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新零售#馬化騰默認「反阿里聯盟」,騰訊+京東+唯品會能幹得過馬雲的阿里巴巴嗎?

馬雪毅


反阿里聯盟的本質不是幹掉阿里巴巴,而是拖慢阿里巴巴的發展,讓騰訊在其他的領域裡面超過阿里巴巴,所以反阿里巴巴聯盟的目標並不是乾死阿里巴巴,而是讓阿里巴巴的視野裡面一直關注到電商行業本身,然後騰訊彎道超車。


一、唯品會京東不可能幹的過阿里巴

下圖是阿里、京東、唯品會近幾年營收的同比增速情況,可以明顯看到,阿里巴巴這麼大的體量他的增速還在持續上漲,這是非常可怕的,阿里巴巴放佛是怎麼都到不了增長拐點。

對比的是,無論京東還是唯品會,營收增速都沒有阿里高。唯品會的營收增速一直在下滑,而進入2017年,京東的增速也開始下滑了。

兩個增速下降的電商當然不可能打贏阿里巴巴。

但是別忘記了,現在拼多多崛起了,反阿里巴巴聯盟又多了一個讓阿里頭痛的角色。

二、騰訊的反阿里巴巴聯盟是分散的,並不聚焦

無論是京東還是唯品會,都是單獨的公司,騰訊是大股東,而不是控股,所以騰訊對他們是沒有絕對掌控力的,比如滴滴,所以在大方向一致的情況下,唯品會和京東可以很好的協調,但是如果二者戰略不一致,那就太難了。

不像阿里巴巴,所有的投資都是為了收購,都變成阿里巴巴自己的養分,這樣可以保證最大化的向心力。

反阿里巴巴聯盟本身也是有巨大的競爭的,比如,同為騰訊系,滴滴做外賣,美團做網約車,再比如騰訊投資了快手,而自己又做了微視。

三、反阿里巴巴聯盟最大的價值是拖著阿里巴巴

電商是阿里巴巴的命脈,所以阿里巴巴會一直注意,但是很難有品牌打敗他,比如很少有人打敗微信和QQ一樣,但是最好的進攻是在敵人的後院燒一把火。

如果有了京東和拼多多、唯品會,阿里巴巴就是拖累阿里巴巴的一個棋子,讓阿里巴巴的戰略重心必須分一部分出來。

馬雲曾說,能打敗阿里的,一定不是另外一家電商公司。

你覺得拼多多能打敗阿里巴巴嗎?


毛琳Michael


騰訊京東入股唯品會後,一個“反阿里聯盟”高調成立了,這是騰訊將鬥爭放在明面上的一大步,但一場更慘烈惡戰卻才剛剛開始。

事情是這樣的,互聯網資深觀察家劉興亮在朋友圈發了一張照片,是騰訊的馬化騰、京東的劉強東、唯品會的沈亞等人的合影,同時配文說“傳說江湖有個秘密組織,叫做反阿里聯盟。”

這條朋友圈被馬化騰親自評論,只有四個字——“物極必反”,似乎暗指阿里巴巴的好日子到頭了,騰訊要與阿里幹架了!

至於雙方幹架的第一戰,當然就是讓阿里巴巴起家的電商領域。如今阿里靠天貓、淘寶、聚划算佔據了中國電商市場80%的份額,第二梯隊的電商平臺份額急劇萎縮,在聚美優品等平臺不再景氣的情況下,其它電商平臺們再不聯合起來,恐怕也會被阿里擠到邊緣。

騰訊擅長的是社交,在電商領域一直是弱項,3年前騰訊買下京東15%的股權,如今又聯合京東出手8.63億美元拿下唯品會10%的股份,其發力電商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從此以後,中國電商平臺間的鬥爭將進一步成為騰訊阿里間的對抗,這可以稱得上是改寫中國電商格局的大事了。

這幾年,騰訊與阿里表面上相安無事,其實暗地裡都在跑馬圈地,為未來的戰事做準備。據不完全統計,今年騰訊和阿里繼續瘋狂投資:騰訊投資113家公司,阿里投資45家公司。雖然數量上約有懸殊,但是佈局的領域和方向卻是基本一致,兩家都同時涉及到了出行、企業服務、文娛、人工智能、電商等領域,彷彿是相互較著勁地比拼。

先說騰訊,除了進一步加碼自己擅長的社交、遊戲等領域,還在物流領域花1億多美元扶持貨車幫,這是物流APP中的前排玩家,而騰訊先阿里一步掌控了該領域,未來就有可能在物流方面對阿里展開攻勢。

而在阿里看中的新零售和電商領域裡,騰訊今年一口氣投資了8家,除唯品會外,還有永輝、每日優鮮、掃貨、拼好貨、轉轉、Flipkar等,總投資金額超過30億美元。

阿里方面當然也沒有閒著,投資了大潤發、易果生鮮、銀泰商業、華聯超市等14個企業,在電商零售領域仍佔據絕對優勢。

可以說,如今的新零售和電商的天下,都在騰訊與阿里的掌握之中。

但是你也許還聽過一句話,如今的互聯網企業只有兩個,一個是被BAT投資過的,一個是沒被BAT投資過的。所以我們還能看到,無論是火熱的人工智能,還是面向未來的智能硬件,也都成為騰訊與阿里爭奪的焦點。而且雙方還分別投資了摩拜單車與ofo,並在汽車領域形成對峙。

至於這場版圖爭奪戰的結果,其實是很容易預見的。就是當各企業完成站隊,那麼下一步必定不是騰訊阿里各自佔山為王、安於現狀,而是勢必進行一場正面作戰。只有結結實實打一仗,雙方才能甘心。

而從目前來看,這第一戰,要先從電商領域開始了。


氪星情報局


2017 年 12 月 18 日,媒體報道騰訊與京東聯合入股唯品會,明裡人都知道,阿里的淘寶和天貓一直是騰訊和京東的眼中釘,而此舉毫無疑問,就是騰訊和京東為了進一步狙擊淘寶天貓而來的。

而更火的是一張流出來的朋友圈截圖,明指騰訊、京東、唯品會三家成立了「反阿里聯盟」,更有意思的是,馬化騰特意在這條朋友圈下面留言表示 “ 物極必反 ”。

很明顯,加上騰訊投資的美團點評、拼多多、永輝等零售巨頭,這就是以騰訊為核心的對阿里巴巴的包圍圈。那麼問題來了,「騰訊+京東+唯品會」的組合能都乾的過馬雲的阿里巴巴呢?

馬化騰的發力的意圖非常明確了,騰訊擅長社交,市場巨大的電商一直沒做起來,後騰訊買下京東 15% 的股份,將自家的「拍拍」併入京東,如今又聯合京東入股唯品會。

毫無疑問,在這狙擊阿里的戰場上,京東和唯品會就站在前線,而騰訊就是背後最大的操盤手了。

「騰訊+京東+唯品會」的組合能否乾的過馬雲的阿里巴巴我不知道,但這肯定對馬雲的淘寶天貓有巨大的衝擊。

從騰訊京東入股唯品會到現在不過半年時間,今年京東的營收已經遠遠超越阿里巴巴了,至於營收超越淘寶天貓的份量更加不敢想象了。

雖然說京東過於沉重的商業模式一直頗受爭議,但以京東目前勢不可擋的發展趨勢,加之拼多多的裂變增長上市,淘寶天貓的份額很明顯是有所削減的。

最後說說唯品會了。唯品會主要經營的名牌類產品,並且涵蓋名品服飾鞋包、美妝、母嬰、居家等各大品類,因此在專業領域對阿里的衝擊還是非常大的。當然,單獨唯品會對阿里的影響是不大的,但加上個京東和拼多多,結果就不好說了。

騰訊、京東、唯品會這三家成立的 “ 反阿里聯盟 ”,加上如今強勢崛起的拼多多,馬雲的阿里巴巴頗有是四面受敵的態勢,但最終騰訊+京東+唯品會的組合能不能幹的多馬雲的阿里巴巴,不得而知,但我堅信,有競爭肯定是好事。

你認為背後的操盤手騰訊能幹得過馬雲的阿里巴巴嗎?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stormzhang


如果商業戰爭靠多拉幾個小弟搞個團伙就能打敗對手,那這個世界上恐怕就沒有那麼多偉大的公司了。

騰訊雖然有微信,通過社交黏住了最多的網民,佔據了移動端的入口,但是騰訊在電商業務上的嘗試一直失敗。所以騰訊放棄了自己做電商,轉而扶持其他公司跟阿里對抗。騰訊先後投資京東、蘑菇街、唯品會,都是這個目的,希望扶持小弟在電商領域殺出阿里重圍。

到目前來看,騰訊的規劃算是失敗了,不僅僅沒有成功扼殺住阿里,反而讓阿里越做越大。

上圖是阿里、京東、唯品會近幾年營收的同比增速情況,你可以很直觀的看出來,無論是京東還是唯品會,營收增速都沒有阿里高。唯品會的營收增速一直在下滑,而進入2017年,京東也開始扭轉過去的增長趨勢,開始下滑。

反觀阿里,作為主營業務的電商收入一直保持高速增長,連續2年同比增速都超過50%。在這種情況下,騰訊希望通過投資京東和唯品會來封鎖阿里的電商,幾乎是做白日夢。

再來談一下騰訊投資唯品會這件事,很多人只看到了騰訊投資唯品會是為了抵禦阿里,但是忽視了另外一個問題,騰訊投資了京東之後,又投資了蘑菇街、拼多多和唯品會等電商公司,這恰恰說明騰訊投資京東的整合是失敗的。正是因為京東在跟阿里的競爭中屢屢受挫,騰訊才不得已需要在電商領域花這麼大力氣去做投資。

從市值上看,騰訊和阿里的市值差不多,兩家公司都有著龐大的用戶基礎和盤根錯節的投資關係,馬化騰近期多次對涉及阿里相關話題進行點評,甚至不否認反阿里聯盟的存在,儼然一副反阿里聯盟盟主的做派。而面對騰訊加上一干小弟的圍攻,馬雲根本沒當回事,連正面回應都沒有,這也說明阿里根本不懼怕所謂的反阿里聯盟。

再來看看所謂的這個反阿里聯盟本身。

雖然都是以騰訊為中心,但是各自之間仍然存在著非常嚴重的競爭關係。比如,同為騰訊系,滴滴做外賣,美團做網約車,相互之間競爭異常激烈。再比如,同為騰訊系,京東、唯品會、蘑菇街、拼多多都在做電商,名義上能一起對抗阿里,但是實際上,相互之間的競爭也不小。

所以如果看到了這一點你就會明白,所謂的反阿里聯盟,內部也存在著非常大的離心力。互相之間勾心鬥角,你還指望他們能圍攻阿里?

馬雲曾說,能打敗阿里的,一定不是另外一家電商公司,而騰訊帶頭組建反阿里聯盟,本質上還是圍繞著流量、商家、用戶形成的電商思維來進行的,馬化騰的站臺,除了能夠在聲勢上給京東美團這些小弟壯壯膽之外,也沒多大意義。

我是悟空問答簽約作者,關注科技、互聯網領域熱點事件的分析,如果你是互聯網從業者,歡迎點擊頁面上方關注我的頭條號。


陳海寧頻道


眾所周知的是,阿里巴巴與騰訊是中國最具實力的互聯網企業,在經過數年的長足發展之後,都取得了赫赫成績,誰都沒辦法取代誰,毫無避免的形成了競爭格局。

兩家企業在縱向擴展中,沒有了太大的長足的增長空間,騰訊在社交方面可謂是做精做絕了,讓人聞風喪膽,而阿里巴巴在電商行業,橫掃全球,無敵手。而橫向擴展,靠投資、併購、跨界等方式推動發展。

這是企業沒辦法的選擇。也是大企業的矛盾。比如在互聯網金融上,騰訊與阿里巴巴不可避免的“撞車”。騰訊有財付通和微信支付,阿里巴巴有支付寶。

這樣一來,生態公司就提上了議事日程。這是騰訊與阿里巴巴不可避免的正面競爭的開始。

而在各自的商業生態格局中,騰訊與阿里巴巴加足了馬力,卯足了勁地在跑馬圈地,你投資滴滴,我就投資快遞,你投資OFO,我機投資摩拜,你投資美團,我就投資大眾點評。

總之,你幹嘛,我也得跟上。

而最近,騰訊與京東聯合入股唯品會,被人理解為成立“反阿里聯盟”,騰訊+京東+唯品會的組合,擬在時尚領域狙擊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

其實這樣的理解並不準確。

當然,京東與天貓的競爭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強拉上騰訊,說是與阿里巴巴對著幹,就是有些小題大做了。

而事實上,滴滴與快遞的合併,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合併,以及未來OFO與摩拜的合併,都是騰訊與阿里巴巴的雙贏,根本就不存在誰要把誰幹死的問題。

也不存在所謂的“反阿里聯盟”。也無所謂“馬化騰的騰訊系幹得過馬雲的阿里系嗎”之問了。


唐氏二少


開闢新零售新戰場,不要戀戰舊賽道

反阿里聯盟,可能現在還要加上個拼多多了,藉助微信巨大流量,拼多多在短短三年內,於五環外攻城略地,收穫3億用戶,頻繁贊助電視綜藝節目,強勢佔領用戶心智。最終走上納斯達克,完成上市之旅。

然而,其實無論是阿里還是騰訊都應該明白,真正能打敗他們的不是對方,恰恰是這個時代。

就像張一鳴說的,BAT過去都太戀戰舊賽道,不停在互相糾纏中浪費掉大量寶貴時光,而頭條系就是在巨頭互斗的時光中,找到了新賽道,快速野蠻生長的。

如果說,今日頭條讓巨頭們第一次感受到頭條系的壓力,那隨後擁有5億月活的抖音,則更讓巨頭們驚詫不已,沒能多想,巨頭們紛紛殺入短視頻賽道,連八杆子打不著的訊飛語音輸入法也玩起了短視頻。

說回電商領域,抖音上半年前就給某些頭部達人扶植,做起了帶貨同款淘寶店,在抖音主頁可以直接跳轉淘寶購物頁面,短視頻帶來的邊看邊買的場景衝擊,似乎比優酷無處不在的購物廣告效果更好。

不久之後,淘寶也上線了短視頻APP,獨客,並將短視頻納入手淘搜索入口。

騰訊阿里都想著壓制對方,卻不料半路冒出了個壓不住的頭條。時代最是無情,用戶喜新厭舊,抓牢用戶才是硬道理,老想著壓制對方,可能會丟失一些必要的洞察力,燈下黑,看不到重要的新機會。


騰訊系的電商力量太散

騰訊執著於電商,但是一直沒能把電商做起來,當年大力扶植拍拍網,最後也沒找到把手頭大把流量導向拍拍的辦法,遲遲無解之後,騰訊選擇砍掉自身不擅長又不賺錢的業務,投資京東,還把拍拍等電商業務一起打包送給京東,但是京東顯然對拍拍不感冒,接手之後沒多久,就停掉了拍拍。

騰訊雖然入股京東,又聯合京東一起入股唯品會,但入股和收購是兩碼事,在運營和戰略上,京東和唯品會顯然都有自己的想法,並且,它們在微信生態裡的時間那麼久,吃到微信流量的紅利還不如拼多多。

講真要對抗阿里,它們未必能一條心。


場景購物時代,反阿里聯盟似乎大有所為

隨著人們上網場景碎片化,購物入口也從之前的單一淘寶被切割了。尤其是微信解鎖小程序之後,京東、唯品會都能利用小程序,從微信社交圈切入,製造各種場景,刺激消費。

似乎看到小程序購物場景的前景,近日,支付寶也上線了小程序,但缺少社交基因的支付寶,不知能否引爆自家平臺小程序。

微信對淘口令的圍剿不斷升級,各家逼近流量天花板,往線下和其他合作渠道尋求突圍方式。未來走向如何還真不好貿然判定,但在新賽道,人人機會平等。


我是吳懟懟,虎嗅、36氪、鈦媒體、產品經理等專欄作者、前澎湃新聞記者,專注互聯網科技文娛解讀,更多深度解讀,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吳懟懟


“騰訊陣亡全家桶”中,拍拍網的名字赫然在列。作為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的兒子,拍拍雖然佔據了電商的先發優勢,但也無法避免被關閉的命運。對於騰訊來說,電商也就成了馬化騰的一個心結。

在2014年騰訊以拍拍加2.15億美元現金的方式,獲得了京東15%的股份,和京東建立了戰略聯盟,但是3c、家電出身的京東掐不過阿里於是在前幾天,京東、騰訊又牽手了唯品會,這就意味著“反阿里聯盟“成立。

馬化騰默認成立“反阿里聯盟”,實際上是在變相地承認自己一家幹不過阿里,因此需要聯盟。

京東和唯品會都有著自己發展的瓶頸,是選擇站隊騰訊,和阿里巴巴公開對決的一個重要原因。

對於京東來說,主戰場3c和家電有阿里聯合的蘇寧來競爭。3c、家電產品不是消耗品,二次購買的週期太長,京東想開拓快消、女性市場,但“二選一”讓京東受挫。劉強東急需一個如魚得水的老炮,帶領自己在2018年實現讓更多女人愛上京東的小目標。

唯品會的供應鏈以及在女性市場的地位,是京東做女性、快消市場的加速器,但面對有抱負的沈亞,京東也就只有和騰訊站在一起,才有機會牽到唯品會的手。

再說唯品會,最近幾年互聯網的紅利逐漸消失,眾多電商平臺將用戶、流量瓜分殆盡,新用戶增長乏力,運營壓力與日俱增,股價一路走低,需要新的資金與流量給唯品會帶來活力。

接受騰訊、京東的融資,不僅可以直接拿到資金,還能拿到微信、京東入口帶來的流量,這正是現如今的唯品會急需的。

“反阿里聯盟”的成立,一定程度上來說,是阿里自己讓他們走向的聯合。雖然三家聯合起來不一定會幹的過,但足夠讓阿里很頭疼。


互聯網指北


肯德基從來不罵麥當勞,麥當勞也從來不說肯德基,所以雙雙成為世界500強;奔馳從來不詆譭寶馬,寶馬也不詆譭奔馳,也雙雙成為了名車。內鬥,拉幫結派,互相消耗,毫無益處,其實我們並不需要去詆譭別人維護自己,大企業也一樣,到頭來傷的其實還是自己。做事先做人,格局決定結局!細節決定成敗!


腫瘤何大夫


“這是一個強大且鬆散的聯盟”,這是業內投資人士對財經雜誌採訪時下的定論。在討論打不打得過之前,南叔和大家先聊聊為啥要聯盟。

既然是聯盟,那首先是有共同利益。首先是騰訊,自從親兒子拍拍失敗後,又投資了易迅,最後拍拍和易迅打包給了京東,投資了京東,現在又是唯品會,在小馬哥採購的電商名單裡,還包括易迅、好樂買、藝龍、珂蘭鑽石、新美大(生活電商)等等,海外投資了Garena等電商平臺,騰訊一直在電商上念念不忘,並不是有啥情懷。而是因為電商是支付的重要消費場景,而支付背後承載著金融這一重要的版圖,同時利用自己流量,打造一個閉環生態系統,在社交中產生購物需求,騰訊再用電商矩陣(京東,唯品會)來消化購物需求。

而京東,現在雖然也有600多億美金市值,但是一直面臨著阿里的壓力,阿里目前已經有4000多億美金的市值了,無論是在體量,流量,資金等都是京東的數倍,短兵相接,一時半會戰鬥不會結束,劉強東必須要有強有力的支援,騰訊的高質量的流量是最佳選擇,所以達成之前的投資,現在的結盟順理成章。

而唯品會,雖然一直有增長,但是近些年並不好過,股價持續下跌,增長從之前的30%多下降到20%左右。加上流量越來越貴,也面臨著京東,阿里等多平臺競爭,他的服飾又是京東多年的軟肋,所以一拍即合。

要說到幹不幹得過馬雲,聯盟成不成功,現在結論有些武斷。阿里在電商行業深耕多年,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還有螞蟻金服待上市。;另外和蘇寧,銀泰等上市零售公司結盟,勢力也不弱。兩者之間的戰鬥必然是持久的,短時間難以見分曉。

不過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之前凡是騰訊投資過的電商平臺都比較慘,易迅、好樂買、藝龍、珂蘭鑽石等等,希望京東唯品會不會重蹈覆轍。

想看更多互聯網創業和投資內幕和爆料,歡迎關注南叔賬號,有更多精彩!


南七道


我是貓哥,專注智能、數碼、未來、黑科技,點擊關注一起交流
你可以去評論區表達你的觀點,我會選擇性回覆。
(本答案原創於悟空問答,禁止任何形式轉載)


這個事說來有趣,而且說來話長,想了解其原因的童鞋慢慢往下看...

互聯網圈子裡熟悉Pony的人都聽說過一個段子(我曾聽某位大佬在飯桌上當做談資講起過,怎麼流傳出來的不得而知):馬化騰對鵝廠(騰訊)的終極目標有三個,社交、電商和搜索。在社交領域,鵝廠有不可撼動的地位,隨社交所衍生出的內容、遊戲、娛樂三大方向也做的得心應手。但電商和搜索一直都是Pony的兩塊心病...

這段子是哪來的我們不討論,不過它卻直觀表達了騰訊在國內互聯網環境中的位置和處境。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騰訊站穩了社交這個領域,如果單純按照用戶量級來排位的話,就不是 B.A.T這個麼排了,而是 T.B.A。這個時候就會出現一個很奇怪的問題,也是Pony所關心的問題——為什麼這麼多用戶在手裡,但電商和搜索卻做不起來呢??

簡單思考這個問題,確實很邪門。按照互聯網的運營邏輯,用戶為王,擁有了用戶就擁有了一切。所以按此邏輯,當年騰訊也是做過不少嘗試的,而且還是在早期作為第一梯隊就進入過電商和搜索領域,80後應該都知道,當年的拍拍(電商)、財付通(支付)和搜搜(搜索)。

拍拍是國內最早一批電商平臺,淘寶還處在發展期拍拍就上線了,財付通也是在支付牌照發放初期隨第一梯隊上線的,只有搜索做的比較晚一點。當年處在探索期的騰訊付出了非常多的代價發力在電商和搜索兩個部分,當年還花重金聘請“首席科學家”專注與搜索技術,最後也沒搞起來。


.......一段漫長的發育期結束,隨之而來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


上半部分是歷史原因,大家都各自為陣,競爭雖有但不激烈。然而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卻徹底改變了遊戲規則!!繼續往下看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出現,強化了移動社交、移動搜索、移動電商三個領域的用戶需求,迅速的讓BAT三巨頭野蠻發育,可能這個發育的過程也是三位領導根本沒預料到的。這個時候就有意思了,騰訊原本在PC時代沒有玩轉的搜索和電商,又有了新的機會。

同時,新一代的互聯網用戶誕生,這些用戶的行為習慣和PC時代完全不同,騰訊借勢戰略入股搜狗,依附於搜狗的核心技術和產品特性迅速的搶佔了移動端的搜索份額,80後很多人都還在用百度,一切都是那麼熟悉,而在新生代眼裡,搜狗才是常用工具。隨著信息流動速度的成倍增長,搜索開始變成一種基礎需求,後來再加上微信這個大產品的加持,騰訊在移動端搜索算是扳回了一局。

然而,電商這個剛需坎兒是怎麼都過不去。拍拍沒搞起來,騰訊又在2011年收購了易迅還是搞不定,又過了3年,騰訊用了類似搜狗的打法,戰略入股的京東,然後把易迅拍拍也都給了京東,試圖通過整合嫁接的方式來搶阿里的市場,然而效果還是不理想。按照這個組合拳,騰訊應該已經算是國內電商的“第一排”了,然而這並不是目標,目標還是要做老大。

因為微信的出現,又給了騰訊一劑強心針!微信的野蠻生長讓騰訊在移動端又站穩了腳跟,搜索通過微信的加持有了不小的成績。基本上從用戶群提的角度和百度劃清了用戶界限。但是後來把電商接入到微信裡,也想通過這種方法給電商加持,結果啊...還是不夠理想啊...

MMP的電商怎麼就這麼難幹呢!!??用戶跑到騰訊家用QQ、微信,90-95後用戶開始用搜狗和搜索,但是一到要購物就跑去阿里家了!!話說不是已經有京東了嗎,怎麼還是會這樣?這其實是跟用戶的購買習慣和需求有很大的關係,京東再大它也拼不過阿里的集市零售。用戶習慣已經養成,一時可不像搜索那樣好改變的。

所以難幹!!但是還是要幹!!不但心不甘!!所以應該怎麼做呢?我姑且瞎猜吧,也沒啥根據,僅僅只是針對我個人的判斷:

1.還是同樣用戰略入股的方式把阿里的短板全部佈局搞定,先從外圍設置進攻路線。

2.你們好像都不關注小程序撒???小程序可是未來在零售場景下的一顆原子彈,只是現在還沒有足夠多的人意識到它的存在,習慣還沒養成,意識還沒覺醒,但下一個電商獨角獸絕對有可能出現在小程序裡。騰訊的一貫打法都是很低調的,低調的打,低調的發力,目的達到就可以了。

3.騰訊可能會以戰略投資的形式等待一些優秀的創業者利用微信小程序開發出可以抗衡淘寶的產品,那個時候,電商是誰的天下就不好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