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人“嗨翻”的手机谁不爱?——vivo如何定义创新

21世纪的头一个十年里,一位远在北美居住,据说不爱洗澡,性格怪诞而脾气暴躁的“嬉皮士”,“水果”公司创始人,后来被国人称为“乔帮主”的前极客分子——重新“发明”了智能手机,由此人类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乔布斯创造了智能手机产业,而且将“创新”一词注入到这一产业的精神本体当中,尽管此后千帆竞逐、诸侯割据的市场局面让分析人士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销量和利润之上,但对创新的重视,一直是智能手机厂商和专业人士的聚焦点,因为这决定了未来。

然而,如何从本质上把握创新的内涵并用以驱动实践,却并非易事。创新的要点并非“新”本身,而在于敏锐的洞察,合适的方向,以及恰如其分的执行力。

技术的目标是为人服务,谁说“嗨翻”归发烧友独享?

能让人“嗨翻”的手机谁不爱?——vivo如何定义创新

智能手机覆盖的技术要素涉及方方面面,覆盖了多种多样的用户需求,通信、社交、视听、办公、电子商务、教育、游戏……几乎无所不包,看起来,可以实施创新的领域几乎是无限的,但问题在于你不可能搞漫天撒网式的试错,而要寻找切实可行的精准方向和技术切入点。

数年之前,当vivo刚从步步高品牌切换过来之时,对于创始人沈炜来说,题中要义,是新品牌应该依靠怎样的突破性创新,来获取消费者的认可。一番斟酌之后,他们选择了音乐功能,作为此番创新的聚焦点,而“冒险”地将Hi-Fi作为了技术上的突破口,这似乎是要生生地把音响发烧友的偏执追求推进到普通的手机用户那里——“小众”吧?老百姓听得出来吗?怎么和Wi-Fi区别啊?……一系列疑问,但事实证明,这些疑虑虽情有可原,却是基于表层的考量,而忽略了问题的实质。

谁说Hi-Fi (不妨用“嗨翻”来翻译这个看起来极客色彩浓烈的词语)只能属于小众?“高保真”的音乐效果只有特定人群才能感知?技术的目标是为人提供服务,如果你在技术上行得通,那么传递到消费者那里,没有人会拒绝把体验提高一级。

需求是股暗流,当它奔涌而出时,已经追之不及

目标一经确定,便是执行层面的具体实施:努力的结果,是vivo团队将实现Hi-Fi音效的核心元件CS4398芯片成功融入到了智能手机中。2012年11月,全球首款Hi-Fi手机vivo X1上市,让整个行业吃了一惊:原来这样也行?

“发烧友眼睛都瞪圆了”——现vivo创新研究所所长王友飞曾如此描述当时的场面。“感受过好的(音乐),就真的回不去了”。的确如此。

市场的正向反馈证明了两件事:1、分众性极强的Hi-Fi类功能可以在通用性的智能手机中获得极佳的展示场景;2、所谓需求,它是一股暗流,你必须在它奔涌而出之前就掌握它的流向,否则就从创新者的位置坠落成追随者。“追随”没什么不好,但引领才是王道。

vivo内部常用的一种被称为“民族志”调研方式来研究消费者需求的细节:在用户中选取典型消费者,和他一起生活一个月。住、吃在一起,购物、上班的时候也跟着……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从不遗余力理解需求的角度来看,这些,显然只是他们所做工作的冰山一角。

不理解需求,哪里会有创新?

把持续创新注入基因

Hi-Fi音效为用户带来的“嗨翻”感觉,从智能手机功能的角度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不那么激动人心。创新是一场持久战,消费者不会在一个“舞池”中停留太久,你得在适当的时候把他们带到新的“舞池”中去。

当前智能手机的重度应用场景在游戏这里,随着一众讲求视听效果的大型游戏纷纷登场,玩家们的需求,也如暗流般汹涌激荡,vivo以其一贯的创新敏感性,几乎是第一时间将研发方向介入到游戏场景之中,在其最新的旗舰产品vivo NEX中,与DTS进行深度合作,实现了在双声道条件下模拟7.1声道的环绕立体声音效,这一功能应用到大型游戏中,为玩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游戏体验”。

在智能手机中引入本来属于视听领域的DTS音效技术,又是一个开始让人有点看不懂,却在市场中获得真实反响的,VIVO式的创新案例。

现实来看,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接下来的航程如何行进,取决于你是否把“持续创新力”写入企业的基因当中去。

“敢于追求极致,持续创造惊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