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雨過後,永城的幹部羣衆爲啥都忙開了?

來源:今日永城(id:jryccm)

搶!搶!搶!

“各鄉鎮務必在6月21日完成夏播任務!”6月19日晚,市委、市政府召開緊急會議,發出搶種“動員令”。

“三夏”大忙,便是與時間賽跑。5月29日,隨著第一臺小麥聯合收割機轟隆啟動,“吐”出金黃的麥粒,我市拉開了“三夏”機收會戰序幕。經過十餘天奮戰,6月10日前,全市180萬畝小麥全部收穫完畢。

數據顯示,截至6月18日,夏播秋作物面積116.56萬畝,佔應播種面積的66.6%。玉米、花生基本播種結束。然而,由於天氣乾旱,市北個別鄉鎮及市南大部分鄉鎮大豆播種進度緩慢,全市大豆播種面積不足10萬畝!

一場大雨過後,永城的幹部群眾為啥都忙開了?

6月18日至19日,天降甘霖,旱情緩解。6月20日,天漸放晴,墒情正好,記者到市南鄉鎮走訪,目之所及,夏播正酣,搶種正忙,到處呈現出一派機聲隆隆、熱火朝天的夏種場景。

眾志成城御旱情

旱!旱!旱!

持續近一個月的高溫少雨天氣,夏日的永城變得異常乾燥,全市80%的耕地受旱,夏玉米和大豆也因缺水無法播種,夏種成為“三夏”的一大難題。面對乾旱,農民心急如焚。“旱情告急,凝聚一切力量抗旱保苗!”端午前後,市委、市政府發出抗旱“動員令”,氣象部門密切監測天氣變化,把握一切時機開展人工增雨。

一場大雨過後,永城的幹部群眾為啥都忙開了?

黨員幹部幫貧困戶搶種大豆

“我們這個村沒有水井,要從一里地外的河塘挑水來灌溉,現在地裡十分乾旱。”蔣口鎮蔣士樓村蔣老漢心急如焚。面對乾旱,我市全面發動各部門和鄉鎮,掀起了一股抗旱保苗的熱潮。

氣象部門更是不放過任何作業機會,人影作業人員堅持每3至6分鐘觀察雷達回波圖,引導作業人員抓住局地分散降水迅速作業。6月17日,根據資料分析,18日至19日有一次降水過程,市領導批示氣象部門立即組織人工增雨,6月18日8時至19日6時,市人影辦迅速組織人影作業人員在酇城鎮固定作業點進行值守,並於8時55分至23時16分成功實施了人工增雨作業。

在人工增雨和自然降水共同作用下,我市普降小到中雨。據自動雨量站資料統計,有3個站點降雨量達20毫米以上,14個站點降雨量達10毫米以上。截至6月19日,全市人工增雨作業受益面積達2000平方公里,直接經濟效益1.3億元。

目前,我市進入搶種的關鍵時期,氣象部門進一步完善“三夏”氣象服務方案,確定服務時段、對象、內容和工作流程,確保氣象服務信息及時報送至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嚴密監測雨情、墒情、災情、農情變化,尤其是加強幹旱、雷雨大風、冰雹等對搶種進度有明顯影響的農業氣象災害的預報預警;積極做好氣象信息的發佈工作,全力擴大氣象服務信息覆蓋面,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手機短信、微信、電子顯示屏、氣象信息員、氣象信息服務站和預警大喇叭等各種媒介開展專題服務。

天降喜雨,我市旱情基本得到解除。

旱逢甘霖搶種忙

播!播!播!

一場大雨過後,永城的幹部群眾為啥都忙開了?

“田總,這地管種不?能出不?”6月20日一早,在黃口鎮閆王莊村閆王莊組地頭,農戶劉懷正向田裡指導農民趁墒搶種的市農業局總農藝師田衝問道。

“管種,能出,抓緊種!”田衝說。

一場大雨過後,永城的幹部群眾為啥都忙開了?

備好種子,準備播種。

“好好好,這就種!”說著,劉懷正將拌好的大豆種倒進大豆精量播種機中,跳上拖拉機開始搶種,伴著轟隆隆的聲音,不到半小時,4畝多地播種完畢。

一場大雨過後,永城的幹部群眾為啥都忙開了?

在市農業局“10010”工程項目區黃口鎮李平樓村士民種植合作社,四五臺大豆精量播種機在田間來回穿梭,看到一粒粒大豆種子隨著機器的翻轉被埋進土裡,計劃種植300畝優質大豆的合作社負責人楊士民緊張了一週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6月中旬是大豆適播期,但由於前段時間的持續乾旱,墒情不足,大豆播種進度緩慢。6月18日至19日,我市普降小到中雨,對減緩天氣高溫和土壤旱情及玉米、花生出苗有一定幫助,更為市南適期播種大豆創造了條件。”田衝在田間地頭為楊士民和周邊群眾上起了“農事課”,“這兩天天氣放晴,希望各鄉鎮抓住有利時機,搶時播種。如果錯過這一時機,很容易造成大豆減產。”

“俗話說:‘埋麥露豆’,豆子種淺點兒沒關係,地下3釐米至4釐米即可,今明兩天播種,保證大豆能出苗,6月24日至27日的降雨可以保證大豆出好苗。”田衝繼續叮囑道,“同時必須搞好種子包衣拌種,對於減輕死棵和症青作用很大,確保大豆一播全苗。”

“新橋是‘10010’工程項目區所在地,又有幾家大型家庭農場,不知道地裡墒情怎麼樣,機器能不能進地,我們去看下情況。”剛與黃口鎮幹部群眾對接完,田衝便馬不停蹄趕往新橋鎮。

上午10時,從東向西,廣袤的田野上到處是忙碌的身影、馬達轟鳴的機器聲。

一場大雨過後,永城的幹部群眾為啥都忙開了?

“老鄉,你家的豆子種得咋樣了?”看見正在地頭忙著的新橋鎮鄭莊村村民鄭文斌,記者走向前問道。

“早上9點開始種的,我家10畝地馬上就種好。”鄭文斌笑著說,“昨晚,俺就聽到村大喇叭廣播,得知這兩天得趁墒搶種,這不,一大早,我就開始找機子了。”

“我家的6畝地也快播完了。多虧了咱農業部門的提醒和指導,不然非得誤了農時不可。”一旁的村民鄭開車連連點頭。

“前兩天這邊雨量大,播種機這才能進地。不過沒關係,最遲明天上午,我的1500畝中黃57優質大豆保證全部播種結束。”新橋鎮新橋村新全家庭農場負責人劉新全告訴記者。

經過一上午的實地調研,田衝為下一步田管開出“藥方”,由於6月18日至19日降雨分佈不均,市南雨量大於市北,對於市北玉米和花生種植區域,凡是旱情沒有完全解除的地區,要繼續採取抗旱措施,保證玉米、花生等作物順利出苗。同時,要加強秋作物苗期管理,及時搞好出苗後的病蟲防治,尤其是粘蟲和二點委夜蛾,確保苗齊、苗壯。

據市委農辦統計,截至6月20日下午5時,全市共播種145.77萬畝,佔播種總面積的83.3%。其中,玉米已播98.75萬畝,大豆已播41.1萬畝,其他已播5.92萬畝。城關、演集、薛湖、太丘、順和、高莊、芒山、陳集、劉河、馬牧、蔣口、酇城等12個鄉鎮夏播已結束。茴村已播3.6萬畝,佔其播種總面積的97.3%;酇陽已播6.25萬畝,佔其播種總面積的96.15%;十八里已播4.02萬畝,佔其播種總面積的95.71%;王集已播5.77萬畝,佔其播種總面積的93.06%;龍崗已播7.2萬畝,佔其播種總面積的92.31%。預計6月21日,全市夏播將全部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