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在宁陵|宁陵这个村里竟然发现了汉代墓群!

老家在宁陵|宁陵这个村里竟然发现了汉代墓群!

乡愁是什么?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席慕容说:“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乡愁,最好的载体是故乡。而村落是我们民族的根脉,是农耕文明的精髓,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它是通向历史连接未来的“轨道”,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没有村落存在,我们就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出发的,该走向何方。

“你家在哪里?老家在宁陵。”在豫东古葛大地上,留存、散落着许多古村落古民居。宁陵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些古村民居承载着葛天氏的乡愁、典韦的乡愁、吕坤的乡愁……,也留存着远迁他乡客家人的乡愁和根在宁陵留居海外华人的乡愁。

老家在宁陵|宁陵这个村里竟然发现了汉代墓群!
老家在宁陵|宁陵这个村里竟然发现了汉代墓群!

读史览志,以史为镜,明辨得失,温故知新。

让小编带您一起了解宁陵的“那些事”。

魏 营

地理位置

魏营村位于东经115°21′01″,北纬34°29′83″。位于黄岗镇北部,距镇政府驻地1千米处。东北至唐洼村,南接黄岗集村,西连青岗寺村,北至付堂村。

名称来历

明代,为魏总兵的外庄,故名魏营。

老家在宁陵|宁陵这个村里竟然发现了汉代墓群!

基本概况

辖魏营、邰庄2个自然村,有1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3.7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945亩。总户数705户,总人口2820人。均为汉族。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大蒜为主。村民收入主要来源务工、务农和经商。有小学、幼儿园各1所、卫生室2所。县道X038线途经,乡道毛(楼)—魏(营)路,华(堡寨)—魏(营)路途经,境内总长2.8千米。毛张河流经,东南—西北走向,境内长0.42千米。

历史沿革

1949年属一区。1955年属黄岗乡。1958年9月为黄岗人民公社魏营生产大队。1960年5月睢宁合并,为睢县黄岗公社魏营生产大队。1961年7月恢复宁陵县,为宁陵县黄岗公社魏营生产大队。1983年12月为黄岗乡魏营村民委员会。2012年8月为黄岗镇魏营村民委员会至今。

古迹遗址

老家在宁陵|宁陵这个村里竟然发现了汉代墓群!

有黄岗寺汉墓群汉墓群遗址位于魏营村北100米处(现黄岗镇粮管所处),宁(陵)黄(岗)公路西侧,南北长约130米,东西宽约60米,高2米左右,占地约12亩。遗址文化层厚约3.6米,保存完整。1981年经中央考古研究所核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晋升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处古遗址之所以被发现,得益于那个挖防空洞的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按照中央“深挖洞,广积粮”的部署,每一个单位每一个村庄甚至是每一个街道都要集体挖防空洞。1971年,黄岗乡粮管所在挖防空洞时,不但挖出了远古时期的陶片,还挖出汉代小砖墓三座。文物工作人员及时跟进,从挖掘防空洞的铁锨下,抢救出陶盆、陶罐、陶灶等20多件珍贵文物。专家勘探论证为汉代平民墓葬。从墓葬的密集程度和平民的居住特点可以判断,这里人口活动稠密,社会生活发达。这里有可能是汉代居民的公共墓地。对研究汉代文化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洛阳文物工作队与地、县文物部门结合对其进行了勘探,又发现了很多以前的陶片和小汉砖,又在土台四周1米深处发现文化层厚约2米,内含绳纹和方格纹陶片,从而认为汉代前是龙山文化遗址,到汉代形成了墓葬区。根据境内出土文物推算,约4000年前,这里即有人类繁衍生息。考古专家认为,龙山文化是中国文明史前期之一,豫东龙山文化是商文化的母体文化、直接前驱。这里不仅对研究宁陵历史发现,而且对我们研究豫东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及其二者的承接关系、商丘先商文化的起源等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重要意义。

遗址西部汉墓群上部是黄岗古寺院遗址。现有土台,高2米,土台上建库房,面积10亩。

高级职称

史恪廷 史恪仁 朱凤梅 庞素梅

文明新风

好媳妇:付广玲

好婆母:马西玲

好妯娌:王贵丽 张瑞芝

孝 贤:罗合性

村 训

祖产莫烬 创业艰难 家庭莫偏 易起寡端

策划:何为

老家在宁陵|宁陵这个村里竟然发现了汉代墓群!
老家在宁陵|宁陵这个村里竟然发现了汉代墓群!老家在宁陵|宁陵这个村里竟然发现了汉代墓群!
老家在宁陵|宁陵这个村里竟然发现了汉代墓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