因為惡事做多了,上天降福是因為按照“五常”來行事。直徑達一尺的玉壁,算不上寶貴;為了培養自己的“五常”,一寸的光陰也需要去力爭。事奉父親或君王,要有畏懼恭敬之心。對父母盡孝,要竭盡全力;對君王盡忠,則要準備犧牲生命。對父母盡孝心,要像面對深淵、腳踩薄冰那樣小心,早起晚睡,噓寒問暖;一個人的德行,會像幽蘭那樣馨香,像青松那樣茂盛,像長江大河那樣湧流不息,像清澈的深潭那樣可以映照出人影。一個人的客貌舉止,要像在沉思那樣沉靜,談吐要從容鎮定。人的行為有一個純厚的開端固然是好的,但還須小心堅持,要有一個美好的結果。

[釋文]榮業所基,籍甚無竟。學優登仕,攝職從政。存以甘棠,去而益詠。樂殊貴賤,禮別尊卑。上和下睦,夫唱歸隨。外愛傅訓,入奉母儀。諸姑伯叔,猶子比兒。孔懷兄弟,同氣連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規。

[譯文] (藉甚:盛大、卓著)任何事情,有好的開端固然很好;能夠慎終如初,堅持到底就更為難能可貴。這是一個人一生榮譽與事業的基礎,有了這個根基,榮業的發展才能沒有止境。再加上學問優秀,就可以踏上仕途,擔任官職,管理政事。當官就要像周代的召公那樣愛民,到離職後,仍能得到民眾的歌頌。音樂因音階高低而不同,禮儀要依據地位的高低貴賤有所區別。長輩與晚輩要和睦相處,丈夫倡導在前,妻子協助於後。一個人在外要接受老師的教導,在家要接受母親的示範。姑母、叔伯都是父親同一輩的長者,姑母叔伯的子女,就像自己的子女一樣。兄弟之間要關愛,因為大家都秉受同一父母之氣,就像一棵樹上的枝丫一樣。交朋友是情誼上的投合,應該是相互切磋知識,相互規戒。

[釋文] 仁慈隱惻,造次弗離。節義廉退,顛沛匪虧。性靜情逸,心動神疲。守真志滿,逐物意移。堅持雅操,好爵自縻。都邑華夏,東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據涇。宮殿盤鬱,樓觀飛驚。圖寫禽獸,畫採仙靈。丙舍傍啟,甲帳對楹。

[譯文] 仁慈和同情心,在任何時候都不可丟棄。堅持操守,行事合理,公正謙讓,即使在顛沛流離的困境中,也不可有所減缺。心性沉靜淡泊,情緒就自在安逸;內心浮躁妄動,精神就困頓萎靡。守住真常之性,心志就能夠充滿;一心追逐物慾,意志就被改變轉移。堅持高雅的操守,好運自會系臨其身。華夏大地上的大都市,要數東京洛陽和西京長安了。前者背靠邙山,面對洛水;後者有渭水、涇水流過。在那裡宮殿曲折盛美,樓觀高聳驚人心魄。牆上彩繪著飛禽走獸、仙人神靈殿傍門戶重重,樑柱之間張掛著綴滿珍寶的帷帳。兩京的宮闕真是華美呵!

[釋文] 肆筵設席,鼓瑟吹笙。升階納陛,弁轉疑星。右通廣內,左達承明。既集墳典,亦聚群英。杜稿鍾隸,漆書壁經。府羅將相,路俠槐卿。戶封八縣,家給千兵。高冠陪輦,驅轂振纓。世祿侈富,車駕肥輕。

[譯文] 宮廷內經常筵席鋪設,瑟笙演奏。官吏們在階陛間上上下下、多得像天際的繁星。大殿的右邊通往廣內殿,左邊則通向承明殿。宮殿內收藏著古代典籍(墳指的是三墳,典指的是五典。三墳指的是三皇,即伏羲氏、神農氏、黃帝的著作;典指的是五帝:少昊氏、顓頊氏、帝嚳、堯、舜)

,也聚集著許多才德兼備的精英。還陳列著杜度書寫的草書、鍾繇書寫的隸書,甚至有古人書寫在竹簡上的漆書和曾經匿藏在孔子舊宅夾壁中的古文經書。這裡將相們的府第星羅棋佈,滿街都是三公九卿(槐卿:周代朝廷上種著三株槐樹、九株棘樹,三公九卿分坐其下)。他們有八個縣的賦租作為自己的俸祿收入,家家擁有上千個私人兵丁,他們帶著高冠,陪看皇帝乘車出遊,驅車飛駛時冠帶隨風飄揚。他們的子孫後代都繼承父祖的爵祿,過看奢華富有的日子,能夠駕馭肥壯的駿馬、乘坐輕快的車子。

[釋文] 策功茂實,勒碑刻銘。磐溪伊尹,佐時阿衡。奄宅曲阜,微旦敦營。桓公匡合,濟弱扶傾。綺回漢惠,說感武丁。俊義密勿,多士寔寧。

[譯文] 公卿們也實在功高績偉,他們的事蹟值得鐫刻在豐碑上。那在磻溪(今陝西省境內)畔垂釣的太公望、奴隸出身的伊尹,都是治世的賢相。能夠把曲阜作為自己家居的,除了功勳卓著的周公旦,還有誰能辦得到?齊桓公身為諸侯之一,卻能匡正紊亂的天下,把同列的諸侯團結在身邊,救援弱小、扶助危難。綺裡季能挽回漢惠帝劉盈將被黜廢的厄運,傅說感動了求賢興國的商王武丁。(一百個人裡挑出來一個精英叫×,一千個人裡挑一個出來的叫俊,密勿是勤勤懇懇的意思)精英們不斷勤奮努力,君王的大業就是因為眾多精英的輔助而得到穩定安寧。

[釋文] 晉楚更霸,趙魏困橫。假途滅虢,踐土會盟。何遵約法,韓弊煩刑。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九州禹跡,百郡秦並。嶽宗泰岱,禪主雲亭。雁門紫塞,雞田赤城。昆池碣石,鉅野洞庭。曠遠繇邈,巖岫杳冥。

[譯文] 晉國、楚國相繼稱霸,而趙國、魏國則被秦相張儀的“連橫”策略弄得困頓不堪。

晉獻公用假借通道的計謀,滅掉小邦虢國;晉文公則糾合諸侯,擊敗楚國,在踐土(今河南原陽西南)與諸侯會盟。漢初,蕭何根據漢高祖劉邦剛入關中時與秦地的父老所約定的簡簡單單的三章法令,來制定漢朝刑律九章;戰國末年,韓非宣揚刑名之學,結果在秦國被苛煩的刑律所窘迫致死。白起、王翦、廉頗、李牧,用兵之道最為高明。這些人威名遠播蠻荒之地,為了表彰他們、人們甚至描繪下他們的容貌來流傳後世。大禹的足跡遍及九州大地,秦國兼併天下共佔有百餘個郡的地方。五嶽中最尊貴的是岱宗泰山,而天子祭泰山時,都要到泰山旁的小山“云云”、“亭亭”去祭地。著名的關隘有雁門關,著名的邊塞是長城,著名的驛站有雞田驛,著名的城邑是赤城;還有西方的昆明池、東方的碣石山、中原的鉅野澤、南方的洞庭湖,華夏大地真是遼闊遙遠,山脈連綿無窮。

[釋文] 治本於農,務茲稼穡。淑載南畝,我藝黍稷。稅熟貢新,勸賞黜陟。孟某敦素,史魚秉直。庶幾中庸,勞謙謹敕。聆音察理,鑑貌辨色。貽厥嘉猶,勉其祗植。省躬譏誡,寵增抗極。殆辱近恥,林皋幸即。兩疏見機,解組誰逼。

[譯文] 農業是養家活口的根本,所以要努力種植莊稼。(俶是開始,載是從事,南是向陽的方向,畝是土地。)“就在各自家裡所擁有的那塊田地上,認真地栽種黍和稷,五穀成熟了,就向國家繳納稅賦。而主管者也根據人們的耕作成績,來進行嘉獎或懲處。孟子崇尚學識思想的精到純一,史魚處事正直。(勞是勤勞、勤勉,謙是謙虛、謙遜,謹是嚴謹、小心,敕是檢點、不隨便。)如果我們也能保持本性的質樸,保持內心的方正,再能夠勤勉、謙遜、謹慎、檢點,這才是合格的中庸標準。聽人之言要審察其是非道理,看人容貌要辨別其邪正。遺留給子孫的是最好的家語忠告,勉勵他們要謹慎小心地立身處世。聽到別人的譏諷嘲笑、規勸批評要好好地自我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抗是通假字,通亢,極是極限,殆是時間副詞,表示將要、迫近的意思。)特別是得到的榮譽獎勵在增加、所處的地位在上升的時候。因為此時恥辱正在向自己逼近,能及早退避到山林水邊去,就是天大的僥倖。西漢時疏廣、疏受叔侄,同時在朝廷當大官,他倆都能見機行事、很快就以年老為由,辭官回家。當時,又有誰去逼著他倆這樣做呢!

[釋文] 索居閒處,沈默寂寥。求古尋論,散慮逍遙。欣奏累遣,感謝歡招。渠荷的歷,園莽抽條。枇杷晚翠,梧桐蚤凋。陳根委翳,落葉飄搖。遊鯤獨運,凌摩絳霄。

[譯文] 離開人群而獨自居住,安靜而冷落。但可以就此研讀典籍,思考學問,無所牽掛,逍遙自得;使自己心神愉悅的事,可以找來做做,使自己心意煩憂的事,就揮之使去。河溝裡的荷花光彩燦爛,園中的灌木枝條繁茂。枇杷樹葉在歲末時還是顏色蒼翠,梧桐樹葉一到秋天就早早凋謝。草木殘根枯萎在地,喬木落葉隨風飄揚。此時卻有孤獨的大鳥在天際飛翔,不時振翅凌空,直入紅霞映照的雲霄之中。這就是隱退山林的樂境。

[釋文]耽讀熟市,寓目囊箱。易猶攸畏,屬耳垣牆。具膳食飯,適口充腸。飽飫烹宰,飢厭糟糠。親戚故舊,老少異糧。妾御織紡,侍巾帷房。紈扇圓結,銀燭煒煌。晝眠夕寐,藍筍象床。絃歌酒宴,接杯舉觴。矯手頓足,悅豫且康。

[譯文] 既然喜愛讀書,儘可以在書市中流連忘返,把眼睛盯住那些盛放書籍的箱子囊袋。(易是輕易、疏忽;輶是一種很輕巧的車子,有輕忽、輕率的意思。對一些小事很容易輕視、疏忽叫“易輶”。“攸畏”是所畏,有所畏懼。)不要輕視小事,不要疏忽很容易的事情,譬如言論談吐、不要以為可隨隨便便,正如《詩經》所說:隔牆有耳!平時就餐吃飯,只要能咽得下食,而且吃飽就夠了。肚子吃飽時,烹調得再好的美饌也吃不下;肚子飢餓時,再粗糲的食物也感到滿足。請親戚朋友吃飯,對老人要供給肉食,對年輕人則粗蔬也可以,不能一律對待。讓婢妾們去紡紗織布,並且侍候梳洗。用細絹製成的團扇圓而潔白,銀製燭臺照得一片明亮。白天體息、晚上睡覺的是藍色的竹蓆和象牙裝飾的床。酒宴上演奏音樂和歌曲,大家高舉酒杯互相敬酒。一邊和看音樂的節拍揚手頓足,是多麼歡欣愉快呀。

[釋文]嫡後嗣續,祭祀丞嘗。稽額再拜,悚懼恐惶。箋牒簡要,顧答審詳。骸垢想浴,執熱願涼。驢羸犢特,駭躍超驤。誅斬賊盜,捕獲叛亡。

[譯文] 長子嫡孫要主持一年四季的各種祭祀典禮:又是叩頭,又是下拜,神情是那麼畢恭畢敬,誠惶誠恐。與別人通信,內容要寫得簡明扼要;與別人當面對答,說話要詳細周到,這是應酬的方法。身上有骯髒,就想到洗澡;感到悶熱,就想去乘涼,這是人之常情。驢子、騾子、小牛、老牛,在那裡奔跳騰越,這是每戶人家都要畜養的。殺死盜賊,追捕逃亡,這是消除禍患所必需的措施。

[釋文]布射僚丸,嵇琴阮嘯。恬筆倫紙,鈞巧任釣。釋紛利俗,並皆佳妙。毛施淑姿,工頻妍笑。年矢每催,曦暉朗曜。璇璣懸斡,晦魄環照。指薪修祜,永綏吉劭。矩步引領,俯仰廊廟。束帶矜莊,徘徊瞻眺。孤陋寡聞,愚蒙等誚。謂語助者,焉哉乎也。

[譯文] 呂布射箭,宜僚弄丸,嵇康操琴,阮籍長嘯。蒙恬制筆,蔡倫造紙,馬釣巧思,任生垂釣。這些巧妙高超的技術,能夠解決許多問題,都是很有用的。而毛嬙、西施是世上最美麗的女人。她們都擅長修飾自己,又善弄姿作態,實在是很能媚惑世人的。箭漏、璇機的不斷運轉,光陰荏苒,日月如梭,伴隨著白晝朗日和夜晚月魄的循環變動,人也一年一年老去。人的一生只有修福積德,才能像薪盡火傳那樣長存於永久,子孫後代永遠安定、和平、吉祥、幸福。為人處世中,儀表神態很重要:一投足、一俯仰,都要合乎規矩,就像處身在嚴肅的殿堂之上;服飾裝束要整齊端莊,舉止從容,才能高瞻遠眺,擔負起天下重任。要多多學習,否則會變得見識短淺,被人譏笑。“謂語助者,焉哉乎也”。這篇短短千字韻文,就這樣結束了吧!

難得找到《千字文》逐句解釋的文本,這回能讀懂了,非常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