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巨頭集體擁抱「二師兄」,養豬大亨的角斗場

以人工智能的方式來養豬,藉助AI技術為“二師兄”看病、算崽、保健等。在網易的養豬計劃實施八年之後,又一互聯網巨頭阿里投身養豬大業,開始擁抱二師兄。那不免讓人疑惑,為什麼這些以科技起家的互聯網巨頭會對養豬這門古老又傳統甚至有點與時代格格不入的生意有如此之大的興趣呢?

互聯網巨頭集體擁抱“二師兄”,養豬大亨的角鬥場

首先普及一個現實,那就是豬絕對是一門大生意。以資本市場“二師兄”領導者溫氏股份為例,其以養豬為主業在資本市場締造了一箇中國養豬大戶的神話,2017年溫氏股份更是以1904.17萬頭實現了完美收官,當然這並沒有反應在股價上。

相比溫氏而言,更以養豬而聞名的則是網易,網易不以養豬起家,但卻是讓丁磊以養豬的身份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2009年,網易創始人丁磊首次高調宣佈了開始養豬的商業計劃,因其獨特的身份網易的養豬計劃成為了當時社會關注的熱點,而之後更是被質疑是走秀,直至2015年在烏鎮互聯網大會上,丁磊用“丁家豬”宴請一行互聯網大佬,網易未央豬首次出現在公眾面前。而網易養豬的初衷流傳的版本也非常簡單,那就是因為一次在重慶吃火鍋的精力,對其豬血質量的質疑萌生了網易進軍農業,自辦養豬場的想法。由此可見,網易不僅愛養豬對豬肉的熱愛也非常人所及。

互聯網巨頭集體擁抱“二師兄”,養豬大亨的角鬥場

除了互聯網大佬,金融巨鱷也對中國的養豬事業頗感興趣。從2004年高盛就開始對中國的豬肉市場進行了佈局,收購了下游加工企業雨潤集團,並在2006年以20億元人民幣收購了雙匯下游的加工廠,之後在湖南,福建花費了3億美元收購了幾十家養豬場,2009年又開始做中游的渠道,所以高盛可以說是中國唯一一家控制養豬上中下三遊的公司,這一切的背後無非是利益的驅動,因中國人對豬肉的情有獨鍾,其豬肉佔到了CPI(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的10%,因此豬肉也成為了這個全世界最悠久的金融巨頭眼中的大蛋糕。

互聯網巨頭集體擁抱“二師兄”,養豬大亨的角鬥場

而此次阿里對於豬肉事業的介入,更是讓這一門傳統的生意更具看點。據悉此次阿里與四川特驅集團的合作,包含各類豬隻數量識別、豬群行為特徵分析、疾病識別和預警、無人過磅等內容。你可以簡單的將其理解為用聰明的機器人養豬,全面記錄豬的體重、進食情況、運動強度、頻率和軌跡。如果一頭豬長臥不起,ET大腦就會及時發出警報提醒人工介入,判斷它是生病或者懷孕了,還是在“偷懶”。而此項技術在前期的理論驗證階段,ET大腦可以讓母豬每年多產3頭小豬仔,且豬仔死淘率降低3%左右。可不要小看這個數據,目前我國的養豬事業與全球趨勢相比,其每頭母豬每年提供的上市肥豬比國際先進水平少8—10頭,由此可見人工智能對於傳統養豬肉的魅力。

2016年中國生豬產值高達1.6萬億元。此前一年,“史上最嚴環保法”出臺,全國500萬養豬散戶退場,養豬正在加速產業化與現代化的變革。以養豬為主業已成就了15家上市公司。而全球頂尖養豬生產企業中,美國依然佔據著最大的市場,而中國企業已開始了逐年的追趕,中國的溫氏集團在全球企業中排名第二。但也必須承認,在養豬這件看似簡單的事情上,我們實際與發達國家也存在著差距。例如PSY這個指標(衡量母豬一年能產多少仔),丹麥的平均PSY已經達到30,而中國一些條件不錯的豬場也就20多。

互聯網巨頭集體擁抱“二師兄”,養豬大亨的角鬥場

從網易丁磊養豬被帶來的嘲諷與今日劉強東養雞,馬雲養豬的受到的關注。今天互聯網巨頭所做的事情的驗證了那句老話:“從“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當今的養殖熱無論是追風口還是湊熱鬧,相信這些科技巨頭的加入無疑將有效的帶動整個產業鏈,讓中國“二師兄”的事業在未來更具財富魅力與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