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堂丨這棟清朝修建的建築是老遂寧人的記憶!

福音堂丨这栋清朝修建的建筑是老遂宁人的记忆!

福音堂丨这栋清朝修建的建筑是老遂宁人的记忆!
福音堂丨这栋清朝修建的建筑是老遂宁人的记忆!

在遂寧城區北辰街,有一座教堂名叫福音堂。而遂寧老百姓卻給這座教堂起了另一個名字——“打鐘樓”。原因是自從這座建築建好後,那座高約8米的塔式鐘樓上每天都會按時敲打出鐘聲,方圓十里都能聽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遂寧城區大多數百姓都是依據鐘聲來判定時間,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福音堂丨这栋清朝修建的建筑是老遂宁人的记忆!

據史料記載,清光緒二年(1876),美國傳教士谷良真來到遂寧,在北辰街購買房屋修建住宅,並在街對面建修了禮拜堂,也就是現在的福音堂。據載,當年傳入遂寧的基督教派有衛理公會、公誼會和復臨安息日會。因為在光緒年間便有福音堂,後來遂寧便成為傳教士們眼中的理想旅居地。

1917年,來自美國的社會經濟學家、攝影家西德尼·戴維·甘博(Sidney David Gamble)來到中國,用他的鏡頭先後拍攝了5000多幅黑白照片、彩色幻燈片及39盤16毫米電影膠片,為世界瞭解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當年在遂寧,甘博就拍攝了至今保存完好的86幅照片,為後世瞭解那個時期的遂寧歷史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而甘博在遂寧工作期間,就曾經居住在福音堂。

福音堂丨这栋清朝修建的建筑是老遂宁人的记忆!

西德尼 · 戴維 · 甘博(1890—1968)

福音堂丨这栋清朝修建的建筑是老遂宁人的记忆!

1917年,四川,遂寧縣城街上行人

福音堂丨这栋清朝修建的建筑是老遂宁人的记忆!

1917年,四川遂寧縣,做草鞋

【記憶中的福音堂】

“打我記事起,大人們就是依打鐘樓的鐘聲來判定時間。聽到鐘聲響起,大人們便說幾點了,該做什麼了。比如十二點了,該做午飯了之類。可以說,在手錶普及以前,大多數百姓都是靠打鐘樓的鐘聲來辨別時間的。”在89歲的市民覃伯良的記憶裡,福音堂的鐘聲曾在遂寧人生活中發揮過非常重要的作用。

老人說,在抗戰期間,日本轟炸遂寧時福音堂的鐘聲還擔當過傳遞信號的重任。“當年,前方偵察到敵機來襲,將消息傳回遂寧後,縣政府就用打鐘樓的鐘聲通知百姓。警報、加急警報、警報解除,鐘聲各有不同。每當聽到鐘聲響起,百姓都會依據鐘聲做出相應的防範。”

後來,打鐘樓鐘塔被拆除,其他建築依然保留,對於研究清代建築和基督教在遂寧的發展歷史有著重要的價值。如今福音堂已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相關部門正在按計劃對其維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